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4730-2005(射线部分)与国外标准对比(标准宣贯材料)2006.1郑世才编航天二院201所(北京市142信箱23分箱100854)1.技术规定的基本考虑11.194版技术规定存在的主要问题(1)缺少明确的技术级别划分规定;(2)未形成明确的射线照相技术体系规定;1.技术规定的基本考虑2缺少明确的技术级别划分:从灵敏度的角度,划分的是“射线透照质量等级”——A级、AB级、B级(第5.9条)但在标准的以后规定中,又出现涉及级别的内容:第5.11.1条关于焦点至工件源侧表距离规定的图5-2;第5.11.3条关于透照厚度比;第5.12条关于射线能量选择中的表5-6;第5.16.2关于底片黑度的规定。1.技术规定的基本考虑3国外标准:射线照相技术级别A级:一般灵敏度技术B级:高灵敏度技术ISO/R947:1969(4);ISO/R1106:1969(4)ISO5579:1985(4);ISO5579:1998(4)DIN54111-1:1977(2)BS2600-1:1983(2)EN444-1994(4);EN1435:1997(4)1.技术规定的基本考虑4未形成明确的射线照相技术体系的规定:规定未体现技术底片质量缺陷检验规定层次逻辑模糊,存在交叉典型的例:6.2钢管环缝射线透照缺陷等级评定1.技术规定的基本考虑51.2国外标准规定的基本线索胶片类型射线照相检透照布置底片质量缺陷检验验技术级别透照参数辅助技术评片技术技术控制1.技术规定的基本考虑6规定体现射线照相检验技术的构成:胶片——技术基础基本技术(透照布置;透照参数)辅助技术(散射防护;增感;暗室处理技术)[技术控制(检验过程处于受控状态)]透照技术影像质量(评片技术)缺陷检验按照这个基本线索,对有关技术作出规定。1.技术规定的基本考虑71.3胶片的基础作用例:BS2910-1:1973不同技术对缺陷检验能力取决于胶片粒度(1)影像质量三因素对比度清晰度颗粒度1.技术规定的基本考虑81.3胶片的基础作用影像颗粒度微粒:0.1~0.3μm细粒:0.3~0.5μm中粒:0.5~0.7μm粗粒:0.7~1.1μm1.技术规定的基本考虑91.3胶片的基础作用对比度:密切相关于胶片特性曲线梯度1.技术规定的基本考虑10(2)识别缺陷条件:|⊿D|≥⊿Dmin识别出信号|⊿D|≥(3~5)σD确认是缺陷信号1.技术规定的基本考虑11技术的作用以胶片可以达到的影像质量水平为基础进行控制,达到要求的影像质量。不能期望,达到超越胶片的最高水平。1.技术规定的基本考虑121.42005版技术规定贯穿的内在线索是:在标准的规定中形成:A级,AB级,B级技术;相应地得到A级,AB级,B级底片质量;实现不同要求的缺陷检验能力,符合不同验收技术条件对射线照相检验的规定。2.检测人员132005版规定包括三个方面要求:(1)保留:94版技术资格规定,引用了JB4730-1部分的规定;(2)增加:岗前辐射防护培训与放射工作人员证;——GB11924(辐射安全培训规定)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52号(1997.6.5)《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第二条,第三条)(3)修改:视力规定,引用GB11533-19892.检测人员14视力规定:94版——例:BS2910-1973规定(400mm…)05版——采用了GB11533-1989的对数规定。近(距)视力:在25cm距离测定;远(距)视力:在5m距离测定。对数记录(L)与原来小数记录(V)的关系是L=5+lgV3.辐射防护(3.9)15(1)94版规定的主要问题:第5.2.1条是过于一般性规定;第5.2.2条缺少明确的限定;第5.2.4条仅是单纯50mSv/a和5mSv/a二个限定值;第5.2.4条的规定,不符合辐射防护原则,不符合防护标准给出的限值系统。存在概念性错误,可能造成错误的辐射防护认识。3.辐射防护(3.9)1694版规定需要更新:国家制定了一系列辐射防护标准:GB18871-2002标准该标准是依据ICRP第60号报告(1990年)的建议制订。标准从2003年4月1日起实施,代替GB4792、GB8703。GB16357-1996工业X射线探伤辐射防护标准GB18465-2001工业γ射线探伤辐射防护标准GB/T17150-1997X射线探伤辐射防护检测GB16357-1996放射人员健康规定3.辐射防护(3.9)1794版存在的概念错误辐射防护的原则:正当化原则,最优化原则,限值化原则;辐射防护目的:防止发生有害的非随机(确定性)效应,限制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在可接受的水平;限值系统:职业照射,公众照射,应急照射,特殊照射等。3.辐射防护(3.9)18“可接受水平”————随机性效应:50mSv/a:全身均匀照射,危险度:5×10-4农业,危险度:1×10-5(1mSv/a)林业,危险度:5×10-5(5mSv/a)化工,危险度:3×10-4(30mSv/a)冶金,危险度:3×10-4(30mSv/a)石油,危险度:5×10-4(50mSv/a)煤炭,危险度:1×10-3(100mSv/a)交通事故,危险度:1×10-4(城市)(10mSv/a)天然辐射,危险度:1×10-5(1mSv/a)4.检验技术选择19认可规定(3.8.2):A级→AB级;AB级→B级;在用检测:可采用A级实施检验认可提出:结构、环境、设备的限制;某些条件不满足要求认可条件:检测方技术负责人批准;采取补偿措施,灵敏度达到要求;(采用其他无损检测方法补充检验)4.检验技术选择20国外标准的认可规定:EN444:1994;EN1435:1997ISO5579:1998A级→B级提出:技术原因(源的类型,f值等)补偿:黑度下限提高到3.0选对比度更高胶片系统要求:灵敏度高于A级规定5.胶片(3.2)212005版与94版规定的主要差别:分类;选用标准JB4730-2005JB4730-94分类胶片系统胶片类别四类(T1,T2,T3,T4)三级(J0、J1、J2)选用按技术级别按曝光时间等5.胶片(3.2)22胶片规定DIN54111-1:1977——按粒度分G1,G2,G3(DIN54111-1:1988——G1,G2,G3,G4?)ISO5579:1985——按粒度和感光速度分GⅠ,GⅡ,GⅢ,GⅣQB/T1725-1993——按粒度,速度,梯度分G1,G2,G3,G45.胶片(3.2)23胶片系统规定EN584-1:1995C1,C2,C3,C4,C5,C6ASTME1815-96(2001)特,Ⅰ,Ⅱ,Ⅲ,W-A,W-B,W-CISO11699-1:1998T1,T2,T3,T4JISK7627-1997T1,T2,T3,T4,W-A,W-B,W-CGB/T19348:1-2003T1,T2,T3,T45.胶片(3.2)24不同分类性能对照ENC1C2C3C4C5C6ISOT1T2T3T4GB/TT1T2T3T4JIST1T2T3T4W-A,W-B,W-CASTM特ⅠⅡⅢW-A,W-B,W-CSNR(D=2)13011778655243SNR=(G2/σD)/ln105.胶片(3.2)2594版规定主要问题按曝光时间和底片质量选取。未理解胶片在射线照相技术中的作用,选取的规定存在错误。2005版规定采用了胶片系统分类,体现了胶片在技术中的基础作用。5.胶片(3.2)26依据实际经验,BS2600-1983的规定2005版增加规定采用γ射线检验时,宜采用T2或T1类胶片(第一部分:4.2.4);检验裂纹时,应采用T2类或T1类别胶片6.像质计(3.6;4.7;4.11.3)27关于IQI的基本规定94版:引用GB5618-8505版:JB/T7902-95、HB7684-2000;原因:GB5618-85已废止;JB/T7902-95与其相同;HB7684-2002(射线照相检验用线型象质计)将线号扩展到19号;6.像质计(3.6;4.7;4.11.3)28像质计扩展部分线号171819直径0.0800.0630.050偏差±0.003组别1~7;6~12;10~16;12~18;13~19。国外:无12~18组线号延伸到20(0.040mm);21(0.032mm)多数设计到19号6.像质计(3.6;4.7;4.11.3)292005版关于使用的规定参照EN1435:1997标准a.放置一般要求(4.7.1;4.7.2):位置与放法:保留标记“F”要求;对比试验b.数量要求(4.7.3)C.识别(4.7.5):6.像质计(3.6;4.7;4.11.3)30国外:ISO/R1027:1969(Fe,Cu,Al;1-16号)DIN54109-1:1976(Fe,Cu,Al;1-16号)BS3971:1980(Fe,Cu,Al,Mg;1-21号*)DIN54109-1:1987(Fe,Cu,Al;1-19号)EN462-1:1994(Fe,Cu,Al,Ti;1-19号)ISO19232:2004(Fe,Cu,Al,Ti;1-19号)ASTME747-2004(8类材料;1-21号**)6.像质计(3.6;4.7;4.11.3)31说明——JB/T7902-2005标准参照:ISO19232-1:2004;EN462-1:1994金属丝直径扩展到:19号材料:钢;铝;钛;铜组号:1号像质计——1~7号金属丝;6号像质计——6~12号金属丝;10号像质计——10~16号金属丝;13号像质计——13~19号金属丝;6.像质计(3.6;4.7;4.11.3)32JB/T7902-2005标准标记改变:左侧数字:最大直径丝号中间:材料右侧:JB即JB79026.像质计(3.6;4.7;4.11.3)33EN462-1:1994标准6.像质计(3.6;4.7;4.11.3)34ASTME747-2004设计组:A,B,C,D材料组编号:01-钛;02-铝;03-镁1-碳钢;2-铝青铜3-镍铬铁合金4-镍铜合金5-锡青铜6.像质计(3.6;4.7;4.11.3)35ASTME747-2004设计丝号:1~21A:1~6(0.08~0.25)B:6~11(0.25~0.81)C:11~16(0.81~2.5)D:16~21(2.5~8.0)7.透照布置(4.1)36全面修改JB4730-94第5.5条的规定94版:简单给出常用透照方式;缺少系统性规定,不完整05版:按逻辑层次、作出系统性规定;透照方式、透照方向、一次透照长度、特例(小管);补充:透照方式选择原则(4.1.1):目的是为了更有效的保证缺陷的检验。7.透照布置(4.1)37一次透照长度规定限定方式:94版透照厚度比透照厚度比值:主要部分保留94版规定透照厚度比的放松规定:参照了EN1435:1997的规定;考虑到国外近年关于透照厚度比的规定值实际工作情况对:100mmD≤400mm的环缝,A级、AB级,允许透照厚度比≤1.2(第4.1.3)。7.透照布置(4.1)38A级:K≤1.10;B级:K≤1.06ISO/R1106:1969;(钢板对接焊缝)BS2600-1:1983;(确定环缝透照次数)A级:K≤1.20;B级:K≤1.10DIN54111-1:1988(确定环缝透照次数)EN444:1994(金属材料RT一般规则)EN1435:1997(焊接接头RT通用方法)ISO5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