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发展的规律马哲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联系发展矛盾(全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要认识自然界的奥秘,还要追索社会生活的本质,探究社会历史的规律,寻觅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旧的社会历史论的局限性——陷入唯心主义。P86综合探究:为什么过去人们在历史观上会陷入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他是如何解释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的?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了解P88相关链接)(1)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但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2)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它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科学以及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等。下列现象属于社会存在的()A.邓小平理论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C.生产关系D.生产力E.“三个代表”的思想F.自然地理环境G.文学艺术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京拣煤渣老婆子的辛酸,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老太爷一样……——鲁迅鲁迅的的这段话说明什么道理?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结合P88综合探究: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今天,为什么会存在落后愚昧的思想?体现了什么道理?社会形态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原始社会氏族公有制朴素的公有观念、平等观念、原始宗教、道德观念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制宗法等级观念和制度、天命论等意识封建社会地主占有制等级制、终身制、世袭制、专制独裁制观念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占有制自由平等博爱、个人主义、金钱至上、享乐主义等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公有制大公无私、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等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具有能动作用②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其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相对独立性最突出表现)注意: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第一位)①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具有不完全同步性。(有时先于或落后于)“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马克思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只有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发生作用。一种社会意识的作用大小,与这种社会意识所掌握的群众的广度、深度有直接关系。**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人类历史就是理性发展的历史**君权神授**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命世者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也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请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说明:“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4、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P86综合探究:为什么马克思能够发现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到社会发展的客观性?从实践出发认识人类社会,用实践的观点考察人类社会,找到了以物质生产方式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存在,追溯到产生各种社会意识的物质原因——社会存在。在1978年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在英国出生时,整个世界争论不休,“不合伦理”的诅咒声一度铺天盖地。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试管婴儿”已经是很正常的事。人们观念的变化说明了: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D、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在十七大报告中,我们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以更好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主要体现了: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C、社会意识能反作用于社会存在D、社会意识有先进与落后之分材料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前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请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分析说明。(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然反映我国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就体现了这一点。(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能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促进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就体现了这一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引起事物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用上述观点看人类社会,可以看到,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这种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引起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内部的矛盾,那么,推动社会发展的矛盾是什么?社会发展的规律又是什么?(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马.恩指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1、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P89综合探究: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相互关系?)(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状况……性质;变化发展……变革;(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适合……推动;不适合……阻碍探究活动:请运用你所学过的中外历史知识,举例分析说明这一规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体现的唯物史观道理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B、物质决定意识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D、发展的观点鲁迅先生说:“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方拣煤渣老婆子的辛酸,灾区的饥民,大约总不会去种兰花,象阔人老太爷一样。”这段话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道理是:①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②每个人的意识要受到社会生活的制约,取决于他们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等③物质决定意识④在阶级社会中,人们的意识具有阶级性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决定了我国除了实行公有制为主体,还应该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及除了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还应该允许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建国初期我国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不利于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严重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市场经济体制,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以上材料体现了什么哲理?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服务于生产关系: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3、体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1)含义: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A生产资料公有制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国家政权D社会意识形态E按劳分配制度F大机器生产G人民代表制度H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I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思考: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决定了政治上必须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我国原有政府管理过多过滥,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2004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行政许可法》进一步规范政府的职权,更好地发挥了为市场经济服务的职能,促进经济发展。以上材料体现了什么哲理?(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相互关系?作用?)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②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服务于经济基础。a.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b.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促进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反作用上层建筑决定反作用意识形态制度和设施上层建筑服务于经济基础,而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的总和,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从而促进生产力发展。人类社会就是在这两对基本矛盾相互作用中不断发展。两对基本矛盾在社会生活中地位作用不是并列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基本的矛盾,是一切矛盾的物质根源。从刀耕火种到现代文明,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然而它却只存在了15年!历史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虽然秦始皇希望自己的统治能够长期延续下去,但最终还是挡不住历史车轮。思考: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如何?道路如何?社会历史发展的实现途径是什么?2、秦的灭亡,汉的兴起,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什么?3、社会主义社会的自我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依靠什么方式?(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过程是曲折的。2、实现途径: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都是通过实践实现的)(1)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推进社会主义工作的强大动力。总之,人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地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从而推动社会历史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旧的社会历史论的局限性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4、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2、实现途径: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要适应新的时代要求,根据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依据本节课所学知识,说说弘扬民族精神的哲学依据是什么?(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就要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动力。1、如何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及其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论述:(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两者的矛盾运动。生产力总是活跃的因素,生产关系则相对稳定。两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