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百家争鸣和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考情分析(以全国卷为参考)年份内容题型分值201126题明清之际黄宗羲的思想选择4分201226题王阳明的心学选择4分201325题宋明理学选择4分201425题考察唐代儒学地位;26题考察宋代理学选择8分201540题考察儒学的发展历程材料25分•[考纲解读]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课标要求]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3.了解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的背景政治:社会大变革,(诸侯争霸,社会动荡)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制经济产生与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根本原因)教育:从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间,孔子创立私学阶级关系: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思维拓展:从原因的分析中你得到哪些认识?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墨子内容概览仁爱、克己复礼、德政、有教无类礼法并施君舟民水道、无为、朴素的辩证思想齐物论、逍遥论集权观法治观改革观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节葬等仁政思想民贵君轻为什么此时受重视的是法家思想而不是儒家思想?根本原因:是否适应春秋战国战乱、加强集权的需要。Step2综合点——总结升华提能综合点儒、法、道三家的思想特点及联系ZONGHEDIAN[要点整合]1.思想特点(1)儒家提出仁政、德治、礼治,强调道德感化。当国家趋于稳定、步入正轨后,宜用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2)法家主张推行严刑峻法(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在动荡年代宜用法家思想,以实现国家大一统。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3)道家提倡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大动荡后,与民休息,恢复和发展生产,以用道家思想为宜。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2.相互关系(1)儒、法、道三家有互补性,在发展中表现出融合的趋势。战国时期荀子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中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西汉武帝时,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法家思想为辅,兼采道家思想的合理成分,形成了新儒学体系,奠定了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2)儒、道、法各家彼此吸收、融合,共同构筑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而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三种主要观点阴阳家:用阴阳五行解释天地运行和社会人事的思想流派【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克(相胜)两大定律】——代表有齐国的邹衍。名家:善于辩论和语言分析的思想流派(如白马非马)——代表有赵国的公孙龙。纵横家:从事政治外交活动为主的思想流派——著名的代表有苏秦(主张“合纵”,即六国团结抗秦)、张仪(主张“连横”,即瓦解六国的团结,使之分别奉事秦国)。这两类策士统称“纵横家”。杂家:战国至秦汉间杂揉各派思想的学术流派——代表有吕不韦(代表作《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代表作《淮南子》)。农家:战国时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术流派——代表有楚国的许行。小说家:主要记录民间的街谈巷语的学术流派。诸子百家思想体现的时代性和阶级性(1)儒家思想①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其目的是缓和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但在奴隶制瓦解的时代,其思想未被重视。②战国时期,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体现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以利于封建统治的需要。在当时诸侯割据混战,封建制度确立时期,不能适应统治者的需要,只是诸子百家中的大宗而已。(2)道家思想①春秋时期,老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表现了其没落、消极的情绪,代表了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②战国时期,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消极思想。道家消极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不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3)墨家思想: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尚贤”,反映了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小生产者经济实力增强,要求平等、反对战争的愿望。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墨家主张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4)法家思想:战国时期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提出“中央集权”“法治”思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封建集权的迫切愿望,符合统治者富国强兵的要求,为新兴地主阶级的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受到统治者的推崇。主题全面理解“百家争鸣”史料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间很长,问题很多,情况很复杂。但简要一点,也可以概括为三场大辩论,或者“三大战役”。第一场是儒墨之争,争论的焦点是“仁爱还是兼爱”;第二场是儒道之争,争论的焦点是“有为还是无为”;第三场是儒法之争,争论的焦点是“德治还是法治”。——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史料体现了“百家争鸣”的哪些情况?参考提示:本段材料体现了著名学者易中天对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看法。(1)作者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革的反映,众多学派涌现,互相辩论、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2)“百家争鸣”的治国主张辩论,总体主要有三大之争:儒墨、儒道、儒法之争。其核心是儒家,说明了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地位和影响;但争鸣的结果是法家获得了统治者的青睐。[误区警示]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与现代我们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有着本质的区别。古代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是以维护“君”为中心的,无现代民主思想意识,是一种维护统治的策略。尽管如此,其精神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图解历史]全面掌握“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对中国社会的重大影响(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3)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影响深远。诸子百家思想中相互对立的观点(1)治国上,儒家主张“仁政”,反对严刑峻法;法家主张法制,强调严刑峻法。(2)在人性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本恶”。(3)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命”,人定胜天;庄子主张“顺自然”。(4)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家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主张避世,强调“超脱”。诸子百家思想的现实价值(1)儒家的“仁政”“有教无类”等思想:对于调节人际关系,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作用,孔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为今天推行全民教育、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2)道家的“无为”思想:主张顺其自然,对于增强环境意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价值.(3)法家的法治、变革思想:对于当今中国的法制建设具有借鉴意义(4)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思想:成为今天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尊重人才的重要思想武器。[对点训练](2015·泸州高三调研)有人说:“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这一思想①体现了儒家学派与时俱进的精神②顺应春秋战国大变革的潮流③可以看成是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④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B(2014·高考山东卷)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A(2012·高考海南卷)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B(2011·高考广东卷)“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解析:通过材料“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可得出孟子的观点:解决土地问题是实行仁政的前提,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轻徭薄赋、均贫富及贵民轻君的思想,故排除A、B、D三项。C•易混易错•1.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创始人,道教兴起于东汉。•2.孔子的德治思想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孟子的“仁政”思想则是为新兴地主阶级服务的;墨家的思想是从小生产者的利益出发的。•3.孔孟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与现代我们提倡的“以人为本”的理念有着本质的区别。古代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是以维护“君”为中心的,是一种维护统治的策略。•4.“民贵君轻”的观点是孟子提出的;“君舟民水”的观点是荀子提出的。视角一隐含社会热点2013年10月29日人民网《中国梦·民主路》:“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我(伏尔泰)则在那里发现了精神世界。”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意义,以下言论不能恰当反映伏尔泰中心立场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以德治民,反对苛政C.维护周礼,贵贱有序D.有教无类考向:传统儒学的世界意义答案C视角一隐含社会热点2013年北京7万名考生有9700名学生享受10-20分投档加分,“规范高考加分”,“莫让加分破坏了高考公平”一时成为各大媒体热议的焦点。以下哪些古人名言最有可能被媒体引用批驳不良现象考向:儒家思想与社会公平答案D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贤者举而上之,不肖者贫而贱之D.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视角二紧扣主干知识考向:主干知识——儒家思想特点“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C.注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D.注重研究人的前世来生答案B考向:民本人文理念阅读表格,在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中,体现的共同思想是C儒学家思想主张孔子“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制天命而用之”A.教育思想B.农本思想C.“民本思想”D.重农抑商视角三凸显价值观培养春秋战国时期的科技文化(2014·高考重庆卷)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该作品是()A.《诗经》B.《老子》C.《庄子》D.《离骚》D(2012·高考江苏卷)“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A.《诗经》B.楚辞C.汉赋D.唐诗A(2013·高考江苏卷)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观察下面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D链接一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的转型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从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社会转型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政治制度、经济形式和思想文化奠定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基础。其主要表现有:1.政治:诸侯争霸和各诸侯国纷纷推行的变法,打破了旧的统治秩序,分封制逐渐崩溃;郡县开始出现,形成中央集权的雏形;封建国家走向统一的趋势加强。2.经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推动了井田制的瓦解,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开始形成,封建土地私有制度确立。3.思想: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

1 / 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