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建筑史(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随现代社会的发展,建筑已不在是完全的居住地,它已是当地文化的一部分,一个国家的风采通过建筑来标志这一地区的特点。不难想象,在曼哈顿和亚马孙,在艾斯基摩人的营地,统一建起一样的摩天大楼是何等的可笑。地方化才是全球化,中国现在无异于是一个大工地,任何没有经过时间检验的,甚至思考的东西出现在中国,刚开始因满足了国人的“视觉饥渴”,甚至广受好评,以后的建筑发展如何,是许多人思考的问题。在日本和韩国,这些最先融入西方文化的东方国家,他们的建筑史是他们的一步步脚印。“他山之石”值得借鉴。我们的建筑界现状是他们建筑历史的一个截面,我们会更有目的,有更多的教益。韩国的建筑史,同样是追求传统建筑现代化的发展史。第一时代1945(解放)–1970年现代建筑萌芽期-两个支柱金重业(法国LeCorbusier弟子)重视造型,个人活动金寿根(日本丹下健三徒弟)重视空间,组织活动(空间建筑设计事务所)金重业代表作:驻韩法国大使馆西江大学教育开发研究院第二世代1970-1992年-军事独裁政权时代:强调民族自尊-接受外国的先进文化-矛盾和对立的时期历史主义-继承韩国传统文脉主义形态主义古典主义历史主义-继承韩国传统1.复古古建筑形态盲目的爱国主义和样式主义结合2.采用材料,装饰,细部3.继承建筑设计原理-重视空间福者纪念教堂-李喜太(1967)福者纪念教堂-李喜太(1967)世宗文化会馆-严德文(1977)全州市政府厅-金基雄(1983)国立现代美术馆-金泰洙(1986)独立纪念馆-金基雄(1987)艺术的展堂-音乐堂(1988)2.文脉主义和周边状况谐调考虑城市发展脉络仁荷大学学生活动中心-赵成龙(1986)3.形态主义重视建筑物的外的形式美组合几何形态天主教堂-郑寄溶(1989)4.古典主义复古西方古典样式OlympiaCenter-朴相敦(1989)驻韩法国使馆,是金重叶的代表作,其中,他选取韩国古建筑亭的飞檐来构图,形成轻盈,活泼的造型。同时看几张韩国古亭的照片。韩国古建与中国古建一脉相承,看后发现中国的国家图书馆顶子是选取了亭的整个样子,而驻韩法国大使馆是选取了一个曲线,一个动势。在我看来比北京西客站的顶子,给人的感受好些。下面是韩国的古亭,可见古亭与现代建筑的共同之处。古建和使馆在一起了,看不大清楚,我单独发两张大使馆的黑白照片。下面是金重业的另一例——西江大学首先是平面图:这是立面下面是西江大学的纵览:这是西江大学,总体看来,建筑的形式和学院的气氛相适应,而且有一种韩国的文化韵味在里面,你一看到这样的建筑,你会联想到韩国的帽子,等韩式用具形状。而且,如果你对东方文化有一定的研究,会了解建筑师从何物中取得这种设计灵感。下面是西江大学的细部:这些混凝土预制块的设计,不但有其艺术的方面,实用性能也很好。眼下几所大学的设计也颇似西江大学,但建筑旁莫名地加上几个混凝土架,顶上添花,很多不很不实用,纯粹的装饰,不禁想起“装饰就是罪恶”。这样的建筑更不用说有什么中华民族的特色了。中国建筑师在这个出图只要三天,要至少保证出三十年都耐看的作品是很难的。现在较受欢迎的是大抄外国设计师作品的中国设计师,但许多对外国的建筑作品不很了解,没有深层次的文化了解、剖析,如同吃进了半生的食物,后果可想而知了。同时,西江大学是韩国几十年前的做品,我们现在厚重的混凝土预制架系列设计似乎和那时韩国的建筑发展相吻合了。准确来说,西江大学是1960年的建筑。中国现在对于自己的建筑史研究一直停留在梁思成时代,可能天大做得比较好一点,但是没有一个总体的氛围,很难成气候。我们来看看中建史的一些书,比如楼某某编的什么二十讲,他可以说,我这是科普读物,但是我们现在不缺科普读物,缺的是真正的理论书籍,比如Oxford编的AHistoryofArchitecture,kenneth编的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我们现在始终停留在某某建筑建于某某朝代相当于西元****年,这样的水平,要么就是从营造法式里搬来搬去的一些专业叫法,然后做一些北京西客站的屋顶。我觉得现在的大学中可以专门组织人就照着国外的建筑史书籍编一本中国的建筑史。作为教材,我当年在学校学习的时候用的中建版的建筑史书,一直是以阶级斗争的口吻写的。怎么能成为严肃的学术教材。不知道现在还用不用了。我记得专门有一本是19世纪以后的建筑,好像是陈志华编的。我一直认为建筑的研究不应该是以编年体的形式。而是应该研究建筑形的演变。怎么就能说唐代到了宋代就有了某某的变化,建筑的演变不是随着***的改朝换代带来的。这里的资料都是一位韩国建筑教授的教案,他的学生是建筑专业大三学生,比较浅显,但很有代表性。中国园林中很多完全仿古的亭、台、楼、阁,但完全的仿古建筑在高楼林立的环境中,显得拖沓,累赘,常成为庭院的死角。中国的现代建筑主要是“抄”的阶段。也有一些建筑师提炼出古建的一、两个元素,如:斗、拱、檐角、脊......来设计园林小品或大型建筑的一个细部下面是一例:如直径2米的园窗框景,初看觉得新鲜,时间一长,便觉得两米的大窗框如一张大口,少了南方园林的恬静和韵味。例如下图:看看韩国1965年的建筑:扶余博物馆苏州的园林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他的线性空间,它的游览路线,它的景观安排,都是沿着一条曲折的线性展开的,然后在一些转折点上设置一些重要的景观元素,因此,苏州的园林中所使用的对景、借景、等等都是手法,而线性空间则是它的脊梁。这是我在网师园中游览后的感悟,但是之后发现苏州的任何一个园林都是这样线状分布的,正如我所说,中国古建史是梁思成等整理出来的,而现代史正是中国断代的历史,我在上面提到,建筑史分段不应按时间来分,古代史是这样,现代史亦然!中国的现代史在中山陵等近代建筑之后是几十年的断代,延续这一历史正是从近期开始的。我的意思不是说中山陵之后没有现代建筑,而是说没有形成理论的争论,系统的研究。也就是说只有实践,没有理论,而这一切就像在黑夜里摸索一样。到了近期,大量的外国理论的介绍,外国建筑的涌入,海龟派的归来,使我们重新开始了建筑理论的探索和研究。苏州的园林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他的线性空间,它的游览路线,它的景观安排,都是沿着一条曲折的线性展开的,然后在一些转折点上设置一些重要的景观元素,因此,苏州的园林中所使用的对景、借景、等等都是手法,而线性空间则是它的脊梁。正巧,教授总结了传统建筑空间的几个形式:其中包括1、小说的空间(storytellingarchitecture,部分和全体的有机性统一)–起承转结的结构例子是留园。转承起和的关系如小说,有楔子、开始、高潮、结局.....1.时间性空间=时间+空间(4dimensionalspace)2.连续性空间(architecturalpromenade-Corbu,flowingspace-Mies,sequentialview).时间性空间-连续的空间:开封旧城.时间性空间-连续的空间:韩国浮石寺3.过程空间(迁移空间,转移空间,半透明空间,灰色空间,semi-public/privatespace)-边界模糊.过程性空间–平台,露台,阳台,台阶,屋檐下面.过程性空间–围合空间-院子,四合院,天井.过程性空间–半透明空间:漏窗,棂窗5.回归性空间这些空间形式在一所建筑中互相组合,形成有古典特色的建筑风格。在学习设计的开始,就记得老师用“老子”的一段话来阐明设计的对象就是空间。先来看几张图片,可能比文字更直观:1、过程性空间例一平台、露台、屋檐、廊下.....是一个暂时的,供人流连的空间,这个空间明显是一个室内和室外交汇处例二围合空间、是室内和室外开敞空间的一个过渡和互相渗透空间例三半透明空间:漏窗、棂窗。窗明显是室内外空间互成景观。2、连续性空间例一、开封古城与开封旧城的直线式构图成强烈对比,是中国的古典园林,这是一个典型的转承起合的空间。3.回归性空间---韩国浮石寺先看总平面:可以看出空间有其次序和高差:身处其中,正面上可仰视观建筑正面,回头可俯视观屋顶:在一处所观如下:这是第一个高层建筑,建筑内部第二个高层建筑,向上看建筑内部顶层建筑,向上看:向山下看:以上是古典建筑空间的现代性,我觉得古典建筑的空间特性有许多没有应用到现代建筑中去,以上四种古典建筑的空间形态,只因被建筑师应用到现代建筑的设计中去,才显出古典建筑的光辉,其实古典建筑的许多空间特性依旧等待设计师去发现、整理。现代建筑的创新必须以古典建筑美为根基,否则创新就岌岌可危。韩国建筑史的有关图片细部:室内装饰与室外的协调:室内的通道细部:下面是1964年的自由中心:平面图前立面:后立面:朴实的外观:就建于1964年的自由中心的内部图片,谈谈自己对建筑设计的室内空间的看法。先不说建筑内部的设计环境是否有肌理,亲和力,材料的使用,采光的合理性,以及合理利用自然条件作到夏季通风,冬季保暖。现在许多建筑的外观设计很吸引人,可是内部的空间组织还是老一套,在人流的引导和亲人的设计上,设计者花的工夫要比花在建筑外墙上的时间要少得多,似乎是现今浮躁社会的特点:虚有其表。最常见的设计为商品房的设计,最为先进的设计是房屋商提供一个框架结构,住户自己分割成小空间,看似现代,只是把空间的设计留给了室内装修公司了。但是实际上住户的选择范围越来越窄,试想:住户能把铺设了下水管道的空间作为会客厅吗?再把平整的地面上分割成厨房吗?细部都交给越来越花哨的室内设计。没有建筑原有的韵味和风格。福者纪念教堂-李喜太设计,(1967)年三个立面:底层平面上层平面远景效果:檐口的细部内部的肌理和取光:外部的材料:世宗文化会馆-严德文(1977)明显我感觉是人民大会堂,同样吸收了罗马柱式:几个立面的照片总平面,和人民大会堂的很相似,也许东方人在接触到西方建筑,吸收的东西都很统一,不是抄袭,而是东方人有东方人的眼睛,东方人有东方人的心理内部的装修与结构和人民大会堂同出一辙。甚至肌理。外部的园林,和中国现在流行的大喷泉一致。但似乎中国的建筑落后了。全州市政府厅-金基雄(1983)正面侧面门的细部:上部中空的细部:内部庭院的空间构成:平面图国立现代美术馆-金泰洙(1986)内部的材料和我们现在常用的面包石相同:建筑中庭:平面图:主体建筑平面立面图:建筑内部的采光,装饰,细部:独立纪念馆-金基雄(1987)这是一座完全复古的建筑,据老师说,这样的建筑在当时受到了很多的批评。在我看来,这里是钢筋混凝土的骨架,但古典的功能性的东西:斗拱、雀替、都是附属钢筋的装饰品(装饰即是罪恶-勒.克卜西埃),蒙昧的复古,只能是一种园林小品的设计,是一种点缀。大规模的古建筑群,实际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和时间的倒退。整个建筑群是轴对称图形。夜景主体建筑平常:内部设计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很象:比较成功的是建筑群的古建小品:现在中国的设计师也在总结中国的建筑的发展,如何小品做得有西方建筑的简洁,有东方建筑的儒雅看看平面:下面是中国湖北武汉的历史博物馆(在园林建设中,规划图是对称式):同样成功的小品:1988年金锡哲设计的艺术的展堂——音乐堂(私下认为,台湾的,浙江的几个博物馆做得很象):平面图:

1 / 4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