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灾害事故自救、互救及避灾方法李荣亮目录1、前言2、第一节矿井火灾的灾害特点及避灾方法3、第二节矿井瓦斯的危害及避灾方法4、第三节粉尘的危害及防治前言每个井下人员仅仅知道怎样防止和排除事故是不够的,当矿井发生灾害事故时,还必须知道,并且要熟练地掌握,怎样正确而又迅速地进行自救和互救,使自己和其他人员能安然脱险得救。一、什么是自救和互救1、自救:就是井下发生意外灾变时,在灾区或受灾变影响的区域内的每个工作人员进行避灾和保护自己的方法。2、互救:是在有效地进行自救的基础上,去救护灾区内受伤人员的方法。返回二、为了达到矿工自救和互救的目的,每个井下作业人员必须熟悉并掌握的基本常识:1、每个井下工作人员必须熟悉并掌握所在矿井的灾害应急方案,掌握发生各种灾害事故的预兆、性质、特点和避灾方法;2、了解自救器的性能并熟练地使用自救器;3、熟悉作业区域的通风系统状况,了解通风设施的作用;4、熟悉抢救灾区受伤人员的基本方法以及学会最基本的现场急救操作技术。返回三、基本避灾方法1、遇到突发事故要镇定,不要惊慌,更不能大喊大叫。2、迅速了解工作区域通风系统,判断灾情及自己所处的位置与入风巷道和回风巷道的距离关系。知道通风设施的具体位置(如风门、风桥、挡风墙)。3、熟悉本区域避灾路线,入风侧有烟撤不出去,要躲避待救,不要盲目冲。4、回风路线视线清楚,能撤离的情况下,要佩戴好自救器,会熟练使用自救器,佩戴自救器时,要匀速呼吸,千万不能奔跑,一般30分钟都能撤出危险区。5、如果全风压巷道存在有毒有害气体,躲避待救地点要在独头巷道内,可以设置风筒做临时风幛,尽量避免消耗体力。返回煤矿灾害事故有火灾、水灾、瓦斯燃烧、瓦斯爆炸、煤与瓦斯突出、煤尘爆炸、顶板灾害等等。这些灾害事故中“一通三防”事故破坏性强、危害大、伤害人员多,应重点防范。(“一通”是指通风,“三防”是指防火、防瓦斯、防煤尘)下面讲解有关火灾、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的灾害特点及避灾方法。第一节矿井火灾一、什么是矿井火灾矿井火灾是指发生在煤矿井下及地面井口附近,威胁到矿井安全生产和井下人员安全的火灾。返回矿井火灾是煤矿重大灾害之一,它包括外因火灾和内因火灾。1、外因火灾(外源火灾):是由于外部热源如明火、放炮、电器火花、机械冲击与摩擦、电流短路、静电、瓦斯煤尘爆炸等引起可燃物燃烧造成的火灾。特点:火灾发生突然,来势凶猛。多发生在井下风流畅通的工作地点,如发现不及时或灭火方法不当,将造成严重后果。2、内因火灾(自然火灾):由于易燃物质接触空气,经氧化发热、升温、蓄热、干馏等过程使热量集聚而导致易燃物着火的火灾。返回特点:常温下缓慢氧化,只要有供氧和蓄热条件,就可燃烧。井下可能发生自然的地点很多,矿井火灾多数为内因火灾,火源点难以确定,发火时间也不易掌握,但是在发展过程阶段有预兆,在发火早期容易被发现。二、火灾事故、自燃发火和自燃发火隐患的确定1、凡因火灾引起如下情形之一者,定为火灾事故:(1)造成人员伤亡;(2)工作面停产8h以上;(3)火灾直接焚烧煤炭、设备和材料,损失折合价值超过(包括)1万元以上;返回(4)封闭一个工作面;(5)冻结煤量1万T以上;(6)封闭设备、工具和材料折合价值超过(包括)1万元以上。2、自然发火:矿井某一区域或采掘工作面出现如下现象之一时,就定为发生自然发火。(1)出现明火、火灾烟雾、煤油味等现象;(2)出现环境空气,煤炭围岩及其它介质温度升高并超过70℃;(3)采空区或风流中出现一氧化碳,其浓度已超过矿井实际统计的临界值指标,并有上升趋势。返回3、自然发火隐患:矿井某一区域或采掘工作面出现如下现象之一时,定为存在自然发火隐患。(1)采空区或井巷风流中出现一氧化碳,其发生量呈上升趋势,但尚未达到矿井实际统计的临界值指标;(2)风流中出现二氧化碳,其发生量呈上升趋势,但尚未达到矿井实际统计的临界值指标;(3)煤炭、围岩及空气和水的温度升高,并超过正常温度,但尚未达到70℃;(4)风流中氧浓度降低,其消耗量呈上升趋势。返回三、矿井火灾的危害1、产生高温及有毒有害气体,致使人员伤亡。2、烧毁生产设施、设备、损失资源,造成停工停产。3、引起瓦斯和煤尘爆炸,造成更大灾害。4、炽热的火烟流经不同标高的巷道而产生火风压,造成井下风流紊乱。据不完全统计从80年代至今,鹤岗矿务局发生火灾400多起,形成火区260多处,积压煤量5370多万吨,封闭设备价值8000多万元,火灾导致死亡96人。返回四、火风压井下发生火灾时,由于温度的增高和矿井空气成分的改变,往往形成一种较大的自然风压,由于这种风压是火灾引起的,所以习惯上叫火风压(即热负压)。特点:1、火风压与火烟流经巷道的标高差成正比,高差越大,火风压越大;2、与发火后温度增值成正比,温度越高,火风压越大;3、与通向火区的风量有关,风量越大,供给氧越充足,火势越大,温度也越高,火风压必然越大;4、火风压不仅产生在发火巷道中,凡高温火烟流经的倾斜巷道都会产生火风压。返回危害:能够增大或减小巷道风量,并可以造成风流逆转,使井下看来似乎安全的巷道,会突然出现烟雾,使距火源较远的进风风流中的人员中毒、窒息以致死亡。1990年5月8日,鸡西矿务局小恒山煤矿在入风斜井施工时,由于气焊切割钢板引起皮带着火,扑救不及,火势扩大,大量有毒气体进入下水平,造成大量人员伤亡(80人),当救护队由矿总工程师带领从进风侧下去灭火时,还未到达着火地点,由于火灾产生火风压导致风流发生逆转,原来入风巷道变成高温火烟的回风巷道,造成一个小队人员全部牺牲。返回五、火灾产生气体对人体危害一氧化碳对人体的危害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人体的反应0.016轻微头痛0.128肌肉酸痛、无力、呕吐、感觉迟钝0.5丧失知觉、痉挛、呼吸停顿、死亡返回氧气浓度减少对人体的危害空气中氧气浓度/%人体的反应17休息时无影响,工作时会引起喘息、呼吸困难15呼吸急促,脉搏跳动加快,判断和意识能力减弱10~12失去理智,时间稍长即有生命危险6~9失去知觉,几分钟内心脏尙能跳动,若不急救就会死亡返回人体对二氧化碳浓度的反应二氧化碳浓度/%人体的反应1呼吸次数和深度略有增加3呼吸次数增加2倍,很快产生疲劳现象5呼吸次数增加3倍,呼吸困难、憋气和耳鸣7发生严重喘息,极度虚弱无力,强烈头疼10头晕,呈昏迷状态10~15呼吸微弱,失去知觉20~25窒息死亡返回1、煤类火灾的标志性气体:煤类火灾的主要指标是CO、H2和碳氢化合物,它们是按一氧气化碳→氢→乙烯→丙烯→乙炔的顺序生成,释放并随温度而增加的。有乙烯存在,表明煤温在80℃~120℃以上;有乙炔存在,表明煤温在180℃~250℃以上。2、木材类火灾的标志气体甲醛、甲酸(蚁酸)、乙酸(醋酸)和乙二醛。3、水煤气用水灭燃烧赤热的煤炭时,不仅会产生H2和O2,(火源中心温度可达1000℃~2000℃,水在高温下能分解成H2和O2),同时还会产生大量的CO以及稀有碳氢化物,形成爆炸性气体,叫水煤气。返回因此,用少量的水灭火不但灭不了火,反而会有水煤气爆炸危险,所以扑灭火灾时,顺有充足的水源和水量,并应先从火源外部周边开始喷水,然后逐步再逼近水源中心,这样才能避免产生大量的水煤气和水蒸汽。六、发现矿井火灾的行动原则早期发现,快速处理,立即汇报,下达指令,直接灭火,直接灭火无效时考虑封闭。1、任何人发现矿井火灾,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灭火,控制火势,并迅速报告矿调度。因为火发生初期,火势并不大,在火灾尚未蔓延扩展之前,燃烧产生的热量也不大,周围介质和温度还不高,人员可以接近火源,进行直接灭火比较容易。返回2、受威胁区域撤人3、电气设备着火要首先切断电源4、直接灭火无效由矿总工程师负责领导封闭火区工作5、掘进工作面发生火灾不得随意关闭局部通风机,防止因瓦斯积聚而致爆炸事故。七、自救器的使用:做到好使,想使、会使,在矿井发生火灾,瓦斯煤尘爆炸事故,产生大量一氧化碳时佩戴逃生使用。自救器有过滤式和隔离式两种,隔离式自救器使用广泛,在缺氧和有毒有害气体的环境中均可使用。返回过滤式自救器应在以下条件使用:1、空气中氧气含量不得低于18%;2、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不得大于1.5%;3、只适用于含有一氧化碳的环境中使用。八、案例分析:案例一:1993年1月27日,鹤岗矿务局峻德矿采空区发生煤炭自燃发火,大量的一氧化碳由密闭墙内渗出(密闭墙损坏,有裂缝)造成6人死亡。分析:1、遇难人员没有使用自救器2、对发火征兆不了解,一氧化碳气体本身无色无味,但是发火时夹杂其它气体煤油味很浓,应该有警觉;3、对邻近巷道不了解,灾区内有一条巷道是挡风墙,并有观测孔,打开观测孔向外出新鲜风流,如躲避在这里待救出逃生。返回实例二:1998年10月15日,鹤岗矿务局南山公司三井发生火灾掘进头遇险15人,其中有2人没有等待救援,冲了出去,另外13人在掘进头内用风筒挂了两道临时风幛,进行避灾,救护队进入后将13人安全救出。冲出去的2名工人没走多远就co中毒死亡。分析:1、在没有烟气进入掘进头的情况下(局部一般已断电)可用风筒建立临时风幛,越严越好,阻止有害气体进入,等待救援;2、如果有压风,利用压风管路向场子头供风,等待救援;3、要镇定,不要惊慌,更不能大喊大叫,只有在了解火情,有害气体浓度和安全避灾地点的情况下,才能决定是否离开掘进头。返回实例三:2001年5月7日,鹤岗矿务局南山公司一井发生火灾,井下54人无一幸免,火源点发生在采区,由闭内着出闭外入风巷道,火势发展非常迅猛,短时间内井下已是一片火海,救护队经过3天3夜的灭火,有6处大火无法扑灭,后来由于井下瓦斯积聚,灭火时产生大量水煤气,巷道支护棚子已全部烧没,顶板随时可能冒落,井下通风系统不稳定,井下随时可能发生爆炸危险。指挥部决定,发现的10名遇难人员升井,其余44人封闭在井下。分析:1、内因火灾处理不及时,密闭内的火扩展到全风压巷道,形成大的外因火灾;2、入风大巷着火后,没有及时进行反风造成大量有毒有害气体进入全矿井;3、火灾期间断电造成主扇停运,co渗入到入风巷道造成死亡人员增多;4、经救护队对3处掘进头进行探查,都没有人员,有毒有害气体均不超限,如果等待救援均能被安全救出。很多死亡人员都是冲到大巷中造成一氧化碳中毒。返回实例四:2003年5月7日,鹤岗矿业集团公司兴煤公司发生火灾,大量co由密闭渗出,事故波及5个工作面近70人,由于撤人及时,仅造成7人死亡。分析:1、密闭检查不及时,没有及时发现火灾隐患升级导致产生明火;2、掘进头作业人员发现场子来烟后,风机断电停风,如果距离新风近要戴好自救器,逃向新风地点,如果浓烟大无法逃脱,要在场子头挂风幛待救,后来救护队进入该掘进头,没有发现人员co浓度并不高,如果等待救援一定能安全被救出;3、掘进头风机处供新风地点不能行人但能通风人员可以到那里进行避灾,平时要熟悉避灾路线;4、瓦检员逃到临时闭内避灾。但由于该闭距全风压较近,CO气体已渗透到板闭内,造成瓦检员死亡。返回第二节矿井瓦斯的危害及避灾方法一、矿井瓦斯是井下有害气体的总称,它的危害:1、窒息性:不助燃也不能维持呼吸,达到一定浓度时,能使人因缺氧而窒息;2、燃烧性:瓦斯浓度低于5%或高于16%,在氧气浓度超12%,有明火存在的情况下,就发生燃烧,传播速度比发生爆炸传播速度慢;3、爆炸性:(1)产生高温,瞬间最高温度可达1850度,在封闭空间中最高温度可达2650度;(2)产生高压,爆炸气体压力可达爆炸前的7-10倍;返回(3)产生冲击波,其峰值可达1800-2000米/秒,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可形成正向冲击和反向冲击;(4)产生大量有毒气体。经实测某矿井爆炸后的气体成分为氧气:6-12%、一氧化碳:2-4%、二氧化碳:4-8%、氮气82-88%。一般情况下一氧化碳浓度很少低于0.4%,造成人员伤亡众多的原因为中毒窒息。重庆煤研所爆炸试验站进行了瓦斯爆炸与安全距离的研究,根据爆炸时人体能承受的安全超压临界值为19.6kpa(0.0196mpa),以瓦斯浓度9.5%为例,不同体积的瓦斯、空气混合气体建议采用的安全距离见下表:返回4、瓦斯突出: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