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中考数学---几何、二次函数综合题压轴题解析汇总25、(2007•北京)我们知道: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类似地,我们定义:至少有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等对边四边形.(1)请写出一个你学过的特殊四边形中是等对边四边形的图形的名称;(2)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AB,AC上,设CD,BE相交于点O,若∠A=60°,∠DCB=∠EBC=∠A.请你写出图中一个与∠A相等的角,并猜想图中哪个四边形是等对边四边形;(3)在△ABC中,如果∠A是不等于60°的锐角,点D,E分别在AB,AC上,且∠DCB=∠EBC=∠A.探究:满足上述条件的图形中是否存在等对边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结论.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等对边四边形的定义,把证明BD=CE的问题转化为证明三角形全等的问题25、(2008•北京)请阅读下列材料:问题:如图1,在菱形ABCD和菱形BEFG中,点A,B,E在同一条直线上,P是线段DE的中点,连接PG,PC.若∠ABC=∠BEF=60°,探究PG与PC的位置关系及的值.小聪同学的思路是:延长GP交DC于点H,构造全等三角形,经过推理使问题得到解决.请你参考小聪同学的思路,探究并解决下列问题:(1)写出上面问题中线段PG与PC的位置关系及的值;(2)将图1中的菱形BEFG绕点B顺时针旋转,使菱形BEFG的对角线BF恰好与菱形ABCD的边AB在同一条直线上,原问题中的其他条件不变(如图2).你在(1)中得到的两个结论是否发生变化?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3)若图1中∠ABC=∠BEF=2α(0°<α<90°),将菱形BEFG绕点B顺时针旋转任意角度,原2问题中的其他条件不变,请你直接写出的值(用含α的式子表示).点评:本题是一道探究性的几何综合题,主要考查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三角函数的综合运用.24、(2009•北京)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过点C作CE⊥CD交AD于点E,将线段EC绕点E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EF(如图1)(1)在图1中画图探究:①当P为射线CD上任意一点(P1不与C重合)时,连接EP1;绕点E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EG1.判断直线FG1与直线CD的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②当P2为线段DC的延长线上任意一点时,连接EP2,将线段EP2绕点E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EC2.判断直线C1C2与直线CD的位置关系,画出图形并直接写出你的结论.(2)若AD=6,tanB=,AE=1,在①的条件下,设CP1=x,S△P1FC1=y,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二次函数解、图形旋转变换、三角形全等、探究垂直的构成情况等重要知识点,综合性强,能力要求较高.考查学生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25、(2010•北京)问题:已知△ABC中,∠BAC=2∠ACB,点D是△ABC内的一点,且AD=CD,BD=BA.探究∠DBC与∠ABC度数的比值.请你完成下列探究过程:先将图形特殊化,得出猜想,再对一般情况进行分析并加以证明.(1)当∠BAC=90°时,依问题中的条件补全右图;观察图形,AB与AC的数量关系为;当推出∠DAC=15°时,可进一步推出∠DBC的度数为;可得到∠DBC与∠ABC度数的比值为;(2)当∠BAC<90°时,请你画出图形,研究∠DBC与∠ABC度数的比值是否与(1)中的结论相同,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腰三角形的性质知∠BAD=∠BDA=75°,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找出图中角的等量关系,解答即可;(2)根据旋转的性质,作∠KCA=∠BAC,过B点作BK∥AC交CK于点K,连接DK,构建四4边形ABKC是是等腰梯形,根据已知条件证明△KCD≌△BAD(SAS),再证明△DKB是正三角形,最后根据是等腰梯形与正三角形的性质,求得∠ABC与∠DBC的度数并求出比值.解答:解:(1)①当∠BAC=90°时,∵∠BAC=2∠ACB,∴∠ACB=45°,在△ABC中,∠ABC=180°﹣∠ACB﹣∠BAC=45°,∴∠ACB=∠ABC,∴AB=AC(等角对等边);②当∠DAC=15°时,∠DAB=90°﹣15°=75°,∵BD=BA,∴∠BAD=∠BDA=75°,∴∠DBA=180°﹣75°﹣75°=30°,∴∠DBC=45°﹣30°=15°,即∠DBC=15°,∴∠DBC的度数为15°;③∵∠DBC=15°,∠ABC=45°,∴∠DBC=15°:∠ABC=45°=1:3,∴∠DBC与∠ABC度数的比值为1:3.(2)猜想:∠DBC与∠ABC度数的比值与(1)中结论相同.证明:如图2,作∠KCA=∠BAC,过B点作BK∥AC交CK于点K,连接DK.∴四边形ABKC是等腰梯形,∴CK=AB,∵DC=DA,∴∠DCA=∠DAC,∵∠KCA=∠BAC,∴∠KCD=∠3,∴△KCD≌△BAD,∴∠2=∠4,KD=BD,∴KD=BD=BA=KC.∵BK∥AC,∴∠ACB=∠6,∵∠KCA=2∠ACB,∴∠5=∠ACB,∴∠5=∠6,∴KC=KB,∴KD=BD=KB,∴∠KBD=60°,∵∠ACB=∠6=60°﹣∠1,∴∠BAC=2∠ACB=120°﹣2∠1,∵∠1+(60°﹣∠1)+(120°﹣2∠1)+∠2=180°,5∴∠2=2∠1,∴∠DBC与∠ABC度数的比值为1:3.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是等腰梯形的判定与性质、正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24、(2011•北京)在▱ABCD中,∠BAD的平分线交直线BC于点E,交直线DC于点F.(1)在图1中证明CE=CF;(2)若∠ABC=90°,G是EF的中点(如图2),直接写出∠BDG的度数;(3)若∠ABC=120°,FG∥CE,FG=CE,分别连接DB、DG(如图3),求∠BDG的度数.(2008海淀一模)23、已知:如图,AC是⊙O的直径,AB是弦,MN是过点A的直线,AB等于半径长.(1)若∠BAC=2∠BAN,求证:MN是⊙O的切线.(2)在(1)成立的条件下,当点E是的中点时,在AN上截取AD=AB,连接BD、BE、DE,求证:△BED是等边三角形.(2008海淀一模)25、已知:如图,一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P放在正方形ABCD的AB边上,并且使一条直角边经过点C,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与AD交于点Q.(1)请你写出此时图形中成立的一个结论(任选一个).(2)当点P满足什么条件时,有AQ+BC=CQ?请证明你的结论.(3)当点Q在AD的什么位置时,可证得PC=3PQ?并写出论证的过程.种情况讨论即可求解.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6(2008海淀二模)23、已知:△ABC.(1)如果AB=AC,D、E是AB、AC上的点,若AD=AE,请你写出此图中的另一组相等的线段;(2)如果AB>AC,D、E是AB、AC上的点,若BD=CE,请你确定DE与BC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点评:此题综合运用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能够巧妙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决此题的关键.(2008海淀二模)25、根据所给的图形解答下列问题:(1)如图1,△ABC中,AB=AC,∠BAC=90°,AD⊥BC于D,把△ABD绕点A旋转,并拼接成一个与△ABC面积相等的正方形,请你在图中完成这个作图;(2)如图2,△ABC中,AB=AC,∠BAC=90°,请你设计一种与(1)不同的方法,将这个三角形拆分并拼接成一个与其面积相等的正方形,画出利用这个三角形得到的正方形;(3)设计一种方法把图3中的矩形ABCD拆分并拼接为一个与其面积相等的正方形,请你依据此矩形画出正方形,并根据你所画的图形,证明正方形面积等于矩形ABCD的面积的结论.(2009海淀一模)24、在课外小组活动时,小慧拿来一道题(原问题)和小东、小明交流.原问题:如图1,已知△ABC,∠ACB=90°,∠ABC=45°,分别以AB、BC为边向外作△ABD与△BCE,且DA=DB,EB=EC,∠ADB=∠BEC=90°,连接DE交AB于点F.探究线段DF与EF的数量关系.小慧同学的思路是:过点D作DG⊥AB于G,构造全等三角形,通过推理使问题得解.小东同学说:我做过一道类似的题目,不同的是∠ABC=30°,∠ADB=∠BEC=60度.小明同学经过合情推理,提出一个猜想,我们可以把问题推广到一般情况.请你参考小慧同学的思路,探究并解决这三位同学提出的问题:(1)写出原问题中DF与EF的数量关系;(2)如图2,若∠ABC=30°,∠ADB=∠BEC=60°,原问题中的其他条件不变,你在(1)中得到的结论是否发生变化?请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3)如图3,若∠ADB=∠BEC=2∠ABC,原问题中的其他条件不变,你在(1)中得到的结论是否发生变化?请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专题:阅读型。∵DA=DB,EB=EC,7∴AH=BH,∠1=∠HDB,CK=BK,∠2=∠BEK.∴HK∥AC.∴点H、K、E在同一条直线上.下同证法一.点评: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的性质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点,在做题时要注意隐含条件的运用.(2009海淀二模)25、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AD∥BC,∠BAC=∠D,点E、F分别在BC、CD上,且∠AEF=∠ACD,试探究AE与EF之间的数量关系.(1)如图1,若AB=BC=AC,则AE与EF之间的数量关系是什么;(2)如图2,若AB=BC,你在(1)中得到的结论是否发生变化?写出猜想,并加以证明;(3)如图3,若AB=kBC,你在(1)中得到的结论是否发生变化?写出猜想不用证明.(2010海淀一模)25、已知:△AOB中,AB=OB=2,△COD中,CD=OC=3,∠ABO=∠DCO.连接AD、BC,点M、N、P分别为OA、OD、BC的中点.(1)如图1,若A、O、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且∠ABO=60°,则△PMN的形状是,此时=;(2)如图2,若A、O、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且∠ABO=2α,证明△PMN∽△BAO,并计算的值(用含α的式子表示);(3)在图2中,固定△AOB,将△COD绕点O旋转,直接写出PM的最大值.8点(2008西城一模)25.如图,正六边形ABCDEF中,点M在AB边上,∠FMH=120°,MH与六边形外角的平分线BQ交于点H.(1)当点M不与点A、B重合时,求证:∠AFM=∠BMH.(2)当点M在正六边形ABCDEF一边AB上运动(点M不与点B重合)时,猜想FM与MH的数量关系,并对猜想的结果加以证明.考点:正多边形和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探究型.分析:(1)先有正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出六边形ABCDEF内角的度数,再根据∠FMH=120°,A、M、B在一条直线上,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论;(2)①当点M与点A重合时,∠FMB=120°,MB与BQ的交点H与点B重合,故可直接得出结论;②当点M与点A不重合时,连接FB并延长到G,使BG=BH,连接MG,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可得出△MBH≌△MBG,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解答:(1)证明:∵六边形ABCDEF为正六边形,∴每个内角均为120°.∵∠FMH=120°,A、M、B在一条直线上,∴∠AFM+∠FMA=∠FMA+∠BMH=60°,∴∠AFM=∠BMH.(2)解:猜想:FM=MH.证明:①当点M与点A重合时,∠FMB=120°,MB与BQ的交点H与点B重合,有FM=MH.②当点M与点A不重合时,9证法一:如图1,连接FB并延长到G,使BG=BH,连接MG.∵∠BAF=120°,AF=AB,∴∠AFB=∠FBA=30°.∵{BH=BG∠MBH=∠MBGMB=MB,∴△MBH≌△MBG,∴∠MHB=∠MGB,MH=MG,∵∠AFM=∠BMH,∠HMB+∠MHB=30°,∴∠AFM+∠MGB=30°,∵∠AFM+∠MFB=30°,∴∠MFB=∠MGB.∴FM=MG=MH.证法二:如图2,在AF上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