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地块排布方式与规划要点住宅小区的开发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区域经济发展情况、规划控制指标、居住习惯外,与地形地貌。综合多种因素的住宅建筑的排布和规划要点是居住区规划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的住宅建筑可以节省建设投资、节约城市用地、满足居民的需求并美化城市景观,又能够给开发商带来最大化的利润,近年来地块的规划工作被各大房地产企业所愈加重视。住宅用地中的建筑物主要由组团、街坊和建筑单体组成,其中建筑单体是组成组团和街坊的最小单位,空间组合、布局方式和特点均是基于建筑单体。本文第一部分就围绕地块组成部分中的最小单位——建筑单体,从它的排布和组合要点来展开,而在第二部分案例中,结合组团和街坊探讨项目的规划特点。1、建筑单体空间的平面组合住宅单体的平面组合基本形式有四种:行列式、周边式、点群式和此前三种形式相结合的混合式。行列式条式单元住宅或联排式住宅按一定朝向和合理间距成排布置的方式。这种布置方式可使每户都能获得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条件,便于布置道路、管网、方便工业化施工。但如果处理不好形成的空间往往会有单调、呆板的感觉,并且产生穿越交通的干扰。如果能在住宅排列组合中,注意避免“兵营式”的布置,多考虑住宅单体空间的变化,如采用山墙错落、单元错落拼接以及用矮墙分隔等手法仍可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周边式住宅建筑沿街坊或院落周边布置的形式,这种布置形式形成封闭或半封闭的内院空间,院内较安静、安全,利于布置室外活动场地、小块公共绿地和小型公建等居民交往场所。这种形式组成的院落较完整,一般较适用于寒冷多风沙地区,可阻挡风沙及减少院内积雪。周边布置的形式有利于节约用地,提高居住建筑面积密度。但这种布置方式部分住宅朝向较差,对于炎热地区较难适应。周边式基本形式的变化有3种,即单周边式、双周边式和自由周边式,目前市场上别墅类产品引用的较多,而公寓产品受朝向和采光影响较少出现。点群式点群式住宅布局包括低层独院式住宅,多层点式及高层塔式住宅布局,点式住宅自成组团或围绕住宅组团中心建筑、公共绿地、水面有规律地或自由布置,运用得当可丰富建筑群体空间。点式住宅布置灵活,便于利用地形,但在寒冷地区因外墙太多而对节能不利。以上三种排布方式各有优缺点,在实际项目建设中为了规避规划缺点,很少有只用一种排布方式,多采用混合式排布。2、规划设计与合理用地合理的住宅建筑组群规划可以有效地节约用地。空间的综合利用(1)住宅底层布置公共建筑。住宅底层公共建筑可减少居住区公共建筑的用地,宜于布置在住宅底层的公共建筑主要是一些对住户干扰不大,且本身对用房和用地无特殊要求的公建项目,如小百货店、居委会等。在一些用地紧张的地段,有时也在住宅底层布置需室外用地或对居住有少量干扰的公建项目,如托幼所、菜场等。(2)住宅与低层公建组合。利用南北向住宅沿街山墙一侧的用地布置低层公共建筑,这种布置方式既保证了住宅的良好朝向,又丰富了地块附近的沿街布局。基本的组合方式大致有插入式、半插入式、外接式、院落式等几种。(3)空间的借用。如地块北临或西临城市道路、绿地、河流等空间,可以在此处适当提高住宅层数,以达到在不增加用地和不影响使用的情况下,提高建筑面积密度,但应注意与群体的统一协调。(4)建立综合楼。规划中可以将性质相近互不干扰的公共服务设施组合在一起,综合布置在一幢或几幢综合楼内,从而节约用地。(5)采用高架平台,过街楼或地下空间。利用高架平台可以有效地将人车分流,屋顶平台则可布置花园、儿童游戏场及其它小型活动场地,节约地面层空间。过街楼的利用可以在不增加用地的情况下增加住宅建筑面积,提高容积率。而利用住宅或公共建筑地下空间作为停车场用地或其它市政设施用地,则是目前住宅区普遍采用的一种有效节约用地的方式。采用周边布置手法利用周边布置手法,布置少量东西向住宅,有利于组织院落、布置室外活动场地和小块绿地。但东西向布置的住宅类型应与南北向住宅有所区别,在南方地区考虑防晒,以外廊式住宅为宜。不同层数住宅混合布置高层住宅与多层住宅混合布置不仅是提高住宅建筑面积密度的途径之一,而且对于丰富群体面貌有显著的效果。除了住宅组群规划方面的节地措施,住宅单体设计方面也应有节约用地的途径。如加大住宅进深、缩小面宽;适当降低层高;采用复式或夹层住宅;利用住宅顶层跃层或高架平台提高层数;北向退台式住宅或坡顶住宅以缩小日照间距等方式。3、规划设计与通风选择适当入射角和间距通风住宅的自然通风不仅受到天气环流所引起的大范围风向变化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局部地形特点所引起的风向变化的影响。建筑组群的自然通风与建筑的间距大小、排列方式以及通风的方向等有关。当间距相同,入射角由0°—60°逐渐增大时,风速也相应增大;当风的入射角为30°—60°时通风最为有利;当入射角为60°,间距为1:1.3h的通风效果较入射角为30°间距为1:1.2h时为佳;当间距较小时,不同风的入射角对通风的影响就不明显。由此可见,建筑间距越大,自然通风效果就越好。但实际情况是,为了节约用地,一般在满足日照的要求下考虑通风需要。不同排布方式下的通风效果住宅排布方式与自然通风存在较大关系:行列式布置,调整住宅朝向引导气流进入住宅群内,使气流从斜方向进入建筑群体内部,从而可减小阻力,改善通风效果。周边式布置,在群体内部和背风区以及转角处会出现气流停滞区,旋涡范围较大,但在严寒地区则可阻止冷风的侵袭。点群式布置,由于单体挡风面较小,比较有利于通风,但当建筑密度较高时也会影响群体内部的通风效果。混合式布置,自然气流较难到达中心部位,要采用增加或扩大缺口的办法,适当加进一些点式单元或塔式单元,不仅可提高用地的利用率,而且能够改善建筑群体的通风效果。4、规划设计与防治噪声合理的住宅组群规划还可以起到防治和削弱城市噪声的作用,其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种:合理的建筑组合通过合理的建筑组合,也可对噪声进行防治。比如可以利用噪声传播的特点,在群体布置时将对噪声限制要求不高的公共建筑布置在靠近噪声源一侧,还可以将住宅中的辅助房间或外廊朝向道路或噪声源一侧。充分利用绿化减低噪声绿化具有良好的反射和吸音作用,因而住宅组合要与绿化系统一起考虑。枝叶蓬松的树木,树叶面积与密度越大吸声越好,夏季可吸声7~9dB,在秋季落叶后还能平均降低噪声3~4dB。当树木成群布置时,可减低7dB。因此在居住区或道路上充分利用绿化条件来阻隔噪声,将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充分利用地形在住宅建筑组群的规划中可以利用地形的高低起伏作为阻止噪声传播的天然屏障,如在重庆等山地城市,在进行居住区竖向规划时,应充分利用天然或人工地形条件,隔绝噪声对住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