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总复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总复习(一)桃花源记(节选)陶渊明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落英缤纷()(2)仿佛若有光()(3)阡陌交通()(4)咸来问讯()(5)便扶向路()(6)诣太守()(7)欣然规往()繁多的样子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田间小路全,都先前的拜访打算,计划2.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A.阡陌交通B.来此绝境C.遂与外人间隔D.无论魏晋【“交通”的古义是“交错相通”,今义是“运输事业”】【“绝境”的古义是“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是“没有出路的境地”】【“无论”的古义是“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为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C3.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忘路之远近B.渔人甚异之C.具答之D.闻之,欣然规往A【A项中“之”为助词,其他三项均为代词。】4.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不足为/外人/道/也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D.其中/往来种作应为:不足/为外人/道/也】B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村中人告诉(渔人)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6.按原文填空。(1)文中描写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文中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①“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3)《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孩子生活幸福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7.文学文化常识。本文作者,,一名潜,字元亮,(朝代)著名诗人。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并序》《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陶渊明东晋《桃花源记》8.在《桃花源记》中,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后来寻找桃花源时“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A.暗示桃花源是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境界,是作者虚构的。B.暗示通往桃花源的路曲折而遥远。C.暗示庸俗的人是无法进入美好境界的。D.暗示桃花源已经绝迹,无法寻觅。A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复行数十步()(2)屋舍俨然()(3)具答之()(4)此中人语云()又、再整齐的样子详细告诉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可以互相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11.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描述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图景。这两段文字向人们展现了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图画,那里民风淳朴,人们热情好客、和谐幸福,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结合景物描写和对桃花源中人的言行的描写来概括。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以看出桃花源景色优美,人民生活安乐。从“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和“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可以看出桃花源人的淳朴好客。从桃花源不易被发现,及“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说明桃花源是一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2~15题。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或至百二三十岁。蜀青城山老人村,有五世孙者。道极险远,生不识盐醯(xī,即醋),而溪中多枸杞[gǒuqǐ],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寿。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而寿益衰,盖其比也。使武陵太守得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选自苏轼《和桃源诗序》)【参考译文】世上所传的桃花源这件事,很多都夸大其词。考察陶渊明所记载的,都说是先祖逃避秦朝的战乱来到这里,那么渔人所见的都是避乱人的子孙,不是其人,所以说并非那个秦朝人是不死的。又说杀鸡作为食物,哪里有仙人杀生的?以前说南阳有菊水,水质香甜,住了三十多家人,喝那里的水都长寿,有的活了一百二三十岁。四川青城山那里有个老人村,据说五世同堂。道路极其危险遥远,活着的时候不吃盐和醋,而且溪水中有很多枸杞,它的根弯弯曲曲像龙和蛇一样,喝了那的水就会长寿。近些年道路稍微通畅,逐渐能够接触到日常的调味品,故而寿命减短,所以这就和外面的人寿命差不多了。当武陵太守得知到了那里的时候,那里已经早就成为很多人争夺的地方。一般来说,天下像这样的地方很多,不单单是桃花源而已。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饮其水皆寿(2)或至百二三十岁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一般来说,天下像这样的地方很多,不单单是桃花源。(长寿)(有的人)14.历代附会《桃花源记》的情况很多,其中有把桃花源说成神仙居住的境地的。苏轼在《和桃源诗序》中认为这种说法是。(用选文中的原句回答)15.在这段文字中,作者举了“南阳菊水”和“青城山老人村”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是为了说明桃花源并非仙境,只是它与世隔绝,水甘食简,人皆长寿罢了。多过其实。比较阅读《大道之行也》《桃花源记》阅读练习(2019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题)【曱】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乙】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17.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共4分,每小题1分)(1)选贤与能()(2)不独子其子()(3)屋舍俨然()(4)寻病终()18翻译下面的句子。(共4分,每小题2分)(1)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9.【甲】文构想的大同社会理想包含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3分)同“举”,选拔以……为子整齐的样子随即,不久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①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20.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听了之后为什么“皆叹惋”?(3分)21.【乙】文的“世外桃源”与【甲】文的“大同”社会有什么关联之处?两文各自侧重于哪种表达方式?(4分)桃源外的世界依旧如此动乱、黑暗;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两文反映的都是古人对理想(大同)社会的向往与追求(1分)【乙】文“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甲】文“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或:“世外桃源”是对“大同”社会生活风貌的艺术再现)(1分)【甲】文侧重于议论(1分)【乙】文侧重于记叙(或描写)(1分)(二)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佁然(yǐ)隶而从者(lì)B.珮环(pèi)寂寥无人(liáo)C.清冽(liè)往来翕忽(xī)D.日光下澈(chè)参差披拂(chā)“差”应读“cī”D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皆若空游无所依若:是。B.不可知其源其:指代小溪。C.以其境过清以:因为。D.乃记之而去乃:于是,就。若:好像A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有误的一项是()A.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译文:潭以整块的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译文:潭中的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向潭西南望过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明的暗的都能看见。D.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译文: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源头在哪里。对“明灭可见”的理解错误。根据小溪曲折的特点,想象其情景,最后一句应译为“时隐时现”。C4.下列对本文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法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冽”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D.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者高兴愉悦的心情。本文着意渲染小石潭寂寞、凄凉、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哀、凄怆的感情D5.仿照示例,赏析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示例: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清澈透明)。句中没有“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水清鱼欢的优美画面却展现在读者面前了6.本文的作者是(人名),(朝代)文学家。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水尤清冽(2)佁然不动(3)悄怆幽邃(4)隶而从者柳宗元唐代(清凉)(静止不动的样子)(凄凉)(跟随)8.第一段作者从哪些方面描绘了小石潭的美?水特别清澈,以整块石头为底,潭岸岩石形状各异,岸边树木茂盛秀丽。“下见小潭,水尤清冽”表明小石潭的水特别清澈。“全石以为底”写小石潭以整块石头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潭岸岩石形状各异。由“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可知岸边树木茂盛秀丽。9.“影布石上”的意思是鱼的影子映在石上。请结合第二段的内容,说说产生这一效果的原因有哪些。日光折射入潭中,将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原因是潭水清澈。能够看清鱼影投在石上,原因是石潭面积小。锁定第二段,在梳理文意的基础上,抓住与“影布石上”原因相关的语句,进行分析,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从侧面表明小石潭的水特别清澈

1 / 10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