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管理研究设计方法汇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题2管理研究设计福州大学何郁冰讨论主题研究选题文献综述理论框架与假设建立变量测量抽样设计管理研究过程模式选择主题把主题提炼成研究问题研究设计收集资料分析资料诠释结果发表结果理论准备、资料准备阅读文献、聚焦在有限变量上、说明变量关系确定变量、拟定假设、界定分析单元、选择测量工具确定资料类别、选择方法与途径选择方法、检验假设解释结果、提出建议写出报告或论文、出版或发表研究设计是指对科学研究做出规划,即制定一个策略去探索某种事物。管理研究过程中,研究设计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一项好的研究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好的研究题目;(2)好的研究设计;(3)好的量度指标与方法;(4)开放的研究态度。研究设计的主要内容研究设计包括两个主要内容:第一,确定研究的目的及研究内容;第二,确定研究的最佳途径。研究设计的三点基本考虑:兴趣;能力;能够利用的资源。确定研究策略研究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确定研究策略。首先要进行文献查阅,看关于这个题目前人已经做了些什么,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可以采用某种他人使用过的方法或索性重复他人做过的研究。对某个研究课题的独立重复研究是最常见的作法,这对科学发展来说很重要。也可以研究这一课题中被他人忽略的方面,或采用与前人不同的方法。用不同方法检验同一发现称为“三角测量”,这是管理研究中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策略,目前中国的许多学者都在采用这种模式。目的在于证实理论的普遍性。研究方案详细设计要解决的问题对研究方案的详细设计首先要考虑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具体的研究对象、能够提供适当信息的分析单位以及如何得到这些信息。如果需要自己收集信息,要决定应当采用哪种方法去收集资料,如:是否可以通过参加一些会议了解情况,是否能从图书馆查到所需数据。如果要进行抽样研究,就要决定采用何种抽样方法。研究方案设计的构思定义:解决研究课题核心问题的一个完整的实施方案,它给研究者提供了实施步骤、数据采集以及数据分析等过程的整体框架。研究方案的构成:研究问题、研究命题、分析单位、数据与命题之间的联系、解释结果的标准(Yin,1981).研究目的: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研究范围:横剖面研究、纵贯性研究研究方法:选择研究方式(调查研究、试验研究、文献研究、实地研究,可用一种或多种)、选择资料收集方案(搜集资料的内容和各种搜集资料的具体方法)、设计资料分析方案(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注意:研究方法只是工具,不能罗列大量的研究方法,或在研究设计中点明采用某种方法,但在文中又难以找到。研究设计方案选择中要注意的具体问题(1)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索、描述还是解释?(2)关系类型:是为了建立因果关系、相关关系或只是描述差异?(3)研究的时间尺度和环境:是进行横截面研究,还是纵向研究?是在人造环境还是在现场?(4)分析单位:分析单位是个人、群体、组织还是社会产品?(5)确定研究者对研究对象干预和控制的程度;(6)详细设计概念度量的方案;研究设计方案选择中要注意的具体问题(7)抽样方案设计:是采用随机抽样还是非随机抽样?样本大小的确定等;(8)数据收集方法:对观察、实验、访谈、问卷调查、现场研究等数据收集方法的选择和设计;(9)数据分析方法的选择:确定数据分析拟采用的方法和形式;(10)研究结论拟推广应用的范围。回答上述问题的过程就是研究设计的过程。研究设计要考虑研究能力和资源支持情况,不要试图设计一个完美但无力实行的研究计划。设计与选择研究方法的规则研究方法的选择要为体现研究的性质,满足研究要求,为实现研究的整体目标服务。不同方法在功能上都具有差异性,方法选择要注意功能的互补性,把若干方法结合起来用,以提高研究的总体功能。注意方法的适用条件和隐含假定,保证其有效性。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要追求简便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兴趣:问题想法:假设理论:变量间的复杂关系概念化:确定要研究的概念以及变量的意义操作化:如何测量研究中的变量研究方法:实验法、调查研究法、二手资料分析法等等总体与抽样:要针对什么人做出结论?要通过观察那些人来获得结论实际的观察:为分析和解释收集资料资料处理:将收集到的资料转化为可供分析的形式分析:分析资料获得结论应用:报告研究结果评估其含义狭义的研究设计:确定测量变量的研究方法广义的研究设计:确定整个研究方案选择问题阶段研究设计阶段资料收集或研究实施阶段资料分析阶段得出结论阶段广义研究设计的书面表述——研究计划书的基本要素议题或目的:描述还是解释文献回顾: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研究对象:确定分析单位测量:进行概念化和操作化资料收集方法:实验法还是问卷法……分析:定性分析还是定量分析时间表:时间安排经费:人事、器材、用品、交通、通讯等研究计划书的模式内容探索研究小规模研究大规模研究内容探索研究小规模研究大规模研究摘要√√√预期结果√√问题陈述√√√研究力量√研究目的√√√研究条件√√文献探讨√√√进度安排√√√研究意义√研究预算√√研究内容√√√项目管理√研究设计√√√参考文献√分析技术附录√一、研究问题及选题好的问题是科学研究成功的一半。对研究生来说,选择适当的研究问题可能是研究工作中最困难的一部,为了找到合适的论文题目可能要经历许多不眠之夜。找不到题目并不意味着缺少值得研究的问题,实际上可供论文工作研究的问题可说无穷尽,知识学生对现实的管理问题缺乏敏感、了解和深入思考,对有关文献还不够熟悉。管理学研究的问题是科学问题和其他学科一样,管理学所有的研究皆定位于问题解决(Cooper&Schindler,2003),而问题本身的价值又直接决定了研究的价值或评价(Desrosiersetal.,2002),选择恰当的问题进行研究是创新知识的关键环节(Tsuietal.,2007)。研究者首先确定自己的研究过程,然后在理论和假设的指导下通过系统的科学研究方法来搜集并分析数据,证实或证伪假设,回答自己所提出的问题,并据此发展或构建新的理论,这是管理研究的一般过程。而把握理论、问题与假设之间的关系,提出科学问题,建立适当的假设,是做好管理研究和促进管理学科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何选题?选题的前提是产生疑难,疑难多来自现实问题,或对某些组织管理问题感到迷惑不解。如企业的负债率为什么那么高?提了几十年的政企分开,为什么总是分不开?理工科背景的学生:偏好某种理论或方法,论文要解决的问题尚未辨析清楚就提出要用某种数学方法或模型,让问题适应他感兴趣的地方。沿袭做习题的思维模式。文科背景的学生:偏好系统的理论框架,把某领域的知识都统进自己的框架中。类似教材的写法来完成论文。选题的标准客观标准:选题要符合管理实践或理论发展的客观需要,在此理论基础上根据重要性、新颖性和可行性的原则来选择研究题目。主观标准:首先,研究者的价值观和社会态度的左右;其次,研究者的学术兴趣,尤其是在一些理论性的研究项目中,研究者常常倾向于“路径依赖”。选题的技巧-选题的途径必须充分了解所感兴趣的研究课题,知道如何切入才能在此领域做出重要的贡献。六大途径:1.大量阅读文献(著作、期刊、工作论文)2.参加专业研讨会(获取最新的研究思想)3.向相关领域的专家咨询(正式或非正式)4.研究课题的延伸(导师的引导)5.现实需要(多看综合类报纸)6.个人兴趣(对某个问题的持续好奇)什么是研究选题——(1)研究课题不应成为自学的途径,自学不是研究的目的;(2)只对两组数据加以比较或检验相关的问题不应成为研究课题,要“知其所以然”;(3)仅以是与否作为答案的问题不应成为研究课题如“增加业余活动有助于企业文化建设吗”。不是是否有助于的问题,而是益处何在、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无益的)研究问题的陈述问题陈述,是指为寻找答案,对所研究的问题做清楚、完整并简洁的描述。需要用准确的措辞描述整个研究的目的。1.问题表述要完整(例:社会保障于人们的态度;用创新创造企业的空间;动态竞争战略;农业现代化发展);2.研究思路要清晰(例:对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的研究,涉及:企业类别、创新要素、创新模式等,聚焦某个关键问题即可);3.思想表达要准确(建议多看本专业学术期刊上文章的摘要);4.文稿编辑要仔细(精美的文字表达,一流的写作能力)研究主题一篇学位论文应该有一个清晰的主题,创新是主题选择的首要条件。教科书=知识传授。构思论文和研究计划首先要盘算是否已找到一个具有创新性而且有足够理论和实用价值、值得花精力去研究的主题解决前人未曾提出过的问题是创新,已有人提出过但给予不同回答也是创新。选择主题的过程,就是寻求创新点和提出假设的过程。一项管理研究和一篇论文只能有一个主题。如果有两个或再多的平行主题,就要写成两篇和多篇论文。美国MIT管理学院容许三篇独立的论文代替一篇博士论文。切不可为凑字数而犯多主题的毛病,结果导致各主题之间缺乏有机联系,论文难以形成在逻辑上形成一个整体。如何规划研究的主题?主题先行——先对研究的主要贡献即研究结果是什么要有个设想,基本有数,研究或写作工作则是深入和具体论证的过程。逆向写作——研究论文的写作顺序和教科书不同,研究者脑海中要有“初步结果”,即对某个问题有种创新观点,初步的主观答案,这就是主题。有了主题,整个论文的框架、内容和取材都要以此为主线和主干进行筛选。重点突出——研究论文不应该包罗万象(教材式),主要目的是让读者知道论文的创新点何在,它成立的根据,并仍人们体会到这个创新点是有足够份量的,值得去研究。整个写作过程中作者都要自始至终抱着“答辩”(defense)的观念,用学术的语言和内容显示自己研究工作的价值。研究论文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自己的“创新点”。利用假设树明确研究主题1、主题:研究中的核心假设或最高层次的假设2、分层次的假设群•论证的需要(主题从纵深开展论证才可行)•主题反映论文价值。多层次假设构成论文实体。假设层次愈低,可操作性愈强。3、假设树的作用•理清focusingpoints(创新点的结构表述)•论文实体内容的逻辑关系(研究假设向工作假设转换过程)4、运用假设树的注意问题:•是论文的创新点的结构化表述,并非工作提纲或思路提纲•任何层次假设的表述都是变量和变量间关系的陈述句•下层次假设支持上层次假设。操作性假设可以作为研究生论文的创新点。一篇研究生论文能对有2-3个操作性假设加以实证研究就很不错了。二、文献综述必要性:任何创新都是建立在对已有理论的充分和广泛掌握基础之上。将前人已做的工作阐述清楚,明确参照点,才能让读者(当然首先是让自己)弄清楚创新点何在,否则无法知晓你的研究的“高度”和价值。目的:弄清楚于本研究主题有关的前人已做过的研究工作,找准有价值的主题。当然,文献综述的目的不仅在于此,它对于本研究的论证构架、方法和步骤的选定也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献综述的作用:(1)防止盲目的重复研究;(2)帮助辨别本领域研究前沿;(3)帮助构思论证主题的理论框架、论证技术以及数据收集和分析丰富;(4)弄清楚前人对于该研究问题所持的不同解释或观点以及成功或不成功的论证工作。文献综述(续)参考文献与本研究工作的“同”:相同的研究领域、问题和变量,没有“同”,也就失去了参考基础。参考文献与本研究工作的“异”:研究工作必须在某个方面与参考文献不同,最好是改进、丰富甚至是超越。文献综述要处理好几种关系:1.宽和窄以及泛读和精度。写一篇硕士论文至少要泛读50篇文献,精读与研究主题最贴近的5篇文献。通过滚雪球方式查找更多的文献。2.学术期刊和书本、杂志。研究论文的参考文献必须学术期刊为主,这些文章反映了本领域最新的研究前沿和正在探索中的问题。教科书只是成熟的知识而已。Workingpapers具有重要价值。3.笔记和复印。马润泉:“研究生在文献收集和综览过程中,复印不能也不能代替笔记”。过多依赖复印,慢慢会养成读书不够细微,不认真思考,粗疏、浮躁,只求数量不讲质量的毛病。阅读和理解文献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研究能力。文献综述的性质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

1 / 5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