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_31王发曾《中原经济区的“三化”协调发展之路》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之路河南大学王发曾(13839996869;fzwang0306@sina.com)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的正式颁发,标志着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终于进入了国家战略,中原地区在新时期的伟大复兴迈开了关键一步,中原儿女实现了为中华民族强国之梦再做贡献的宏伟愿景!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得到了国内外方方面面的高度认可。仅就学术界来说,自去年七月份以来,尽管学术界的支持是主流,但是也有不同的看法和说法。例如,去年在福州召开的中国科协的学术年会上发生的事;10月8号—9号在安徽芜湖学术会议上,代表们纷纷对河南代表的热烈祝贺。省委省政府“中原经济区建设”课题组辛苦的劳动终于结出了硕果,科学理念得以实现,研究成果得以落实,令人欣慰,获得了最大的心灵满足!主要内容1中原经济区的研究支撑2“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认识论3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必然性4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主要途径5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落脚点1中原经济区的研究支撑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卢展工书记在北京听取了省发改委关于中原崛起规划和“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汇报,明确提出要研究“什么是中原”、“什么是中原崛起”、“为什么要中原崛起”、“怎么实现中原崛起”、“河南能否走在中部地区崛起前列”等重大问题。按照卢书记指示精神,李克常务副省长立即组织省发改委研究具体工作方案。2010年3月18日,李克同志专门召集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开会,宣布抽调人员名单,组建课题组。课题组涉及19家单位,共计55人。河南大学、郑州大学和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共5人参加了课题组。从3月23日开始,课题组分成五个小组,就卢书记提出的五大问题开始进行深入研究,重点围绕“为什么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要以新型城镇化为切入点”等十个问题进行分析研讨。形成《构建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初步研究》、《关于新型城镇化问题的初步研究》两个综合研究报告。7月2日拿出《关于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初步设想的汇报》、《关于建设中原城市群“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的汇报》、《关于河南省建设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初步设想的汇报》三个汇报稿,正式提交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研究。会议正式提出了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战略构想。明确要求进一步深入研究,丰富完善战略构想,适时启动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的编制工作。从2010年7月初开始编制《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到12月底,省委全会研究通过并上报国务院。从2011年1月份开始,起草《意见(河南建议稿)》初稿,9月29日国务院《指导意见》正式印发,10月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第一条播出消息,10月8日在各大媒体公布。2011年两会期间,卢展工书记的感慨……“中原经济区建设”课题的完成,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决策与研究相结合、学术与实务相结合的成功典范。其特点是:策动与研究高度集中,宣传与推进高度开放。这次成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胜利,为以后重大决策的科学支撑提供了范例。2“三化”协调发展的认识论国务院《指导意见》指出: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可以说,新型城镇化在中原经济区的“三化”协调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引领、支撑和推动作用。2.1新型城镇化城镇化,是我国新时期实现现代化的三大方略之一。改革开发以来,为了缩小与发达国家城镇化的差距,我国走了一条重在扩大城镇规模、提高城镇化率的城镇化之路,并取得巨大成就。但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提升,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浮现,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命题越来越凸显。0510152025303540451950196019701980199020002010年份城镇化率(%)建国后我国城镇化率的增长清末以来开封市区水域景观的演变新型城镇化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工业化和信息化为主要动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文化繁荣、城乡统筹、社会和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个性鲜明的健康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实质是:能够适应和推动生产力提高与社会进步的城镇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城镇性质、状态不断扩展与深化的发展进程。新型城镇化包括外延扩张和内涵优化两个进程。外延扩张是指城市数目、规模、地域的合理扩张。内涵优化体现在三个层面上:(1)狭义内涵优化,是单个特定城镇内部结构、功能、质量的优化;(2)广义内涵优化,是特定区域内多个城镇组成的城镇体系结构、功能、质量的优化;(3)泛义内涵优化,是城镇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景观形态等在乡村地区的渗透、扩展和普及,是城镇与乡村的统筹发展。内涵优化体现在三个层面上的优化过程:内涵优化狭义内涵优化单个特定城市内部结构、功能、质量的优化特定区域内的城市体系结构、功能、质量的优化城市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景观形态等在非城市地区的渗透、扩展和普及广义内涵优化泛义内涵优化城镇化深层次发展个性发展区域发展全面发展完成城镇化的狭义内涵优化完成城镇化的广义内涵优化完成城镇化的泛义内涵优化构建城市承载平台构建城市体系承载平台构建本土承载平台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的根本区别:(1)发展背景不同。传统城镇化产生于计划经济体制,其推进战略、方式等存在诸多缺陷;新型城镇化产生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发展目标不同。传统城镇化以外延扩张为主要目标,依靠扩大发展要素投入来实现规模增长;新型城镇化以内涵优化为主要目标,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以人为本,实现质量提升。(3)发展重点不同。传统城镇化的重点在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有时为了城市甚至不惜牺牲乡镇利益;新型城镇化重点强调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农村社区协调发展,即城乡统筹发展,发展总揽全局,兼顾各方利益。(4)发展主体不同。传统城镇化的主体主要是各级政府,“自上而下”地掌控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多元化,包括政府、企业、公众等,“自下而上”地助推城镇化。(5)发展方式不同。传统城镇化追求城镇化率的提高,造成资源大量消耗、环境质量下降、基础设施不足、社会保障欠缺;新型城镇化注重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旨在优化城镇功能、提高发展质量、倡导资源节约、实现环境友好。(6)发展动力不同。传统城镇化的根本动力主要来自于传统工业化,以经济高速增长为目的,以城市为产业聚集中心,拉大了城乡差距;新型城镇化的根本动力来自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具有可持续性,有利于城乡之间的协调、互补、互动和联合。2.2新型工业化新型工业化,是充分运用最新科学技术和依靠科技进步的工业化,是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工业化,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工业化,是能够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时代特点、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质的转变传统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三高一低三低一高高投入高消耗高环境影响低效益低投入低消耗低环境影响高效益新型工业化坚持发展循环经济资源开采环节资源消耗环节废弃物产生环节再生资源产生环节社会消费环节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大力提倡绿色消费2.3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素质的过程;是建立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生产体系,把农业建成具有显著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的过程;也是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的过程。生产技术科学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动力源泉;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技术手段;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决定因素。2.4“三化”协调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本来就是一项“三位一体”的社会系统工程。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技术、生产力资源和农产品加工支撑,为城镇化提供产业链动力、城市建设资金和就业容量为城镇化、工业化提供充足的剩余农产品和剩余劳动力为农业现代化、工业化提供强大的区域发展中心带动机能和群体带动机能三位一体“三化”的三位一体“三化”协调发展是指: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形成的互为动力、互为支撑、良性谐振、良性循环的经济社会发展整合体,以产业关系协调、产城关系协调、城乡关系协调为主要标志,以产业集群发展、产城互动发展、城乡统筹发展为主要途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科学发展之路。3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必然性3.1中原崛起的时代呼唤在历史长河里,农耕文化、中原文明孕育了中华民族;在政治格局中,金戈铁马、中原逐鹿铸就了大中华——中原地区为民族的繁兴和国家的一统作出了无可比拟的贡献,也经受了太多的磨难。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中原地区却象一位大喘粗气、步履艰难的老英雄:改革发展大潮涌动神州,“中原凹陷”的担忧却挥之不去;精神文明春风吹遍中华,“妖魔化河南人”的浊流却时隐时现;主体区河南省常年头顶“人口大省”、“农业大省”的落后帽子,尽管经济总量全国第五,人均经济实力却排在二十几位。本世纪初,河南省委、省政府代表九千万河南人民发出了“中原崛起”的强烈呼声,这是国家“中部地区崛起”发展版块上的最强音,是一条充满希望的发展之路!中原地区城镇化进程的现实状况:(1)城镇化快速推进,城镇化率的提升速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10年河南省城镇化率达到39.5%,2001~2010年间平均每年提高1.6个百分点以上,高于全国平均约0.3个百分点。(2)城镇化总体水平依然较低,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率一直低于全国平均6~9个百分点,居中部地区六省倒数第一,全国31个省级地区倒数第五。总人口(万人)城镇人口(万人)城镇化率(%)中部排名全国排名河南9429339736.03627江西4400181941.36421山西3410153845.11216安徽6135248440.49523湖北5711258145.19115湖南6380268942.15318中部六省城镇化率对比(2008年)(3)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不尽合理,核心城市的中心带动作用不强。中、小城市多,大城市明显偏少,核心城市郑州规模偏小、综合竞争力不够强、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4)区域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城乡差别有进一步扩大的迹象。中原城市群紧密层和豫北的安阳、焦作明显高于其它地区。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00年的2.4:1扩大到2009年的3.0:1。不懈的探索与实践证明,“三化”协调发展是中原崛起的时代呼唤。新型城镇化将在“三化”协调发展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3.2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最高境界《指导意见》指出:中原经济区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中原经济区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中原经济区是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载体和平台。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后,其载体和平台效应将更加坚实,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发挥的作用将更加凸显,在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版图中的战略地位将更加重要。这个载体和平台建设的最高境界是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路子。坚持“三化”协调发展之路,是中原地区决策层、学术界以及社会各界的共识,是在酝酿、策动中原经济区建设之初就明确提出、反复强调的。3.3中原儿女的庄严承诺我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一个突出指向,是要求中部地区各省加强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尤其是粮食主产区河南省,更是首当其冲。河南省人多地少,以占全国1.74%的土地承载了占全国7.47%的人口,以占全国6.5%的耕地生产了占全国10.3%的粮食。根

1 / 10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