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第一节刘易斯模型第二节二元经济理论的发展第三节二元结构与中国的经济发展1第一节刘易斯模型一、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二、现代部门对传统部门的影响三、对刘易斯模型的批评21.劳动力的无限供给采用弹性概念,劳动力无限供给可以概括为:如果资本家欲以现行工资招收更多的劳动力,争求职业者会大大超过需求,也就是说,劳动力供给在现行工资水平下有无限弹性。3一、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刘易斯并不认为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假设是普遍适用的。他认为,这一假设对于英国和西北欧并不正确。它也不适用于非洲、拉丁美洲和某些发展中国家。他说,对埃及、印度或牙买加等国的经济来说,是一个适用的假设。4一、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1.劳动力的无限供给资本主义部门是经济中使用可再生产的(reproducible)资本,并由于这种使用而向资本家支付报酬的那一部分。一般情况下,资本的使用是由雇佣劳动力的资本家控制的,生产的目的是利润。5一、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2.资本主义部门与非资本主义部门非资本主义部门,即维持生计部门或称生存部门(subsistencesector),是不使用可再生产资本的那一部分。这个部门的很大一部分是自我雇佣的,如传统农业的小家庭耕作等。6一、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2.资本主义部门与非资本主义部门刘易斯指出,不应将资本主义生产等同于制造业。资本主义部门可能是工业,也可能是其他行业。生存部门也不仅仅是农村或农业部门,虽然传统农业构成了这一部门的主体。7一、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2.资本主义部门与非资本主义部门扩大的资本主义部门所必须支付的工资取决于人们在这一部门以外所能赚得的收入。在二元经济结构下,资本主义部门的工资决定于生存部门的收入。8一、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3.工资水平资本主义工资与生存收入之间存在差额的原因:(1)资本主义部门生活费用比较高;(2)劳动力从熟悉的生存部门转移到资本主义部门这一陌生环境的心理费用;(3)工人在资本主义部门中的生产力水平可能较高;(4)资本主义部门中工会的力量也是一个原因。9一、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3.工资水平4.经济发展的过程刘易斯认为:“经济发展理论的中心问题是要理解这样一个过程:一个先前储蓄和投资占国民收入的4%或5%(甚至更少)的社会如何转变为自愿储蓄达到国民收入的12%或15%或更多的经济。这一问题之所以是中心问题,是因为经济发展的中心事实是快速的资本积累。”10一、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11OQSWQ1Q2Q3Q4N1N2N3N4N图9-1经济发展的过程一、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4.经济发展的过程刘易斯模型的第二种形态假定:(1)经济是封闭型经济;(2)资本主义部门依赖于与非资本主义部门的贸易,如换取食物、原料,等等。即使劳动力蓄水池仍能提供足够的劳动力,资本主义部门的扩张也可能会由于贸易条件恶化而受到遏制。12一、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5.刘易斯模型的其他两种形态刘易斯模型的第三种形态假定:(1)经济是开放型经济;(2)资本主义部门与非资本主义部门都与外部世界有贸易往来。这样,资本主义部门可以通过从外部世界进口来免受非资本主义部门的停滞之累。但因此产生过多的进口会使增长放慢速度,或导致结构性通货膨胀。135.刘易斯模型的其他两种形态一、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二、现代部门对传统部门的影响14刘易斯于1954年发表了第一篇关于二元经济的论文,此后又发表文章对“无限的劳动力”做了进一步阐释。1979年他又发表了“再论二元经济”,讨论了现代部门对传统部门的影响等问题。刘易斯指出,现代部门的扩张可以通过四种方式或途径使传统部门受益,而每一种方式也可能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1)就业;(2)分享物质设施;(3)现代部门的发展促进传统部门的观念和制度的现代化;(4)两个部门之间的贸易。15二、现代部门对传统部门的影响16三、对刘易斯模型的批评对刘易斯模型的批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劳动力的转移过程可能因要素分配份额的变化而突然中止。第二,剩余劳动力不仅仅存在于农业部门,城镇工业和城市也可能存在剩余劳动力。17对刘易斯模型的批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三,许多人指出,农业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接近或等于零的观点很难令人接受。许多经验表明农业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是正数。第四,从理论上说,剩余劳动吸收速度决定于可用于再投资的剩余。三、对刘易斯模型的批评第二节二元经济理论的发展一、费景汉—拉尼斯模型二、乔根森模型三、迈因特模型四、小结:几点一般性评论18一、费景汉—拉尼斯模型费景汉—拉尼斯模型明确地将二元结构归结于传统农业与现代工业的并存(这与刘易斯有所不同)。按照他们的说法,从农业社会到二元经济再到成熟经济是一种重要的增长类型。二元经济的中心特征是庞大的农业部门与活跃而生气十足的工业部门的并存。19按照费景汉—拉尼斯模型,经济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与刘易斯模型没有区别。在这一阶段,经济中存在着隐蔽性失业,即相当一部分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为零或接近于零,因而劳动力是无限供给的。农业部门的人均收入没有改变,工业部门的工资也保持不变。当这部分劳动力转移完毕,经济发展就进入了第二阶段。20一、费景汉—拉尼斯模型第二阶段,工业部门所吸收的劳动力使一些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低于农业部门平均产量的剩余劳动力。由于这部分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大于零,当他们转移出去以后,农业总产量就会下降,经济中开始出现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短缺,工农业之间的贸易条件变得有利于农业部门,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开始上升。21一、费景汉—拉尼斯模型第三阶段,当农业中全部的剩余劳动力都被吸收到工业部门就业以后,经济就进入了第三阶段。在这一阶段,经济已进入商业化过程,农业已开始资本主义化了,农业和工业中的工资水平都由其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来决定,当农业部门劳动力的边际产量与工业部门相等时,经济就进入了新古典世界。22一、费景汉—拉尼斯模型费景汉—拉尼斯模型意义:费景汉—拉尼斯模型的意义在于它强调了农业对工业的贡献不仅仅在于它提供工业部门所需要的劳动力,而且它还为工业部门提供农业剩余。如果农业剩余不能满足工业部门扩张后新增工业劳动力对农产品的需求,劳动力的转移就会受到阻碍。23一、费景汉—拉尼斯模型费景汉—拉尼斯模型的不足:首先,这一模型未能对不发达经济停滞的本质和原因做出说明,而这对农业落后原因的清楚认识有重要的政策含义。24一、费景汉—拉尼斯模型费景汉—拉尼斯模型的不足:其次,和刘易斯模型一样,费景汉—拉尼斯模型假定在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农业部门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为零,这与许多实证研究的结果不一致。25一、费景汉—拉尼斯模型费景汉—拉尼斯模型的不足:此外,费景汉和拉尼斯未能对雇佣劳动和家庭劳动做出区分,模型在很大程度上是封闭的,贸易条件变化所起的作用未得到说明,货币和价格的作用也被忽略了。26一、费景汉—拉尼斯模型乔根森(D.W.Jorgenson)模型通常被认为是新古典主义增长理论在发展中国家的应用。乔根森的整个分析从刘易斯的剩余劳动下的经济发展,转变为农业剩余产品下的经济发展。这是对刘易斯二元经济分析的一个重要发展。乔根森模型与刘易斯—费景汉一拉尼斯模型相比,更强调农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27二、乔根斯模型28工商企业政府金融机构家庭现代部门出口进口传统部门:数目众多、分散分布的家庭企业非正式部门劳动力市场(c)产品市场的零售批发(a)无组织的资本市场(b)总部与当地分支机构的联系(d)图9-3组织二元论:对一个不发达经济的解剖二、乔根斯模型产品市场的二元性:产品市场的组织是不完备的,这种不完备性可用三类价格差别来衡量:首先,村落里的农民对这些商品支付的价格与这些产品在城市中的批发价有很大差别;其次,同一商品的价格在不同地区间有很大不同;第三,农产品是国民总产品中一个很大的组成部分,这些农产品的价格存在着季节性变动。29三、迈因特模型资本市场二元性的表现是:利率在有组织的资本市场上和在无组织的资本市场上有很大差别。利率差别一部分是由借贷的交易费用和信息费用所决定的。此外,对不同程度风险的保险溢价(insurancepremium)也是一个因素。无组织资本市场利率较高,而且支离破碎。30三、迈因特模型劳动市场的二元性。现代部门工资较高,传统部门的收入比较低。劳动力市场的这种二元性来源于劳动力的不同性质。最后是政府行政和财政机构的二元性。政府总部必须通过一系列的中间层次机构才能与村落里的小规模经济单位建立联系。31三、迈因特模型迈因特模型的优点:它从更具一般性的角度分析了经济二元性,将几种不同的二元论统一起来,刘易斯模型在这一框架中成为一个特例,即劳动市场的二元论。另一方面,迈因特更准确地把握住了二元性的实质:现代经济与小农经济的并存。32三、迈因特模型首先,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的并存是一个重要特征。其次,经济发展的水平、方向和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的相互作用。33四、小结:几点一般性评论第三,二元经济结构这一特征本身意味着经济发展可以有两条引线:现代部门的扩张和传统部门的改造。这两条引线的交织构成了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第四,不容忽视的一点是,无论如何界定现代部门和传统部门,制度都是一个重要维度。34四、小结:几点一般性评论第三节二元结构与中国的经济发展一、中国二元结构的基本特征二、城乡分割的危害三、走出二元经济35一、中国二元结构的基本特征中国二元结构的存在由来已久,并且在建国初期及之后的若干年间继续加强。改革开放之初,由于农村中农业和非农产业都有所发展,因此这种二元结构有所改善,但是之后又因为特定的历史和现实原因而有所反复。36城乡二元结构的特征:(1)中国农村人口比重大,城市化水平低,城乡人口结构性矛盾突出。(2)城乡分割,城乡居民存在两种身份制。(3)城市和农村形成互相独立的两大经济板块。(4)乡镇企业的发展形成城乡两大工业系统。(5)城乡经济发展水平悬殊,城乡差别有扩大趋势。37一、中国二元结构的基本特征城乡分割的主要危害有:(1)城市化滞后,农村经济结构转换和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受到阻碍,国民经济比例失调。(2)加剧了国有资源配置的不合理程度,造成资源浪费和经济效益下降。(3)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乡人口的流动。(4)造成农村贫困化,引发社会问题。改革开放前广大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人地矛盾激化,农村普遍贫困化。38二、城乡分割的危害三、走出二元经济由传统农业社会到二元结构,再到工业化社会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相对于传统农业社会,二元经济是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然而,当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城乡的分离、对立及差异过分悬殊,又会不利于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二元经济中走出,向工业化社会转变是当前许多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39三、走出二元经济城乡协调发展战略的对策:第一,加速城市化进程是中国走出二元结构的根本出路。第二,改造传统农业,走产业化农业的发展道路。第三,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和城市带动农村的发展战略。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