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中的PCB元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对新手用户来说,他们对板卡上的元器件知之甚少,不清楚这些元器件对板卡的稳定性究竟起到怎样的作用,更别提如何来识别和辨别这些元器件的优劣。因此,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帮助新手来认识和辨别板卡上的各种元器件,让大家在购买板卡时做到心中有数。在多数情况下,PCB本身被普通用户所忽视,而厂商却在不停地宣传如多层PCB、两倍铜PCB等新技术。那么,PCB的层数对板卡又有什么影响?如何分辨PCB的层数?两倍铜等技术会带来怎样的好处?别急,看完本文,你将会得到完整的答案。怎么方便怎么来—PCB的诞生相信不少玩家肯定还记得物理电学课程上的情景:在电学课程上,学生需要手动将各种各样的线路连接起来直到完成工程。在稍微复杂一些的电子实验课上,一个实验甚至需要连接上百条线路。这些线路都采用普通的铜导线,外皮是绝缘塑料。很显然,实验的结果暂且不说,光是连接这些线路就令人头疼。如果没有PCB,Corei7860处理器的1156个针脚都使用铜线连接的话,那将是多么恐怖的一个数字!技术总是向着更方便和更简洁的方向发展。早在上个世纪的1925年,美国人CharlesDucas首次成功在绝缘的基板上印刷出线路图案,再以电镀的方式建立导体作为连接线,第一次诞生了印刷电路板的概念。数年后的1936年,奥地利科学家保罗·爱斯勒(PaulEisler)在英国首次展示了他的箔膜技术,这成为现代PCB的里程碑事件。时至今日,PCB已经进化到难以想象的地步,但无论最终产品如何改变,CharlesDucas首次使用的“加成法”和PaulEisler发明的“减成法”,依旧是PCB生产的最重要方法。从英文单词的原意来说,PCB(Printedcircuitboard)或PWB(Printedwireboard),都可翻译为印刷线路板。通过印刷,生产者能通过大规模生产,迅速制造出复杂的线路。和原始的线路插接相比,一次PCB的模具制造就可以生产成千上万个完全相同、几乎不会有任何错误的产品。相比之下,手工接插件无论是效率还是良品率,都差得太远了。像夹心饼干一样简单—PCB层叠式结构PCB和夹心饼的结构类似,面饼类似PCB的铜箔,在PCB的制造过程中,铜箔在腐蚀完成后和其它材料一起压合使用。饼干的夹心馅料可被认为是PCB的绝缘层——绝缘层材料一般是包裹在玻璃纤维中的树脂。绝缘层在PCB制造过程中通过高温融化、高压压制后和铜层紧紧贴合在一起,最终成为我们看到的PCB。在多层PCB的导通孔中,除了上面讲的贯通整个PCB的过孔,还有盲孔和埋孔。比如6层PCB的PCB的第一层和第六层需要连接会使用过孔,过孔贯穿整个PCB;如果第三层和第六层(表层)需要连接,则打一个盲孔,盲孔只从PCB第六层打孔到第三层,其它的层都不通;如果第二层和第四层需要连接(全部非表层),那么只打穿二、三、四这三层,第一层和第五、第六层是不通的,这种孔叫做埋孔。像夹心饼干一样的PCB,图中所示为4层PCB的结构决定夹心饼干层数的是面饼的数量,决定PCB层数的是铜箔的层数。PCB的层数,是指PCB拥有可以独立布线的铜箔(或其它导电材料,本文仅使用最常见的铜做说明)的数量。最原始的PCB只有1层,也就是铜箔只出现在基板的一面。这种类似“意大利馅饼”的最原始的PCB走线是不能交叉的,如果遇到两条线路“抢道”的情况,除了绕行外,只有采用额外连接的绝缘线(俗称“飞线”)的方法才能完成设计,劣势非常明显。图示为PCB中的各种孔很快双层PCB开始出现,这种PCB在绝缘层的两端都粘贴了铜箔。但如果PCB正面的线路想利用PCB背面的铜层来导通,应该如何设计呢?其实仔细观察下烤饼的结构就可以发现,为了释放烤饼内部的压力和气体,烤饼上会被扎出许多小洞,于是导通孔开始被设计在PCB上。导通孔是PCB上一些填充或者包裹了可导电材料的小洞。这些孔可以连接多层PCB之间的铜层,让电流顺利通过。由于导通孔的存在,PCB的线路可以被设计得更加复杂,进一步拓宽了PCB的实用性。如果说双层饼干只能夹一种馅料,那么三层饼干就可以夹两种,四层饼干就可以夹三种馅料,一定程度增加馅料无疑会让饼干味道更独特。PCB也是如此,在双层PCB发明后,人们就想到了3层PCB——只要在双层PCB的任意一层上再覆盖绝缘层,外端再贴上铜箔就可以了。再加一层就是4层PCB,继续往上加还能做出5层、6层等PCB结构。从目前的工业能力来说,已经能设计出100层PCB。只不过这种PCB用处不大——谁喜欢吃20层馅料的饼干?一般使用10层、12层PCB的板卡产品已经非常高端了。不过PCB和饼干也有不一样的地方,夹心饼干多为奇数层,而PCB则多为偶数层,比如4层、6层、8层等。奇数层PCB罕见是有原因的:在PCB完成粘合制造后冷却时,由于金属层和绝缘层(多为树脂材料)收缩系数不同,因此会产生不同的张力。在奇数层的PCB中,这种张力是不平衡的,会导致PCB弯曲甚至拉断线路并最终降低成品率。那么PCB层数是不是越多越好呢?一般来说,多层PCB通过合理布线,能降低干扰、提高频率,产品稳定性更强,多使用在需要高频率、高稳定性的顶级产品上,1.通孔法上文介绍了PCB中的几种导通孔,通过观察导通孔,也能一定程度识别出显卡是否采用了6层以上的PCB。对采用4层PCB的显卡来说,中间两层是接地层和电源层,上下两表层则是信号层。表层信号需要沟通肯定会打穿PCB使得整个孔透光(过孔)。对采用6层以上PCB的显卡来说,除去中间的接地层和电源层,上下各有两层信号层,信号层之间的信息沟通不一定需要打穿整个PCB(埋孔或盲孔)。因此,在判断PCB层数时可以查看PCB上的通孔情况。如果PCB正面的每一个孔都能在背面找到相应的孔,或这些孔都透亮,那么此PCB肯定是4层。反之,PCB正面只有一部分孔能在PCB背面找到相应的孔,那么该PCB有可能采用了6层甚至8层。这种方法判断成功率尚可,但部分PCB在设计过程中会留下一些特殊的“孔位”(并非用于打穿PCB),因此该方法不适用于这种情况。2.布局法一块显卡上最基础的部分是供电部分、显存、GPU、输出接口,这几个部分之间必须要有线路连接。由于4层PCB只有上下表面两层为信号层,因此在4层PCB的显卡上,芯片到供电、芯片到输出接口、显存到GPU等所有线路全部位于正反两面PCB。但如果显卡上有一部分线路“离奇失踪”,在表层没有找到,那可以肯定该显卡至少采用了6层PCB。这类“离奇失踪”的线路常见于GPU到输出部分的走线和显存到GPU的走线。特别是显存到GPU的走线极为密集,如果不出现在表层,则可以确定这款显卡至少采用6层PCB。另外,一些刀卡由于PCB面积狭小,只能使用6层甚至8层PCB来保证合理走线。而一些看起来很长、很有“卖相”的显卡,却由于PCB面积足够大,走线空间宽裕而使用4层PCB。总体而言,使用布局法分析显卡PCB层数也有局限,这种方法要求用户有一定的线路知识,因此布局法仅供参考之用。在上一期我们已经为大家介绍了PCB结构基础知识、以及观察PCB层数的一些方法。在本期我们将继续为大家介绍PCB其它方面的一些相关知识。比如为什么PCB会有不同的颜色?不同颜色的PCB会影响性能吗?PCB上镀金和镀银、镀铜有什么差别?对于这些问题将为你一一揭开。花花绿绿谁高贵PCB颜色揭秘、没有涂覆阻焊漆的PCB铜层暴露在空气中极易氧化从上期的介绍中,我们知道PCB正反两面都是铜层,在PCB的生产中,铜层无论是采用加成法还是减成法制造,最后都会得到光滑无保护的表面。铜的化学性质虽然不如铝、铁、镁等活泼,但在有水的条件下,纯铜和氧气接触是极易被氧化的。因为空气中存在氧气和水蒸气,所以纯铜表面在和空气接触后很快会发生氧化反应。由于PCB中铜层的厚度就很薄,因此氧化后的铜将成为电的不良导体,会极大地损害整个PCB的电气性能。为了阻止铜氧化,也为了在焊接中让PCB的焊接部分和非焊接部分分开,还为了保护PCB表层,工程师们发明了一种特殊的涂料。这种涂料能够轻松涂刷在PCB表面,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保护层,并阻断铜和空气的接触。这层涂层就叫阻焊层,使用的材料叫做阻焊漆。既然叫漆,那肯定有不同的颜色。没错,原始的阻焊漆可以做成无色透明的,但PCB为了维修和制造方便,往往需要在上面印制细小的文字。透明阻焊漆只能露出PCB本底色,无论是制造、维修还是销售,外观都不够好看。因此工程师们在阻焊漆中加入了各种各样的颜色,最后就形成了黑色或者红色、蓝色的PCB。黑色的PCB难以看清走线,为维修带来了困难从这一点来看,PCB的颜色和PCB的质量是没有任何关系的。黑色的PCB和蓝色PCB、黄色PCB的差别在于最后刷上的阻焊漆颜色不同。如果PCB设计、制造过程完全一样,颜色不会对性能产生任何影响,也不会对散热产生任何影响。特别是黑色PCB,由于黑色将PCB表层走线几乎全部遮住,会对后期的维修造成很大困难,反而是不太方便制造和使用的一种颜色。因此近年来人们渐渐改革,放弃使用黑色阻焊漆,转而使用深棕色、深蓝色等阻焊漆,目的就是为了方便制造和维修。说到这里,大家已经基本清楚了PCB颜色的问题,颜色并不代表高档或者低档。之所以出现这种说法,是因为厂商喜爱使用黑色PCB来制造高端产品,用红色、蓝色、绿色、黄色等制造低端产品。总结一句话就是:产品赋予了颜色含义,而不是颜色赋予了产品含义。金、银、铜PCB上用什么好?颜色说清楚了,再来说说PCB上的贵重金属吧!一些厂商在宣传自己的产品时,会特别提到自己的产品采用了沉金、镀银等特殊工艺。这种工艺又有什么用处呢?PCB表面需要焊接元件,就要求有一部分铜层暴露在外用于焊接。这些暴露在外的铜层被称为焊盘,焊盘一般都是长方形或者圆形,面积很小。在上文中,我们知道PCB中使用的铜极易被氧化,而在刷上了阻焊漆后,唯一暴露在空气中的就是焊盘上的铜了。如果焊盘上的铜被氧化了,不仅难以焊接,而且电阻率大增,严重影响最终产品性能。所以,工程师们才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来保护焊盘。比如镀上惰性金属金,或者在表面通过化学工艺覆盖一层银,要不然干脆用一种特殊的化学薄膜覆盖铜层,阻止焊盘和空气的接触。PCB上暴露出来的焊盘,铜层直接裸露在外。这部分需要保护,阻止它被氧化从这个角度来说,无论是金还是银,工艺本身的目的都是阻止被氧化、保护焊盘,在接下来的焊接工艺中确保良品率。不过采用不同的金属,会对生产工厂使用的PCB的存放时间和存放条件提出要求。因此PCB厂一般会在PCB生产完成交付客户使用前,利用真空塑封机器包装PCB,最大限度地确保PCB不发生氧化损害。而在最后元件上机焊接之前,板卡生产厂商还要检测一次PCB的氧化程度,剔除氧化PCB,保证良品率。最终消费者拿到的板卡,已经经过了各种检测,长时间使用后的氧化几乎只发生在插拔连接部位,对焊盘和已经焊接好的元件,则没有什么影响了。由于银和金的电阻更低,那么在采用了银和金等特殊金属后,会不会减少PCB使用时的发热量呢?我们知道,影响发热量的最大因素是电阻。电阻又和导体本身材质、导体的横截面积、长度相关。焊盘表面金属材质厚度甚至远低于0.01毫米,如果采用OST(有机保护膜)方式处理的焊盘,根本不会有多余厚度产生。如此微小的厚度(或者几乎没有厚度)所表现出来的电阻几乎等于0,甚至无法计算,当然也不会影响到发热量了。有利有弊两倍铜是什么?两倍铜并不是突然冒出来的新技术。这项技术由于对PCB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有帮助,早已被使用在对稳定性要求极为严格的军用设备、巨型计算机等特殊场合下。不过近来随着PC对性能和稳定性要求越来越高,它才以两倍铜的名称出现在用户面前。两倍铜技术也和PCB的结构有关。通常情况下PCB中的铜层是这样规定的:一盎司(约28.35克)重的铜,均匀分布在一平方英寸(929.0304平方厘米)的面积上,形成厚度约为0.035毫米厚的铜箔,称为一盎司铜箔。而两倍铜特点在于在同样的面积(929.0304平方厘米)上使用了两盎司重量的铜,最终可以得到厚度约0.07毫米的两盎司铜箔。两倍铜技术结构使用更厚的铜箔可以有效降低电阻,并能提升PCB承载电流的数值。比如采用一盎司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