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1-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主干通史整合热点考向聚焦重点反思归纳第2讲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时期主干通史整合热点考向聚焦重点反思归纳主干通史整合热点考向聚焦重点反思归纳魏晋、隋唐、宋元时期(公元220~公元1368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的历史时期。1.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在魏晋南北朝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在隋唐和宋元得以继续发展,隋唐形成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在此基础上,宋元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完善。2.经济上:魏晋时期北方的农耕经济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隋唐、宋元时期,农耕经济全面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海上和陆路的对外交往空前繁荣。主干通史整合热点考向聚焦重点反思归纳3.文化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形成,推动了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的发展;隋唐时期,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推动了文学艺术的进步;宋代,知识分子地位提高、市民阶层队伍扩大都推动了文化的发展。主干通史整合热点考向聚焦重点反思归纳政治文明中央制度隋唐沿用魏晋时期的三省制度,创立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宋代沿用中书省、尚书省,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直辖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地方制度唐朝后期,地方设置节度使,造成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宋代在地方集中军权;派遣文官管理地方行政;设置通判加强对地方的监督,军、政、财权分割和牵制元朝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选官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使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隋唐科举考试选官取代了按门第选官,扩大了统治基础,影响深远主干通史整合热点考向聚焦重点反思归纳经济文明农业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均田制,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唐代出现曲辕犁,将中国的犁耕技术推向成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宋代精耕细作技术发展,引进占城稻;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手工业魏晋出现灌钢法,北方开始烧制白瓷;唐代制瓷等手工业技术发展,出现“南青北白”局面宋代制瓷业兴盛,出现五大名窑,景德镇为著名瓷都;元代黄道婆改进棉纺技术商业魏晋商业受动乱起伏很大;唐代发展,出现了一些大城市,都城长安尤其繁荣,但受市坊限制;南方工商业城市扬州、益州繁荣;出现柜坊和飞钱等经济现象宋朝的商业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呈现繁荣局面,出现纸币交子;宋元海外贸易兴盛,出现了许多大港口主干通史整合热点考向聚焦重点反思归纳思想文明思想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佛教、道教迅速传播;隋唐出现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局面宋代出现了程朱理学和陆九渊的心学,标志儒学的转型与成熟科技隋唐雕版印刷术、火药发明出现;宋代活字印刷术发明、火药广泛用于军事;指南针用于航海并外传文学艺术隋唐时期诗歌进入黄金时代,出现了李白、杜甫等诗人;宋代文学成就是宋词,主要分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元代元曲繁盛,元杂剧表明古代戏曲走向成熟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进入自觉时代,主要代表人物是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等;隋唐楷书、草书流行,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等书法名家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大夫画兴盛,主要代表人物是顾恺之;宋朝出现风俗画;元朝文人画发展,文人画强调个性,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主干通史整合热点考向聚焦重点反思归纳考向一唐宋元加强皇权与地方分权的措施、特点及影响【典例1】(2013·江苏单科,3)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主干通史整合热点考向聚焦重点反思归纳解析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对唐代的三省六部制的理解,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被认为违制”即可选出A项;B项应为中书省的职能;C项应为御史台的职能;D项与题目中的信息“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被认为违制”不符,故排除。答案A主干通史整合热点考向聚焦重点反思归纳【考向感悟】(1)近年各地高考命题重点考查学生对隋唐、宋、元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趋势及其具体表现的准确识记和理解;其考查角度有:隋唐、北宋时期皇权削弱相权的具体措施及其后果;唐、宋、元加强中央集权的地方行政制度的内涵、特点及影响的理解认识。(2)复习备考时,既要从微观层面深化认识某一时期强化皇权措施的特点及其影响,也要从宏观层面概括归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及其深远影响;要区分不同朝代、不同历史时期中央强化皇权措施,要注意梳理古代中央对地方管理方式的演变及规律,认识地方管理制度对当时产生的影响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主干通史整合热点考向聚焦重点反思归纳【深化必备】分封制、郡国并行制、郡县制、行省制的特点及影响1.分封制(1)特点:①西周分封制主要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②周王和受封诸侯以人口、土地和义务为纽带,形成严格的等级关系。③受封的诸侯爵位世袭,拥有领地,可以再分封,具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2)影响:在当时起到了巩固周王统治、形成“天下共主”局面的作用。但诸侯相对较大的独立性,又导致了春秋战国时期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主干通史整合热点考向聚焦重点反思归纳2.郡县制(1)特点:①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按地域划分的地方管理制度。②郡县官吏由皇帝任免,且不世袭。③郡县长官只领俸禄,没有封地,必须服从中央。(2)影响:①秦朝实行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建立起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②郡县制解决了分封制导致的地方割据问题,巩固了国家统一,是历史的进步,对后世有深远影响。主干通史整合热点考向聚焦重点反思归纳3.郡国并行制(1)特点:①分封诸侯国,诸侯国内实行郡县制,郡国并存。②西周分封制度的再现。(2)影响:①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是当时“无为而治”的表现形式,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②郡国并行制使地方诸侯国的势力不断膨胀,严重威胁了中央集权,导致“七国之乱”的发生。汉武帝实施“推恩令”后,郡国并行制名存实亡。主干通史整合热点考向聚焦重点反思归纳4.行省制(1)特点:①行省是中央派出的代表中央分驻各地的地方管理机构。②行省具有两重性,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制。(2)影响:①元朝的行省制度是秦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它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②行省制对明清以及后来政治制度有深远影响,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主干通史整合热点考向聚焦重点反思归纳【预测1】(2013·宿迁一模)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D.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主干通史整合热点考向聚焦重点反思归纳解析根据材料“元朝的行省……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因此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故B正确。行省制的实行,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排除A;材料未体现C项内容;D项表述错误,元朝的最高行政机构是中书省。答案B主干通史整合热点考向聚焦重点反思归纳考向二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典例2】(2013·福建文综,17)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的解释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主干通史整合热点考向聚焦重点反思归纳解析本题从外国传教士的视角考查科举制的弊端,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分析社会现象的角度。中国古代科举制是以选拔官吏为目的,而学子追逐科举可能是为功名利禄,也可能不是,只体现学子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忍耐性较强;A项只体现了材料中部分学子的情况;B、D两项存在不合事实与材料无关的情况,排除。答案C主干通史整合热点考向聚焦重点反思归纳【考向感悟】(1)近年高考考查中国古代科举制及选官制度的题目很多,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命题考查角度主要有:汉代察举制的利弊及影响;唐代科举制度的选拔范围及其深远影响;古代中国、西方选官制度的不同及其对社会观念的影响等。(2)复习备考时,一方面要关注隋唐、北宋及明清时期对科举制的具体改革及其影响。另一方面,也要将其与古代和近代西方的官员制度进行比较,明确科举制的利弊及其对中国传统社会观念的复杂影响。主干通史整合热点考向聚焦重点反思归纳【方法必备】历史选择题的审题思路1.解读题干材料,明确试题结构:仔细推敲题干,搞清题干中的答题项、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答题项是指答案包括的内容和项目;主干语是选项论述的直接对象;条件限定语是对回答内容的各方面限定。2.确定时间空间范围:根据限定语,特别要注意提取隐性时间信息,明确时限,搞清历史现象在历史空间和阶段的特征,明确题目考查的时间、空间和范围。主干通史整合热点考向聚焦重点反思归纳3.弄清基本题型的特点:根据命题特点,明确题目的基本类型,根据各题型的答题方法进行思考。4.分析推敲备选项:认真推敲备选项。通过比较,掌握知识之间的区别,明确选项与题干的关系。主干通史整合热点考向聚焦重点反思归纳【预测2】(2013·徐州、宿迁三模)苏东坡说:“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这段材料说明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A.选官和考试有机结合B.品德成为人才选拔重要标准C.世卿世禄制逐渐衰微D.人才选拔由中央下放到地方主干通史整合热点考向聚焦重点反思归纳解析据材料可知,题干反映了从先秦至隋唐中国古代选官、用人制度的演变趋势:从世袭到任命、从门第到才学。这反映了选官制度逐渐与考试选拔相结合,故选A。B项仅符合“九品中正制”;C项和材料无关;D项表述错误。答案A主干通史整合热点考向聚焦重点反思归纳考向三唐宋商业发展的表现与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典例3】(2012·江苏单科,3)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下图场景的是()。《清明上河图》(局部)主干通史整合热点考向聚焦重点反思归纳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C.“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主干通史整合热点考向聚焦重点反思归纳解析本题以《清明上河图》为切入点,考查中国古代商业发展中“市”的演变历程。解答此题需要提取图片信息,判断图片反映了宋代“市”的发展状况,逐一分析备选项。具体分析如下:选项逐项分析结论A“立九市”反映的是西汉时期错误B草市最早出现于南朝错误C夜市开始于唐末错误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反映市坊界限打破,符合图中北宋情形正确答案D主干通史整合热点考向聚焦重点反思归纳【考向感悟】(1)近年高考对古代商业的考查主要集中于隋唐时期的商业管理、宋代的商业管理及市场繁荣、对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的影响等方面;题型上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涉及,但以选择题为主。大都通过设计新的材料和情境,考查学生对材料理解和知识迁移能力。(2)预测今后高考命题的高频区域是汉唐、宋代工商业发展的时代特点及其对社会结构和生活的影响、宋代前后市场管理和城市功能的变化、海外贸易的发展及其影响等方面。今后复习备考时应从基础知识入手,紧扣课标要求的主干知识,重在深刻理解和灵活迁移运用。主干通史整合热点考向聚焦重点反思归纳【深化必备】古代

1 / 4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