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毕业论文-《儒林外史》讽刺艺术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分类号学号密级10722公开题目(中、英文)《儒林外史》讽刺艺术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学科门类提交论文日期专业名称学校代码成绩评定张燕妮汉语言文学李小满I摘要《儒林外史》是一部不朽的现实主义作品,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小说以环绕在科举制度周围的士子、官师、山人、清客以及某些附从的市井小民为其描写对象,以精湛脱俗的笔触,将“形态各异”的儒林丑群瞬间跃然纸上。成功的展示了一幅以封建儒林生活和精神病状态为中心的十八世纪中国社会风俗画。全书以反对科举制度与封建礼教的毒害为中心,讽刺了因追求功名富贵而迷失本性,造成极端虚伪的形形色色的儒生,以及世态炎凉,道德败坏、恶劣的社会风气。关键词: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科举制度IIAbstractIII目录摘要..............................................................IAbstract..........................................................II一、讽刺艺术之内容的真实性.........................................1(一)讽刺题材的真实性..........................................1(二)讽刺人物的真实性..........................................1二、讽刺艺术之“悲喜剧结合”.......................................2三、讽刺艺术之“婉而多讽”的风格...................................4(一)“公心讽世”的实录精神.....................................5(二)“婉而多讽”的冷静态度.....................................6四、讽刺艺术之精妙绝伦的技巧.......................................7(一)白描......................................................7(二)细节夸张..................................................8(三)对比......................................................8(四)自相矛盾..................................................9(五)跌宕式...................................................10(六)错位式...................................................10五、讽刺艺术之独创性语言..........................................11参考文献..........................................................12谢辞..............................................................13咸阳师范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论文1《儒林外史》是一部不朽的现实主义作品,以高超的讽刺艺术名重青史,鲁迅先生也曾说“是后鲜有以公心讽世之书如《儒林外史》者。”[1]并曾用“伟大”一词来形容此书,足以显示其重要的文学地位,其深刻的思想批判意识与高超的讽刺艺术,为我国讽刺文学树立了典范。充满着正义感与道德的吴敬梓,对于儒林群相进行了最真实,最有力的揭发与裁判,是那绝妙、辛辣的讽刺,在几世纪后的今天,我们依然能清晰的感受到。堪称为古代中国文学的讽刺奇才!在这,我以自己粗浅的认识将从其内容、悲喜剧结合以及创作风格、艺术技巧、语言五个方面对其精湛的讽刺艺术的初步的探析。一、讽刺艺术之内容的真实性《儒林外史》是一部不朽的现实主义作品,而现实主义的基础便是在一定程度上忠于生活。作家从现实生活中撷取创作题材,通过其自身对于现实的不同感受,发挥自己的个性和才能,从艺术认识出发,按照自身特定的写作目的,在一定比例上改变生活中的人物或事件。鲁迅也曾说过“讽刺的生命是真实。”[2]而《儒林外史》便在讽刺内容的选择上体现了这一观点。(一)讽刺题材的真实性作者所经历的真实生活,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其创作的基础。《儒林外史》以其当时人们习以为常的实际生活出发,如实的反映了清代全盛时期的社会生活。吴敬梓生活的康、雍、乾三代,表面上看虽全盛,但却是封建社会崩溃的前夕。作品艺术的描述了其隐藏于深处的生活之真实。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卧评指出:“功名富贵四字是全书第一着眼处,”“以后千变万化无非从此四个字出地狱变相,可谓一茎草化丈六金身。”[3]当时的读书人若想挣得功名富贵,无非两条途径,一是科举考试,二是做名人雅士。吴敬梓用其嬉笑怒骂之笔,将这两类人瞬间跃然纸上。在科举制度的巨网下,他们有醉生梦死,有的怨天尤人,有的嗡鸣得意,有的甚至发疯害癫。既是可怜,又是可憎,而后便是那道不出的无限可悲。(二)讽刺人物的真实性鲁迅先生说:“《儒林外史》所传人物,大都有其人,而以象形玄谐声或词隐语寓其姓名,若参以雍乾间诸家文集,往往十得八九。”[4]吴敬梓从其生活中选取熟悉的现实的人为创作原型,加之艺术的改造、强调,使之成为能够表现出社会本质阶层的艺术典型。例如,在众多研究中经考证,书中杜少卿的人物原型便是吴敬梓自身。首先,从二人家世背景分析:《儒林外史》第三十四中说“杜少卿……祖上几十代行医,广积阴德,家里也挣了许多田产。到了池家殿六公,发《儒林外史》讽刺艺术2达了去,……到了池父亲,还有本事中个进士,做一任太守。”杜仪,是天长杜府七房后人,天长杜府,其乃“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家世显赫,是不可一世的名门望族。吴敬梓虽不如杜少卿家世如此显赫,但也是名门望族,门中科第仕官也层出不穷。其次,从二人生平事迹方面分析:《儒林外史》中的杜少卿其父亲做过江西赣州知府,而吴敬梓的父亲则曾任为江苏赣榆县县学教谕。其中两个“赣”便可看出雷同。书中杜少卿靠祖上所剩的不足万两银子,扶贫济弱,撒漫使钱,又加之不善理财。最终只好迫于无奈携家契室移居南京,但其仍不顾自身实际情况仗义疏财,以至家产散尽,只能远赴浙江投靠好友虞育德。而吴敬梓本人亦是如此,在程晋芳的《文木先生传》中就写道:“丧父祖业,有二万余金,素不习治生,性复豪上,遇贫即施,谐文士辈注还,饮洒歌呼穷日夜,不数年而产尽矣。”[5]而对于科举制度的态度,二人也是如出一辙。书中介绍到杜少卿虽出身科举世家,但却从不愿走仕途道路。他以生性草野,迈又多病缠身,拒绝了“证辟”。在吴敬梓的身上,也同样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吴敬梓也以“装病”而拒绝了博学鸿词科,吴敬梓曾经参与过修复南京奉祀吴太伯的先贤祠,而在《儒林外史》中详细地描写了杜少卿等人修建泰伯祠的过程,表达了其有助政教的愿望。从以上可看出书中人物杜少卿也其自身的相似处之多。除此之外,小说中的许多人物都源于现实生活,根据自金和《儒林外史》的考证,大致可确定一些人物的原型,如虞博士的原型为吴蒙泉,庄绍光的原型为程粹中,马纯上的原型为冯粹中。而书中的小人物,也有其原型,如鲍廷玺的原型为王宁仲,沈琼芝的原型为张宛玉,沈琼如。当然,书中的艺术人物绝不能等同于现实生活中的人,吴敬梓对其进行了艺术的加工和延伸,使之构成符合作者艺术世界的一部分。又例如:“李汉秋《儒林外史研究资料》中称“吴培源的主要经历,如‘少孤露’,中过进士,在南京做学官,进京候选后放了浙江地方官等,都为虞博士形象所摄取。”[6]作者让书中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按照生活中本身固有的日常形态去生活,更真实又具有社会性质。从而讽刺效果也更突出,更深刻。二、讽刺艺术之“悲喜剧结合”别林斯基说:“……当充满幸福的喜悦,心要从胸腔里跳出来的时候,可以唏嘘和号哭,当心被忧闷压榨着或被绝望撕裂着的时候,可以疯狂地大笑。……喜剧性常常会对这种人发生相反的作用:在池里面激起的不是欢乐的笑声,却只有悲怆之感。池微笑,可是在池底笑影里,有着这们多的忧郁……。”[7]在《儒林外史》中作者通过对各色儒林中人,精湛入神的刻画,使那些吹牛匠、斗方诗人、纨绔子弟,官迷等好像向你走来。各种滑稽的人物,让人忍俊不禁,亦或捧咸阳师范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论文3腹大笑。在讽刺的喜剧性气氛中,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内容。种种讽刺的笑声里,既有对讽刺人物滑稽行为的嘲弄,又包含着对其悲剧性命运的怜悯。《儒林外史》将悲剧性与喜剧性完美的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深邃的讽刺意义。在吴敬梓笔下的人物,绝不是轻率的戏谑,更不是廉价的笑剧。透过吴敬梓的刻画,成功地塑造下一批在封建科举制度下具有双重性格——悲剧与喜剧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在科举制度下,迷失本性的广大读书士子。比如其中最为著名的范进,二十岁便开始应考,考过二十余次,如今已五十四岁多,仍未进学。与他有着相似经历的主考官周进,在范进出登场时便心生怜悯。“面黄肌瘦,花白胡须,头戴一顶破毡帽。”在十二月还穿着“麻布直裰”,“冻得乞乞缩缩”。[8]寥寥数语,便将一个生活艰辛,终年不第的老童,描绘得惟妙惟肖,也让置身于书外的我们不禁为此而叹息。接着便是描写周进观看范进卷子的场景:初看“心里不道喜”这样的文字,都说的是甚么话!怪不得不进学!便将卷子丢在一边不看了。后因无人交卷则再看一遍,可怜他志苦。而这次便觉得有些意思。直到第三遍,便成了“天地之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便在卷加上三圈,填了第一名。在这样短暂的时间了,主考官对诗同一篇文章却有着截然相反的评价,而在科举制度就以几场考试定“终身”,这本就充满着太多偶然性,而范进这颇具荒谬的中举过程,已明确的揭示了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性,同时也无情地讽刺了考官的无知与昏庸。参加乡试范进居然考中了。范进三两步走进屋里,同中间报帖已经开挂了起来,上写道:‘捷报贵府老爷范讳进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亚元。京报连登黄甲。’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了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藻了过来,又拍眘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的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9]范进中举喜极而疯,乍闻喜讯,半信半疑,直到看到报帖,只念念有词地说了六个字,便昏倒。这一喜剧性的情节,让人不得联想到范进几十年来困顿科场辛酸经历,以及受人讥讽、冷遇的痛苦体验。当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愿望骤然成为现实,当大半生所企望的荣华富贵迈在眼前,一时间一种复杂的感情涌上心头,亦或是无法承受其思想上之混乱,以致痰壅而疯。随之而来的是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全部改变。又如周进,当他出场时已是六十余岁,但依旧是一个功名不就的老童生。当周进戴着旧毡帽,身穿无色旧直裰,一双旧大红绸鞋来到申祥甫家时,门外的狗《儒林外史》讽刺艺术4公便吠叫了起来。这处描写可谓寓意深刻,写狗都如此势利,更何况人呢!接着便是梅玖的挖苦,刻毒讥讽,王惠的盛气凌人、傲慢无礼。使他积蓄了无限的愤恨,受到了极大的屈辱。这种种情绪通通压制于内心,一旦被触动,便即刻喷发。而这一刻终于到来了,便是在省城贡院看考场。而身处这一时刻的周进却失了官,跟着其妹丈金有余去记帐,一个文人却要落个记帐的地步,可想此时周进早已绝望,追逐了大半生的功名也随风逝去,在这种境遇下去游考场,见到号板摆的“齐齐整整”,一瞬间多年的辛酸如在眼前,怎么能不触物伤情呢!“不觉眼睛里一阵阵酸酸的,长叹一声,一头撞到号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而后被众人救醒,又是一头撞过去,放声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