城市区位一、城市区位因素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文因素,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和河流,人文因素包括自然资源开发和交通运输发展。(1)地形与城市区位温带和寒带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平原:原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例如:我国城市主要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美国三大城市带位于平原上。热带城市分布在高原:原因: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例如:巴西城市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上,而不是亚马孙平原上。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如汾河、渭河谷地城市的分布。(2)气候与城市区位城市分布在气温和降水适中的中低纬度沿海地区我国特大城市中只有包头、兰州、乌鲁木齐位于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世界三大片城市密集区:大约60°N以南的欧洲地区、日本、朝鲜半岛和我国东部沿海和平原地区;美国东北部地区。(3)河流与城市区位原因: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古代更明显,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河流城市区位包括:①河运的起点或终点,如江西赣州;②河流干支流汇合处,如宜宾、武汉、重庆分别位于岷江、嘉陵江、汉水与长江干流汇合处;③河口处,如上海、天津、广州等。(4)自然资源与城市区位自然资源开发导致人口集聚,产业集中,形成城市。例如:煤矿发展起来的城市:山西大同市、唐山开滦,英国的伯明翰等。石油城市:英国的阿伯丁、中国的大庆、玉门。铁矿发展起来的城市:鞍山、包头、攀枝花。(5)交通与城市区位不同交通运输时代,城市产生的区位因素不同,古代城市:南方多位于河流汇合处,北方多位于大道汇合处,如邯郸;现代城市:铁路公路沿线形成城市。铁路枢纽兴起城市如石家庄、郑州、蚌埠、宝鸡,株洲有京广、浙赣、湘黔通过,是个火车拉来的城市。交通的发展还导致了城市地域形态变化,城市在原有比较集中分布的基础上,沿着交通线向不同方向辐散,形成放射状城市形态。水运交通兴起了早期城市,但城市规模较小,城市形态团聚,沿着河流发展,铁路运输使城市沿着铁路轴线延伸发展,公路运输发展,使城市形成环行放射状道路网,城市形态也形成了放射状。分析评价城市区位因素的方法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有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交通、政治等几个方面,讨论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应该考虑城市刚刚诞生时,是什么因素把它吸引在这一地点的;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和限制了它的发展,只要这样才能找出某一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一般来说,自然环境是城市形成的背景,自然因素的影响具有普遍性,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具有决定性。如矿业城市的产生,从自然地理环境分析,往往不适宜城市的发展。此外,城市区位是一个综合因素,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因素,例如旅游、科技也成为现代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因素。运用综合思维,从自然和人文因素及其发展变化进行分析评价。以武汉为例,分析评价其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从地形、气候、河流等分析。①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有利于对外联系。②武汉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适中,降水丰沛,雨热同期。③武汉市地处汉江与长江干流交汇处,河流径流丰富,为城市工农业生产与生活提供充足水源,并有大量人流与物流在这里集聚、中转。(2)人文因素:从资源、交通、政治、科技等因素分析。①靠近大冶铁矿,发展钢铁工业。②交通发达,不仅有发达的内河航运,同时京广线与汉丹线穿过,带动了武汉市的发展。③近年来武汉发展高科技,拟建成我国的“光谷”之一,旅游业也日益发达,三峡工程的建设更为武汉发展注入活力。④武汉是湖北省的政治中心,也是区域性的经济、文化中心。二、中国三大城市群1.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广州、深圳等众多大中小城市。①优势条件:毗邻港澳,改革开放起步早,经济发展速度快,目前已形成一个比较集中而且发达的大、中、小城市群,市场化程度高,人才、产业链、外经贸环境都具优势,是我国经济改革的前沿阵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②发展目标: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化道路,最终形成以广州、深圳两特大城市为龙头,以一大批大中城市为骨干,以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城镇体系,全面提高城镇发展质量。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上海市、南京、杭州等15个城市。①优势条件:经济基础深厚,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发达,长江流域腹地深广。上海市定位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②发展目标:长三角将成为全世界人口最多(约5000万人)和规模最大的“大都市圈”。走经济一体化的道路,即市场一体化、交通一体化、信息一体化、制度一体化、资源一体化、产业一体化、环境一体化、形态一体化。3.环渤海城市群:包括大北京城市群的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岛石家庄等。辽中南城市群的沈阳、抚顺、鞍山、大连等。鲁东、鲁北城市群的济南、青岛等。①优势条件: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有资源和市场的比较优势。是中国科技力量最强大的地区,仅京津两大直辖市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是中国对外开放口岸最集中的地区。是最大的粮食、煤炭、原油等进出口物资中转基地。②发展目标:要积极发展企业联合,不失时机地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开放的市场体系等主要环节上取得突破,求得经济发展的更高速度和更高效益。要充分利用本地区高科技人员集中的优势,进一步发展跨区域、跨国际的科工贸、科工农等多种形式的联合体,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要充分发挥本地区港口群的优势,扩大国内外经济联系,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尽快实现与国际市场对接。在跨世纪的经济发展中,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要依托这个地区中心城市功能的提高和完善,形成合理分工、优势互补,联合发展,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三、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1、商业城市区位因素(1)交通便利,位于区域中心,腹地广阔,辐射范围大。(2)本身经济发达,商品生产能力强大,商品货源充足。例如:上海市是全国商业中心,主要原因是:长江和海运发达,铁路交通便利,腹地范围广阔,同时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2、城市内的商业中心——商业街和商业小区。(1)商业街区位:市中心和交通便利地区。利于商品集散和利于消费者顺利到达。(2)商业小区区位:分布在居民区内。四、城市内部分区的区位因素1、城市内部分区布局:从市中心向外,为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城市中心为中心商务区,次级商业区分布在从市中心向外辐射的交通线和城市环线交叉点处。工业区沿着交通线分布,并且趋向城市外围布局。2、影响城市内部分布的区位因素:(1)主导因素——经济因素(城市地租)地租从市中心向外波状下降,高峰为市中心,次高峰为放射线与环线交叉点。不同功能在城市不同地域的付租能力不同,即经济地租不同,地租高峰处布局商业区,最高峰为中心商务区,次高峰为一般商业区。地租最低区为工业区。功能区最佳区位区位选择的原因商业用地市中心要求最大程度的接近消费群体,靠近市中心,交通便捷,商业付租能力强。住宅用地接近市中心占地多,要求方便上下班,又要方便购物工业用地远离市中心工业生产占地较大,地租占成本的比例很高。(2)社会因素——影响住宅区分布①收入,影响住宅区,形成高级和低级住宅区。②种族和民族,形成特殊住宅区。(3)行政因素——各种开发区。(4)历史因素。(5)交通发展:随着现代交通发展,驾车购物增多,市中心商业区,由于交通拥挤,缺乏停车场,传统的中心商业区出现衰落,大型商业区和超级市场多配置在城市边缘交通条件优越的地区。3、城市规模、城市内部功能分区和城市功能多少的关系(1)城市服务功能多少、服务范围大小,决定城市规模大小,一般地,城市功能越多,服务范围越大,城市规模越大。城市规模越大,服务范围越大,数量越少,位置居中;反之亦然。(2)城市规模大小决定城市地域功能差异。小城市没有明显地域功能分区;中等城市中心为工商混合区,外围为住宅区;大城市中心为中心商务区,向外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五、城市的合理规划1、合理城市规划的作用:具有超前性,可以保证城市居住和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有效地预防和解决城市化带来的各类问题,有利于建设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2、城市的布局形式:是城市总体布局首先要考虑的重大问题。基本形态有集中紧凑式与分散疏松两类。两者比较,集中紧凑式较好,便于行政管理、共用基础设施,减少投资,方便人们生产生活。在我国,中小城市只要有条件,大多采用集中紧凑式,有些大城市为了解决市区人口拥挤、工业集中、交通不畅、污染严重等问题,可以分散城市布局。①集中紧凑式。形成因素:平原地区,地形开阔;布局特点:城市建设集中成片,规模较大,各功能区有区别而又相互联系。②分散疏松式。形成因素:河流、山地、资源分布、道路等限制;布局特点:用地分散,联系不便。3、功能区的合理布置:属城市的微观规划,既合理利用土地,又方便人们进行生产和生活。布局原则有:要有便利的交通(工业多沿公路、铁路、通航运河等交通便捷的区位进行布置,以降低成本;在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也要有方便的联系);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以减少对生活居住区的污染(基本无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可以布置在居民区内。污染大或有火灾危险的企业远离城市,污染空气和水源的工业布置在城市的下风向和水源的下游);在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之间设置防护带;留有发展的余地。六、城市化1、城市化概念与结果城市化是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乡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城市化的结果导致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农业用地不断转化为城市用地,城乡差别缩小。2、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的差别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晚早,从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开始,20世纪80年代后发展速度变慢晚,二战结束后起步,20世纪80年代后发展速度快目前城市化水平高,一般在70%以上低,一般在40%左右目前城市化阶段后期,并出现逆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形成过程原因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城乡差别大,城市化先于工业化4、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环境问题包括大气、水、垃圾和噪声污染,尤其大气和水污染影响地区甚至全球环境变化。(2)城市交通问题:包括交通阻塞、交通事故和停车问题。(3)城市住宅问题发展中国家为住宅短缺;发达国家一方面城市中心出现空房过多,另一方面,穷人住房缺乏。(4)城市社会问题包括就业、贫困等。5、解决城市化问题的措施控制城市规模,包括人口和用地规模;进行城市合理规划;加强城市管理。地球地图专题一、经纬网1、经线与纬线经线纬线定义连接南北两极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球面上与地轴垂直的圆特点形状半圆,且都不平行,相交于极点一个圆,且都平行方向指示南北方向指示东西方向长度都相等,纬度1°经线段长度=111km不等,自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L=111千米*纬度的余弦值相同点地方时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季节2、经度:国际上统一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0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从00经线算起,向东属于东经(E),越向东,经度值越大;以西属于西经(W),越向西,经度值越大。以西经200和东经1600的经线圈,把地球平分为东、西两半球。经度立体概念为二面角,即某经线平面与0度经线所在平面组成的两个平面的夹角。3、纬度:以赤道为基准,北半球向北极纬度增加,南半球向南极纬度增加。以赤道、纬度30°、纬度60°和极点划分低、中、高纬度。纬度立体概念为线面角,即地表某点和地心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4、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经过两点的大圆(经过两点和地球球心)的劣弧的长度。同一纬线上的两点最短的行进路径,一般是先向高纬度方向,再向低纬度方向。5、定向:东西方向依据劣弧(两地经度差小于180度之间)原则确定,南北方向依据两点纬度高低确定。6、定位:地球表面上任一点都对应一组确定的经纬度,故经纬度是区域定位的依据二、地图上的方向在地图上有三种确定方向的方法,一是根据经纬网,二是根据指向标,三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原则。例题1:下面四幅图中,A点在B点的方向排列正确的是A.西北、东北、西南、西北B.西北、西北、西南、西南C.西南、东北、西北、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