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董事会分歧北京新华信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民董事会的高效管理,不仅依赖于董事会内部决策体系的优化,同时也取决于董事会议事和决策过程中的理念趋同。高效管理董事会的理念趋同过程在执行环节的问题,通常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发展战略上。发展战略上的分歧通常是董事会决策不能高效的主要原因。在发展战略上的分歧,一般又具体发生在三点上。第一点是以单一业务为主呢,还是以多元业务为主?对于大多数大型国有控股企业而言,绝大多数由于历史的原因,是早已存在多元化产品、产业如何调整到某一个或某几个主业上来的问题,对于大多数刚创办的个人控股创业企业,是在什么样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可以恪守创业时发家的技术(或产品或服务),还是在市场惨烈价格大战前,先行一步,尽快转入或开发新的利润来源和未来主导行业。对于多元化转型,又可分为相关多元化转型为主,还是迈开大步,彻底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行业。第二点可能产生分歧的战略问题是利润导向为主,还是市场份额向导为主?对于一个产业,有不同的产业成熟阶段,如果过于强调利润了,投入不够,未来市场地位下降,就面临生存危机,如果过于强调市场份额,当今的利润回报以多大幅度为宜?这始终是个两难的棘手问题。更具体而言,在同一个产品中,不同型号产品、不同省份的战略分目标也是不同的,也需要董事会和最高管理层有个基准判断。第三点影响董事会理念趋同的焦点问题是发展速度问题,多快的发展速度才是合适的?通常情况下,非执行董事和执行董事在这个问题上的争议会最大,因为个人的感受是不同的。而且这还牵涉到董事会对市场竞争发展程度、市场潜力和本公司员工队伍竞争力的判断。目标定低了,会影响未来的发展,目标定高了,又会带来种种管理危机,甚至现金流危机。董事会发展战略上的理念趋同过程,通常需要多次讨论,尤其是要在有了充分的市场分析和战略规划后,才能停止争吵,达成共识。同时,才能带动理念趋同执行过程中第二个方面的问题——绩效考评的解决。董事会在绩效考评上的分歧,也常常发生在三点上。一是关于随着销售收入的增长而产生的成本相对下降幅度的评估:当营业收入增长50%的时候,成本相应上升了多少,到底可以产生多少新增的利润?在通常情况下,大家都会同意说成本不会同样比例上升,但上升多少是合理的,有哪些成本不应上升?在这种时候,分歧的细节还会在“软成本”上,如为培训、研发、营销、IT服务等长期竞争力而做出的投入要上升多少?要保持多少比例?根据新华信的经验,这里,分歧的对方都很少考虑市场竞争这样的外界因素。而恰恰是在公司长期竞争力要素上的投入,不仅要考虑本公司过去的历史情况,更重要的是横向比照。二是关于中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和激励水平的评估:给多少工资和奖金才是合理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差多少才是合适的?在大型国有控股公司中经常出现的一个令人深思和尴尬的现象是:整个公司的一把手(不管职务名义如何)自己可以制定有竞争力的奖励计划给处于经营一线的副手,而自己的薪酬和奖励由于有赖于大股东地方政府的决定,所以常常的结果是最高管理者的奖励和全部收入可能不如其助手。在快速发展的个人控股公司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激励单纯化和没有完整严谨的书面协议。其中,激励单纯化上存在的问题,一是只有考评指标总数,没有细分项目,特别是一些关于战略性调整的产品的销售和市场开发,二是激励手段上,只有现金方式,而缺少股权或其他福利方式。三是绩效考评的指标范围上:到底该有哪些指标和多少指标才是比较合适的?其中,第一类的问题是:经营性指标该有几个?财务性指标该有哪几个?管理性指标要不要?第二类的问题是:如果这些指标提出来了,可不可以量化?又该怎样量化?第三类的问题是:如果定量化了,那么,在什么范围是好,什么范围是差?该和什么数字比较?在这一方面,通常看到的情况是,要么没有想过这些问题,自然也就没有相应指标体系,要么就是很多的指标,可看而难以执行和考核。在解决了发展战略和绩效考评上的分歧后,通常还有第三个方面——投资决策常常会需要董事会尽快达成共识。投资决策的讨论中,有三个方面是比较耽误时间的。一是对于一个项目的市场前景的判断。通常,这是在对于某一个特定行业本身的前景的看好已经没有分歧的情况下,最容易出现的分歧。中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发展迅速,常常是一个项目良好市场前景的大背景,但这对很多行业和项目而言,恰恰是最大的误区。这里决定一个项目成败的关键是“某一阶段的有效购买需求”。要在潜在购买需求中,区分出在某一年里真正会花钱购买的用户或消费者,就必须做定量研究为基础的市场研究,而不能简单地推算。过去,有很多企业的“可行性报告”成为“可批性报告”,从而导致项目失败,其关键就在于此。所以,作为一个公司负责任的董事,在讨论投资决策中,是一定会对这部分分析作详尽研究。二是对于一个产品项目的成熟速度与投资回报同期的交互判断。我对很多投资失败的项目作了一个仔细分析,发现其中之所以让股东失望的一个主要症结,是由于要么投资回报周期期望时间过长,还没有等到收回投资,该产品的技术成熟期已经过了,要么投资回报期望时间过短,该技术和产品的盈利期还没到来,就期望收回投资(大多数.com公司就属这一例)。所以,有句老话说:“不熟不做”,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在这一点上,实际上必须深刻了解中国市场的特殊性。在西方发达国家,一个普通制造业的通常令人满意的回报周期为四年,每年25%。但在中国,有些行业必须在2年内收回投资,有些行业则可能要等待更长的时间。所以,作为掏钱投资的股东的代表,董事的一个重大职责就是深刻了解所投行业在中国市场环境的变化。三是对于一个技术(产品、项目)在未来3年内形成市场竞争的综合优势的基本面的判断。要想在一个项目上获得满意的回报,就需要对这个项目的所有资源综合判断以形成最终判断:在1年后,在我们这个技术下,在这些管理者的管理下,能否产生企业自我生存所必须的经营现金流进?在2年后,我们的市场是否可以形成一定的份额,在相当数量的特定客户群中有一定品牌影响力?在3年后,这个技术是否仍然够用,市场是否足够成熟以支撑所期望的利润,竞争对手会有怎样的反应手段,我们的应对措施又是如何?对于一个董事会而言,发展战略、绩效考核和投资决策是最重要的三个决策,也是一个董事会最容易发生分歧的主要议题,也是很多公司导致失误的根本原因。(本文内容为新华信管理咨询版权所有,任何转载、发表须先得到许可。联系方式:010-64606868-291/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