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著作解读:《资本论》孙伟祖教授辽宁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电话:18040038912Email:2001swz@163.com工人阶级的圣经“自从世界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像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全部现代社会体系所围绕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得到了科学的说明,而这种说明之透彻和精辟,只有一个德国人才能做得到。”《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589页主要内容基本概述行文解读当代价值一、基本概述(一)书名的来龙去脉源起于现实经济问题。由《政治经济学批判》到《资本论》。(二)完成与出版过程马克思:第一卷(1867.9)和其他各卷手稿。恩格斯:1885年和1894年整理出版二、三卷。考茨基:对第四卷”手稿结构按照自己的理解重新作了安排,以《剩余价值学说史》为书名,作为与《资本论》平行的独立著作,分三卷四册1904、1905、1910出版。前苏联:1954-1961年重新整理出版了第四卷手稿,命名为《剩余价值论》,列为《资本论》第四卷。1962-1964年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六卷。一、基本概述一、基本概述(三)恩格斯、沃尔弗与《资本论》弗里德里希·冯·恩格斯支持者:经济资助和理论支持。继承者:整理出版第二、三卷。传播者:冲破“沉默”的围墙。捍卫者:回击对《资本论》的诋毁。威廉·沃尔弗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亲密战友。1846-1847年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委员。参与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创建。曾任《共产主义杂志》主编。1848年3月在巴黎成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新的中央委员会成员。非常关心《资本论》的写作与出版。特别是在逝世前将八百二十英镑积蓄全部赠送给马克思。一、基本概述(四)研究对象“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第1卷第8页)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经济制度。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中研究。以英国为典型。一、基本概述(五)基本方法《资本论》的方法不仅是唯物的,而且是辩证的。即唯物辩证法。具体应用体现在矛盾分析法、抽象法、逻辑与历史的统一、简单到复杂等。马克思用唯物辩证法来研究资本主义,揭示出它并不是一个永恒的制度。一、基本概述(六)核心范畴商品: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必须从商品开始。劳动二重性学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劳动价值论: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剩余价值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二、行文解读《资本论》以剩余价值为中心贯穿全书,由四卷20篇(册)122章组成,共300多万字。卷序标题中心篇章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7篇25章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3篇21章第三卷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7篇52章第四卷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学说史3册24章二、行文解读(一)理论综述:剩余价值学说史(第四卷)马克思围绕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核心问题——剩余价值理论,以李嘉图为分界线对资产阶级各派经济理论进行了系统的历史的分析和批判,并阐述了自己的关于政治经济学的许多重要原理。分析的基础和总的评价:“所有的经济学家都犯了一个错误:他们不是就剩余价值的纯粹形式,不是就剩余价值本身,而是就利润和地租这些特殊形式来考察剩余价值。”(第四卷第7页)二、行文解读(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一卷)基础:商品交换产生货币(第1篇)前提:货币转化为资本(第2篇)过程: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第3-6篇)规律:资本的积累(第7篇)二、行文解读€(三)剩余价值的实现: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二卷)€1.微观分析: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与周转——产业资本运行理论(第1篇)€(1)静态分析:资本循环—单个资本的解析€①形态变化(第1-4章)€②成本度量(第5-6章)€③资本正常运行的条件:€空间并存性€时间继起性€无价值革命二、行文解读(2)动态分析:资本周转—多个资本的比较(第2篇)目的:分析资本运动的中心问题即周转速度。衡量单位: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第7章横向比较:资本构成的影响(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第8章纵向比较:周转周期的影响(劳动期间、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第12-14章结论:资本家加速资本周转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不是使用价值)二、行文解读2.宏观分析: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流通——产业资本平衡理论(第2卷第3篇)(1)基本概念社会总资本:资本主义社会中互相联系的所有单个资本的总和。简单再生产:生产过程在原有规模上的重复。扩大再生产:生产过程比原有规模更大的再生产。(2)货币资本的作用资本运动总是从货币开始,表现为发动整个过程的第一推动力。预付资本任何时候都有一部分保持货币形式。(3)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Ⅰ(v+m)=Ⅱc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Ⅰ(v+m)=Ⅱc+Ⅰ△c+Ⅱ△cⅡ(c+m-m/x)=Ⅰ(v+m/x)+Ⅰ△v+Ⅱ△v二、行文解读(四)剩余价值的分配: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第三卷)1.产业资本如何参与剩余价值分配(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商品的价值=c+v+mc:不变资本v:可变资本m:剩余价值c+v=成本价格利润二、行文解读(2)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原因:有机构成不同与周转时间差异实现:竞争——资本的部门转移结果: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资本有机构成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产品价值利润率70c+30v100%3013030%80c+20v100%2012020%90c+10v100%1011010%二、行文解读(3)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全社会的平均利润率。二重性:总量增加和利润率下降。一种长期趋势。二、行文解读2.商业资本如何参与剩余价值分配商业资本本身不生产剩余价值。其利润只是在流通中并且通过流通才获得的,原因在于贱买贵卖。商业资本会按照它在总资本中所占的比例,参加决定一般利润率。二、行文解读3.生息资本如何参与剩余价值分配货币资本当作生产利润的手段使用时,就成了资本商品。它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不是出卖,而是贷放。生息资本通过利息参与剩余价值分配。二、行文解读4.土地所有者如何参与剩余价值分配土地所有者,基于土地的资本主义所有制,通过垄断以地租的形式,参与整个工人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分配。地租级差地租绝对地租ⅠⅡ条件土地肥力和位置的差别追加投资的不同生产效率农业比工业的有机构成低形成原因土地经营的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的垄断取得原因土地的资本主义所有制数量社会生产价格与个别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商品价值与社会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源泉剩余价值三、当代价值有利于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马克思用毕生精力创作出来的一部伟大的科学巨著,马克思主义百科全书式的理论大厦。划时代的政治经济学经典名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著作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著作对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具有借鉴与启示作用深刻阐释了资本主义的本质提出了“自由人联合体”的价值观构想了超越资本主义的未来社会的蓝图无政府将被有计划所取代私有制将被公有制所代替三、当代价值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指导精髓人类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揭示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构建与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对社会主义经济的构想提供了理论起点提供分析解决现时问题的有力工具开辟了解释现实问题的科学视角。提供了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理论范式。呈现了唯物辩证法在经济分析中应用的经典案例。确立了当今全球化时代我国参与国际经济指导原则。谢谢聆听《资本论》第一卷扉页献给我的不能忘记的朋友勇敢的忠实的高尚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威廉·沃尔弗1809年6月21日生于塔尔瑙1864年5月9日死于曼彻斯特流亡生活中从商品开始马克思在第一卷第47页这样写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的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庞大的商品的堆积’引自《政治经济学批判》1959年柏林版第3页)(1)资本主义社会最基本、最单纯的形式。(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起点。(3)包含了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的萌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马克思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指出抽象劳动形成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决定;分析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联系;指出价值是社会历史范畴,而非物的自然属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劳动的二重性具体的有用劳动&共同的抽象劳动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同一劳动&质与量的差别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建立科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创立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揭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基础解决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系列问题和建立完整理论体系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理解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钥匙。建立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基础。《资本论》的写作顺序马克思在1877年11月3日写给肖特的信中谈到:“实际上,我开始写《资本论》的顺序同读者将要看到的顺序恰恰是相反的(即从第四部分——历史部分开始写)”《资本论》包括四卷马克思在1866年10月13日给库格曼的信中写到:“全部著作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册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册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册总过程的各种形式第四册理论史”——《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第204页货币资本的循环一般:G—W…P…W′—G′(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出售阶段)G:货币资本—货币形态W:商品资本—商品形态P:生产资本—生产形态简单:G—G′成本度量1.流通时间(技术分析)(1)流通时间是资本增殖的一个必要条件。(2)单个资本来说生产时间与流通时间互相排斥。(3)流通时间对于一定量资本作为生产资本执行职能的规模的缩小与扩大,起着消极作用。2.流通费用(经济分析)(1)纯粹流通费用:由商品的价值形式变化而耗去的费用。(2)保管费用:为了储备商品所支出的费用。又称储备费用。(3)运输费用:商品在空间上移动所引起的费用。开端公式前提假设:实物形态——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部类价值形态——c、v、m三个部分公式:Ⅰ部类——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本‥‥‥4000c+1000v=5000商品产品‥4000c+1000v+1000m=6000Ⅱ部类——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本‥‥‥2000c+500v=2500商品产品‥2000c+500v+500m=3000全年总商品产品:Ⅰ4000c+1000v+1000m=6000生产资料Ⅱ2000c+500v+500m=3000消费资料最初动因“1842-1843年间,我作为《莱因报》的主编,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是促使我去研究经济问题的最初动因。”《〈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法的关系正象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这种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黑格尔称之市民社会。”书名的来历1843年开始系统收集资料,准备写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著作,书名《政治经济学批判》。六册:资本、地产、雇佣劳动、国家、对外贸易、世界市场。“资本”分册研究商品与货币(相当于《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于1859年6月出版。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促使他改变了原来的计划,以《资本论》为书名,《政治经济学批判》为副标题,分四卷出版全部经济学著作。马克思预言了一个“金融资本统治的世界”“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家,都周期性地患上一种狂想病,企图不用生产过程作媒介而赚到钱”。马克思深刻地指出,虚拟资本是信用制度升级后,资本人格化自我膨胀的必然结果。它必然完全脱离实际生活的逻辑,脱离实际经济逻辑,从而反过来对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造成伤害,成为自己的敌人。马克思的一生〠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生于德国莱茵省南部特利尔市一个犹太族律师家庭。〠在波恩和柏林大学法律系学习,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