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马列、哲学、政治、法律、社科总论2009年四季度【文献号】1095【原文出处】法学评论【原刊地名】武汉【原刊期号】20094【原刊页号】45~51【分类号】D412【分类名】民商法学【复印期号】200910【标题】公司清算中出资瑕疵股东对债权人的民事责任【英文标题】FundingBlemishofShareholder'sCivilLiabilitytoCreditorduringCompanyLiquidation【作者】刘文【作者简介】刘文,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内容提要】在公司解散清算且财产不足清偿债务时,债权人可否对出资瑕疵股东主张其债权,现行《公司法》并无明文规定,尽管有关司法解释明确规定了出资瑕疵股东应对债权人承担民事责任,但对追究出资瑕疵股东责任的适用制度却无涉及。文中通过对当前审判实践中存在的追究出资瑕疵股东民事责任的三种具体制度的分析,指出应以侵害债权制度作为追究出资瑕疵股东对债权人承担责任的制度选择,并对出资瑕疵股东的具体责任范围进行了探讨。【摘要题】观点【关键词】公司清算/出资瑕疵股东/债权人保护/民事责任【正文】作为公司赖以生存的“血液”,以公司资本为基础的公司资产承载着公司运营的物质保障和公司对外承担债务的信用保障。公司资本由股东出资组成,出资是股东最基本、最重要的义务。如果股东违反出资义务瑕疵出资,不仅构成对公司财产权的侵害,而且将使公司的偿债能力降低,进而对债权人的债权实现构成威胁。公司清算是公司退出市场前对债权人保护的最后一道防线,在公司解散清算中,追究出资瑕疵①股东对债权人的民事责任,对于保护清算中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意义重大。一、追究出资瑕疵股东对债权人承担民事责任的不同制度当前司法实践中,存在大量因歇业、被撤销或者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公司,这些公司在设立时或成立后,大多存在股东虚假出资或抽逃出资的情形。当公司解散清算,其财产不足清偿债务时,债权人可否对出资瑕疵股东主张其债权,我国《公司法》并无明文规定。②尽管有关司法解释明确规定了此种情形下出资瑕疵股东应对债权人承担民事责任,③但对追究出资瑕疵股东民事责任的适用制度却无涉及。对此,司法实践中存在三种不同认识。(一)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有人认为,最高人民法院法复[1994]4号《关于企业开办的其他企业被撤销或者歇业后民事责任承担问题的批复》(以下简称法复[1994]4号)关于“企业开办的其他企业虽然领取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但实际没有投入自有资金,或者投入的自有资金达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15条第(7)项或其他有关法规规定的数额,或者不具备企业法人其他条件的,应当认定其不具备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开办该企业的企业法人承担”的有关规定,确立了我国通过法人格否认制度追究出资瑕疵股东民事责任的先河。④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军队、武警部队、政法机关移交、撤销企业和与党政机关脱钩企业相关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法释[2001]8号)第3条规定“被开办企业虽然领取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但投入的资金未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15条第(7)项规定数额的,或者不具备企业法人其他条件的,应当认定其不具备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开办单位承担”,以及其他相关指导性文件⑤也重申了法人格否认制度。即当出资瑕疵股东违反法定义务导致公司注册资本未达到法定最低资本限额的,一般情况下,可以认为是公司资本显著不足,股东有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以逃避债务的明显意图,如在此情况下公司严重亏损,偿债能力明显不足,则可认定出资瑕疵股东的行为导致公司债权人利益严重受损,从而适用法人格否认,追究出资瑕疵股东的民事责任,由其对债权人承担连带责任。也有学者认为,《公司法》第20条第3款的规定,更是适用于当股东出资瑕疵致使公司注册资本未达到法定最低限额而使公司资本显著不足时否认公司法人格,由出资瑕疵股东对债权人承担民事责任的直接法律依据。⑥(二)代位权制度该种观点认为,出资瑕疵股东对债权人承担的责任是一种代位履行责任,即在股东出资瑕疵的情况下,股东与公司之间形成了一种侵权的债权债务关系。这种债权本应由公司行使,但由于公司与股东之间的关系,公司通常会怠于行使。因而,在公司资产不能清偿债务且公司怠于行使其对股东出资瑕疵行为的追索债权时,债权人可行使代位求偿权,要求出资瑕疵股东承担民事责任。⑦(三)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这种观点认为,公司解散清算时存在股东出资瑕疵行为对公司债权人造成损害的,股东对债权人承担责任应适用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因为债权与物权、人格权等民事权利一样,均属法律保护之列,具有不可侵性,第三人一旦为不法侵害,其与债权人之间便形成了事实上的侵权损害赔偿关系,理应承担侵权责任。我国《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款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此处所谓“财产权利”,可理解为包括了基于债权的行使而可预期得到的财产利益,该条规定直接地为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适用提供了法律根据。⑧二、追究出资瑕疵股东对债权人承担民事责任的制度选择针对上述司法实践中对追究出资瑕疵股东对债权人承担民事责任适用制度的不同认识,笔者认为,从法理和立法依据以及诉讼效率考量,应适用侵害债权制度。对此,试作如下分析。(一)公司债权人依据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追究出资瑕疵股东的民事责任欠缺法理和法律依据1.主张适用该制度的学者以公司注册资本未达到法定最低资本限额作为公司法人格否认中公司资本显著不足的判断标准,这种理解是错误的第一,适用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时所考虑的公司资本显著不足的因素,决非指将公司资本与公司法上对公司最低资本额的要求相比,达不到法定标准时的情况。第二,公司资本显著不足应理解为将公司资本与公司经营的事业及其隐含的风险相比非常之小,或者与公司经营的规模相比非常之小。这一标准是基于经济要素而非法律要素考虑的。⑨公司资本显著不足,表明公司股东缺少从事公司实际经营的诚意,而意欲利用较少资本从事力所不及的经营,利用公司人格和有限责任把投资风险转嫁给公司的债权人。如果公司是骗取登记,或者是在公司成立后抽逃出资,以至于注册资本低于法定最低资本额的要求,属于公司法上明令禁止的行为,那么,无须通过人格否认追究责任。然而,由于公司资本显著不足的判断标准具有较大的模糊性,在适用时须相当谨慎,在司法上通常会将公司资本显著不足这一因素与其他因素结合起来考虑。美国法院亦认为过低资本化本身不足以导致揭开公司面纱:“在决定股东、董事、高层管理人员是否是公司的‘另一个我’,是否应该以个人对公司的义务负责时,过低资本化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但应与其他因素结合在一起。”⑩2.根据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追究股东的出资责任是出资额以外的责任而非应缴出资本身的责任从法理上分析,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前提是公司法人格已经独立存在,且股东已实际履行了出资义务。即在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中,股东并不存在出资瑕疵问题,股东已经足额缴纳出资,只是股东足额出资后组成的公司资本与公司营业活动的性质、经营规模及其所隐含的风险相比明显不足,此时股东所应承担的责任。至于股东不履行出资义务导致公司资本未达到法定资本额要求的,属于公司瑕疵设立中的实体瑕疵问题。“存在设立无效的法定事由,可经利害关系人申请,使公司成立无效,且视为自始无独立的法人资格。”(11)故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应是对滥用公司独立人格和有限责任的股东追究其出资额以外的责任而非出资瑕疵的责任。3.将法复[1994]4号和法释[2001]8号中的有关规定理解为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是对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误读首先,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的本质特征在于,其适用以公司具备独立法人人格为逻辑前提,如果法人人格根本就不存在,滥用者就不可能披着法人面纱,将法人人格作为其牟取私利的工具和手段,而将自身隐藏于公司背后,达到规避法律义务的目的。故法人人格的存在一方面是滥用者滥用法人人格潜在的前提,另一方面是法人人格否认制度适用的必备要件。其次,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是对特定个案中公司独立人格予以否认。其是在特定情况下,在“由公司形式所竖立起来的有限责任之墙上钻一个孔,但对被钻之孔以外的所有目的而言,这堵墙依然矗立着”。(12)也即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是在特定法律关系中,通过刺穿法人面纱,或揭开法人面纱的一角,仅将个别滥用公司法人人格的股东凸现出来,使其不再受法人独立人格这一面纱的遮挡和享受股东有限责任的庇护,从而将该股东与公司视为一体,直接要求该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而对于其他未滥用法人人格的股东,法人这一面纱仍然存在,并以法人的独立人格为屏障以其对公司出资为限承担有限责任。这是法人格否认制度下对法人人格“一时”、“一事”的否认和“彻底”、“永久”否定的区别之所在。而法复[1994]4号和法释[2001]8号的有关规定,是对自始不实际具有法人资格或因经营中的瑕疵行为而实际失去了法人资格的公司的法人格的彻底不予承认,其与公司法人格否认在法理依据、功能、适用条件和范围上都有着本质的区别。法复[1994]4号和法释[2001]8号的有关规定是从根本上不承认公司的法人格。这种对公司法人格的否认是彻底的、永久的,是法律对公司法人格作出的客观评价。其结果是使公司责任向自然人责任的回归,其效力不仅及于某一特定法律关系,而是直接影响到公司所有的法律关系,并且影响其作为独立法人的继续存在。再次,当前适用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追究出资瑕疵股东对债权人的民事责任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尽管《公司法》对“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作出了原则性规定,(13)但其具体的适用场合仍有待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出台。在我国司法审判实践中,最高人民法院曾于2003年公布《关于审理公司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一)》(征求意见稿),其中关于“股东对公司债权人直接承担责任”部分适用法人格否认制度的场合也并未包括公司资本显著不足的情形。(14)(二)债权人基于代位权制度和侵害债权制度追究出资瑕疵股东的民事责任具有法理和立法根据1.基于代位权制度的分析代位权是指当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对第三人享有的权利而害及债权人的债权时,债权人为保全自己的债权,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属于债务人权利的权利。(15)我国《合同法》第73条明确规定了债权人的代位权制度。这为债权人依据代位权制度追究出资瑕疵股东的法律责任提供了直接的法律依据。同时,公司清算时债权人追究出资瑕疵股东法律责任也符合《合同法》第73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以下简称《合同法》司法解释)第11条对代位权适用的构成要件要求。首先,债权人对清算公司的债权合法。如前所述,清算中公司财产不能清偿而向出资瑕疵股东主张的债权是经过清算程序通知公告并经申报确认的债权,是合法有效存在的债权。其次,清算公司的债权已到期。(1)清算公司对出资瑕疵股东享有债权。股东对公司履行的出资义务是公司法规定的法定义务,对该义务的违反构成对公司法人财产权的侵害,公司对此享有的是基于股东违反法定义务虚假出资和抽逃出资的侵权之债。(2)清算公司对出资瑕疵股东的债权已经到期。股东出资义务的履行期限由法律和公司章程规定。依《公司法》第26条、第81条规定,股东认缴的出资可分期缴纳,首期不低于注册资本的20%部分应在公司成立时缴足,余下部分应在公司成立后两年内缴足,具体时间由公司章程规定。逾期未履行出资义务的虚假出资和出资后又抽逃出资的数额,对公司而言即为到期债权。而公司清算时,这些债权早已到期。再次,清算公司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从法理上分析,公司清算时,清算人理应代表公司向出资瑕疵的股东主张其到期债权,要求其缴足出资或补回其抽走的出资。由于公司非破产清算中,清算人多由股东或董事担任。(16)实践中,他们通常就是出资瑕疵者,因而,往往怠于主张公司到期的债权,进而使得公司的清算财产减少以至不能或不足以清偿所欠债权人之到期债务,给债权人造成损害。最后,清算公司的债权不是专属于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