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2016―2017学年度高二历史必修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分值:100分时长: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人说: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形象大使,其形象先后大致经历了被“圣化”、“矮化”、“正统化”、“神化”、“僵化”、“维新化”、“丑化”的过程,近似于七次洗礼。其中的“僵化”形象理解正确的是()A.春秋时期孔子维护周礼,不知变通,以迎合时代需要B.理学家把孔子改造成“存天理,灭人欲”政治说教者C.董仲舒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钳制国人思想D.洋务派提倡“中体西用”,进一步强化儒家正统地位2.宋明理学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B.规范秩序,实现社会和谐C.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3.清代理学家陈宏谋指出,房长、族正“临以祖宗,教其子孙,其势甚近,其情较切。以视法堂之威刑,官衙之劝戒,更有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之实效”。这主要说明()A.法家思想的官方独尊地位非常稳固B.宗族势力能够形成一定的道德约束C.封建监察体制保障了官场政治清明D.宋明理学严重束缚了士人思想观念4.明代思想家李贽曾经这样评论李斯关于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下列对此信息的解读,与李贽本意相符的是()A.焚书坑儒是秦朝暴政的表现B.儒家思想并非万世不变之理C.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D.专制集权是历史的必然趋势5.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对上述论述理解正确的是()A.触及到君主专制制度的要害B.提出了民主政治的基本构想C.将民本思想发展到新的高度D.对清代制度产生深刻的影响6.古希腊先哲设想:有一批囚徒,自小待在一个地穴中,被锁链束缚不能转头,只能看前面洞壁上的影子,自然地认为影子是惟一真实的事物。如果有人拉他走出洞穴,他才处于真正的解放状态。这一设想旨在强调()A.“人是万物的尺度”B.理性高于感觉C.“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D.“美德即知识”7.在15世纪,法国斯特拉斯堡的印刷出版物中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古典书籍。从1500年到1520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33%,而与宗教相关的书刊下降为总数的27%。这一变化反映了()A.法国成为欧洲文化中心B.人文精神的复兴C.欧洲宗教意识日趋淡漠D.启蒙思想的兴起8.宗教改革早期,路德不赞成在学校中教授德语。但此后,他一改原有的主张,积极推行用德语传教,并亲自把《圣经》翻译成德文。这一变化()A.彰显反专制和求民主的时代精神B.消除教会神权对世俗领域的禁锢C.否定《圣经》地位和上帝的存在D.激起德意志民族反天主教会风潮9.《美国宪政里程》指出:“美国法治的中心内容是政府是自由的,是具有道德的人们自愿同意的人为产物,不存在天然的政治权威。”这一思想源于()A.西塞罗的自然法思想B.伏尔泰的天赋人权C.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D.卢梭的社会契约论10.乾隆帝酷爱书法,于卧室边专置一间小暖阁,用以珍藏代表中国书法艺术最高水平之名帖——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询《伯远帖》,此三帖被后人称为“三希帖”(见下图)。下列对“三希帖”书体特征的分析,最准确的是()A.疏密得体,收放结合,浓淡相融B.圆劲均匀,粗细一致,形式奇古C.笔画详备,形体方正,规矩整齐D.结构简省,钩连不断,纵任奔逸11.下面是几副颂扬元明时期著名科学家、发明家的对联。哪副对联所颂扬的名人曾在其著作中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方法。他是()A.一梭穿行宇宙,两手织就云裳B.治水业绩江河长在,观天成就日月同辉C.钜著仰先贤纲举目张传本草,大名驰四极西欧东亚拜崇丘D.虔信天学泛爱众人富国利民树贤范,深研博物躬行农政学贯中西创伟功12.下面《坊车图》为宋朝画家王居正画作,表现了农村妇女纺纱的情景,生活场面非常生动,对此画解读正确的是()A.属于工笔画,体现线条之美B.属于文人画,具有深远意境C.属于山水画,表现山河之美D.属于风俗画,充满生活情趣13.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指出:中国古代的日食记录总体上是基本可靠的,但并不完整和准确;除了因为天气不好导致一些日食没有被记录外,还与政治因素有关,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这种故意增加或减少记录的行为,表明中国古代()A.天文观测手段落后B.天人感应影响深远C.科学研究主观随意D.专制皇权不受约束14.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再次证明,爱因斯坦至少在一件事上犯了错误。实验显示,被爱因斯坦质疑的“幽灵般的超距作用”(在量子力学中又称为“量子纠缠”)的确存在,并为其提供了具有说服力的证据。这一发现证明,在特定条件下,信息在空间中两点之间的传递速度是有可能超过光速的。上述材料表明()A.物理学的发展主要依据科学实验B.爱因斯坦对量子理论持否定态度C.科学研究中证据比权威更加有力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已经过时15.19世纪中期,美国作家梭罗在《瓦尔登湖》一书中,提出了崇敬生命,保护荒野,强调自然的整体性和相互联系等主张,在当时,这些主张的提出主要出于()A.生物进化论的支持B.对工业文明的担忧C.遏制自然欲求膨胀D.对理性社会的追求16.郁达夫说“无论政界大员王揖唐,封建军阀陈炯明还是高等小学的小学生,无不大谈“主义”,甚至久别重逢的母子闲来话的家常里也含有“主义”的内容。这种现象表明()A.中国社会已深入理解西方文化B.社会各阶层民众认同三民主义C.马克思主义传播已有语境基础D.儒家的主流思想地位仍然存在17.晚清不少课本以“二十四孝”故事作为教学素材,民国之后逐渐减少,那些愚忠愚孝之举不再成为儿童效仿的榜样,无条件服从不再成为儿童应具备的品质。这主要是因为()A.民权和人权意识增强B.中国近代教育起步C.理学已开始遭到批判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8.郑观应曾援引《周礼》《墨经》《淮南子》等书的有关记载。证明西方的数学、化学、光学、电学等均出自中国,皆“我所固有者也”。其目的是()A.减少“以夷变夏”非难的阻力B.借“本来之学”加强国学地位C.借“西学中源”说来阻挡改革D.为“中体西用”提供理论依据19.《四库全书》总目称: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逾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这反映出编撰者()A.主张选择性地学习西方文化B.正确认识东西方文化优劣C.主张渐进式地变革中国文化D.天朝上国的观念彻底改变20.有学者在研究新文化运动时指出:“《新青年》的作者们,在思想上所表现出来的缺点,最严重的是,他们提倡民主、科学,可是在他们的思想和性格上,却具有反民主、反科学的倾向”。下列言论中不可以作佐证此观点的是()A.“新旧之间绝无调和和两存之余地,吾人只得任取其一”B.“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C.“彼等(新文化学者)不容纳他人,故有上下古今,唯我独尊之概。”D.“求欧化而兼重国粹可也,弃国粹而偏重欧化不可也”21.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康有为、粱启超、孙中山、章太炎等都大力鼓吹王阳明的心学,以激励更多的人投入时代变革的洪流之中.他们反复引述、极力椎崇的王阳明的思想观点可能是()A.“知善知恶是良知”B.人皆可以为尧舜”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22.历史研究中强调的“论从史出”的分析方法。分析下列各个选项,材料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选项材料结论A1854年杨秀清在至英使信中谈到通商:“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立埠之事方定,害人之物为禁”。与清政府的对外方针是一致的。B谭嗣同愤怒地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号召人们冲破君主和伦常的网罗,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谭嗣同主张推翻封建君主,实现共和政体。C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内乱之原因》中提及:“要以后真是和平统一,还是要军阀绝种。要军阀绝种,便要打破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孙中山认识到军阀和帝国主义是实现和平统一的障碍D南京临时政府法令规定:人民享有选举、参政等“公权”和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等“私权”。南京临时政府实行了责任内阁制23.据吴虞称,1916年底《新青年》初到成都时只卖了5份,此后一直未见大的起色。1919年底,吴虞在华阳书报流通处,翻阅其售报簿,内中有两处记录令他讶异:一是守经堂亦买《新青年》看;二是成都县中学一次购买《新青年》等杂志22元。《新青年》全年定价2元。《新青年》销售情况前后反差巨大的主要原因是()A.民主科学成为时代潮流B.新文化运动遍及全国C.民主思想为各阶层接受D.白话文运动成效显著24.1938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这一思想强调()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B.反对教条主义宗派主义C.实事求是坚持抗战D.反对主观主义整顿学风25.孙中山以为“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为此,孙中山()A.民主主义B.民族主义C.民权主义D.民生主义第Ⅱ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请考生根据题目要求答题)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先秦时期是中国德育思想发轫时期,周公把德育和政治结合起来,提出“以德配天”、“敬德保民”、“明德慎罚”的道德规范。后经孔子创立,荀子、孟子发展完善,强调仁、礼,以教化为方式,逐渐形成一套以人伦道德为基础的德育思想体系。战国至西汉,《礼记·大学》中明确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家、平天下。宋明时期,理学家们对儒家的人性论、义利观、修缮论进一步发展。一方面重视崇高的精神境界,讲究节操,舍身取义;另一方面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德育观念。到此,儒家德育思想成为约束人们道德行为的理论工具。——摘编自郭齐家《中国教育史》材料二:古希腊德育主要着眼于寻求个人应有的德行,揭示个人应具备的品质特征和追求的生活目的。文艺复兴以后,出现了资本主义道德学说,提出解决道德和利益的关系以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等道德基本原则。否定神性,肯定人性;否定信仰,推崇理性。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实用主义哲学,构建了“培养良好公民为目标”,以“知识、情感、能力”为内容,以“从做中学”,间接引导为方法的德育思想理论,对美国20世纪初社会转型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的解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摘编自高雅珍《西方德育思想的基本特征》(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德育思想产生和发展的社会背景。(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西德育思想的不同(6分)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材料一:戊戌变法时期,教育救国的思想已经屡屡见诸报章,严复、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都曾呼吁:“今日自强之道,自以兴学为先。”有的还说:“兵战不如商战,商战不如学战。”清朝统治集团中的一些高官要员,如张之洞等也强调“西国之强,强以学校”,中国只有大规模“兴学育才”,方能“勉图补救”,否则“不但和与战均无可恃,即幸而战胜,亦无益于根本”。“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下诏兴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型人才,以为时用。但变法不久就遭遇失败,许多新式学堂未及开办即告夭折,教育救国思想也随之陷于低潮。——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1)根据材料一,简要评述晚清时期“教育救国”的思想和实践。(6分)材料二:实业救国是近代中国又一影响较大的救国思潮。20世纪初,张謇曾对实业作过这样的解释;“实业者,西人赅(包括)农工商之名。”并认为:“以棉铁为主要,以类于棉之稻麦,类于铁之煤为从要,其它如水利、如电、如铁路、如汽车为次要。”郑观应认为,中国商务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