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农村中小学学生学习方式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新课程改革下农村中小学学生学习方式研究江苏省灌南县教育局教研室花红斌内容摘要:针对农村中小学老师含辛茹苦而效果不佳,学生废寝忘食而事倍功半的被动局面,确定并研究了本课题。本课题构建了以改善学习方式为核心的“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达标”基本模式。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掌握知识,深化思维,提高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是舞台,教师是导演,学生是主角。“诱”学生思维,“导”学生探究,变课堂为学生探索、发现、创造的场所,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本课题研究的成果可操作性强,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实施课题成果须遵循如下原则:激发兴趣是起点,提出问题是焦点,主动活动是特点,思维碰撞是热点。课题的研究,更新了教育观念,优化了教学方式,改变了学习方式,提升了师生的幸福指数。关键词:新课程农村中小学学生学习方式一、研究缘起自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已成为世界各国重构基础教育课题的重要内容。我国目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重要课题。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体验到求知的欢愉和成功的快乐,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社会责任感。近些年来,国内中小学已从多个领域开展有关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从一线教师到教科研部门大都着力于课堂学生学习方式的探索,取得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成果。由于各地教育发展的差异性较大,有关这一课题在不同的区域仍有较大的探究空间。客观地说,在我县的农村中小学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老师含辛茹苦而效果不佳,学生废寝忘食而事倍功半的被动局面。在教学实践中,教的质量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效果才能体现出来;另一方面,一部分老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对学习是否有积极性,学习方法是否科学,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天天教着不爱学和不会学的学生,教学质量自然提不上去。老师感到苦恼就是必然的事情。这种状况2警示我们:老师必须认真地来解决一下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即改革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新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帮助学生改变以往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此,在农村中小学应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满足他们从不同的层次获得亲自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考虑到课题实施中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我们在教学中需要兼顾各个方面,因此我们将课题定为《新课程改革下农村中小学学生学习方式研究》,意在适当放宽研究的面,统筹兼顾,并行发展。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计划的实施,在参与研究的学校中,能够初步呈现这样的场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重个人体验、系统探究、合作交流,他们能不同程度地富有个性地自主学习;在不同学习内容的学习活动中做到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地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学生能在学习中积极探究。二、相关研究综述(一)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1、课题界定我们对本课题研究作如下界定: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主动地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或猜想,经过调查、实践、搜集资料,通过分析、思考、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积极地理解和建构知识,改善自身心理结构,形成正确的态度、价值观的过程和方式。2、理论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1982年日本政府就提出“要培养全球性的,开放性的人才”。1989年美国政府也提出“经验改革要着眼于能提高国民素质,要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要实行全面改革”。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更是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就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3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方式的形成。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理论依据。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就是强调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它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可以说,“让每个学生有进步”是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核心价值取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直觉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塑造了自信和自尊。具体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材在学生眼里不再是绝对正确、不容怀疑的“真理读本”,学生在接受系统知识的同时,也时时可用探索的目光来研究它,甚至“挑剔它”,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独特理解和创新思考。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也不再是一言九鼎的绝对权威,他们不但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同时也是共同的探讨者、合作者、发明者。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储存知识的顺从守规的思维中,转变为乐于想象、敢于批判、大胆提问、标新立异、大胆质疑。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去探究自然、探究社会、探究人生。学生的综合知识、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弥补了传统的单一的被动学习方式的诸多缺陷。(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意义通过推广有关研究成果、推介典型案例,促进不同层面学校教师与学生我们将本课题的目标定位为:①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敢问、喜问“为什么”。②帮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③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包括观察、发现问题、4提出假设、收集资料、调查、试验分析资料、获得结论、表达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着力探索农村中小学在新课程改革下的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策略与途径,以期促进新课程的实施与学生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学习环境中素质的全面提高。通过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改变现有的农村中小学学生的学习状态,通过研讨、设计、积累教学案例,丰富农村中小学学生学习方的教学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三)课题研究的策略与方法课题研究的策略:在已有教改成果的基础上,在现有的教学现状框架内进行渐进式的改革,根据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现状、学生已有的学习方式、外部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影响及其他教学资源的实际状况等,采用镶嵌式的做法,逐步将新课标下的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策略实施与教学活动之中,使学习逐步成为学生主动建构过程。从教学层面看,打破接受式教学一统天下的格局,形成讲授式和学生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并存的教学系统。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学科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相互配合,相互促进,逐步形成基于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确立以下基本观点:①学习活动是学生的活动,教师的讲解、组织、引导是引发、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而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活动;②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教师的任务是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获取知识;③知识的学习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因而,我们对本课题研究作如下界定: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主动地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或猜想,经过调查、实践、搜集资料,通过分析、思考、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积极地理解和建构知识,改善自身心理结构,形成正确的态度、价值观的过程和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构成要素有:动力要素(积极的心理需求);过程因素(行动的活动);思维因素(充满着思考或问题);知识因素(广泛的背景知识、资料分析、与他人交流等)。为此我们将本课题的目标定位为:①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敢问、喜问“为什么”。②帮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③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包括观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收集资料、调查、试验分析资料、获得结论、表达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④培养学生的创新5精神和实践能力。课题研究的方法: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以文献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分析法。课题组成员由县教研室教研员与县内实验学校骨干教师共同组成。由县教研室教研员到学校指导实施,成立灌南县部分中小学青年教师“学生学习方式研究”组织。贯彻“设计-实践-反思-在设计”的研究活动方案,参与研究的教师都能设计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活动方案。本课题的研究以现有的教材为主,立足于农村中小学,立足于课堂,辅之以课外学习活动。(四、研究的过程(一)从2003年9月——12月是课题实验的准备阶段。在此阶段我们建立了课题组,组织学习相关教育理论,研究国际国内教育发展动态,研究我县农村中小学实际情况,制定实验方案。1、培训学习,提高认识。2003年秋季开学后,我们首先组织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意见》、《新基础教育》和《主体性教育》等书,课题组多次召开学法指导研讨会,力图从学习中提高理论水平,把握课题的方向。通过不断地学习,大家逐渐从肤浅的感性认识到有了更深刻的理性认识。领会课题研究的实质、意义,明确学习方式的变化与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的密切关系。2、外出参观,吸取经验。课题组先后五次组织教师到山东省的杜郎口、南京的东庐、如东、洋思参观学习。吸取他们的研究成果。(二)2004年1月—2006年6月为实验阶段。1、确定研究思路,明确研究方向。根据主体教育的理论,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改变,要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主要以接受学习为主的现实,转而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更好地突显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然而,学生的学习方式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如果没有相应的发展性教学策略作保证,学生自主的学习方式也只是一句空话。学生发展性教学策略有哪些呢?总课题组经过理论上的研究,提出了““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达标””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我们侧重从教师的行为层面6进行研究。考察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行为,预设(备课)、上课(生成)、批改、辅导、考试、评价,凡是与学生的主体性有关的内容,都应该是我们的研究内容。其中,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主要研究对象。我们的研究逻辑是: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科学地处理教材,合理地安排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恰当地运用教学手段和评价手段,就能保证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学习,获得良好的发展,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因此,教学的预设(包括对教材的理解、教学流程的设计、教学环节的安排)、课堂的生成、教学手段和评价手段的运用,都是本子课题研究的内容。2、健全组织领导,加强过程管理。(1)课题组织管理。作为全县中小学参与研究的课题,需要有一定的硬件和软件的支持,涉及到多所学校,课题组的协调,对整个研究形成有序的合作气氛非常重要。鉴于此,专门成立领导小组,花红斌任组长,成立研究领导小组,学校研究领导小组由一把手校长挂帅、主管科研的副校长具体负责,教务处、政教处、科研处组成,校级研究小组同时在年级还建立起年级研究小组。建立课题定期学习、定期总结、定期交流、定期研讨、定期通报等制度。学校研究领导小组每月下到年级课题组进行检查,组织研讨实施过程遇到困难及存在问题,并及时协调解决。(2)实验教师管理。加强对实验教师课堂指导作用的检查。检查主要放在指导学生过程的参与和体验,自主性学习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的学习,学生在自主、合作、研究过程中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学生相比起来自学能力不是很强,因此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老师的指导尤显重要。课题研究指导教师,整个研究过程计入工作量,撰写论文或发表的学校给予一定的奖金奖励,评优评先同等条件下优先。3、开展研讨活动,构建课堂基本模式。⑴、创设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学环境是影响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要求我们要建立和谐的、

1 / 8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