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知识点(背诵)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一、先秦(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和经济1.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①武王伐纣:武王伐纣是周武王领导的反对暴政的正义斗争。公元前1046,牧野之战。西周建立的时间是公元前1046,都城在镐京。②国人暴动和西周的灭亡:国人暴动的原因是周厉王贪财好利,残酷剥削百姓。时间:公元前841年,奴隶主贵族统治的残暴引发了国人暴动。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③分封制含义: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目的:巩固奴隶制统治。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辨证统一。作用: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二)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①诸侯争霸: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吴越争霸。②兼并战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③民族融合:华夏族与周边各族,通过经济文化交流和战争逐步融合。(三)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①农业:铁器时代到来;牛耕逐渐推广;水利灌溉事业有很大发展。(桔槔、芍陂、都江堰、郑国渠)②手工业:冶铸业的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是世界冶铸史上一大成就。青铅铸造工艺出现了金银错技术;酿酒业用曲造酒;漆工艺采用夹纟宣技术;煮盐业有较大发展。③商业:以各地土特产交流为主,政治中心也是商业中心④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公田转化成私田,私田主人成为封建地主,耕种的人转变成农民,向地主缴纳地租。(四)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①春秋时期: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②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五)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①老子:道家创始人,思想核心“道”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政治上主张“无为”。②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有保守部分,也主张改良。教育主张有教无类。③百家争鸣:条件:春秋战国,是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从而促进了学术思想活跃。学派:主要有儒、墨、道、法家等。代表人物: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④文学:《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创造了“楚辞”体。诸子散文。⑤艺术:绘画已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当时已有壁画、帛画。青铜器装饰从过去图案花纹发展为完整画面;音乐达到很高水平。⑥天文和物理:公元前613年,世界上首次记录哈雷慧星;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十九年七闰);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墨子·墨经》中的物理学知识(杠杆、浮力、声学、光学)⑦医学:扁鹊(“脉学之宗”)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二、秦汉(一)秦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①秦的统一:条件:人民渴望统一,国富兵强,嬴政个人因素。经过: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先后灭六国,统一越族地区,击退匈奴。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措施:政治上,立皇权,建官制,颁秦律。经济上,土地私有,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驰道。文化上,书同文,焚书坑儒,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影响:加强了统治,巩固了统治,有利于经济发展,民族形成。但人民处境更加恶劣。(二)秦末农民的战争:由于统治者的残暴统治,社会矛盾激化。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三)两汉政治经济制度1.特点:汉承秦制。2.制度:①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②选官制度:察举制,途径是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③编户齐民:既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又是赋税制度。(四)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①匈奴的兴衰:与西汉初期“和亲”到昭君出塞。东汉初,匈奴分为南北二部。②西域各族: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与西域各国建立起友好关系。公元前60年和西汉设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③西南夷汉武帝时,先后在西南夷地区设郡。④百越:汉武帝时,在南越设郡,进行有效管辖。(五)西汉的对外关系①与朝鲜的关系:有人员往来,经济文化交流。②与日本的关系:中国铁器、铜器丝帛传入日本。③与越南的关系:中国铁犁牛耕技术,水利工程技术在越推广。④与西亚、欧洲的往来:安息陆上丝绸、海上丝绸。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至波斯湾。166年,大秦安敦王朝使者到达东汉。⑤丝绸之路:陆路:中西进行频繁经济文化交流,中国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传教传入中国。海路:最远到达印度丰岛南端,加强了中国同东南亚、南亚各国的联系。(六)秦汉时期的文化1.秦汉文化特点:①统一与多样化有机结合②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③水平居世界先进行列④气势恢弘2.科学技术:①天文成就:太初历、太阳黑子的世界最早记录,张衡发明了地动仪②数学成就:《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③医学成就:《黄帝内经》奠定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神医”华佗发明“麻沸散”;“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的重要经典。3.哲学与宗教:董仲舒新儒学、王充《论衡》唯物思想、西汉末佛教传入、东汉时道教形成。4.史学与文学: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汉赋(《子虚赋》《上林赋》《两都赋》)、汉乐府。5.雕塑与绘画:秦始皇陵兵马俑、东汉说唱俑和杂技俑。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三、三国、两晋、南北朝1.三国两晋南北朝社会经济:⑴特点:①江南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②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③商品经济水平较低;④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⑵南方经济的发展:原因(北人南迁,充实劳动力,带去先进生产技术;民族融合,加速经济发展;统治者推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影响(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以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1)科学技术:数学(刘徽、祖冲之)、农学(贾思勰《齐民要术》)、地理学(裴秀《禹贡地域图》、郦道元《水经注》)(2)道教与佛教:葛洪改造道教、陶弘景丰富道教教义、佛教盛行(原因、危害)(3)唯物论思想家:范缜《神灭论》(4)文学和艺术:①文学:建安文学、陶渊明田园诗、民歌(南方《采桑度》、北方《敕勒歌》《木兰辞》)②艺术:书法(东汉末成艺术、蔡邕、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绘画(宗教色彩、曹不兴、顾恺之)、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四、隋唐(一)隋朝的兴衰与唐朝前期的政局1.隋的建立与统一: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统一:标志:589年灭陈原因:民族融合,北方农业的恢复发展,隋朝的军事准备,陈朝的政治腐败。意义:有利于国家统一,安定和社会发展。2.两都的兴建和大运河的开凿:宇文恺营建大兴城和东京洛阳城、大运河(三点、四段、评价)3.隋炀帝的暴政和隋朝的灭亡;暴政表现、隋末农民起义、隋朝灭亡(618年)4.唐建立与贞观之治(1)唐朝建立:618年、李渊、长安(2)贞观之治:表现: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百姓生活改善。唐太宗主要政绩:政治上任贤纳谏,革新政治。经济上轻摇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文化上兴科举,以儒为师,大办学校。5.武则天统治:政绩:发展农业、破格用人(狄仁杰、姚崇、“自荐求官”)、发展科举(武举和殿试)。成效:经济发展,国力上升6.“开元之治”表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措施: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大力发展生产,限制佛教,实行募兵制,大兴文治。(二)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1.三省六部制沿革:隋朝创立,唐朝完善。分工: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吏、户、礼、兵、刑、工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削弱了相权,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2.科举制:沿革:隋朝创立,唐朝完善。影响:抑制了门阀势力,扩大了官吏来源,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收回用人权,加强了中央集权。3.租庸调制:沿革:北魏实行租调制,隋发展为租庸调制,唐前期完善,780年取消。作用:赋役减轻,农业发展,政府收入有保障,府兵制得到巩固。4.两税法原因:土地兼并严重,租庸调制无法维持,为解决财政困难而实施。内容:分户税,地税,一年分夏、秋两次纳税作用:保证了税收,政府对农民人身控制松驰,扩大了税源,减轻了农民负担。局限性: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大地主转嫁赋税,政府在两税外增收苛捐杂税。(三)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1.农业:江南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农田灌溉的发展和农具改进(筒车、曲猿犁),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2.手工业:产地分布广,生产规模大,分工细,品种多,技艺水平高,融入外来风格。3.商业和城市:发达的水陆交通,统一币制,市场较发达,城市兴旺。(四)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1.突厥:东突厥,唐贞观初年,俘颉利可汗,设都督府管辖。西突厥,唐太宗时,设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2.回纥:太宗任其首领为瀚海都督府都督,骨力裴罗统一各部,受唐册封怀仁可汗,8世纪后期改名回鹘。9世纪中期瓦解,西迁至新疆、甘肃。3.靺鞨:黑水靺鞨,唐设黑水都督府。黑水靺鞨正式划入唐版图。粟末靺鞨,唐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加授忽汗州都督,渤海正式划入唐版图。4.南诏:南诏首领皮罗阁,唐玄宗封其为云南王。5.吐蕃: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贞观时文成公主入藏,8C初金城公主嫁于吐蕃赞普,9C唐蕃“长庆会盟”。(五)隋唐时期的对外关系1.对外交通:⑴陆路:向东达朝,向西通印、伊、阿、欧非各国。(陆上“丝绸之路”)⑵海路:登州、扬州出发可到韩日;广州出发,经海上“丝绸之路”可到波斯湾。2.新罗:留学生,“新罗坊”,“新罗馆”。立国参唐制。国学教儒学。学唐朝经济科技文化习俗。3.日本:遣唐使,贸易频繁。大化改新学唐朝。贸易往来。突出人物(吉备真备、鉴真)4.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以佛教为纽带,互派使节;十进位记数法传天竺。高僧玄奘和义净。5.中亚、西亚、欧非各地:隋朝与波斯互遣使节,唐时波斯人开设“波斯店”;大食与唐通使,造纸术传到大食;唐与东罗马、非洲也有来往。(六)隋唐时期的文化1.繁荣原因:统一强盛,经济繁荣;政策开明兼容;国内各族及与亚欧非交流;继承发扬传统文化。2.科学技术:雕版印刷术和火药发明;天文历法(僧一行《大衍历》);医学(孙思邈《千金方》、元丹贡布《四部医典》、唐高宗编修《唐本草》)3.文学:古典诗歌在唐代进入黄金时代,诗人辈出(陈子昂、孟浩然、王维、高适、岑参、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李商隐等)4.艺术:敦煌莫高窟;绘画(隋朝展子虔、唐朝阎立本和吴道子);书法(初唐三大家、盛唐颜真卿、中晚唐柳公权、“草圣”张旭和怀素);乐舞(九部乐、十部乐、《秦王破阵乐》、健舞和软舞、《霓裳羽衣舞》)五、五代、辽、宋、夏、金、元(一)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1.北宋的建立和分裂局面的结束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结束分裂:979年,宋太宗消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2.中央集权的强化背景:唐末藩镇割据的危害,分裂割据的现状,赵匡胤建立北宋的方式。措施:集中军权,集中行政权,集中财权,集中司法权,分化事权。影响:有利于国家统一、安定,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的严重恶果。3.科举制度的发展:考试分乡试、省试、殿试三级,进士科成为主要科目。(二)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1.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冗官、冗兵、冗费导致财政危机。农民的反抗斗争导致政治危机。辽、西夏的威胁导致边患危机。2.王安石变法①主要措施:理财上,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军事上,保甲法、将兵法。教育上,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②成效: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③失败原因:用人不当,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反对。(三)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1.契丹的兴起和建国: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916年建国。耶律德光时得到幽云十六州。2.宋辽的和战:1004年辽军南下,澶州之战;澶渊之盟,形成对峙局面。3.西夏的建立:1038年,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史称西夏。4.宋夏和战:1044年议和,宋夏之间基本维持了和平局面。(四)金的建立和宋金和战1.金的建立:女真族由黑水靺鞨发展而来。1114年阿骨打举兵抗辽,1115年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朝,推行猛安谋克制。2.辽和北宋的灭亡:1125年金灭辽,11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