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国现代史》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史通史复习阶段划分:1.过渡时期: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3.“文化大革命”时期:4.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从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到1966年“文革”爆发前。从1966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到1976年粉碎“四人帮”。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一)阶段特征总体特征:新旧交替;目标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制度1.历史阶段:1949-1952年:恢复国民经济,巩固人民政权1953-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建设起步;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2.社会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政治上: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经济上: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3.含义: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生产资料公有制过渡4.方向:社会主义社会一、过渡时期(1949-1956)5.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领导阶级:无产阶级7.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8.实质问题:解决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9.主要任务:政治——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经济——恢复发展国民经济根本任务——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二)[重点知识整合]政治: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新政协会议和《共同纲领》(2)开国大典和新中国成立的意义2.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1)一届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多党合作民主协商制度(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根本政治制度外交新中国初期外交(1)政策:独立自主,和平外交(2)方针:“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3)成就:(建国初期50年代)(1)与苏联等17过建交__第一次建交高潮,(2)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1954年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出席日内瓦会议,通过《日内瓦协议》(苏、美、英、法、中)(4)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亚非国家首脑会议)(5)1950——1953,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签订《朝鲜停战协定》经济1、国民经济恢复2.一五计划(1)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毛泽东提出(2)一五计划(1953-1957年)意义: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由此起步;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3.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时间:1953-1956年内容: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全行业公私合营意义: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计划经济体制建立起来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过渡时期总路线、三大改造生活1.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1)物质生活:国家实行粮食、食用油、棉花、棉布等物资的统购统销(2)习俗变迁:取缔社会丑恶现象,荡涤封建糟粕;制定《婚姻法》,废除封建婚姻制度,社会风气发生根本的改变2.交通工具:修建了宝成铁路、鹰厦铁路、三藏公路。3.大众传媒:《人民日报》等党报党刊(1948年6月15日创刊)《光明日报》内容比较丰富(1949年6月16日创刊)拓展1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和封建专制制度并建立民主制度的革命。通常由资产阶级领导,故又称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性质仍然是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专制的资产阶级性的民主革命,但目的不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而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共和国。新中国建立初期,属于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历史内容有:土地改革、没收官僚资本、追歼国民党残军、剿匪、镇压反革命、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等。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是指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革命.具体是指“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和“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革命。拓展2:新中国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自身因素:第一、分散。当时我国农业是一家一户个体经营,缺乏工具和资金,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难以合理使用耕地,并且出现新的贫富分化。第二、落后。不能使用先进的农业机械。2、现实因素第一、国家工业化的需要第二、缩小贫富差距,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需要第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拓展3:为什么要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赎买”政策?这一政策在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原因:第一,必要性:1.有利于发挥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2.有利于争取和团结民族资产阶级、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民主人士,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3.有利于发挥民族资产阶级中大多数人的知识、才能、技术专长和管理经验,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第二,可能性:1.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他们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2.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关系,赎买利于缓和矛盾。3.我国在政治上已经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经济上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已经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这就使私人资本主义在政治和经济上对社会主义产生了依赖.作用:①标志着我国已经基本上消灭了剥削制度和资产阶级,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②证明党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理论和政策是正确的;③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个创举,也是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时期的一个重要发展。二、全面建设时期(一)阶段特征总体特征:探索、曲折、前进;两头较好,中间较差1.历史阶段:1956-1966年开始探索:1956-1957年出现偏差:1957-1960年实行调整:1960-1966年2.社会性质: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阶段特点:中共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具体问题: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问题社会主义建设的规模和速度问题(二)重点知识整合政治:1、中共八大的召开时间:1956年内容:分析社会主要矛盾(两对矛盾)确定党的主要任务(建设工业国)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2、1956年中共对民主党派提出八字方针(1)目的:为了更好地扩大社会主义民主(2)内容:长期共存,互相监督(3)意义:标志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新阶段3、1960年八字方针的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目的,纠正“大跃进”以来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结果:国民经济开始好转经济1.成就:1960年八字方针提出后,国民经济恢复;成就。2、探索失误时间:1958年表现:总路线:大跃进运动(生产力方面)人民公社化运动(生产关系方面)三年经济困难思想——毛泽东思想完善(1)文章:《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2)内容: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方针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3)意义: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为后来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4)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1)1960年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2)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3)1964年中近程导弹实验成功文化生活1.交通:修建了兰新铁路2.传媒: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播,中国电视事业诞生拓展1、中共八大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1、论断依据理论依据:革命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现实依据: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经济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2、主要矛盾:正确表述: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同时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是相矛盾的。3、取得成果:科学地分析了三大改造完成后国内阶级关系、主要矛盾及主要任务的转变坚持了稳妥的切实可行的经济建设方针,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国民经济4、历史评价:正确性、科学性、创造性、局限性拓展2、[比较]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时间1953-1956年1958年背景国民经济恢复,制订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左”倾错误泛滥,经济建设出现失误原因小农经济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毛泽东认为规模越大,工业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生产力发展过程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由初级社到高级社一哄而起,迅速建立,刮共产风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内容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农民所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制;由一家一户的个体经营转变为集体经营扩大公有化规模,提高公有化程度,甚至实行平均主义供给制实质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农村生产关系的超前变革结果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使五亿多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使个体小农经济成为集体所有制经济,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政社合一;权力过分集中,脱离当时生产力水平和群众觉悟程度;挫伤农民的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生产力,使农村经济陷入混乱状态和长期停滞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原因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认为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生产的发展特征:全民大炼钢铁、虚报浮夸风盛行“一大二公”(生产资料所有制);“一平二调”(分配方式)人民公社内部所实行的平均主义的供给制、食堂制(一平),对生产队的劳力、财物无偿调拨(二调)。实质盲目发展生产力超前变革生产关系错误不尊重科学,主观愿望超越了客观经济规律发展的可能性超越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违反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结果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严重损害农民利益,影响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拓展3三、“文革”时期1.时间:1966——1976年2.阶段特点:出现全局性的错误,“左”的错误发展到顶峰党和人民进行不懈斗争最终取得胜利[阶段特征]“文革”时期[知识整合]一、政治“文革”对民主和法制的践踏(1)冲击党政机关(2)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3)夺权风暴的袭击(4)人民代表大会十多年没有召开(5)“公检法”无法正常工作(6)邓小平两次受到错误批判和斗争外交1.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971年第26届联大2.中美关系的改善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发表《上海公报》3.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田中角荣访问中国,中日建交[难点解疑]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中美两国各自的战略考虑,都有改善关系的要求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认识到中国国际地位在争霸中处守势地位,面临种种困境想打中国牌,企图利用中国牵制苏联中国:苏联陈兵百万,威胁中国北方边境改变中国外交的孤立局面,改善国际环境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有利[知识整合]二、经济1.国民经济的严重损失2.周恩来恢复调整国民经济3.邓小平全面整顿,短期内取得显著成效[知识整合]科技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1)1970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进入航天时代(2)1975年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1973年袁隆平首次在世界上培育出杂交水稻“南优二号”四、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阶段特征]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1.时间阶段:1976年——今1976——1978年:两年徘徊时期1978——1982年:完成拨乱反正,实现历史转折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1984年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历史特征:拨乱反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阶段特征]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3.基本内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邓小平模式4.理论指导: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1987年1978年法制建设方针十一届三中全会1982年1984年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订完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告台湾同胞书》一国两制构想提出80年代初1990年1998年台湾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海协会与海基会成立九二共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四阶段:新时期(1978年——至今)重点解析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重点

1 / 5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