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个案工作的发展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5章个案工作发展史萌芽时期重视社会因素时期重视心理因素时期融合时期持续发展时期一、个案工作萌芽时期—COS的出现个案工作源自于英国,最早是一种慈善事业,是一群基督徒志愿奉献。当时以物质救济贫民为主:1、1601年英国的济贫法(ElizabethPoorLaw)2、1819年,查尔梅牧师(Rev.ThomasCharlmers)建立程序指导(DirectoryofProcedure)的救济理论:透过了解工作能力的高低,有无亲朋的支援,作为济贫助弱的起点,并以了解、激励和自助为原则,这时才真正有了个案工作的一点影子。3、1869年英国的慈善组织协会(CharityOrganizationSociety)及1877年英国水牛城的COS:出现友善的访问员(FriendlyVisitor),强调透过对个人或家庭的调查工作,而作为协助的依据。二、重视社会因素时期--MaryRichmond二十世纪初期的MaryRichmond:根据她在慈善组织协会工作多年所累积的经验和研究心得,于1917年写成「社会诊断(SocialDiagnosis)」一书,随后又在1922年出版「何谓社会个案工作」(WhatIsSocialCasework),已有系统的方式,说明社会个案工作的原则,诊断工作的架构,个案工作者的责任,并提升了会谈的重要性。至此,个案工作才真正开始有专业化的迹象。芮奇孟德女士(Richmond)被认为是个案工作的鼻祖。社会工作的发展中心也转移到美国。三、重视心理因素时期--Freud1920-1930年代,研究者开始重视人的问题中的心理学因素,并接受弗洛伊德的理论。1、精神分析说S.Freud的精神分析理论(Psychoanalysistheory)是一种“人的决定论”,它主要包括:人格理论——人格分为自我(遵循现实原则)、本我(遵循快乐原则)与超我(遵循道德原则)精神层次理论——人的精神活动会在三个层次进行:意识(conscious,能被自己感觉到的心理活动)、前意识(preconscious位于意识与无意识之间,一般不能察觉,但在醉酒、催眠或者梦里可能被释放出来。它可以被压抑进无意识,也可能被提取出来成为意识。比如梦里暗示的东西就是前意识层面)、潜意识(unconscious,主要是被压抑的欲望和生命力因不符合社会道德和理智而潜伏起来,成为无法察觉的心理活动)泛性论——人的活动能量源自本能,本能有两种:生本能(分为性欲本能和生存本能,目的是保持种群繁衍和个体生存)、死本能(毁灭与攻击的本能,是一种攻击力)。弗洛伊德是一种泛性论者,更倾向于性本能,称为力比多,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动力,性心理发展有五个时期,口欲期(学会吸乳)、肛门期(控制大小便)、性蕾欲期(3岁开始发展出俄狄浦斯情节)、潜伏期(大概是青春期)、生殖期(繁衍后代)。后期,弗洛伊德又提出死本能概念,向外则是对他人的攻击仇杀或战争,向内则是自杀、自残、自责、内疚。文明理论——一切文明都是对本能压抑的结果,人类文明越是发达,对个人欲望的压抑越是强烈,文明遭到破坏的烈度会越大。释梦理论——梦是潜意识的表达,通过释梦可以治疗神经症。通过对梦的分析,可以了解人的潜意识和前意识,探究内心的欲望和冲突。心理防御机制——升华、移情等2、社会诊断学派接受弗洛伊德主义的影响,个案工作从重视外在环境的社会因素,转而重视个体内心经验的心理因素。在这个阶段,个案工作者从实行家(提供具体服务)转变成被动的观察者,这因而限制了对案主的服务,并缺乏主动性。形成了『社会诊断学派』(thediagnosisapproach)四、融合时期—四大学派出现1930-19701、1930『功能派』(TheFunctionalApproach)功能派以“自我心理学”为基础(1)自我心理学安娜·弗洛伊德在弗洛伊德理论基础上提出的,她更注重自我而不是本我和超我。自我心理学强调自我的功能,认为自我是自主的发生作用而不受无意识冲动或性本能冲动的影响。自我心理学家认为自我可以使人适应外界环境,因此无需对本我的无意识内容做长期分析,便可能完成深层心理的重要工作,达到治疗的目的。(2)功能派的兴起在自我心理学基础上,美国宾州大学社会工作教授兰克(OttoRank)、塔虎(JessTaft)和罗宾逊(VirginiaRobison)等人提出了个案工作的功能派。他们从自我心理学出发,认为人的行为受意志(will)所影响和约束,主张在服务过程中,特别强调机构功能的重要性,重视专业关系的建立,以案主为改变中心,善于利用时间结构(timestructure)来协助案主的成长。1930年以前,个案工作就是社会工作的全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汉明顿(GordonHamilton):在1937年写成「个案工作的基本概念」(BasicConceptofSocialCasework)和1951年的「社会个案工作的理论与实务」(TheoryandPracticeofSocialCasework),使得功能派与诊断派分庭抗礼。2、心理暨社会学派(ThePsychosocialApproach)(1)心理暨社会学派的兴起FlorenceHollis(何丽丝):1964年出版「个案工作——一宗心理暨社会治疗」(Casework:APsychosocialTherapy)一书,使得社会暨心理学派大为盛行。成为当时社会个案工作的主流。(2)心理暨社会学派的理论基础心理暨社会学派的理论基础是社会心理学的,这一学派提出「人在情境中」这一概念,并将助人的过程分为调查(study)、诊断(diagnosis)和处理(treatment),使得诊断派转为社会暨心理学派」。“人在情境中”概念后来成为个案工作的重要分析工具,我们后面会有详细介绍。3、问题解决派(theproblem-solvingapproach)波尔门(HelenHarrisPerman):1957年出版「社会个案工作——问题解决的程序」(SocialCasework:AProblem-SolvingProcess)一书,建立问题解决派(theproblem-solvingapproach)。问题解决派更接近于管理学思路,即寻找资源有效地解决案主面临的种种问题。因此该学派强调协助案主解决心理焦虑和疏导情绪外,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以真正增进案主环境的适应力。该学派的工作可以概括为四Ps:求助者(person)、问题(problem)、机构(place)过程(process)4、行为修正学派(behaviormodificatiion)行为修正学派以社会心理学中的强化理论(操作条件反射)为理论基础(1)强化理论人或者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行为后果对其有利,这种行为就会反复出现;不利则该行为会减弱或消失。因此,可以用正强化或负强化的方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行为。(2)个案工作中的行为修正学派修正可观察的行为了解人的行为之基本类型(反应性、操作性),及不同的修正技术在此时期尚有危机干预、任务中心模式..等学派五、持续发展时期——综合个案工作的出现1970年以后,受生态学、环保及女性主义的影响,形成了「生态系统理论」「女性主义个案工作」「后现代个案工作」,我们后面只简单介绍影响最大的生态系统理论个案工作受直接服务概念的影响而调整,认为直接服务的社会工作实施应是一种折衷理论(eclecticism),将个案团体社区纳入一体系,自成社会工作的直接干预过程。1、生态系统理论的基本观点ecologicalperspective,它在当今社会工作中被常运用到,深受生态学、进化生物学、运动学、人类学、自我心理学、压力管理、完形学派、角色理论、人本心理学、一般系统理论、权力关系东理论等理论的影响,该理论的代表Bronfenbrenner(1979)。生态系统理论关注发展中的个人、环境,特别是两者所引发的持续互动。这个观点关注,发展被定义为个人知觉环境与处理环境的一种持续变化过程。因此,个体面临的问题要在个人与环境交互作用中才能得以理解。2、环境的四个系统生态系统理论指出个体与环境的互动模式是都在多层环境系统中的交互作用,而不只限于同一层环境系统中,环境有四个系统,个体的发展与这四个系统互动的频率及密切程度有关。微系统(microsystem),指个体在直接接触的场域(setting)中所经验到的活动(activities)、角色(roles)和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relations)。这是个人可以体会并直接接触到的环境。中间系统(mesosystem),指包含了两个或两个场域之间的互动关系。外系统(exosystem),或外部系统,指一个或两个以上个体未牵涉其中的场域,但是在其中发生的事件却会影响到个体或被个体所影响。大系统(macrosystem),指在微系统、中间系统与外部系统中形式与内涵上一致的部分,是在次文化或文化层次上的信念系统或意识形态。系统的图像会因个案不同的族群、社会经济地位、宗教或其它亚群体,而反映出不同的信念系统和生活形态。其中,Bronfenbrenner尤其强调团体与个人的关系、关系与关系之间的交互作用、个体角色,他认为两人人系是构成发展和微系统的基本单位,使更复杂的人际结构形式成为可能。如果在一个研究场域中有两个以上的人,那么必须将第三方对此双人关系的影响也纳入考量,第三方在场会会引起自己以及他人对该角色的期望发生变化,包括知觉、活动和人际互动关系的模式。总的说来,生态系统理论较为强调角色与人际关系,尤其是个体直接参与的角色模式与互动关系,及微系统中的各种角色、人际互动关系为个体发展的重要关键。个体与物理环境中的时间、空间等面向,社会环境中的组织、经济政治结构等关联,都能正面地支持或提升其成长、发展、生理及情感地满足感。每个系统都试图在交互作用中达到适应,其中每一单位所承受的要求(压力源、紧张关系)就靠另一单位的能量(资源、适应行为)予以满足,而产生一种功能的平衡作用。也就是适应有赖于每一个系统介面(包括个人、家庭、社区、社会)达成契合或均衡状态。3、系统系统理论的工作取向与工作原则工作取向:人是受多元及互动因素所影响;强调成长、发展及达到目标;健康取向是注重全人而不是个人病症。工作原则:视人与环境是不可分离的;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与案主的关系是平等的伙伴关系;评估影响案主适应力的各个层面;评估造成压力的生活形态与生活转换;透过良好的关系与生活经验,增进案主个人的能力;干预影响案主与环境适应的各个层面。4、作为个案工作方法的介入以生态系统的观点介入个案的问题时,能考量案主的微观与注视面的问题,不同于一般心理咨询只注重个人内在动力,重点是整个社会失序所造成个人层面的混乱,因此工作者需要预估案主的环境脉络,并将行为、社会心理动力和认知疗法链接到生态观来帮助案主。行为介入:从行为理论的观点来看,人是环境的产物,工作者通过刺激-反应的模式,让案主学习新的行为,通过正增强、负增强或削弱的方式来修正不适当的行为。心理动力介入:心理动力取向视个人深受超自然决定论与潜意识抑制影响的过程。超自然决定论认为人的情感生活受直觉的影响,因此行为大部分是潜意识的结果,包括感觉、焦虑的呈现及内在冲突,治疗的目标是帮助人觉察自我潜意识及增加个人自我了解与发展。认知治疗介入:认知治疗认为人的问题起源于非理性的认知,非理性想法是障碍的起源,而这些非理性的想法常常是社会化的结果。因此,社会工作者必须有认知疗法的基础,了解案主的非理性的想法,并有改变案主认知的知识和技巧。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