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经济政治与社会班级:教师姓名:教研室:授课时间:本册教案目录周次课题(章节)页码1-2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1-83第二课企业的生产与经营11-154-5第三课个人的收入与理财19-246第四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0-347第五课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38-428第六课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48-519-10第七课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58-7111第八课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75-7812第九课依法行使民主权利86-9013第十课履行义务承担责任94-9814第十一课关注国际社会维护国家利益102-10615第十二课关注改善民主114-11716第十三棵建设和谐文化121-12617第十四课构建和谐社会129-133《价格和价值规律》教学设计一、教材及教学内容教材出处:北京师范出版社《经济政治与社会》课题所属章节: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第二框价格和价值规律本框题设三个目,第一目:多变的商品价格,从现实经济生活中商品价格变动的现象导入。第二目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材从价值决定商品价格,供求和价格相互影响,最后阐述价值规律的基本要求和表现形式。第三目:价值规律的作用。二、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说明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2)说明供求影响商品的价格(3)概述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情感态度观念目标:关注市场的商品价格,增强价格意识、竞争意识和质量意识、效率意识。运用目标:学生能运用有关知识评价经济现象的能力。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供求影响价格教学难点:价值决定价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四、教学对象分析本框的内容较为抽象,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紧密,思辨性较强,而职中生的思辨能力相对较弱,因此要结合生活中的具体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归纳与整理。五、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六、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七、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POWERPOINT课件、黑板。八、教学程序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教学过程动态预测及调控案例导入资料一:2004年至2007年全国猪肉价格趋图及猪肉价格变动分析报告。资料二:2008年至2009年全国鸡蛋价格趋势图。提出问题:仔细观察两副图,寻找两副图的共同特点。从生活情景导入,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价格总是在不断的变化的,因势利导引入新课。思维点拨根据资料,设置不同的问题。问题一:为什么猪肉和鸡肉的价格会发生不断的变化?是什么影响了它们的价格?问题二:猪肉的价格是否可能比鸡蛋低,鸡蛋的价格是否在可能比猪肉贵?为什么?问题三:阅读教材P8连线职场,如果整个市场只有甲、乙、丙三个企业在生产皮鞋,那么该用什么时间来决定皮鞋的价值量,为什么?结合教材,以问题为引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进行归纳。问题一的设置在于引导学生了解引起价格变动还有气候、时间、文化等因素,但最终还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来实现的。供求影响商品的价格问题一的设置在于引导学生发现商品的价值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问题二的设置在于让学生了解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教师引用素材内容,一边通过板书演绎,一边来分析商品价格和供求之间的相互关系。供过于求卖者竞争价格下跌生产减少生产扩大价格上涨买者竞争供不应求首先启发学生分析:一头猪所耗费的人类劳动与一只鸡所耗费的人类劳动相比较。然后提炼学生答案,得出结论:商品的价格高低不等,首先,是它们的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有学生可能会提出初生蛋或土鸡蛋折价格贵等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价值量的大小就由它所凝结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时间的多少决定的。结合学生的回答,得出结论:不能用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导致“奖懒罚勤”的现象,结合案例讲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商品生产者意义,强化学生的效率观。总结: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被称为价值规律,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探究活动创设情景:观看视频王老吉公司(加多力公司)介绍。探究一:为什么加多力集团在中国大陆已有了绿色王老吉的前提下,仍经营王老吉牌罐装凉茶?究二.你认为生产红罐王老吉的加多力公司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探究三.加多力公司除了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经营管理之外,还抓住了什么?.企业是否只要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经营管理,狠抓质量就一定赚钱?引导学生从市场中价格变动对企业的影响进行分析价值规律的第一个作用: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引导学生从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角度分析价值规律的第二个作用: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引导学生从市场供求关系的角度分析价值规律的第三个作用: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7有关内容,找出关键句子,然后作出回答。教师总结:市场通过价格机制,调节生产者,扩大或缩小生产。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使资源得到合理的优化配置。价值规律说像一根无形的指挥棒,指挥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流动,优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配置。提醒学生要与前面学过的社会必要劳动节时间对生产者的影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的原理紧密结合起来思考和分析。教师总结:加多力公司采用先进的技术、加强管理,自主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缩小个别劳动时间,立足创新,调整结构,创建品牌。提高学生的效率意识。提示学生一个企业要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的意义,它与供求关系有何联系?教师总结:一个企业除了要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经营管理,还要抓产品的质量。质量好的企业,能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在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利润。提高学生的产品质量意识。狠抓质量不一定能赚钱,还要看市场的需求,如果市场需求不旺,劳动生产率再高,质量再好,也不一定赚钱。归纳总结总结本堂课的知识点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及归纳,理清思路。布置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到本地的集贸市场、超市、高级商场进行一段时间的跟踪调查,收集材料,统计某一商品的价格变化。通过对同一商品、不同商品进行价格比较分析,从中了解市场,体会价值规律在市场调节中的作用。课外拓展十、板书二.价格和价值规律1.影响价格的因素(1)供求影响商品的价格供过于求卖者竞争价格下跌生产减少生产扩大价格上涨买者竞争供不应求(2)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3)价值规律的基本要求和表现形式2.价值规律的作用《商品和货币》教学设计一、教材及教学内容教材出处:北京师范出版社《经济政治与社会》课题所属章节: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第一框商品和货币本框题设三个目,第一目:多种多样的商品,商品的含义和商品交换产生基本条件。第二目:商品的基本属性。第三目:货币的基本职能。二、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学生能描述商品的基本属性(4)指(5)出商品和劳动产品、自然物之间的区别(6)概述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情感态度观念目标:(1)能形成价廉物美的观念,树立产品质量意识(2)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运用目标:(1)能辨别商品(2)提高学生的比较与归纳能力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商品的基本属性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货币的本质教学难点:商品和其他劳动产品之间的区别货币(旧教材为纸币)的发行量四、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初次接触经济生活中的最基础知识,对于一些经济概念,学生可能存在很大的疑惑,另外学生受社会的不良思想的影响,可能有盲目崇拜金钱的思想,所以在课堂上有给予正确的引导。五、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式教学法六、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七、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POWERPOINT课件、黑板。八、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教学过程动态预测及调控课前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关于金钱”的探究活动,探究活动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1.金钱是什么?2.金钱能做什么?3.金钱应怎样获得?学生能利用网络自主学习。让学生紧扣主题开展活动。案例导入情景展现:2007年国内首家“心灵超市”开业。提出问题:什么是商品?为什么这些空的瓶瓶罐罐可以成为商品呢?从生活情景导入,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什么是商品引入新课。思维点拨生活情景一:展示不同的物品、劳动产品、商品提出问题:1.上面所有的东西都是商品吗?2.凡是物品都是商品吗?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对物品、劳动产品、商品进行比较,并理解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及时捕捉生成性资源,并进行渐进式提问。例如:对于什么是商品,学生可能会回答:所有用钱买来的,都是商品。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在现实生活中,有人出卖良心,那么良心也是商品吗?经过比较,适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商品首先必须是物品。接着再提出问题:凡是物品都是商品吗?通过事例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只有经过劳动加工的的物品才有可能成为商品。总结归纳物品、劳动产品、商品的关系。副板书:3.在心灵超市里,那些空的瓶瓶罐罐为什么能买?而人们为什么去买那些空的瓶瓶罐罐?4.看教材P3,为什么“一把斧子能与20千克米”互相交换?不同的东西为什么能进行交换?引出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引导学生分析商品的使用价值。引导学生分析商品的价值。空的瓶瓶罐罐满足了人们的心灵上的需要,因此商品的使用价值就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属性。教师点拨:因为撇开商品的使用价值,所有商品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它们都是劳动产品,在生产时都耗费了人类劳动。这就是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两者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即使在花费了大量的劳动,也不能形成价值,因而也就不能成为商品。探究活动我们如何获得商品?用金钱购买提出探究的问题:1金钱是什么?2金钱能做什么?3金钱应怎样获得?1.金钱是什么由小组同学在课前对货币的产生过程开展探究活动,并制作成PPT,在课堂上进行展示。通过设计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对货币的进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探究货币的产生及货币的本质学生在展示之后,教师要进行及时提问:1.货币是不是人类社会一开始就有?2.它是怎样产生的?并进行总结:通过分析商品交换过程的演变,最后得出结论: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必然产物。副板书:商品交换------物物交换自己的商品—一般等价物—需要的商品2.金钱能做什么?学生在课前对货币的职能进行探究,并制作成PPT,在课堂上进行展示。3.金钱应该怎样获得?应该怎样使用?学生在课前分小组收集一个关于如何赚钱、花钱的故事,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货币基本职能。引导学生如何看待金钱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教师点拨:关于价值尺度,说明两点: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2.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关于流通手段要说明: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总结学生的金钱观,对一些有偏颇认识的,应给予指导。布置作业课外拓展题:根据同学们课堂讨论的观点,结合身边的实例,说说你自己的观点。(字数500以上)九、板书1、商品的货币1.商品和商品的基本属性副板书:(1)商品的含义(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2.货币的基本职能(1)货币的产生(2)货币的本质(3)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消费和消费观》教学设计一、教材及教学内容教材出处:北京师范出版社《经济政治与社会》课题所属章节: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第三框消费和消费观本框题设三个目,第一目:不同的消费行为。教材从四种反映不同消费心理的消费行为导入,从而导出了两种消费方式和影响消费的因素。第二目:常见的消费心理。教材分别阐述了四种消费心理在消费行为中的表现,并对这些消费心理进行了评析。第三目:科学的消费观。科学消费观主要有四个消费原则。科学的消费观是本课的落脚点,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