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卫生学第三章第二节预防传染病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下列疾病哪些是传染病?•流感、麻疹、水痘、肺结核、近视眼、结膜炎、贫血、龋齿、蛔虫病、乙型脑炎、冠心病、乙肝、灰指甲•传染病:流感、麻疹、水痘、肺结核、结膜炎、蛔虫病、乙型脑炎、乙肝、灰指甲•非传染病:贫血、龋齿、近视眼、冠心病传染病的概念•是由病原体(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如:流行性感冒、肝炎、蛔虫病等。历史大事件•14世纪,鼠疫大流行,当时被称为“黑死病”,流行于整个亚洲、欧洲和非洲北部,中国也有流行。在欧洲,黑死病猖獗了3个世纪,夺去了2500万余人的生命。引起瘟疫的病菌是由藏在黑鼠皮毛内的蚤携带来的。在14世纪,黑鼠的数量很多。一旦该病发生,便会迅速扩散。因黑死病死去的人很多,以至劳动力食缺。•2003年,我国内地24个省区市先后发生非典型肺炎疫情,共波及266个县和市(区)。截止8月16日10时,我国内地累计报告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病例5327例,治愈出院4959例,死亡349例。一、传染病的特性•(一)有病原体•(二)有传染性•(三)有免疫性二、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三个环节•(一)传染源•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除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包括:•1、传染病患者•2、病原携带者•简称携带者,是指无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3、受感染的动物•如:狂犬病。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因恐水症状比较突出,故本病又名恐水症。(二)传播途径1、空气飞沫传播2、饮食传播3、虫媒传播4、日常生活接触5、医源性传播6、母婴传播(三)易感者怎样预防传染病呢?知识拓展•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存在艾滋病患者和携带者的血液、精液、唾液、乳汁、和伤口渗出液中,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接触。知识拓展•HIV感染后,最开始的数年至10余年可无任何临床表现。一旦发展为艾滋病,病人就可以出现各种临床表现。一般初期的症状如同普通感冒、流感样,可有全身疲劳无力、食欲减退、发热等,随着病情的加重,症状日见增多,如皮肤、黏膜出现白念球菌感染,出现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紫斑、血疱、淤血斑等;以后渐渐侵犯内脏器官,出现原因不明的持续性发热,可长达3~4个月;还可出现咳嗽、气促、呼吸困难、持续性腹泻、便血、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等。三、有关预防接种的基础知识•(一)有关预防接种的免疫知识•1、抗原使人产生抗体的病原体。•2、抗体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一种新的蛋白质。•(二)疫苗使人体产生免疫力的一切病原微生物制品。•(三)计划免疫•1、基础免疫初次接种•2、加强免疫重复接种一次四、儿童常见传染病•(一)水痘•1、流行特点•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水痘的传染性很强,以6个月~3岁的小儿发病率最高。多发生于冬春季。主要经飞沫传染。2、症状低热,成对出现小红点,然后成水疱,最后结痂。3、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内衣、床单要勤换洗4、预防早发现、早隔离病人卡介苗•卡介苗(BacillusCalmette-Guérin,简称BCG,中文名称来自于其发明者卡氏-介氏)是用于预防结核病的疫苗,使用活的无毒牛型结核杆菌制成。接种人体后通过引起轻微感染而产生对人型结核杆菌的免疫力。90%以上的受种者会在接种局部形成溃疡持续数周至半年,最后愈合形成疤痕,俗称卡疤。结核病•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结核病是青年人容易发生的一种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15岁到35岁的青少年是结核病的高发峰年龄。潜伏期4~8周。其中80%发生在肺部,其他部位(颈淋巴、脑膜、腹膜、肠、皮肤、骨骼)也可继发感染。人与人之间呼吸道传播是本病传染的主要方式。传染源是接触排菌的肺结核患者。随着环境污染和艾滋病的传播,结核病发病率越发强烈。除少数发病急促外,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结核病临床表现侵入不同部位表现不一。肺结核早期或轻度肺结核,可无任何症状或症状轻微而被忽视,若病变处于活动进展阶段时,可出现以下症状:多在午后体温升高,一般为37~38℃之间,患者常常伴有全身乏力或消瘦,夜间盗汗,女性可导致月经不调或停经。1.肺部结核咳嗽、咳痰是肺结核最常见的早期症状,痰内带血丝或小血块。2.胃部结核临床表现很不一致,有些无症状或很轻微,有些类似慢性胃炎、胃癌、多数似溃疡病,患者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常伴有反酸嗳气,腹痛与进食无关。幽门梗阻所表现的呕吐多以下午、晚间为重,呕吐物为所进之食物,不含胆汁,潜血可为阴性,呕吐后腹胀减轻。除胃症状外还可伴全身结核症状,如乏力、体重减轻、下午发烧、夜间盗汗等。体格检查上腹有时可触及不规则的包块,有幽门梗阻时,在上腹部可见胃型、蠕动波及震水音。结核病临床表现3.肝结核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热和乏力。其他症状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发热多在午后,有时伴畏寒和夜间盗汗;有低热者也有弛张型者,高热可达39~41℃。身患结核病者可长期反复发热。4.肠结核临床表现在早期多不明显,多数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如与肠外结核并存,其临床表现可被遮盖而被忽略。因此,活动性肠外结核病例如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应警惕肠结核存在的可能性。(二)麻疹•1、流行特点:•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飞沫传播。以冬春季多见。•2、症状(1)发热、咳嗽、流鼻涕、流泪,口腔两颊有麻疹粘膜斑(2)皮疹自上而下,手心、脚心也有,出现高热、呕吐、腹泻(3)3-4天消退,体温恢复正常。留下的褐色斑点,2-3周后消失。•3、护理(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2)勤洗脸、漱口,多喝开水;(3)提供富含营养易消化食物;(4)注意并发症的发生。•4、预防:(1)按时接种疫苗;(2)年幼、体弱患病的易感儿接触麻疹后,可采用被动免疫。接触病人后5日内注射可有保护作用。6日后注射后可减轻症状。有效期3~8周。常用的制剂是丙种球蛋白。(3)病人停留过的房间,开窗通风3小时(4)接触者检疫荨麻疹•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通常在2~24小时内消退,但反复发生新的皮疹。病程迁延数日至数月。临床表现•基本损害为皮肤出现风团。常先有皮肤瘙痒,随即出现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皮肤色,少数患者有水肿性红斑。风团的大小和形态不一,发作时间不定。风团逐渐蔓延,融合成片,由于真皮乳头水肿,可见表皮毛囊口向下凹陷。风团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少数可延长至数天后消退,不留痕迹。皮疹反复成批发生,以傍晚发作者多见。风团常泛发,亦可局限。有时合并血管性水肿,偶尔风团表面形成大疱。•部分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头胀、腹痛、腹泻,严重患者还可有胸闷、不适、面色苍白、心率加速、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呼吸短促等全身症状。(三)风疹•1、流行特点: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飞沫传播。•2、症状(1)潜伏期2-3周;(2)病初轻度感冒症状;(3)发热次日出淡红色皮疹,手心脚心没有皮疹(4)病人耳后及枕部的淋巴结肿大•3、护理发热时卧床休息,多喝开水。(四)幼儿急疹•1、流行特点:由病毒引起呼吸道传染病,飞沫传播。•2、症状:(1)潜伏期约4~8天(2)起病急,食欲差(3)高热3-5天后出红色分散性斑丘疹,压之退色,1-3天全部退尽。•3、护理:多和水,适当吃退热药。(五)流行性腮腺炎•1、流行特点: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呼吸道传染病。飞沫传播。•2、症状:(1)起病急,发热、头痛、食欲不振;(2)腮腺肿胀。(3)4~5天消肿•3、护理:(1)饭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2)饮食以流质、软食为宜,避免吃酸、辣的食物(3)可服板兰根、清热解毒;•4、预防(1)病人隔离至腮腺完全消肿为止(2)接触者可服板蓝根冲剂预防知识拓展•板蓝根(常用别名:靛青根、蓝靛根、大青根)是一种中药材。中国各地均产。具有清热解毒、预防感冒、利咽之功效,味苦。药用价值:•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2、对心血管的作用•3、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4、解毒作用(六)百日咳•1、流行特点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病人自潜伏期末至发病后6周均有传染性,主要经飞沫传染。•2、症状(1)病初期。类似感冒,咳嗽加重(2)阵咳期。表现为一阵一阵的咳嗽。(3)恢复期。约为2~3周•3、护理(1)病人住室应空气新鲜(2)因病人常有呕吐,呕吐后要补给少量食物•4、预防(1)接种百白破混合制剂(2)早发现、早隔离病人(3)接触者检疫(七)猩红热•1、流行特点猩红热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飞沫传染。•2、症状(1)起病急,发热、咽痛、呕吐(2)出疹期。耳后、颈部、四肢出皮疹。两颊发红,但口唇周围明显苍白。皮疹十分密集,呈现一条条红线。病后2~3天,出现“杨梅舌”。•3、护理(1)用抗菌素彻底治疗(2)卧床休息,常用盐水漱口(3)2~3周时检查尿•4、预防(1)早隔离病人(2)接触者检疫(3)病人停留过的房间,用食醋熏蒸消毒。(八)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流行特点简称流脑,是由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飞沫传染。•2、症状(1)病初类似感冒,发热、寒战(2)剧烈头痛,肌肉酸痛、关节痛(3)频繁呕吐(4)烦躁或神智恍惚,嗜睡(5)出现血性皮疹(6)颈部有抵抗感•1.轻型•多见于流脑流行时,病变轻微,临床表现为低热、轻微头痛及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皮肤可有少数细小出血点和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多无明显变化,咽拭子培养可有病原菌。•2.普通型•最常见,占全部病例的90%以上。分为4期,其特点分别为:•(1)前驱期(上呼吸道感染期)约为1~2天,可有低热、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多数病人无此期表现。临床表现•(2)败血症期突发或前驱期后突然寒战、高热、伴头痛、肌肉酸痛、食欲减退及精神萎缩等毒血症症状。幼儿则有哭闹不安、因皮肤感觉过敏而拒抱,以及惊厥等。少数病人有关节痛、脾肿大。此期的特征性表现是皮疹,通常为瘀点或瘀斑,70%~90%病人有皮肤或黏膜淤斑点或淤斑,直径1mm~2cm,开始为鲜红色,后为紫红色,最早见于眼结膜和口腔黏膜,大小不一,多少不等,分布不均,以肩、肘、臀等易受压处多见,色泽鲜红,后变为紫红。严重者淤斑迅速扩大,其中央因血栓形成而出现紫黑色坏死或形成大疱,如坏死累及皮下组织可留瘢痕。多数患者12~24小时发展致脑膜炎期。•(3)脑膜炎期脑膜炎症状多与败血症期症状同时出现。在前驱期症状基础上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狂躁以及脑膜刺激症状,血压可升高而脉搏减慢,重者谵妄、神志障碍及抽搐。通常在2~5天后进入恢复期。•(4)恢复期经治疗后体温逐渐降至正常,皮肤淤点、淤斑消失。大淤斑中央坏死部位形成溃疡,后结痂而愈,症状逐渐好转,神经系统检查正常。约10%病人出现口唇疱疹。病人一般在1~3周内痊愈。•3、预防(1)接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菌苗(2)保持空气新鲜,冬春季尽量不组织儿童去人多的公共场所。(3)接触者检疫(九)传染性肝炎•1、流行特点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1)甲型肝炎病毒。耐热,存在于病人的粪便中。感染病毒后约经1个月的潜伏期后发病,多为黄疸型肝炎。冬春季节常是甲肝发病的高峰期。随着灭活疫苗在全世界的使用,甲型肝炎的流行已得到有效的控制。(2)乙型肝炎病毒。耐热,存在于病人的血液中。母婴传播也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多为无黄疸型肝炎。•2、症状(1)黄疸型肝炎①病初类似感冒,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②精神不好,乏力③巩膜、皮肤出现黄疸,尿色加深④2~6周以后,黄疸消退,食欲、精神好转。(2)无黄疸型肝炎发热、乏力、恶心、呕吐、头晕甲型肝炎•甲肝是以黄疸、乏力、恶心、发烧、厌油等症状为主的传染性疾病,主要危害肝脏。甲肝发生后,无特效性药物,仅需对症治疗,保持体液平衡,一般病程2周左右,即可自行痊愈,预后良好、没有后遗症,且获得终身免疫力,以后基本不会再得甲肝了。但是年龄越大,甲肝的症状越重,小孩一般没事

1 / 5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