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欣赏: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好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的结果,也是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它同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的结果,也是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它同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背景资料:日伪军屠杀东北抗日义勇军士兵日本侵略者用我国同胞进行细菌试验。1941年9月18日,一位流浪在关内的东北作家端木蕻良遥望生养他的家乡,找寻着北方的大熊星座,他满怀悲愤和思念写下了这篇激情飞扬的文章——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端木蕻良,(1912.9.25——1996.10.5)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省昌图县人。先后毕业于南开和清华,学生时代即开始创作,是东北流亡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和《曹雪芹》。写作背景:“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这篇文章是作者在“九一八事变”过去整整十周年时写的,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深沉的爱国热情,写下了这篇文章。端木蕻良挚痛白桦林嗥鸣谰语亘古蚱蜢镐头山涧碾丰饶污秽hóngzhìhuàháojiànniǎnráohuìlángènzhàměnggǎo生字词注音朗读课文《土地的誓言》,思考:1、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2、课文内容中体现了哪些誓言?3、作者在第一段中列举了大量物产、景色有什么作用?1.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课题《土地的誓言》的理解:这一标题是比较独特的,其要点在于“誓言”。从文章来看,这誓言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作者在文章末尾壮怀激越地发誓:“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这种掷地有声的誓言读者自可强烈地感受到。因此,这一标题应该理解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2.作者发出了哪些誓言?请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3、作者在第一段中列举了大量物产、景色有什么作用?东北特有的物产:白桦林马群蒙古狗鹿群煤块高粱玉米豆粒作者选取东北特有的产物,是为了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激情赞美和深情留恋。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则加强了对读者情感的冲击力和感染力。1、怎样理解第一段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的“泛滥”这个词语的确切含义?作者那激奋狂放的心情用了“泛滥”来形容,较之用“澎湃”“涌动”等词语更多了几分野性和难以驾驭的力量。2、怎样理解“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在那亘古的地层里,存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里喷涌着血液一样”?由大地深层的岩浆,联想到作者思乡的心情就像地下沸腾的岩浆一样在燃烧,就要喷涌而出,使表述更加生动。3、怎样理解第二段中“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埋葬”一词的含义?作者昔日的欢笑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用“埋葬”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4、文章结尾一句“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愿意为了土地不惜奋斗,为了美丽的东北故乡而奋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表达了“我”相信最终能获胜的坚定信念。强烈而深沉的爱国之情。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称呼,而后来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变化的结果。•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的一步步激动,作者抛开读者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这在修辞上叫“呼告”,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课堂小结:这篇散文以饱含深情语言,回忆了故乡的景物,追忆了自己成长的足迹,显示了与土地密不可分的关系,既有对故土的深情赞美,也暗含有家难回的忧伤和愤怒,更有面对土地发出的眈眈誓言,流露出强烈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