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会计科目与账户一、会计等式1、基本会计等式2、会计事项发生对基本会计等式的影响3、扩展的会计等式二、会计科目1、会计科目的意义2、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3、会计科目的分类三、账户1、账户的意义2、账户的结构3、账户的分类一、会计等式(p21-29)会计等式是会计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式,也称为会计平衡公式或会计方程式。如现代会计中将会计要素规定为六大要素,其数量关系如下:(1)资产=权益(从产权关系看问题---静态)(2)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从资金来源渠道看问题---静态)(3)利润=收入-费用(从经营过程看问题---动态)(4)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从资金运用结果(现有)(原有)(原有)看问题---动静结合状态)(原有资产+增加的净资产)(增加的净利润)上述等式在对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及其经济活动的分析研究中,具有不同的意义和作用。(1)和(2)是静态等式,反映基本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称作会计基本等式(3)式是动态等式,反映收入、费用与利润之间的关系会计扩(4)式是静态与动态合一等式,反映全部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展等式基本会计等式有两个表达式,即:(1)资产=权益(2)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对于“资产=权益”这个公式的理解是:一个会计主体(企业)的资产与权益是两个不同的方面,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观察和分析的结果。债权人和投资者将其拥有的资本供给企业使用(即“占用的资产”),对于企业运用这些资本所获得的各项资产就相应地享有一种索取权,即“享有的权益”。资产与权益是相互依存的,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必然有相应数额的权益;反之亦然。所以,在数量上,任何一个企业的所有资产与所有权益的总额必定相等。对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个公式的理解是:一个会计主体(企业)资产的来源渠道不外乎两个方面--自有的和借入的。首先是投资者投入的以及用投资者投人的资产开展经营活动赚取的,这就产生了所有者权益;其次,企业向债权人借人或者赊人一部分资产,由此产生负债(债权人权益)。因此,(1)式就演变为(2)式。上述两个等式揭示了这样一种关系:有资产就一定存在着投入资本等所有者权益,在大多数情况下还存在着负债。从企业资产的产权关系看,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分别反映着不同权利主体对企业资产的所有权关系。在会计要素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基础性的会计要素。因此,我们把资产同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数量等式称为基本会计等式。(一)基本会计等式的意义1、会计事项的概念会计事项是指会引起会计要素各项目的金额发生增减变化的经济业务和其他相关事项。(1)经济业务,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会引起会计要素各项目的金额发生增减变化的会计事项,它是主要的会计事项。(2)其他相关事项,主要是指对会计账簿记录金额进行结转或调整的一些会计事项。2、企业会计事项的基本类型企业发生的会计事项虽然是多种多样、错综复杂的,内容也各不相同,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四种基本类型:(1)资产的金额同负债或所有者权益的金额同时增加,即等式两边的金额同时增加;(2)资产的金额同负债或所有者权益的金额同时减少,即等式两边的金额同时减少;(3)资产内部项目之间以相同的金额有的项目增加有的项目减少,即等式左边以相同的金额有增有减;(4)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内部项目之间以相同的金额有的项目增加有的项目减少,即等式右边以相同的金额有增有减。(二)会计事项发生对会计基本等式的影响3、会计事项发生后对会计基本等式影响举例(p23-25)结论:通过对以上各种经济业务发生后引起会计基本等式金额变化记录结果的分析的知:任何情况的会计事项发生,都只会引起相关会计要素具体项目及其金额发生增减变化,而资产同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始终保持着平衡相等的关系,只不过是以原有的平衡相等关系为基础达到新的平衡相等关系。会计要素之间,除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基本的会计等式以外,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以及全部会计要素之间还存在着等式关系。由于后者要么是依赖前者存在或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以及这些等式最终又回归于基本会计等式,因而我们称之为扩展的会计等式。(三)扩展会计等式及其意义1、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会计等式利润=收入十利得—费用—损失(动态要素对这一等式的理解如下:的扩展等式)作为企业经济资源的资产投人运营后,随着生产经营活动周而复始地进行,企业会不断地取得各种收入和发生各项费用,并因此而获得利润。收入和费用是决定利润大小的主要因素,企业在日常活动中,为了获得收入必然发生相应的费用,并且总是希望收入与费用的比例更大。利得和损失是影响利润的另外一个因素。利得是指直接计人当期利润的利益所得,如处理和出售固定资产的净收益等,是增加利润的因素;损失是指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益损失,如处理或出售固定资产的净损失、财产物资的非常损失等,是减少利润的因素。尽管利得”同“收人”一样都是形成利润的来源,“损失”同“费用”一样都是抵减利润的项目,但由于它们不是在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的,有一些项目还是非正常的事项,所以,会计上没有将其纳人收入要素和费用要素的组成内容,而是将其作为利润要素的组成内容,直接计人其发生当期的利润当中。鉴于直接计人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不是每个会计期间必然要发生的项目,所以,当企业没有发生直接计人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条件约束”)时,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等式可以表述如下(称之为“条件约束性相等关系”):利润=收入—费用(动态要素的条件约束等式)2、全部会计要素之间的会计等式资产+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损失全部要素=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的扩展等式3、特例(当期没有发生直接计人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的经济业务的条件下):资产十费用═负债十所有者权益十收入全部要素的资产═负债十所有者权益十利润条件约束等式由以上可见,在会计要素中,不但资产同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具有平衡相等关系、利润同收入与费用之间具有相等关系,而且在全部会计要素之间也具有平衡相等相等关系。上列三个等式中,等式2是在等式1和基本等式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等式3的两个等式各自具有不尽相同的实用意义。3、会计事项发生后对扩展会计等式影响举例(p27-29)结论:通过对以上实例分析不难看出,会计事项发生的类型仍然没有超出前述四种基本类型,会计事项的发生对扩展会计等式的影响情形与结果,也同会计事项的发生对基本会计等式的影响情形与结果完全相同。通过对以上实例分析,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得出一个新的结论,即会计要素之间的等式关系,在某个会计期间的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之前表现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在经过了一定时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之后,又可回复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基本会计等式。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被称之为会计恒等式,资产同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平衡关系被称之为恒等关系。▲①(四)会计恒等式及其意义(一)什么叫会计科目会计科目简称科目,是为了进行会计核算而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所形成的具体项目。例如:将“资产”这一会计要素按其反映经济业务的内容不同,分为现金、存款、固定财产、原料材料燃料、产成品、无形财产、应收货款等具体项目,并对这些项目规范化为“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固定资产”、“原材料”、“库存商品”、“无形资产”、“应收账款”等项目,称作会计科目。(二)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或会计科目的作用)设置会计科目,就是根据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和经济管理的要求,事先规定分类核算的项目或标志的一种专门的方法。通过设置会计科目,可以对纷繁复杂、性质不同的经济业务进行科学的分类,可以将复杂的经济信息变成有规律的、易识别的经济信息,并为其转换为会计信息准备条件。具体作用如下:二、会计科目(p29-34)会计科目的定义和作用1、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分类,是设置帐户的名称与基础。在前面,我们虽然将会计对象(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分成了六大类,但仍然太概括、太笼统,不能具体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和结果。例如,现金、存款、固定财产、原料材料燃料、产成品、无形财产、应收货款等同属于资产,但他们的经济内容和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的作用及管理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必须分别进行反映,即对它们划分成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固定资产、原材料、库存商品、无形资产和应收账款等科目进行分类核算,提供分门别类的详细情况。2、会计科目是复式记账的基础与前提条件。3、会计科目是确定会计分录、编制会计凭证的基础。4、会计科目为成本计算与财产清查提供了必要的条件。5、会计科目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了方便。(三)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会计科目作为分类信息的项目或标志,必须根据一定的原则来设定。设置会计科目时,应该遵循以下几项原则(p30-31)1、完整性原则2、适用性原则3、统筹兼顾原则4、粗细兼顾原则5、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目前,在《企业会计准则指南》中,企业会计核算主要的会计科目为55个(详见p034)(四)会计科目的分类会计科目的分类,包括横向分类和纵向分类两个方面,横向分类是按照会计科目的经济内容将全部会计科目划分为若干不同的类别,纵向分类是为了提供更具体、更详细的会计信息将单个会计科目所包括的内容进一步划分为若干类别,形成一定的级次。A、会计科目按其经济内容分类(p32):1、资产类科目2、负债类科目3、所有者权益类科目4、成本类科目5、损益类科目以上五类会计科目涵盖了全部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会计科目体系。各类会计科目相互联系和相互衔接,为设置会计账户以全面、系统、分类地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及其所引起的会计要素各项目的增减变化情况和结果提供了完整的依据。会计科目的分类(1)资产类科目未分配利润(2)负债类科目实收资本(3)所有者权益类科目资本公积盈余公积(4)成本类科目生产成本(计算生产成本按会计用到的科目)制造费用科目经济内容分类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期间费用销售费用(5)损益类科目财务费用(计算利润用到的科目)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投资收益所得税费用B、会计科目按层次分类(p32):会计科目按经济内容分类是对会计要素所作的第一个层次的分类,但为了提供更加详细的会计信息,还可在第一层次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分类(p32-34):1、一级科目,也叫总分类科目,是按照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具体内容分类而设置的会计科目,即上述A种分类得到的会计科目。依据总账科目提供的会计信息,可为企业提供较为概括(或笼统)的某一类业务的情况。2、明细科目,是按照对总账科目具体内容的分类和再分类而得到的科目。依据明细科目提供的会计信息,可为企业提供更为详细和具体的业务的情况。例如:总分类科目明细分类科目一级科目二级科目或子目细目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生产用固定资产起重、运输设备固定资产其它设备非生产用固定资产房屋及建筑物办公设备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债权单位-----××债权单位-----应收账款××债务单位------账户是会计账户的简称,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格式,用来分类记录经济业务的载体。设置账户是会计核算的一种专门方法。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p35)账户与会计科目是两个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不同概念。其联系是:都要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都说明一定的经济业务内容,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其区别是:会计科目只是经济业务分类核算的项目或标志,只是说明一定经济业务的内容,不存在结构与记账方向等问题;而账户既有名称又有结构(即一定格式),可用以核算某项经济业务增减变动及其结果。例如:根据“库存现金”科目开设“库存现金”账户,在该账户中记录现金的收支结存情况。现金账户结构如下:借方库存现金(会计科目)贷方期初余额(上期期末结存额)3663.21本期减少发生额479.81本期增加发生额2612.33.............本期增加发生额合计10235.12本期减少发生额11783.49期末余额(本期期末结存额)2114.84三、账户(p36-41)(一)账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