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dscapearchitecture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中外园林史概论】(城市规划--景园方向--课程教案)2004-03熊和平Landscapearchitecture【中外园林史】【一】中外园林史概论【二】中国古典园林史部分【三】外国古典园林史部分【四】现代园林设计之路(LandscapeArchitecture)Landscapearchitecture【中外园林史】【二、中古典园林史部分】Landscapearchitecture【二、中古典园林史部分】第三章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Landscapearchitecture【二、中古典园林史部分】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动乱时期,也是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儒、道、佛、玄诸家争鸣。思想的解放促进了艺术领域的开拓,也给予园林发展以很大的影响。造园活动普及于民间,园林的经营完全转向于以满足作为人的本性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为主,并升华到艺术创作的新境界。所以说,魏晋南北朝乃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时期。Landscapearchitecture【二、中古典园林史部分】第一节总说东汉末年,军阀地方割据势力空前壮大。公元220年东汉灭亡,形成魏、吴、蜀三国鼎立的局面。公元263年,魏灭蜀。两年后司马氏篡魏,建立晋王朝。公元280年吴亡于晋,结束了分裂的局面。中国复归统一,史称西晋。维系封建大帝国的地主小农经济基础并未恢复,庄园经济的继续发展导致豪门大族日益强大而装化为门阀士族。士族集团在社会上有很高的地位足以和皇室抗衡。在皇室、外戚、士族之间的挣权夺利的过程中又促使各种矛盾的激化。西晋末南渡的司马氏于公元317年建立东晋王朝。在士族的支持下维持了103年之后,南方相继为宋、齐、梁、陈四个汉族政权更迭代兴。史称南朝,前后共169年Landscapearchitecture【二、中古典园林史部分】北方,五个少数民族先后建立十六国政权。是为北朝。这三百多年的动乱分裂时期,政治上大一统局面被破坏势必影响到意识形态上的儒学独尊。人们敢于突破儒家思想的桎梏,藐视正统儒学制定的礼法和行为规范,向非正统的和外来的种种思潮中探索人生的真谛。由于思想解放而带来了人性的觉醒,便成了这个时期文化活动的突出特点。士大夫知识分子一旦牵连政治斗争,则荣辱死生毫无保障,消极情绪与及时行乐的思想更有所发展并导致了行动上的两个极端倾向:贪婪奢侈、玩世不恭。玩世不恭出于愤世嫉俗,也就是对政治厌恶和对现实不满。老庄、儒学与儒学相结合而形成玄学。玄学重清谈。Landscapearchitecture【二、中古典园林史部分】用这些态度来反抗礼教的束缚,寻求个性的解放,一方面表现为饮酒、服食、狂狷的具体行动,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寄情山水、崇尚隐逸的思想作风,这就是所谓的“魏晋风流”。对于名士们来说,最好的精神寄托莫过于到远离认识扰攘的山林中去。严酷的现实生活面前,又迫使他们对老庄哲学的“无谓而治、崇尚自然”的再认识。所谓“自然”即否定人为的、保持自然而然的状态,而大自然山林环境正是这种非人为的、自然而然状态的最高境界。再者,玄学主张返朴归真、佛家的出世思想也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Landscapearchitecture【二、中古典园林史部分】名士们既倾心玄、佛,还经常通过“清谈”来进行理论上的探讨,论证人必须处于自然而然的无为状态才能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名士们都认为名教礼法是虚伪的表征,在以名教礼法为纲的充满了假、恶、丑的社会中要追求一种真、善、美的思想的现实是根本不可能的,只是大自然山水才是他们心目中的真、善、美的寄托与化身。在他们看来,大自然山水是最“自然”的、最“真”的,而这种“真”表现为社会意义就是“善”,表现为美意义则是“美”。这些正是魏晋哲学的鲜明特点,也就是魏晋士人寄情山水的理论基础。Landscapearchitecture【二、中古典园林史部分】寄情山水、崇尚隐逸既成为社会风尚,启导着知识分子阶层对大自然山水的再认识,从审美的角度去亲近它、理解它。于是,社会上又普遍形成了士人们的游山玩水的浪漫风习。由于上述的种种因缘际会,大自然被揭开了秦汉以来披覆着的神秘的外衣,摆脱了儒家“君子比德”的单纯功利、伦理附会,以它的本来面目——一个广阔无垠、奇妙无比的生态环境和审美对象——而呈现在人们的面前。Landscapearchitecture【二、中古典园林史部分】人们一方面通过寄情山水的实践活动取得与大自然的自我协调,并对之倾诉纯真的感情;另一方面又结合理论的探讨去深化对自然美的认识,去发掘、感知自然风景构成的内在规律。于是,人们对大自然风景的审美观念便进入到高级的阶段而成熟起来,其标志就是山水风景的开发和山水艺术的大兴盛。山水风景的开发是山水艺术兴起和发展的直接启导因素,而后者的兴盛又反过来促进了前者的开发,形成后此中国历史上两者同步发展的密切关系。人们对自然美的鉴赏遂取代了过去对自然所持的神秘、功利和伦理的态度而成为后此的传统美学思想的核心。Landscapearchitecture【二、中古典园林史部分】文人士大夫通过直接鉴赏大自然,或者藉助于山水艺术的间接手段来享受山水风景之乐趣,也就成了他们的精神生活的主要内容。处在这样的时代文化氛围之中,愈来愈多的优美自然生态环境作为一种无限广阔的景观被利用而纳入于人的居处环境,自然美与生活美相结合而向着环境美转化。这是人类审美观念的一个伟大的转变,在欧洲,这个转变直到文艺复兴时方才出现,比起中国大约要晚一千年。以上所述,大抵就是促成中国古典园林进入转折期的历史背景、社会背景以及意识形态方面的诸多因素。Landscapearchitecture【二、中古典园林史部分】在建筑技术方面:木结构的梁架、斗拱已趋于完备。木结构建筑已完全取代两汉的夯土台榭建筑,不仅有单层的,还有多层的,大量木塔的建造显示了木结构技术所达到的水准。砖结构在汉代多用于地下墓室,到此时已大规模地运哟内到地面上,砖塔便是砖结构技术进一步的标志。石工的技术,到南北朝时期无论大规模的石窟开凿上或者细部的装饰纹样的精雕细琢上,也都达到很高的水准。树木花卉为观赏的对象。北魏时的一部重要农书、贾思勰《齐民要素》中也论及花卉栽培的情况。建筑技术的进一步、观赏植物栽培之普遍,则又为造园的兴旺发达提供了物质和技术上的保证。Landscapearchitecture【二、中古典园林史部分】第二节皇家园林Landscapearchitecture【二、中古典园林史部分】第三节私家园林东汉末年,民间的私家造园活动已经比较频繁了,到了魏晋南北朝,寄情山水、雅好自然成为社会的风尚,那些身居庙堂的官僚士大夫们不会满足于一时的游山玩水,更何况这需要付出长途跋涉的劳动。如何避免跋涉之苦、保证物质生活享受而又能长期占有大自然山水风景?要满足这个愿望,除了在城市近郊开辟可当日往返的风景游览之外,最理想的办法莫如营造“第二自然”——园林。Landscapearchitecture【二、中古典园林史部分】私家园林便应运而兴盛起来。经营园林成了社会上的一项时髦活动,出现民间造园成风、名士爱园成癖的情况。热中于营园,必然也善于鉴赏园林,并且逐渐培养了一种园林审美的心态。这时期的私家园林见于文献记载的已经很多了,其中有建在城市里面或城近郊的城市型私园——宅园、游憩园,也有建在郊外的庄园、别墅。由于园主人的身份、素养、趣味不同,官僚、贵戚的园林在内容和格调上与文人、名士的并不完全一样。而北方和南方的园林,也多少反映出自然条件和文化背景的差异。Landscapearchitecture【二、中古典园林史部分】城市私园北方的城市型私家园林:北魏首都洛阳诸园为代表。城市私家造园之盛况,园林不仅是游赏的场所,甚至作为斗富的手段。“后园”,表明园与宅是分开而又毗邻着的,也就是“宅园”。Landscapearchitecture【二、中古典园林史部分】张伦宅园大假山景阳山作为园林主景,已经能够把天然山岳形象的主要特征比较精练而集中地表现出来。人口密集的大城市的坊里内建造私园,用地毕竟是有限的。唯其小而又全面地体现大自然山水景观,就必须求助于“小中见大”的规划设计。也就是说,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水不能再利用汉代私园那样单纯写实摹拟的方法,必得从写意与写实相结合。这是造园艺术的创作方法的一个飞跃。Landscapearchitecture【二、中古典园林史部分】南方的城市型私家园林:南方的城市型私家园林也像北方一样,多为贵戚、官僚所经营。为了满足奢侈的生活享受,也为了争奇斗富,很讲究山池楼阁的华丽格调,刻意追求一种近乎绮糜的园林景观。Landscapearchitecture【二、中古典园林史部分】南齐武帝,他在健康台城开拓私园“玄圃”。到了梁代,玄圃又在南齐的基础上踵事增华,成为南朝的一座著名的私家园林。湘东王萧绎在他的封地首邑江陵的子城中建“湘东苑”。这是南朝的另一座著名的私家园林,此园的建筑形象相当多样化,或临水、或观赏园外借镜,均具有一定的主题性,发挥点景和观景的作用。假山的石洞长达二百余步,足见叠山技术已达到一定的水平。看来,湘东苑在山池、花木、建筑综合创造园林景观的总体规划方面是经过一番精心构思的。Landscapearchitecture【二、中古典园林史部分】城市私园,大多数都追求华丽的园林景观,还讲究声色娱乐之享受,显示其偏于绮靡的格调,但亦不乏有天然清纯的立意者。处次之外,还有两方面的情况亦值得一提。一是设计精致化的趋向:在城市的私家营园之中,筑山的运作已经比较多样而自如。除了土山之外,耐人玩味的叠石为山也较上代普遍,开始出现单块美石的特置。园林理水的技巧比较成熟,因而园内的水系多样纷呈,丰富的水景在园中占者重要的位置。Landscapearchitecture【二、中古典园林史部分】园林植物的品类繁多,专门作观赏的花木也不少,而且能够与山、水配合作为分隔园林空间的手段。园林建筑则力求与自然环境相协调而构成因地制宜的景观。还有一些细致的建筑手法,如收摄园外“借景”以沟通室内室外的空间,透过窗牖的“框景”等等,这在当时文人的诗文中均已见其端倪“飒飒满地荷,翛翛荫窗竹。辟牖期清矿,开帘候风景。······池北树如浮,竹外山犹影。”Landscapearchitecture【二、中古典园林史部分】二是规模小型化的趋向:城市私园相当于汉代而言,大多数均趋向于小型化。所谓小,非仅仅指其规模而言,更在于其小而精的布局以及某些小中见大的迹象萌芽。相应地,造园的创作方法,也不得不从单纯写实到写意相结合的过渡。小园得了社会上的广泛赞赏,北朝文人庾信还专门写了一篇《小园赋》。Landscapearchitecture【二、中古典园林史部分】庄园、别墅东汉发展起来的庄园经济,到魏、晋时已经完全成熟。庄园规模有的极宏大,也有的极小型的。他们一般包含四部分内容:一是庄园主家族的居住聚落。二是农业耕作的田园,三是副业生产的场地和设施,四是庄客、部曲的住地。Landscapearchitecture【二、中古典园林史部分】庄园主受到良好教育,不少人成为富翁、名流或知识界的精英。他们对自己庄园的经营会在一定程度上把普遍流行于知识界的以自然界美为核心的时代美学思想,融糅于庄园生产、生活的功能规划之中;在承袭东汉传统的基础上,更讲究“相地卜宅”,延纳大自然风景之美,通过园林化的手法来创造一种自然与人文相互交融、亲和人居环境。金谷园便是一例。Landscapearchitecture【二、中古典园林史部分】金谷园为西晋大官僚石崇经营的一处庄园,位于洛阳西北郊的金谷涧。石崇经营金谷涧的目的,主要在于求得一处满足于其游宴生活之需要以及退休后安享山林之乐趣、兼作吟咏服食的场所,局部地段相当于一座临河的、地形略有起伏的天然水景园。Landscapearchitecture【二、中古典园林史部分】文人陶潜(渊明)所经营的,则为小型庄园。他在《归园田居》诗中这样描写自己的家园景象:“······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方宅十余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