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家出路和早期探索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膆第二章对国家出路和早期探索蒁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的过程、意义和结果,了解中国人民为了救亡图存所做的探索和努力,认识到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可能使中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理解无产阶级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必然性。膂二、重点和难点: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的意义及失败的原因;理解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可能带领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膈三、计划学时:4学时芆四、教学方法:多媒体和学生写心得结合。袂五、教学进程:薀这一章主要是讲19世纪下半叶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三次早期探索,即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我们学习这一章是要了解和掌握这三次早期探索的历史背景、性质、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袇早期探索的时代背景:莅一、时代变化芃1、19世纪下半叶,出现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长期以来是一个封建帝国,而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造成中国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上节已讲过。莂2、处于世界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时代。这个时期有一个特点,就是出现了争夺殖民地的高潮,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资本主义在商品输出上又加上了资本输出。蚆3、处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形成的时代。莅二、时代的变化向中国人提出了新的问题,新任务:找寻和探索国家的出路蚄1、如何抵御外国侵略?如何救亡图存?螀2、如何向西方学习?如何求强求富?虿既要抵御外国的侵略又要向西方学习,好像有点矛盾,实际上是辩证统一的:要维护国家的独立,必须要使国家富强,向西方学习就是要富强,而要国家真正的富强,必须实现民族独立,要抵御外国的侵略,争取民族的独立解放。蒅三、各阶级登台表演与探索螁1、农民阶级发动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企图用武装斗争和农民改革方案改造社会。蒂2、地主阶级洋务派官僚进行洋务运动,企图通过学习西方军事技术来挽救封建统治和实现国家富强。蒈3、新兴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戊戌维新,企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政治改良道路实现变法维新,救亡图存。薅下面我们分别地具体地来分析这三次早期探索:膂早期探索之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羀一、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高峰芇旧式农民战争即指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单纯农民战争,而所谓新式农民战争如像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土地革命就是。中国历代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太平天国达到高峰是中国历史也是世界历史空前规模的农民战争,而且具有新特点和新水平(如反对外国侵略,纲领,制度)。蚅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简单说来就是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我们上章讲过的外国的入侵带来的不平等的条约、勒索赔款等,这些全部被清政府转嫁到了中国人民的头上,旧的赋税加上新的赋税,极其残酷的压迫剥削迫使农民群众走上了反抗的道路。拿起武器探索国家的出路。薃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历时14年(1851—1864年),波及18省,大致的经过是这样的:蚁1851年,在广西金田村起义;芀1852年,永安建制:永安,是太平军夺取的第一个重要城镇(州城),促使太平军从此把兵锋从农村转到城镇。太平军在这里封王建制,整顿队伍半年,螅1852年4月,突围之后进入湖南,攻克道州、郴州。在道州时,太平军内部对战略问题进行过一次争论,洪秀全仍有入粤之意,但很多人要回广西,杨秀清则主张循江向东,以金陵为本,经过讨论,洪接受了扬的主张,挥师北上。羃1852年12月岳州——1852年12月底武汉——1853年2月九江——1853年2月安庆——3月芜湖——3月19日南京(改称天京)——3月底,镇江。腿1853年3月—1956年6月:战略上以保卫天京为中心分兵出击,开辟了三个战场:肈北伐战场:从1853年5月出发,采取流动作战的方法,经过江苏、安徽、河南、山西、直隶、山东六省,直到天津附近,目标是北京。于1855年3月失利。袅西战场,西征,目的是确保天京,战场在安徽、湖北、湖南、江西,争夺武汉、九江、安庆、控制长江中上游,以达确保天京的目的。历时三年,取得了重大胜利。莄东战场,1856年4月,大破江北大营;6月,大破江南大营,使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1856年10月—1861年9月:战略上的相持阶段。1856年9月,天京事变,太平天国整个军事形势发生变化;袁1864年7月19日:天京失守。之后,李世贤一支在闽粤,赖文光一支在北方与捻军联合,坚持到1873年。螇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袅对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它破坏了生产力和经济文化,是一个历史的倒退,这不符合历史事实。薁1、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封建统治者,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艿2、有力地打击和教训了外国侵略势力。薆3、提出了反映农民土地要求的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并探索向西方学习,第一次提出了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方案《资政新篇》。羄4、具有世界意义。打击西方殖民势力,推动和支持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羂三、太平天国失败原因:肁1、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镇压。蕿清军,地方团练、湘军、淮军、洋枪队,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借师助剿”。肄2、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的弱点。莃(1)太平天国政权的日益封建化与腐败化。葿(2)农民领导人思想蜕化,争权夺利,自相残杀。莈(3)农民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太平天国纲领的局限性和政策策略的失误。膄(4)宗教的消极作用。螄早期探索二:洋务运动膁一、内忧外患双重打击下清王朝的自救活动。膇洋务运动是清王朝的地主阶级在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样的内忧外患的双重打击下进行的一场用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来挽救封建统治的所谓的“自救运动”。我们前面已经讲到,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使得清王朝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入了首都北京,这是中国历史第一次被西方侵略者打进首都。在这样的背景下,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要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其动机和目的首先是为了镇压农民起义,然后才是抵御外国侵略。恭亲王奕诉的一段话表达了这一思想,他说“发捻为心腹之害,俄国为肘腋之忧,英国为肢体之患,故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芄中国人原来把西方人称为“夷人”,和外国人打交道称为“夷务”。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了《天津条约》的时候,外国人就提出抗议,他说你们称我们为夷人,是有贬义的,是对我们的歧视,你们以后只能用洋字,所以后来在公文中就称外国人为洋人,一切和外国人交涉的事务都称为洋务。膅我们以1861年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是洋务运动开始的标志。也可以叫做洋务衙门,它管理一切涉及外国人的事务,如外交、通商、海防等等。到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失败,北洋海军全军覆没,这可以说是洋务动的失败和破产的标志。当时人把这段称为“同治中兴”(同治皇帝在位是1862-1874年)、同光新政(光绪在位1875-1908),香港有的人称为自强运动,我们大陆一般通称为洋务运动。虿二、洋务派的构成及其思想特征膀洋务派是对清朝统治阶级中,具有洋务思想和洋务实践活动的一派人物的群体性称谓。这一群体并不具有自身的组织规范性,举例说,它并不象后来的兴中会,同盟会那样,本来就建立起了那么个组织,你加入了这种组织就是这个群体当中的一员,没有加入就不是。洋务派并不是这样,这是后人赋于的规定性称谓,它没有自身固有的确定性,例如在有些人物来说,算不算洋务派人物,就似是而非,带有很大的模糊性,甚至有的人提出就不应人为地划分出一个洋务派,当然这是极个别的看法。我们认为根据共有的群体性特征,划分出一个洋务派,并且,就总体而言,就其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来说,其派别归属也是明确和醒目的。根据上边我们对洋务派的定义认定这个群体,并且可以进而将其划分成两个类别的人物,一个类别就是奕訢等人为代表的满族中央权贵派,另一个类别就是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的汉族地方实力派。这两个类别的人物尽管在许多方面包括洋务的思想和实践方面,不无矛盾和分歧,但总的说来,在洋务方面是志同道合,上下串通,内外配合的,共同构成洋务派群体。如果就它们在洋务运动中的地位和实力判定强弱主次的话,那么是以汉族地方实力派实力较强和更居主要,因为从人员阵容上说,汉族地方实力派人多势众,从洋务运动的中心内容所属的主要事业上看,绝大多数是由汉族地方实力派人物搞起来的。莄上面,我们简单讲了洋务派的构成问题,下面看一下它的基本思想特征,因为这是显示它与顽固派区别的最重要的方面。节洋务派用以指导其洋务活动的思想固然也是很复杂的,但最基本的、最核心的东西可以归结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简为“中体西用”),这也可以说是整个洋务运动的思想纲领。莀所谓“中学”,即不是指狭义的中国学术,也不是泛指中国一切事物,而主要是特指所谓的“中国的文武制度”,也就是封建制度;“西学”也既不是指狭义的西方“学术”,也不是泛指西方一切事物,而主要是特指西方的船坚炮利和其他先进科学技术,充其量,再加上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某些具体办法,但主要的是所谓“长技”。罿所谓“体”,就是“根本”,所谓“用”,用我们通常说的“服务”二字来解释就很合适,将它们串通起来,“中体西用”便可得到这么一个简要的解释:以中国封建制度作为根本,利用西方“长技”,为维护和巩固这一制度服务,用时人的一句话来话,就是“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冯桂芬:《校邠庐抗议》)。蒄在洋务派人物看来,中国的封建制度是尽善尽美的,西方国家的制度比之不及,不能改变这个根本。例如,李鸿章就说:“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中国文物制度迥异外洋獉狉之俗,所以郅治保国邦、固丕基于勿坏者,固自有在”。要学习利用的是什么呢?是西方的“火器”,是西方先进的军事装备和机器生产。还是那个李鸿章,就曾明确说,中国之于西方,“独火器万不能及”,把所谓“求强”的希望寄托在仿造外洋船炮、创办军事工业上。后来,又从“求富”着眼扩大到仿行西方举办铁路、电报、制造、开矿、纺织等事业上。但搞这些,其本意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改造成资本主义的中国,而是企图借用西学资本主义的甲胄以保护清朝封建主义的躯体。蚂洋务派的这种思想,是由其阶级属性和在社会实际中的特殊体察所决定的。洋务派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组成部分,它们阶级属性决定了,它不可能对封建制度进行否定,但是,他们一般接触西方的人物、事情比较多,在接触过程中认识到西方国家强大、厉害,中国抵不过,为什么?他们不可能从封建制度和统治集团腐朽,而西方资本主义先进一个时代这实际上的根本方面去找原因,而只能看到和承认一些皮毛的东西。譬如,李鸿章在上海,以淮军与外国军队联合镇压太平天国,就极为艳羡外国军队和火器。他亲眼看到洋兵使用西式武器剿杀太平军的威力,在给曾国藩的信中绘声绘色地这样描述:“洋兵数千,枪炮并发,所当辄靡,其落地开花炸弹,真神技也!”惊慕之情,溢于言表。肂洋务派要向西方学习时,要用的主要就是所谓的“长技”,这就自然会使人想起,早在林则徐、魏源那时不就明确提出学习西方长技吗?他们的一句名言就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那么,洋务派思想与林、魏他们是否有着渊源上的联系呢?有的人认为有,还很密切,一脉相承,甚至说“中体西用”的思想可以近溯到林、魏,林、魏的“师夷之长以制夷”就包含中体西用的意思。我们说,在师夷长技这一点上,从林、魏到洋务派可以说有一定的继承关系,但是在“师夷长技”的目的上,两者截然不同。林、魏主要是落在“制夷”上,而洋务派的师夷长技虽说也不无一点自强御外的用意,但主要是基于制内的需要而提出的,对外则采取的是“和戎”方针(这在后边讲洋务运动的政治纲领时再具体分析),这与林、魏迥然不同。所以,从总体上,从根本上说,洋务派的思想与林魏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大旨相悖,不能说一脉相承。林、魏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也不能说体现中体西用的思想,因为命题本身只讲了“西学”的作用,并没涉“中体”的问题,也没有讲体用关系。当然,林、魏也不可能自觉否定封建制度,但他们是在面临和抵御外国入侵的特定条件下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而洋务派的产生和洋务运动的发端是在六十年代初,正值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