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技术改造“十五”规划纲要科技进步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根本动力。技术改造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促进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措施。根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和《浙江省工业发展“十五”规划》的总体要求,特制订本规划纲要。一、“九五”技术改造的主要成效“九五”时期,全省技术改造工作积极贯彻扩大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方针,紧紧围绕加快工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的主线,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保持较高的技术改造投资规模增长幅度,为“九五”浙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技术改造投资总量迅速扩大,有力地拉动了全省工业经济增长。“九五”期间,全省全社会技术改造投资2356亿元,比“八五”时期,增加1513亿元,增长1.8倍,年均增长16.6%。其中引进技术设备用汇34.2亿美元,比“八五”时期增长近两倍。全省技术改造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5.5%,技术改造投资在扩大有效需求和增加有效供给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九五”时期,全省国有企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税年均增长18%,工业经济效益评价综合考核指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取得重要进展,促进经济—2—增长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九五”期间,以培育机械、电子、化工、医药四个主导产业、改造提高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推进技术改造,推动了全省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通过技术改造,一大批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广泛应用,一大批高污染、高能耗的工艺技术设备被淘汰,一大批小水泥、小造纸、小印染企业被关闭,促进了资源有效利用,保护了生态环境,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经过“九五”技术改造,工业企业的规模和水平都上了一个台阶。相当部分企业的工艺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产品的技术含量、质量档次和附加值普遍提高。2000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五个一批”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占26.3%和40.8%,形成了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大公司、大集团和具有特色优势的“小型巨人”企业。(四)积极实施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技术改造。“九五”期间,全省争取到国家财政技改贴息资金约4亿元。1998年起,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全省共争取到国债技改贴息资金2.2亿元,各级财政用于工业技改的贴息资金达25亿元。国家连续降低银行贷款利率,大幅度降低了企业技改成本。充分利用投资项目进口设备免征关税和增值税、技改项目国产设备投资40%抵免新增所得税等优惠政策,积极引导银行及社会资金投向技术改造,促进企业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规模扩大。(五)突出重点,扶优扶强,政府导向作用有效发挥。“九五”时期,在促进面上企业技术改造的同时,强化对具有现实优势和潜—3—在优势的行业、企业和产品的培育扶持。省政府分别于1996年和1998年下达《关于“九五”期间培育重点骨干企业若干扶持政策的通知》,《关于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工作的通知》,2000年省经贸委发布《浙江省当前重点行业、重点产品技术改造投资导向目录》,加强对优势企业的培育和全社会技术改造投资的引导。五年间,共实施国家“双加”、“双高一优”和“国债技改”等各类专项项目及省重点技改项目600余项,其中实施国债重点技改项目50项,建成一批对结构调整具有重要影响的大项目。“九五”时期,全省技术改造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累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企业技术改造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技术改造投入总量还不足,项目技术含量总体不够高,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比较少;二是相当一部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技术改造项目缺乏稳定有效的技术源;三是企业自我积累能力薄弱,资本市场发育不成熟,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短缺的矛盾比较突出;四是政府对技术改造的管理和引导与市场经济的要求还有差距,技术改造投资的软环境亟待改善;五是流通产业技术改造与流通产业现代化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二、“十五”技术改造的发展背景和战略任务进入“十五”,技术改造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企业技术改造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这有利于更直接、更广泛地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分工协作,通过扩大与跨国公司合资合作来加速企业技术创新;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企业将直接面对全球市场与国外企业的激烈竞争,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面临严峻考验,迫切要求加大技术—4—改造力度。——新技术革命不断加快。世界范围内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方兴未艾,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步伐大大加快。这既为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充足的技术来源和强大的技术支撑,也使得我们在与技术领先的发达国家企业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必须不断推进技术改造,以适应科技进步节奏加快的更高要求。——市场需求约束长期存在。需求结构变动加快,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需求约束成为影响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技术改造投资的方向和重点更难把握,技术改造风险正在加大。沿海省市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对我省形成更大的竞争压力。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产业竞争力,增加有效供给,促进有效需求,显得更为重要。——经济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加强,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市场加快发展。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主要目标的企业改革继续深化,自主决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投资主体地位逐步确立。在公有制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增长,投资主体更趋多元化。在新的体制环境下,技术改造投资的融资渠道更加社会化,要求项目决策更加符合经济理性,要求项目实施更加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一)“十五”技术改造的指导思想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为目标,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线,以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质量、增加品种、扩大出口、改善效益为着力点,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5—的技术改造,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把我省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地。(二)“十五”技术改造的基本原则1、坚持企业主体、市场导向、政府推动相结合。引导企业在现代企业制度框架下,实行技术改造与企业改革改组和加强管理的有机结合。引进多元投资主体,优化股权结构,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进一步鼓励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强化企业技术改造的内在动力和投入机制。政府通过法律、规划、政策、信息等手段,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推动企业技术改造。2、坚持扶优扶强、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相结合。政府对技术改造投资的引导和管理,面向不同类型、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实行统一的产业政策和技术进步政策。在鼓励和支持各类企业加强技术改造的同时,坚持扶优扶强,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扶持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支持技术先进、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效应强、经济效益显著的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尤其是“五个一批”企业的技术改造。3、坚持企业自主创新与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相结合。把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引导大中型企业着力建设以自主创新为基础的技术支撑体系,继续大力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实现二次创新,以引进促创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吸引更多的外资,引进更多的技术,嫁接改造现有企业。4、坚持技术改造增量投入与存量调整相结合。立足现有企业,—6—盘活存量资产,充分利用现有资产实施技术改造。鼓励企业推进资产重组、实行兼并联合,促使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通过技改投资带动存量资产优化配置。把企业技术改造投资与企业重组结合起来,在存量调整的基础上进行增量投入,以降低投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避免乱铺新摊子,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5、坚持技术改造与调整产业布局结构相结合。实施城市化战略,促进相对分散的工业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向城镇集聚,促进大城市中心区的加工业向周边地区或中小城市扩散,为大城市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腾出空间。在推进技术改造与调整工业布局的结合上,重点抓好乡镇工业专业区和特色工业园区建设。6、坚持技术进步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把可持续发展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并举,坚持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加大环保治理投入,推广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优化能源消耗结构,扩大洁净能源在生产中的运用,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三)“十五”技术改造的主要预期目标——技术改造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十五”期间,全省全社会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12%;技术改造投资总量由“九五”的2356亿元增加到4000亿元;技术改造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提高到30%,技术改造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普遍提高。到“十五”期末,工业技术装备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或二十世纪90年代末国际水平,其中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和主导产品的技术装备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和企业信息化水平在国内居领先水平。—7———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重要进展。“十五”期末,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对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体现;传统产业的技术层次和产品附加值明显提高,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重点骨干企业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围绕“五个一批”企业,组织实施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大公司大集团和“小型巨人”企业的技术装备、创新能力、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等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在国内同行确立较大优势,在国际上开展跨国经营。力争有5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以上,10家企业达到50亿元以上。——技术改造管理体制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按照建立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与国际规则接轨的要求,形成市场配置资源、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政府间接调控和资本市场较发育、中介机构服务较完善的技术改造运行体系。项目审批明显减少,项目登记备案制加快实行。政府对技术改造管理的方式,从主要依靠行政审批转向政策引导、信息传导、法律监督和服务企业。三、技术改造的重点投资方向(一)信息产业。重点发展通信产品、网络产品、数字家电产品、新型元器件和电子材料等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以图形软件、CAD工具软件、工业控制软件等具有特色优势应用软件为主的软件产业;以电子商务、网络增值服务和信息咨询服务为主的通信和信息服务业。着力提高信息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二)纺织服装工业。重点发展高档服装面料、优势品牌服装、产业用纺织品和装饰用纺织品。进一步提高清钢联、精梳机、自动络筒机和无梭织机等先进设备的装备比例,发展优质精梳纱、无结—8—头纱和无梭布;采用复合、改性、多组份纤维生产技术,提高化纤差别化纤维率;有重点地发展熔体直接纺涤纶纤维;采用先进印染和涂层、柔软、抗皱免烫等后整理技术,提高化纤仿真面料、纤维混纺、复合、交织面料及纯棉、呢绒等天然面料的印染后整理水平。以发展优势品牌服装为重点,提高服装设计和加工制作水平,提升服装品牌,扩大出口。发展一批市场潜力大的产业用纺织品及化学纤维;提高装饰用纺织品档次和附加值,促进向系列化、配套化、功能化和艺术化方向发展。丝绸工业。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印染后整理技术和前道高精尖技术,重点发展新型丝类和复合纤维、高档真丝绸和新一代化纤绸产品,促进丝绸产品向高档化、功能化方向发展。(三)轻工业。围绕改善生活和扩大出口,适应多层次、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及消费升级趋势,着力发展名牌产品和特色产品,壮大优势行业规模,进一步形成一批在全国有竞争优势的轻工产品。食品工业。广泛应用生物技术等新型加工技术和新型包装技术,开发食物资源,改善食品原料,改进食品包装,实现食品的方便化、功能化、绿色化和多样化。重点发展绿色食品、新型特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