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审报告******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2016年8月25日内审计划一、审核目的证实质量体系运行的状况与质量体系文件的符合性。二、审核范围:1、受审部门:所有部门及岗位人员2、审核内容:《质量手册》所涉及的全部质量体系要求。三、审核依据:1、本公司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等质量体系文件。2、《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证评审准则》。四、审核实施概况:1、审核日期:2016-8-252、审核组成员:组长:******(质量负责人)组员:******(内审员)3、审核过程概况:(1)2016年8月25日上午9:00分召开会议,宣布内审成员及分工情况,明确审核的目的、方式及其他有关事宜,(2)2016年8月25日上午9点--下午4点,审核员根据审核检查表的内部要求,对本公司的相应部门进行逐项逐条的检查,并通过查看有关文件、记录、实物以及实际操作等方法取得第一手材料。(3)2016年8月25日下午4:00分召开末次会议,宣布审核结果,提出审核结果,提出整改要求、纠正措施等建议。组长:日期:内审报告一、审核目的为确定本公司质量体系及其各县要素的活动和其有关结果是否符合质量体系文件的要求,并及时纠正质量体系中出现的不符合性问题,保证本公司各项质量活动按照所建立的质量体系有效运行二、审核依据:1、本公司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等质量体系文件。2、《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证评审准则》。三、审核范围:1、受审部门:所有部门及岗位人员2、审核内容:《质量手册》所涉及的全部质量体系要求。四、审核实施概况:1、审核日期:2016年8月25日2、审核组成员:组长:******(质量负责人)组员:******(内审员)3、审核过程概况(1)2016年8月25日上午9:00分召开审核会议,宣布内审组员分工情况,明确审核的目的范围方式及其它有关事宜。(2)2016年8月25日上午9点--下午4:00分,审核员根据审核检查表的内容要求,对本公司的相应部门进行逐项逐条的检查,并通过查看有关文件记录实物以及实际操作等方法取得第一手资料。我们采用了听、看、查、问、考,尤其是对不符合项要现场取得受审部门的确认签字,并与受审核部门负责人交换意见,确定不符合项,在规定时间内进行限期整改。(3)2016年8月25日下午4:00分召开末次会议,宣布审核结果,提出整改要求。纠正措施等建议。五、主要存在的问题(不符合项)1、仪器设备状态标识填写不规范。2、无人员培训计划。六、审核结果评价及改进价建议通过对本公司进行质量体系内审,在符合性等方面都能较好地与质量手册及程序文件等相吻合,使质量体系各要素的实施活动和实施结果符合质量方针、目标等各项规定,达到了预定的内审目标。对于在审核中提出的不符合项进行归纳看,针对体系中的薄弱部门、薄弱环节,如:仪器设备状态标识填写不规范、无人员培训计划等,希望认真分析不符合项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纠正措施,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根据问题的严重性、复杂性和普通性认真考虑纠正措施的实施步骤、目标安排、实施人员、跟踪验证等,确保质量体系正常有效地运转。七、附件1:内部审核检查表附件2:内部质量审核检查记录表附件3:不符合工作及纠正措施跟踪单附件1:内部审核检查表序号评审内容评审意见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缺此项不适用整改项及说明4.管理要求4.1检验检测机构应依法设立或注册√能够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保证客观、公正和独立地从事检测或校准活动。√4.1.1检验检测机构一般为独立法人;非独立法人的检验检测机构需经法人授权,√能独立承担第三方公正检验,√独立对外行文和开展业务活动,√有独立帐目和独立核算。√4.1.2检验检测机构应具备固定的工作场所,√应具备正确进行检测和/或校准所需要的并且能够独立调配使用的固定、临时和可移动检测和/或校准设备设施√4.1.3检验检测机构管理体系应覆盖其所有场所进行的工作。√4.1.4检验检测机构应有与其从事检测和/或校准活动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4.1.5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不得与其从事的检测和/或校准活动以及出具的数据和结果存在利益关系;√不得参与任何有损于检测和/或校准判断的独立性和诚信度的活动;√不得参与和检测和/或校准项目或者类似的竞争性项目有关系的产品设计、研制、生产、供应、安装、使用或者维护活动。√检验检测机构应有措施确保其人员不受任何来自内外部的不正当的商业、财务和其他方面的压力和影响,并防止商业贿赂。√4.1.6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对其在检测和/或校准活动中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负有保密义务,并有相应措施。√4.1.7检验检测机构应明确其组织和管理结构、在母体组织中的地位,以及质量管理、技术运作和支持服务之间的关系。√序号评审内容评审意见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缺此项不适用整改项及说明4.1.8检验检测机构最高管理者、技术管理者、质量主管及各部门主管应有任命文件,√独立法人检验检测机构最高管理者应由其上级单位任命;√最高管理者和技术管理者的变更需报发证机关或其授权的部门确认。√4.1.9检验检测机构应规定对检测和/或校准质量有影响的所有管理、操作和核查人员的职责、权力和相互关系。√必要时,指定关键管理人员的代理人。√4.1.10检验检测机构应由熟悉各项检测和/或校准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检测和/或校准的关键环节进行监督。√4.1.11检验检测机构应由技术管理者全面负责技术运作,√并指定一名质量主管,赋予其能够保证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职责和权力。√4.1.12对政府下达的指令性检验任务,应编制计划并保质保量按时完成(适用于授权/验收的检验检测机构)。√4.2管理体系检验检测机构应按照本准则建立和保持能够保证其公正性、独立性并与其检测和/或校准活动相适应的管理体系。√管理体系应形成文件,√阐明与质量有关的政策,包括质量方针、目标和承诺,√使所有相关人员理解并有效实施。√4.3文件控制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并保持文件编制、审核、批准、标识、发放、保管、修订和废止等的控制程序,确保文件现行有效。√4.4检测和/或校准分包如果检验检测机构将检测和/或校准工作的一部分分包,接受分包的检验检测机构一定要符合本准则的要求;√分包比例必须予以控制(限仪器设备使用频次低、价格昂贵及特种项目)。√检验检测机构应确保并证实分包方有能力完成分包任务。√序号评审内容评审意见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缺此项不适用整改项及说明检验检测机构应将分包事项以书面形式征得客户同意后方可分包。√4.5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并保持对检测和/或校准质量有影响的服务和供应品的选择、购买、验收和储存等的程序,以确保服务和供应品的质量。√4.6合同评审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并保持评审客户要求、标书和合同的程序,明确客户的要求。√4.7申诉和投诉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完善的申诉和投诉处理机制,处理相关方对其检测和/或校准结论提出的异议。√应保存所有申诉和投诉及处理结果的记录。√4.8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检验检测机构在确认了不符合工作时,应采取纠正措施;√在确定了潜在不符合的原因时,应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类似不符合工作发生的可能性。√检验检测机构应通过实施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等持续改进其管理体系√4.9记录检验检测机构应有适合自身具体情况并符合现行质量体系的记录制度。√检验检测机构质量记录的编制、填写、更改、识别、收集、索引、存档、维护和清理等应当按照适当程序规范进行。√所有工作应当时予以记录。√对电子存储的记录也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原始信息或数据的丢失或改动。√所有质量记录和原始观测记录、计算和导出数据、记录、以及证书/证书副本等技术记录均应归档并按适当的期限保存。√每次检测和/或校准的记录应包含足够的信息以保证其能够再现。√记录应包括参与抽样、样品准备、检测和/校准人员的标识。√序号评审内容评审意见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缺此项不适用整改项及说明所有记录、证书和报告都应安全储存、妥善保管并为客户保密。√4.10内部审核检验检测机构应定期地对其质量活动进行内部审核,以验证其运作持续符合管理体系和本准则的要求。√每年度的内部审核活动应覆盖管理体系的全部要素和所有活动。√审核人员应经过培训并确认其资格,√只要资源允许,审核人员应独立于被审核的工作。√4.11管理评审检验检测机构最高管理者应根据预定的计划和程序,定期地对管理体系和检测和/或校准活动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适用和有效,并进行必要的改进。√管理评审应考虑到:政策和程序的适应性;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近期内部审核的结果;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由外部机构进行的评审;检验检测机构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的结果;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申诉、投诉及客户反馈;改进的建议;质量控制活动、资源以及人员培训情况等。√5.1人员5.1.1检验检测机构应有与其从事检测和/或校准活动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检验检测机构应使用正式人员或合同制人员。√使用合同制人员及其他的技术人员及关键支持人员时,检验检测机构应确保这些人员胜任工作且受到监督,并按照检验检测机构管理体系要求工作。√5.1.2对所有从事抽样、检测和/或校准、签发检测/校准报告以及操作设备等工作的人员,应按要求根据相应的教育、培训、经验和/或可证明的技能进行资格确认并持证上岗。√从事特殊产品的检测和/或校准活动的检验检测机构,其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还应符合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要求。√5.1.3检验检测机构应确定培训需求,建立并保持人员培训程序和计划。√无人员培训计划检验检测机构人员应经过与其承担的任务相适应的教育、培训,并有相应的技术知识和经验。√序号评审内容评审意见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缺此项不适用整改项及说明5.1.4使用培训中的人员时,应对其进行适当的监督。√5.1.5检验检测机构应保存人员的资格、培训、技能和经历等的档案。√5.1.6检验检测机构技术主管、授权签字人应具有工程师以上(含工程师)技术职称,√熟悉业务,经考核合格。√5.1.7依法设置和依法授权的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其授权签字人应具有工程师以上(含工程师)技术职称,√熟悉业务,在本专业领域从业3年以上。√5.2设施和环境条件5.2.1检验检测机构的检测和校准设施以及环境条件应满足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或标准的要求。√5.2.2设施和环境条件对结果的质量有影响时,检验检测机构应监测、控制和记录环境条件。√在非固定场所进行检测时应特别注意环境条件的影响√5.2.3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并保持安全作业管理程序,√确保化学危险品、毒品、有害生物、电离辐射、高温、高电压、撞击、以及水、气、火、电等危及安全的因素和环境得以有效控制,√并有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5.2.4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并保持环境保护程序,√具备相应的设施设备,确保检测/校准产生的废气、废液、粉尘、噪声、固废物等的处理符合环境和健康的要求,√并有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5.2.5区域间的工作相互之间有不利影响时,应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5.2.6对影响工作质量和涉及安全的区域和设施应有效控制并正确标识。√5.3检测和校准方法5.3.1检验检测机构应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使用适合的方法和程序实施检测和/或校准活动。√检验检测机构应优先选择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如果缺少指导书可能影响检测和/或校准结果,检验检测机构应制定相应的作业指导书。√5.3.2检验检测机构应确认能否正确使用所选用的新方法。√序号评审内容评审意见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缺此项不适用整改项及说明如果方法发生了变化,应重新进行确认。√检验检测机构应确保使用标准的最新有效版本。√5.3.3与检验检测机构工作有关的标准、手册、指导书等都应现行有效√并便于工作人员使用。√5.3.4需要时,检验检测机构可以采用国际标准,但仅限特定委托方的委托检测。√5.3.5检验检测机构自行制订的非标方法,经确认后,可以作为资质认定项目,但仅限特定委托方的检测。√5.3.6检测和校准方法的偏离须有相关技术单位验证其可靠性或经有关主管部门核准,√由检验检测机构负责人批准√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