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时空坐标时空定位: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特征概览时间特征表现政治经济文化中国古代史特征概述约170万年前至1840年鸦片战争前夕农耕文明(1)夏商周时期以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为基本内容,构成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体;(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3)对外交往由开放走向“闭关锁国”,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1)“男耕女织”、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是古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经济模式(2)重农抑商政策下,手工业和商业有一定的发展;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但始终未能突破自然经济的束缚(1)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对中国乃至世界影响深远(2)古代中国传统科技发达、思想文化繁荣中国古代文明的演进与辉煌纵向线索:分段:1、先秦——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夏商西周、春秋战国(前770——前221年))2、秦汉——中国古代文明的初步发展3、三国两晋南北朝4、陏唐——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5、辽宋夏金元——中国古代文明的繁荣6、明清(1368年—1840年)——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徘徊。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形成与发展1、农业:生产力(技术、工具),生产关系(土地所有制,经营方式),农业政策等。2、手工业:矿冶、制瓷、纺织、造船等。3、商业:货币,城市。经济政治1、官制(中央官制,地方官制)。2、选官制度、监察谏议制度,法律制度。3、重大改革变法。(选修)横向线索:中国古代史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包含的内容?文化1、思想。2、科教。3、文艺。以农业发展为核心,手工业和商业是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从先秦政治制度向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变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是重点。文化是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能体现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儒家思想的发展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点内容。专题一、先秦时期一、原始社会二、夏商西周时期(三代时期)三、春秋战国时期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课程链接必修一:专题一第一课必修二:专题一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课、专题二选修一:商鞅变法选修四:孔子中华文明的奠基——先秦时期总体特征: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国家产生和制度初创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基本奠定,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考纲要求政治(1)王位世袭(2)分封制与宗法制(3)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变法;——商鞅变法经济(4)农业的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5)农业政策:重农抑商文化(6)百家争鸣的形成和意义(7)科技与文学成就国一卷考情分析2017周分封同姓王:分封制与文化认同(本题要旨:中华民族文化渊源)选择(24),4分2017春秋时期季札(本题要旨:儒家思想中的积极成分)人物评说(47),15分2018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墨子》(本题要旨: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选择(24),4分2019商周时期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本题要旨:宗法观念的强化)选择(24),4分家国情怀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材料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郑、卫等中原诸国。季札对于各国贵族视为“文明”象征的乐舞与诗歌,皆能一一点评,得其精髓;对于各国政治现状,他也能做出准确的研判。各国原本视江南为蛮荒之地,为“文身断发”的“夷人”聚居之处,季札的到来让他们眼界一开。•季札出使途经徐国,知道徐国国君对他的佩剑十分喜爱,只因要出访他国,未能相赠。季札返回途中至徐,徐君已死,他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随从认为这样做没有意义,季札说,我当初知道徐君喜爱我这把剑,“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背)吾心哉”。其父吴王寿梦认为诸子中季札年龄最小却有贤能,指定他继承王位。寿梦死后,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即位,但季札坚拒,“弃其室而耕”,最终王位由其长兄继承。季札被历代儒者尊崇为“贤人”。——据《史记》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历代儒者尊季札为“贤人”的原因。(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季札出使在文化融合方面的意义。(8分)(1)原因:对儒者所崇尚的礼乐与经典有精深的理解;挂剑于墓,与儒者重“信”契合;拒绝继承王位,符合儒家礼义观念。•(2)意义:显示出中原文化传播到江南,有利于改变中原诸国对江南的认识;有利于黄河与长江流域的文化认同。•《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C•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B先秦时期原始社会三代(夏商周)春秋战国氏族公社原始农业、手工业、商业原始文化的出现(陶、乐、画等)政治: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经济:井田制、工商食官思文:礼乐制、甲骨文、青铜文化政治:诸侯争霸、兼并经济:小农经济出现、私有制思文:百家争鸣先秦时期的阶段特征•一、远古时代(原始社会)远古时代属于原始社会时期,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简单的劳动工具,原始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开始形成。政治:氏族公社、禅让制(公天下)经济:1.农业:(1)作物:南稻北粟(2)主要耕作方法:刀耕火种耒耜(3)农业起源和传说:2.手工业:(1)金属冶炼:(2)丝织:思文:骨笛等原始乐器、陶器上的原始画与刻画符号等尚贤先秦时期的阶段特征•二、夏商西周时期(奴隶社会)夏商西周进入奴隶社会时期。•经济上,使用青铜工具,实行井田制(土地国有制);商朝出现专业商人,西周开始“工商食官”。•政治上,夏朝启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西周建立了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规范了社会秩序,并与分封制和宗法制结合,形成森严的等级社会。•文化上,等级观念形成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文字成熟,画、乐等艺术形式。三者关联:井田制是西周分封制实行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建立在井田制之上的政治制度。宗法分封制的实行有利于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政治:神权色彩;家国同构;统一意识经济:青铜时代;井田制度;工商食官文化:学在官府;成熟文字;文化认同对应基本史实——(一)政治夏商西周神权色彩、内外服制度;初步建立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公共权力、王位世袭(家天下)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政治特征:早期国家产生和初步完善的重要时期,以血缘为纽带构建政治体制(家国同构;宗族色彩),最高权力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中国古代最早的国家,是在原始社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原始社会,基本的社会关系是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这种社会结构在国家诞生后被较为完整地保留下来。因此,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夏商周三代)是一种部族国家,它的政治、法律和选官制度,都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形成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用分封制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用世卿世禄制作为选拔官吏的基本方式。这种制度体系,以西周最为典型。——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宗法制:制度体系的核心分封制: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世卿世禄制:选拔官吏的基本方式礼乐制度礼是维护宗法、分封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是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对后世影响:从礼乐制度延伸,中国礼文化逐渐形成。参考资料P2论点5参考资料书P3论点6(4)补充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家国一体的统治方式。重点突破:理解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的关系难点辨析:对宗法制理解的两个核心点宗法制是商周时期确立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它有严格的规定和很强的约束力。宗法观念是保留在人们头脑中一种理念和思想,并不具备法律约束力和制度约束力。宗法制度虽然消失了,但宗法观念至今仍存在于绝大部分中国人的心中。如何理解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家国同构”?含义:“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父权家长制。即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家国同构。是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体现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融合。影响:“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模式是儒家文化赖以存在的社会渊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个人理想就是反映;农业社会衍生出的“家国同构”的政治文化、管理文化,至今仍根深蒂固。•分析宗法制对后世的重要影响(结合资料P2论点4)•封建政治、社会习俗、思想观念•(1)封建政治•①影响了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的嫡长子继承制原则。•②影响了古代对列祖列宗的崇拜•③形成了“家国同治”的统治理念等。•(2)社会习俗•①促进了后世的百家姓丛书、家庭家谱的修订及宗祠家庙的建立。•②民间的尊宗敬祖、认宗归祖、渴望亲情的传统观念,祭祖扫墓等社会风俗受到影响。•(3)思想观念•①使“忠”“孝”观念深入民心,造就了中华民族“国”与“家”密不可分的观念(家国情怀)。•②造就了重视家庭建设、谦和忍耐、温良恭敬、勤劳俭朴的社会美德和尊老爱幼、兄弟相亲的社会公德。。•③宗法制的“道德专制”“男女不平等”“等级观念”等思想,直接导致了后世的男尊女卑、等级贵贱、任人唯亲等现象,成为扼杀人性、阻碍民族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道德专制导致了国人重人治轻法治,严重阻碍了中国近代以来的民主法制进程。•④宗法意识使“国人”形成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盲目排外心理。与礼文化结合,最终形成“华夷观念”的体系。周代政治文明对后世影响深远(1)分封制:从政治结构方面建立了贵族等级秩序,促进了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强化了国家整体观念。(2)宗法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团结广大海外侨胞,实现和巩固国家统一。(3)礼乐制度:是西周文化的精髓,是维护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工具,有利于社会和谐与安定,是调节社会关系的准则,对价值观的传播、民族文化的交流和文化认同起促进作用。参考资料P2论点1对应基本史实——(二)经济夏商西周经济特征:盛行井田制;农业生产以集体劳作为主;农业在各部门中的主导地位确立,形成以中原地区长期领先为特点的经济格局;处于“青铜时代”;实行“工商食官”制度,工商业基本为官府垄断。1、农业:井田制2、手工业:青铜时代、官营手工业(瓷、丝)3、商业:职业商人和货币;商朝人善经商4、“工商食官”制度对应基本史实——(三)思文思文特征:等级观念形成(礼);文字走向成熟。为中国文化奠定基础。夏商西周甲骨文、金文、神本文化早期绘画;学在官府宫廷舞蹈、历法:夏小正礼乐制度下的各种礼仪形式;等级观念•美国学者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中国原始居民的宗教信仰有灵魂的恐惧,崇拜无处不藏躲的幽灵,敬畏上天,以丰盛的祭品感谢大地……帝王和僧侣几乎是一体的,他们的丰功伟业常常是得之于祷告和诸神的惠助。下列与材料信息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王权带有神秘的色彩•B.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C.君权神授思想的出现•D.科技文化的极为落后A•王国维说:“商人兄弟相及。凡一帝之子,无(论)嫡庶长幼甘为未来的储贰,故自开国之初,实无封建之事。”这说明商代()•A.深受前代禅让制的影响•B.具备了初步的家法秩序•C.建立了完备的宗法制度•D.废分封以强化中央集权B•西周时,周天子作为封国主权持有者以“册封”的形式“委任”诸侯作为地方封国统治的代理人,并非拥有独立主权的诸侯接受周王授权而进行代理统治。对此解释正确的是()•A.西周是一个主权统一的国家•B.西周没有出现最高统治权威•C.诸侯在封国内独立实行统治•D.分封体制以宗法血缘为基础A•周朝封建卫、鲁时,命二国“皆启以商政,疆以周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