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价值?价值是人们对善恶美丑的判断。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是价值的系统化,是人们对社会中各种现象的一种判断或评价。伦理:人们在人际关系方面所持有的价值信念和行为原则价值的具体化项目价值伦理来源生活经验的情感认同价值观念演绎而来属性意欲的,喜好的强制的,被预期的功能行动目的行为对错标准(三)社会工作价值观的直接理论来源1、新教伦理观念新教是指经过14-16世纪以路德、闵采尔、加尔文等人为首发起的宗教改革运动改革后的基督教。平等与天职(1)平等观念: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能直接与上帝建立联系每个人都能依靠自己对上帝的信赖和遵从而得救自我负责:每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2)天职观念:预定论:世界上包括人在内的一切事物和现象不仅是由上帝创造的,而且其命运和秩序是上帝在创造它们时就预先规定好了的,任何人或物都不能改变这种前定的命运,而只能遵从上帝的意愿和安排。第一、上帝为尘世中每个人都安排了任务和责任“上帝已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向你颁布训令:为自己每日的面包而辛劳,不可若寄生虫靠他人之血汗为生。第二、作为教徒,认真履行尘世的责任以获得上帝的接受”倘若你未能从事最直接待奉上帝的事业,则你必须得在自己合法的职业中竭尽全力。”“认为上帝所接受的惟一生活方式,不是用修道禁欲主义超越尘世道德,而是完成每个人在尘世上的地位所赋予他的义务,这就是他的天职。(韦伯)”第三、辛勤的劳作、节俭的生活第四、有能力工作却靠乞讨为生者是最不可饶恕的职业伦理:忠于职守2、人道主义哲学来源于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所倡导的“人文主义”。人道主义便是视人本身为最高价值从而主张善待一切人、爱一切人、把一切人都当作人来看待的思想体系;简言之,便是视人本身为最高价值从而主张把人当人看的思想体系。人道主义者一致认为:作为最高价值的人本身,主要是人本身发展、完善、自我选择、自我实现,是人本身潜能的实现,是人充分发挥、实现自己的潜能从而使自己成为可能成为的完善的人。以人为本原则:承认人的尊严和价值自由平等原则自我实现原则博爱原则社会正义原则倡导正义的社会应当承担起对个人的责任。美国政治哲学家罗尔斯的社会正义理论第一、平等的社会理想正义的社会制度是最大限度地实现平等的制度基本权利完全平等“他们全被看作拥有最低限度的道德能力(正义感和善观念),以从事终身的社会合作,并作为平等的公民参与社会生活。”“公民的观念是同社会作为自由和平等的公民之间的互惠互利的公平合作体系的观念一致。”非基本权利机会平等A、前途平等:获得理想前途的机会平等B、公平平等:实现理想前途的手段平等第二、关注最少受惠者利益的公平观念要使最少受惠者获得最大利益“一种不够平等的自由必须可以为那些拥有较少自由的公民所接受”,“一种机会的不平等必须扩展到那些机会较少者的机会”。最少受惠者是由于一些个人无法选择和应对偶然性因素影响的结果。只有补偿较少受惠者的利益才能确保长期的公平社会合作以生产社会财富。第三、鼓吹反对不正义社会制度的社会运动的正当性公民不服从是正当的行为,是一种公开的、非暴力的,既是按照良心的,又是政治性的违反法律的行为,其目的通常是为了使政府的法律或政策发生一种改变。如果正当的非暴力反抗看上去威胁了公民的和谐生活,那么责任不在抗议者那里,而在那些滥用权威和权力的人身上,那些滥用恰恰证明了这种反抗的合法性。3、社会福利思想福利服务制度化与规范化的思想以慈善观念和人道主义指导思想的时期以追求社会公平和平等的发展机会为指导思想的时期以保障公民的社会福利权利为指导思想的时期三、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一)瑞默(Reamer)对西方学者关于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概括个人价值与尊严、对人的尊重、重视个人改变的潜能、案主自我决定权、提供个人发挥潜能的机会、寻求满足人类共同的需求、寻求提供个人足够的资源与服务以满足其基本的需求、赋予案主权利、平等的机会、没有歧视、尊重多元性、对社会改革与社会正义的承诺、保密与隐私权、愿意将专业知识与技巧提供给他人。(二)庞佛瑞(Pumphrey)的价值观分层:终极价值、中介价值与工具价值1、终极价值:具有概括性、抽象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价值。(1)人的尊严、价值、自由和平等是与生俱来的。(2)人有获得资源并发展潜能的能力和权利。(3)每个人的独特性和个别性都应当被尊重。(4)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应当相互承担支持和帮助的责任和义务。2、中介价值:终极价值向社工专业领域转化的中介,表明社会工作专业应当如何体现终极价值。(1)社会工作的专业关系尊重个人的价值和尊严,社会工作者通过和案主间彼此参与、接纳、保密、诚实以及负责任的处理冲突,而逐渐提升两个人之间的专业关系。(2)社会工作者尊重案主自我决定的权利,并且在协助案主的过程中,积极维护这种权利。(3)社会工作者致力于协助案主及其系统获得需要的资源,并帮他们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助人自助”。(4)社会工作者致力于使社会福利机构人性化的努力而避免其“官僚化”的趋势,从而使这些机构更能满足人的需要、更好地实现其服务的功能。(5)社会工作者坚持人与人之间平等和差异的原则,对于不同案主应给予同样的尊重和接纳。(6)社会工作者应致力于协助案主更好地自我实现从而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同时倡导社会政策的变迁和改革以使其更能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3、工具价值:终极价值和中介价值在社会工作专业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同情、接纳实现对人的自由和尊严的尊重——保密、尊重隐私权确保案主自决——知后同意终极价值——抽象性、概括性中介价值——中介性、实质性工具价值——具体性、应用性(三)莫勒斯和诗意佛的社会工作价值观第一,对人的价值观:主要强调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每个人都是与社会相联系的独立的生命个体,有获得社会理解、尊重与关怀的权利;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潜能,都有处理和解决危机实现自我发展的可能,承认和尊重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及发展需求等。2、对社会的价值观:强调社会分配原则的公正性,合理使用和分配社会资源,合理使用社会变革原则,社会有责任向社会成员提供条件和机会,以解决困难促进个人能力发展等。3、对工作的价值观:强调每个生命个体有差异和独特性,承认和尊重工作对象有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权利和需要,对其遇到的问题可以提出解决的方案或建议,但不包办、代办。四、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本土化1971年联合国第五次国际社会工作培训调查社会工作本土化:将社会工作功能和教育与某个国家的文化、经济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的过程。王思斌本土化所反映的是一种变化和过程,它指的是外来的东西进入另一社会文化区域并适应后者的要求而生存和发挥作用的过程。本土化不但强调外来者对它所进入的社会文化区域的适应性变迁,而且特别强调后者的主体性,即它是站在后者的立场上来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一)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的基本原则:吸收借鉴立足本土发展创新与实务工作接轨(二)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的传统文化背景1、传统文化中的社会福利思想儒家孔子:均贫富、大同社会丘也闻有国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孟子:仁政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人饥已饥,人溺已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墨家墨子:兼相爱、交相利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天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多财,则以分贫也。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若此,则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若饥则得食,寒则得衣,乱则得治,此安生生。服务于政治目的的社会福利基于公民权的社会福利2、传统文化中的人本主义取向儒家:仁学、孝道仁学:一是仁者,“爱人”,二是“仁也者,人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泛爱众,而亲仁。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子不语怪、力、乱、神。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孝道:养、敬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孝亲之至,莫大乎尊亲。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伦常关系中的人本主义)个人在封建伦常关系内的主体性。个人真正的自由、权利、独立性和主体性。3、中国传统价值观与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异质性(1)整体性观念整体主义整体居于价值主体的地位个体的价值是由群体派生的注重整体的和谐(2)等级观念人际关系中的地位不平等(权威性格)权威性格:习惯于上下关系,而非平行关系;把社会的习俗权威化,很少去衡量习俗的功能和价值;对别人怀有戒心和敌意;喜欢把人、事、物分成好坏或黑白两类,而忽略了事情的实际性和现象的复杂性,以致对别人的看法往往发生很大的错误。人际关系中的基于血缘的亲疏之别(自已人——外人)费孝通的差序格局西方社会以个人为本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好像是一捆柴,几根成一把,几把成一扎,几扎成一捆,条理清楚,成团体状态;中国乡土社会以宗法群体为本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以亲属关系为主轴的网络关系,是一种差序格局。在差序格局下,每个人都以自己为中心结成网络。这就像把一块石头扔到湖水里,以这个石头(个人)为中心点,在四周形成一圈一圈的波纹,波纹的远近可以标示社会关系的亲疏。(3)义务观念较强的义务观念:自律与利他权利是以义务为坐标的权利中国没有个人观点,一个中国人似不为其自己而存在,中国弥天满地是义务观念,在西洋世界上却活跃着权利观念。——梁漱溟(4)情理观念中国的人情——西方的理性情理二字与理论不同,情理是容忍的、执中的、凭常识的、论实际的与英文CommonSense含义与作用极近。讲情理者其归结就是中庸之道。——林语堂(5)依赖观念吾中国所以不能成为独立国者,以国民缺乏独立之德而已。言学问则依赖古人,言政术则倚赖外国。官吏依赖君主,君主依赖官吏。百姓倚赖政府,政府倚赖百姓,乃至一国之人,各个放弃其责任,而惟倚赖之是务。——梁启超(6)重义轻利观重农轻商安贫乐道义以生利、以义取利、见利思义、取之有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谋道,小人谋食。何必曰利,有仁义而矣。4、传统价值观对中国社会工作的影响(1)工作范围如:求助耻辱性文化(2)工作目标如:社会控制与个人权利(3)工作方法如:案主自决(4)社会工作评估如:契约关系和人情关系(三)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的社会现实平台1、转型中的社会: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传统社会—现代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集权社会—分权、民主社会转型。2、社会问题频发:失业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贫富分化问题等。3、行政性、半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的并存前者的转轨困境后者的成长困境(四)“准”社会工作中的助人活动价值观1、倡导“仁爱”的价值基础一家之仁天下之仁爱家国同构推已及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之所以大守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2、注重“亲情”的价值原则我群观念:在助人过程中助者将受助者纳入自己的群体。互为客体性:谁都可能有难处。协商:助者和受助者共同商讨要求的可及性和帮助行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