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作业增效减负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1.课题提出的背景作业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课外学习的主要方式.因此,作业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在现阶段重新认识与研究数学作业教学,对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渗透现代教学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数学作业的有效性是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教学无效,或低效,一切教学的目标都会落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已成为社会的共识.江苏省于2009年6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明文规定高中生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时间必须控制在2小时以内.调查表明,学生用在完成数学作业上的时间通常时相对较多的.因此,合理布置数学作业对于学生减负意义重大.针对目前高中数学作业教学的现状,迫切需要以数学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有效教学的研究成果,立足于数学作业的微观领域,从作业的设计、作业的批改、作业的讲评等环节寻找突破口,探讨如何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性的同时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为此我们提出了《高中数学作业增效减负实践研究》这一研究课题.2.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数学作业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完成时,为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强化技能,体验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了让教师检查教学效果,由教师指定学生在课外完成的学习任务.增效指的是增强数学作业的有效性.数学作业的有效性是指学生通过作业训练获得的进步和发展.能够促使学生进步与发展的作业才是有效的作业.有效作业必须满足三个方面的必要条件:一是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通过作业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主动学习;二是作业有明确的目标,且学生通过练习及接受反馈后能达到预定目标;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高中数学作业增效减负实践研究”是指在实践过程中,根据高中生心理和生理的特点,依据新课程改革要求,探索一种有效的高中数学作业设计与处理方式,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3.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数学作业布置不在“多”,而在“精”。适当、适量有效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提高学习成效。因此,对传统的作业布置及处理方式进行改革,可使学生乐于做作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减轻学习负担,使各方面均获和谐发展。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对数学作业“增效”的目的不为追求提高学生的数学应试能力,而是在完成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时,让学生更经济地用好课后学习数学的时间,将学生从大量无效、低效的数学作业中解放出来。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4.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在国外,作业问题研究是比较活跃的研究领域.早期苏联的教学理论专家们就曾对作业的方法与策略作过专门的论述。凯洛夫曾指出“家庭作业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种作业从根本上具有独立作业的方法来巩固学生的知识,并使学生的技能和熟练技巧完善化的使命”。斯米尔诺夫把学生的独立作业看成是教学论研究的六大内容之一,并详细地论述了学生家庭作业的意义、种类、组织作业的教学要求和家长在作业中的作用等。从中可以看出,他们都将作业与课堂教学视为同等重要,把作业研究视为教学论研究的重要方面。我国学者吴也显在他的著作《教学论新编》中把教材分成三个系统:课题系统、图象系统和作业系统。“作业系统如果安排得好,对于学生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近几年来中小学也越来越重视作业改革与研究。北京朝阳区垂杨柳学区提出的学生作业“五留五不留”就是一项成功的成果。江苏教育学院附属小学的教师刘春生,他在新课程改革中成功地实施了快乐作业,收到了理想的效果,受到专家、家长、学生的一致好评。虽然这是在语文作业中的尝试,但对探索数学作业的有效性同样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数学作业练习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形成高中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一个主要因素。减轻学生数学作业负担是减负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实现新课标的教学任务,必须对传统的作业设计、处理方式进行改革,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因此,本课题研究对于确保新课标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从整体上完善有效教学,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5.研究课题的理论依据教育心理学认为:要掌握某种知识技能,一定量的练习是必要的,但练习及反馈的方式不同,对学习的效果有显著的影响。“新课标”理念。6.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6.1研究目标:本课题旨在通过对目前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处理等环节的调查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无效或低效行为,再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通过教学实践的检验,从中总结出科学合理的方法、模式,为教师提供一套可操作、科学、有针对性的作业设计及处理方式.6.2研究内容(子课题):⑴数学作业有效性设置的研究;⑵数学作业批改方式的研究;⑶数学作业反馈的有效性研究;⑷数学作业与学生学习负担的相关性研究。重点:在研究高中数学作业与数学教学效果、学生学习负担关系的基础上,探究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性实现为学生减负的方法途径。7.研究方法⑴资料和文献法:收集、检索国内外关于作业改革的相关理论成果,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基础。⑵调查研究法:调查数学教师布置作业的现状、作业形式、内容和数量以及教师批改作业的方式;学生对数学作业的感受及期盼。为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⑶个案分析法:确定一定数量的跟踪研究对象,分析作业改革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态度的影响。⑷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教师带着研究的问题进行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及时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不断交实验心得,及时总结。在关键时候邀请专家给予必要的指导。8.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课题以学生的数学作业为线索展开多方面的研究。为保证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将实施过程分为如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09.11-2009.12)⑴学习教学理论,研究新课程标准系统学习国内外与学生作业有关的教学理论,深入研究学习新课程标准,使课题组成员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另外,通过网络等多种途径充分了解目前国内外在学生作业改革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⑵做好调查,确定课题研究实验班级课题确定高中三个年级每个年级各选两个班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编制作业情况调查表、教师问卷表,以及学生完成作业情况观察表和评价表。对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测试调研。获取初步资料。⑶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研究方案,做好课题申报等相关工作课题组成员均为高中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为确保课题研究活动有效开展,明确了课题组小组长,落实分工:由朱胜强担任课题负责人,具体负责课题研究的总体规划和调控,统筹课题实施工作,组织教师理论学习和课题研讨活动,撰写报告。由李平龙、殷尚宁、应溪虎等老师担任课题组成员,负责各分课题的组织与实施,以及阶段和结题成果的总结。第二阶段: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10.3-2011.10)⑴2010年5月:教师布置与处理作业,学生完成作业情况的访谈与调查;⑵2010年9月:数学作业有效性设置研究;⑶2011年2月:数学作业反馈有效性研究;⑷2011年5月:数学作业有效性的操作规范研究;⑸2011年9月:数学作业与学生学习负担相关性研究.第三阶段:课题研究结题阶段(2011.10-2011.12)在前阶段研究的基础上,整理分析数据材料,全面总结作业“增效减负”研究课题开展以来的成效,撰写论文,完成结题验收工作,作好评价工作。9.预期研究成果阶段成果:新课程标准下的作业设计方式初探经验交流2010.9–2010.10作业改革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调查报告2010.10–2010.11分层次和自选作业设计研究论文2011.2-2011.3开放型、研究型、实践型作业的设计研究论文2011.3-2011.5最终成果: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2011.9-2011.10新课程背景下的习题汇编习题集2011.11-2011.12高中数学作业“增效”“减负”的实践与思考论文2011.11-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