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诗两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北岛北岛,1949年出生,本名赵振开,曾用笔名:石默。祖籍浙江湖州,生于北京。•1978年同诗人芒克创办民间诗歌刊物《今天》。1990年旅居美国,曾任教于加利福尼亚州戴维斯大学。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2007年,他接受香港中文大学的聘请,定居香港。•他的诗刺穿了乌托邦的虚伪,呈现出了世界的本来面目。一句“我不相信”的呐喊,震醒了茫茫黑夜酣睡的人们。代表作:《回答》、《结局或开始》、《一切》。北岛诗歌的主题•北岛的朦胧诗有一最大的特征就是以批判意识和忧患意识,为抒情内核的冷色调,代替了以往诗歌的乐观热烈和慷溉激昂。他的诗主要表达一种怀疑否定的精神,以及在理想世界的争取中,对虚幻的期许,对缺乏人性内容的生活的缺乏。在悲剧性的抗争道路上,表现了觉醒者的历史转折意识,和类似于反抗绝望的精神态度,表现了在批判否定中寻找个体和民族再生之路的激情。《古寺》分析•古寺,既指向“古”,也指向“寺”:“寺”和佛教相关。佛教作为宗教信仰的一种,放在这种背景之下,其超验性的精神价值无疑被指控为虚妄:个体并不相信它,它并不能给个体带来精神的慰安。•超验的精神价值既已虚妄,在《古寺》里,现实又被“消失”、“没有记忆”、“暗哑”、“漠”所统摄,这表明了现实也是不可信任的:交流被隔膜和冷漠所取代,人与人之间缺乏共同的价值基础。“龙和怪鸟”这些只有在传说中才会出现的东西的引入,意味着个体对超验的精神价值的寻求;“飞走了”则表明了传说之类的价值体也不能带来精神安慰,同时,它又指涉了现实价值寻求上的某种荒诞性。《古寺》分析•“屈从的主人”的出现,既是明确化,也是进一步深化:意识形态这一“主人”本身所欲宣传和推行的也就是“屈从”,屈从于价值的混乱、虚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维持对生活在这种意识形态中的个体的统治:肉体的和精神的。这些共同构成了对虚妄的精神价值以及提供这种虚妄价值的意识形态的指控,诗人的怀疑、否定精神体现得非常明显。《古寺》在结尾处有“一场大火”和“一道生者的目光”等词语组合,所要暗示的就是希望有一场“革命的大火”来改变这个虚妄的世界。《古寺》分析•“钟声”、“蛛网”、“年轮”,构成一个特定的历史空间—古老,发展缓慢,令人想起超稳状态的封建社会。“石头”,象征一种永恒,它是历史的见证人,阅尽人间沧桑。“龙”、“怪岛”、“铃铛”,是古寺里面的东西,他们从有到无的变化,象征历史空间的转移。“荒草”是“古寺”中唯一有生命的东西,用“漠然”来修饰,显示一种麻木情态。“荒菜”被拟人化,“不在乎它们屈从的主人/是僧侣的布鞋,还是风”,这是对“荒草”既有精神状态的嘲讽。《古寺》分析•诗境空灵,深邃,但不是那种远离世俗的超脱;也不是那种绝望感。“乌龟”不是“会随着一道生者的目光”、“在泥土中复活”吗?尽管“驮着沉重的秘密”,最终会“爬出门坎”。这是诗人的坚定信念。•对待“石碑”、“文字”所象征的传统文化,诗人的态度是辩证的,企望它们在“一场大火”中再生,犹如凤凰涅磐。•这首诗的象征意蕴,既有确定一面,又有模糊一面。确定性使读者能大致把握诗的空间色彩和诗人的感情色彩;模糊一面则带来更大的弹性和外延。《走向冬天》分析•北岛以其冷峻的怀疑主义、坚决的否定意识和不妥协的批判精神,深刻的悲剧风格与荒诞感的扭结,精炼的措辞和哲理的警句,开辟出一个诗的新纪元。本诗作为他前期代表作,彻底揭露社会的荒谬,决绝地反叛现实,悲壮地走向“冬天”,以其否定得彻底和直逼本质,才真正使人振聋发聩。诗中反映了一代青年觉醒的心声,以怀疑、指控的态势切入与之格格不入的现实,毫不妥协地反抗,又不失执着地追求。可以说是与当时历史时代彻底告别的“宣言书”。而且,这种怀疑和批判,不只是针对所处的环境,而且也涉及人自身的分裂状况;这是其“深刻”的地方。《走向冬天》分析•北岛要建立的“诗的世界”,是“独立的世界”,是“人道”和“正义”的世界。其诗歌意蕴,则始终围绕着人的意义,人的自由,人的现实、历史和文化境遇,甚至人的宿命,人对有限生命的超越,以及诗人与语言艺术的复杂关系等方面展开。他的诗中持续表现出的孤独感、焦虑感、荒诞感、悲剧感,包括他的怀疑和批判精神,都应在对“人”的关注这个层面上得到解释。•抒情主人公不仅是清醒的怀疑者,也是义无反顾的叛逆者,更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对民族生存的忧患甚至为人类承担苦难的普罗米修斯精神。从人道主义的内核中放射出怀疑、否定和战斗的光芒,英雄主义品格和浓烈激情强化了这首诗的社会感召力。这也可以被看作是对五四“人的文学”的进一步延伸。《走向冬天》分析•诗中意象的营造极尽组合、叠加和扩展,大多也有某种程度的象征性。如:“风,把麻雀最后的余温/朝落日吹去”揭示的是事物两极之间的反常关系;“冰山”这是关于自身、关于个体,但也是关于“一代人”的意象;它意味着坚决、执着、孤傲,但也意味着艰难、险峻。而且他使用的意象,常处于密集、并置的结构方式;它们因此产生对比和撞击,有时形成一种“悖论式”的情境。•北岛的诗在当时常被指责为“难懂”,其实北岛并不是刻意追求艰涩的诗人,“难懂”的不是这些措辞,而是北岛复杂盘结着的个人经验,他细致的自我分析成分,他的个人化诗艺追求。因为他的大多数句子都有准确而精敏的含义,诗的“主题”的表达,和读诗人对“主题”的探求“通道”都比较确定。《走向冬天》分析•诗人自己预言,他的这首小诗,将成为考古学家的研究对象,在多年之后——其实,就在不久之后。•从北岛的这首小诗中,我们不难看出,诗人北岛,总以独特的语调,以艺术家的匠心组织全文,使一首小诗也像一则名曲或者永葆青春的短篇一样,五脏俱全,意象密集而灵动,画面感极强,把音乐,绘画、小说等艺术手法集于一体,以小见大。通过这些独特的艺术手段,创造了典型性极强的艺术典型,唱出了一首悲怆而意蕴丰厚的歌——这歌,绝不是供歌妓来唱的。《走向冬天》分析•《走向冬天》描写的是一种悲壮的求索精神。在对荒谬的现实完全绝望之后,不甘沉沦的心开始了新的寻觅。一批早醒的觉醒者,义无返顾地前行,尽管前面有连绵不断的冰山,因为“罪恶的时间将要中止/而冰山连绵不断/成为一代人的塑像”,所以要坚定不移地“走向冬天”。“走”就是对命运的抗争,对人的自由本质的追求,其中蕴含着实现自我的自觉和忧患人生的负重感、历史责任感。一系列冷色调意象,给人冷寂、肃穆的感觉,传达出特定历史条件下悲壮的英雄的心态。《走向冬天》分析•“走向冬天/唱一支歌吧,/不祝福,也不祈祷,/我们决不回去,/装饰那些漆成绿色的叶子”,在悲剧性的抗争的道路上,不祝福,不祈祷,奋然前行,表现了类乎鲁迅所说的“反抗绝望”的态度。北岛诗中的情感,展现了当代中国历史“转折”期“觉醒者”的内心冲突和理想精神。这种在批判否定中寻找个体和民族再生之路的英雄式悲壮情感,在“文革”结束之后的许多读者中产生强烈共鸣。关于北岛•特殊的时代,造就了特殊的诗人,北岛品尝了真理和良知遭践踏的痛苦,对真理和良知的爱显得更深沉。他常常采用象征乃至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以不动声色的态度,在平淡简洁的意象中表达严肃冷峻的社会人生内涵。他的内心是充满激情的,他的眼光是忧郁的,他的声音是沉重的,他的诗歌的色调是灰色的。生活网。太有远见、穿透力十足。生活的网来自于约束,而约束造就了希望的网孔。诗人在被束缚的网中盼望网孔中那可以看到的希望。是一种挣扎与无奈的交融。(最短的诗)回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为了在审判之前,•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一切•一切都是命运•一切都是烟云•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一切欢乐都没有微笑•一切苦难都没有泪痕•一切语言都是重复•一切交往都是初逢•一切爱情都在心里•一切往事都在梦中•一切希望都带着注释•一切信仰都带着呻吟•一切爆发都有片刻的宁静•一切死亡都有冗长的回声家庭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父亲赵济年,六十年代曾担任民进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母亲是医生,他们在政治上基本随波逐流,虽在“文化革命”中受过冲击,但还算是幸运的。现在的妻子:甘琦,图书策划人。祖籍江西,生长于东北,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后赴美国留学攻读经济学,1993年与友人联合创办万圣书园,2001年再度赴美读书,就读于西雅图华盛顿州立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04年与北岛结为伉俪。现居北京。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