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图书版权贸易比较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出版业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日益活跃,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日本是世界经济强国,各项贸易量均居世界前列,图书版权贸易也不例外。目前该国有4000余家出版社(90%都集中在东京),形成了以中小企业和个体企业占绝对优势的出版产业结构。经济衰退和信息技术革命给日本的出版业带来了冲击,从1997年到2003年,出版业总的销售收入每年都呈下降趋势,陷入低迷状态,2004年出版业出现了复苏迹象。据日本出版科学研究所的统计:2006年上半年,日本出版物(主要指图书、杂志)销售总额为11092亿日元,比2005年同期销售下降了3.18%,其中图书销售比2005年同期增长1.7%,达到5082亿日元;杂志销售总额为6010亿日元,比去年同期下降4.6%。中日两国均为版权贸易逆差国,有许多可以相互借鉴之处。本文从四个方面入手,分析比较两国图书版权贸易状况。1.引进与输出图书品种结构比较从近年的整体情况来看,2004年开始我国引进版图书市场增长势头逐渐放缓,贸易逆差状况有所缓解(见图表1)。2005年我国图书版权两者差距逐步缩小。造成引进版图书市场增长放缓,甚至某些门类市场大幅萎缩的原因,总体上说,是全球化背景下文化战略选择的自然结果,微观方面的原因更为复杂。一方面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结果:2002年~2003年是包括出版业在内的中国文化产业增长速度最高的一年,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建立和谐社会等政策的出台,文化产业的发展重点由速度型增长向结构调整、资源优化方面转变,出版社也更加理性,由此带动了出版产业增长速度的放缓;另一方面,以“走出去”来应对全球化现实的文化战略,将鼓励出版业大力开发本土产品,弱化人们引进海外版图书的内心基础。近年来,我国把引进重点放在科学技术、管理等国家急需的产品上,引进的数量和结构基本符合我国战略需求。曾处于弱势的其他细类图书,如少儿类、生活类、心理自助类等,增势强劲。单品种市场效率方面,引进版文学类图书依然抢眼。版权输出方面,输出图书内容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中医、中药图书以及食品类图书的出口近几年来有所增加。此外,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增长点:反映当代中国文化、生活及人文景观的出版物版权输出数量上升;在自然科学、当代儿童文学等原创领域实现零的突破;随着世界范围内的“中国热”的兴起,汉语教材的出口也呈蓬勃发展之势。引进版图书在日本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在出版业持续负增长的情况下,一部分引进版畅销书大幅度地带动了国内图书销售形势。以《哈利?波特》系列为例,虽然书的价格较高,但依然为广大读者所承认并购买,最终带动了销售利润的增长。其精装版每本销售价格为30美元,是日本图书平均价格的三倍。2002年《哈利?波特》系列四本书的销售总额达1.675亿美元。2004年《哈利?波特与凤凰社》被日本网上书店BKI评为十大畅销图书,且位居榜首。日本提倡图书翻译,藤原株式会社已经将国外很多历史著作译成日文,而且超过了美国人的翻译量。然而,专业图书市场和高教图书市场这两个市场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图书进口,没有着力培育国内的专业、教育出版社。在版权输出方面,日本漫画成为日本出版业走向西方的主打产品。在国外,日本漫画从20世纪80年代起输入世界各国,对美国和欧洲的漫画和动画片市场都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日本的连环画版权出口大约从1995年开始,最大的一家出版商一年仅版权收入可达500万美元,整个日本出版商在海外版权费收入以每年三倍速度增长。日本的漫画产业发展成熟,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2002年日本仅推销到美国的动画片以及相关产品的总收入达到43.5亿美元,是日本出口到美国钢铁总收入的4倍。在这之中电影电视放映版权费仅占一成,其余九成的收入是动画片形象的衍生产品的收入。日本漫画的成功输出表明,东方文化在走向西方的过程中可以利用“重图性”避开语言障碍。2.版权贸易伙伴构成比较地处亚洲东部的中国、日本,同属汉文化圈,有着共同的历史文化渊源。日本是我国版权贸易主要的合作伙伴之一,两国出版界交流频繁。2006年10月在韩国首都首尔召开了第三届东亚出版人会议,中日韩三国的出版人围绕应该如何求同存异,应对全球化与技术革命带给出版业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共同创造亚洲出版的新世纪等话题,共同探讨未来的合作。基于地理位置、文化渊源等因素,两国的版权贸易合作伙伴相似。近年来,我国出版业对外开放力度加大,并逐步与国际接轨,版权贸易合作伙伴日益壮大。从版权引进地分析,主要还是集中在欧美经济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等,还有部分近东亚国家,如日本、韩国;版权输出对象侧重周边国家与地区,如韩国、台湾、香港。日本与欧美国家及亚洲近邻保持密切合作。2000年美国对日本的书刊出口额达到14200万美元,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它一直是美国英语读物在世界上最大的非英语语言市场。日本书刊输出对象主要是亚洲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韩国、新加坡等。借助地缘优势,我们应当积极拓展亚洲地区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共建东亚读书共同体。3.版权贸易方式比较我国版权贸易方式从传统的“支付版税、合作出版”发展到“探求国外组稿、外商参与选题”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变等商机为捕商机。具体来说,现有的版贸合作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单纯引进/输出模式、合作引进/输出模式、共同开发(联合出版)模式。第一种模式被大多数出版社采用,合作出版。中国政府鼓励和支持本国出版社积极引进国外优秀的作品介绍给中国读者,同时也积极倡导将中国的优秀作品介绍给外国读者。书展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途径,促进了中外版权贸易和出版物的进出口。1986年由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创办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是世界上展示中文图书最大的国际性书展。该项书展已发展成为集贸易合作出版和版权贸易于一体的国际图书博览会。迄今约有全球近50个国家参与展览,它为中外出版业交流搭建了一个信息和交易平台。日本利用各种形式的图书展览会来吸引全世界的目光。东京国际图书博览会(TIBF)于每年4月在东京举行。日本是世界第二大出版市场,日本人均图书消费比率为世界首位,TIBF的举办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出版业界人士进入日本出版市场创造良好的机遇。“东京国际图书版权交易会”是由日本政府承办的大型国际性例会。同时也是国际知识产权贸易的重要交流活动。4.版权部门职能比较日本的出版业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版权产业,有一套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体制。从日本的经验来看,版贸工作是一个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版贸工作人员具有不可替代性。以日本出版产业大鳄讲谈社、小学馆和集英社的版权部门为例,出版社专设国际版权局(部),通常下设三个部:版权部,也叫知识产权部,主要负责版权信息搜集,引进项目登记管理等职能;版贸部,主要按地区分组,每一组有一个负责人(版权经理),负责开发版权项目;商标产品开发部,主要负责产品形象出售及延伸产品再开发业务。在日本,版权代理公司相对较少,但建立了十分健全的版权集体管理体制。相比较而言,我国出版社的相关职能部门不健全,重视度也不够。国内少数版权贸易做得好的出版社成立了对外合作部或版权部,由专人来负责版权贸易工作,而大部分出版社的版权贸易工作则是由编辑来负责,并没有设立专门的版权贸易部门。国内现有28家版权代理机构,经营范围大多比较狭窄,大多数图书代理机构处于亏损的境地,有的甚至名存实亡,只有个别几家收支可以持平,少数几家保持微利。多数代理机构仅仅向作品使用者提供版权法律咨询、代理收转版权使用费和图书代理等基础性服务,能够提供诉讼代理、调处版权纠纷的很少。借助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的优惠政策,中国出版业外向型发展已初见成效: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06年上半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图书增长16.1%,达到2.859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