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J58-94-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operation,maintenanceandsafetyofcityandtownwaterworksCJJ58-94主编单位:北京市自来水公司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4年12月1日1总则1.0.1为使城镇供水厂建立标准化的运营机制,提高供水管理的技术水平,确保安全、稳定、优质、低耗供水,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常规水处理的城镇供水厂。1.0.3城镇供水厂的运行、维护及安全,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2水质监测2.1原水2.1.1城镇供水厂的原水水质必须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的规定。结合本地区的水源水水质情况,应进行定期、定点、定项目的监测。当水源水水质发生异常变化时,应根据需要增加监测项目和频次。2.1.2当原水遭受严重污染,经处理后出厂水达不到现行的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1的要求,毒理指标严重超标直接危及人的生命时,供水厂应立即停止供水并同时向上级报告。2.1.3城镇地面水供水厂宜对原水水质的重点检测项目进行超前的自动连续监测。2.1.4大型的城镇地面水供水厂应从进水口上游至下游适当的范围内划为原水水质监测段,在监测段内应设置有代表性的水质监测点。城镇地下水供水厂应在井群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水源井、补压并(或全部井)作为原水水质监测点。2.2净化水2.2.1净化工艺中,应在沉淀池(澄清池)出水部位、滤池池后水部位、送水泵房(出厂干管)等处设置工序质量检测点。2.3水质监测项目和频率2.3.1水质检测应符合表2.3.1的规定。监测项目和频率表2.3.1水样监测项目监测频率监测点浑浊度、色、pH、氯化物、硬度*、碱度*、蛋白性氮*、氨氮、亚硝酸氮*、硝酸盐氮、耗氧量*每月1~4次水温、臭和味、浑浊度、氯化物、色、氨氮、亚硝酸氮*、pH、溶解氧、耗氧量*、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藻类总数*、铁*、锰*、碱度*、硬度*、总磷*、总氮*、总a放射性*、总β放射性*每日至少1次蛋白性氮*、硝酸盐氮每周1次水源水取水口GB5749三十五项(含地下水水源井)每季1次沉淀水浑浊度、余氯1~2h1次滤后水浑浊度、余氯1~2h1次清水库浑浊度、余氯、肉眼可见物1~2h1次浑浊度、余氯、肉眼可见物(含地下水)每小时1~2次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含地下水)每日1次水温、臭和味、色、pH、氯化物、硬度、碱度、亚硝酸氮、耗氧量、铁*、锰*、氨氮(含地下水)每日1~3次出厂水GB5749三十五项(含地下水)每季1次注:表中*项目可根据本地区原水水质变化和实际需要,自行确定监测项目和监测频率。2.4检验方法2.4.1检验方法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及有关国家标准检验法的规定。2.4.2浑浊度宜用以甲簪聚合物标准液标定的散射光浊度仪检测。2.4.3余氯应用邻联甲苯胺比色法检测。2.5净水原材料检测项目和方法2.5.1净水原材料应在新进厂和久存后使用前进行检测。2.5.2主要净水原材料的检测项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2.5.2的规定。净水原材料检测项目和检验方法表2.5.2原材料种类检测项目检验方法硫酸铝铝、铁、游离酸、水不溶物、砷、铅、比重;液体硫酸铝应增检PH值《净水剂硫酸铝》GB3151无水氯化铁氯化铁、氯化亚铁、游离酸、砷、不溶物、铅《净水剂无水氯化铁》GB4482氯化铁溶液氯化铁、氯化亚铁、游离酸、砷、不溶物、铅、比重、水不溶物《净水剂氯化铁溶液》GB4483硫酸亚铁硫酸亚铁、二氧化钛、游离酸、砷、铅、水不溶物《水处理剂硫酸亚铁》GB10531聚合氯化铝密度、水不溶物、pH值、氧化铝、碱化度宜符合附录A的规定石英砂含泥率、筛分、盐酸可溶率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白煤(无烟煤)筛分、盐酸可溶率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3制水生产工艺标准3.1一般规定3.1.1制水生产工艺应保证水质、水压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管网干线水压不应低于0.14MPa。供水厂应制定出厂水水质及水压企业标准。3.1.2制水生产工艺中所选用的各种净水药剂与水体接触的设施、设备、材料,均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标准》2.3的规定。3.1.3对制水生产工艺中的主要工序,必须进行工序参数检测和动态控制。3.1.3.1净水各工序的水质检测,应符合本规程2的规定。对浊度、余氯等主要水质项目,应配置连续测定仪,进行连续检测记录,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工序质量控制。3.1.3.2取水水位、供水设施、设备的运行水位和压力,应配置仪表进行测定。出厂水压力应在出厂总管上进行连续检测记录,并根据检测结果对运行水位、压力进行控制。3.1.3.3进厂原水和出厂清水,必须配置计量仪表进行水量检测和记录。新建水厂水量计量仪表的配备率应达到100%,检测率应达到95%;已建水厂宜达到以上标准。根据供水量的变化,对制水生产系统及各工序的生产水量应进行控制。3.1.3.4净水药剂的投加,应配置计量器具进行检测和记录,并合理控制加注率。3.1.3.5供水的电量消耗应按单组机泵配置电能表进行测定和记录,并控制最大用电量。3.1.3.6生产中的主要设施、设备的运行状况,应制定、实施点检制度,并对主要技术参数进行控制。3.1.4制水生产工艺必须与供水厂的生产排水(泥)设施相配套,并应满足生产的需要。3.1.5制水生产工艺必须保证生产运行可靠,必须有适量备用设备。各个工序环节必须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3.1.6制水生产工艺应符合高效、低耗的要求。3.2工序质量标准3.2.1投药工序质量标准和工艺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3.2.1.1净水剂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经入厂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3.2.1.2没有自动控制运行的供水厂应以搅拌试验(每天不少于一次)确定合理的加注率。3.2.1.3混凝剂应经溶解后配制成标准浓度进行计量加注。3.2.1.4应根据混合条件正确设置投加点,投加方式可采用重力投加或压力投加。3.2.1.5与药液直接接触的设施、设备、装置,均应采用耐酸材料或进行衬涂。3.2.1.6当原水浊度低于3度时,仍宜投加适量的混凝剂或助凝剂。3.2.1.7使用助凝剂时,应根据助凝剂的特性正确选择投加点。3.2.2混合工序质量标准和工艺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3.2.2.1混合应快速、均匀。3.2.2.2泵前投药的,可利用水泵叶轮的转动进行混合;泵后投药的,可选用管道混合、静态混合器、机械搅拌等混合方式。3.2.3絮凝工序质量标准和工艺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3.2.3.1絮凝应达到絮体密实而且大,与水体分离性好,易沉淀。3.2.3.2絮凝池的出口处凭肉眼观察(或取投加混凝剂混合后的水样做烧杯搅拌实验),应有明显的絮凝体出现,并应防止絮体破碎。3.2.3.3应按设计要求和生产情况控制进出口流速、运行水位、停留时间等工艺参数。3.2.3.4应定期排除絮凝池内的积泥。3.2.4沉淀(澄清)工序质量标准和工艺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3.2.4.1应按设计要求和生产情况控制流速、运行水位、停留时间、积泥泥位(泥渣沉降比)等工艺参数。3.2.4.2沉淀池的进水区、沉淀区(包括斜管的布置)、积泥区、出水区应符合设计和运行的要求。3.2.4.3应定期或定时对沉淀(澄清)池进行排泥。3.2.5过滤工序质量标准和工艺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3.2.5.1出厂水浊度必须保证管网水浊度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其浊度不宜超过2度。3.2.5.2应按设计要求和生产情况控制滤速、运行水位、过滤损失水头、冲洗周期、冲洗强度、冲洗时间等工艺参数。3.2.5.3滤池的滤料、承托层和配水、排水系统应符合设计和运行的要求。3.2.6消毒工序质量标准和工艺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3.2.6.1经消毒后水中的细菌总数不应超过100个/ml,总大肠菌群不应超过3个/l,并应保持水中有适量的消毒剂剩余量,余氯量应符合出厂水水质要求。3.2.6.2液氯消毒剂必须经安全可靠的投加装置的计量进行投加,投加装置应能有效地防止倒回水,严禁采用直接干式投加。3.2.6.3应保证氯消毒剂与水体有充分的接触时间。采用游离氯形式消毒的,接触时间应大于30min;采用氯氨形式消毒的,接触时间不宜小于2h。3.2.6.4应正确设置投加点。采用一次投加的,当清水池的停留时间能保证要求的接触时间时,投加点宜设在清水池进水管上或进水口处;当保留时间不能保证要求的接触时间时,投加点应适当前移。采用二次投加的,前次投加点应根据混合条件正确设置,后次投加点宜设在清水池进水管上或进水口处。3.2.7清水池(水塔)工序质量标准和工艺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3.2.7.2池内的水质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的规定。3.2.7.2根据设计、运行和消防要求,应确定和控制清水池的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并设置明显的水位尺或水位仪。3.2.7.3清水池的存水停留时间不宜过长。3.2.7.4清水池的通气孔、栓修人孔,均应有卫生和安全的防护措施。3.2.8工艺流程中的生产自用水量占总生产水量的百分比宜小于7%。3.2.9制水生产工艺中的附属设施、设备,应保证制水生产全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4供水设施运行4.1取水口4.1.1取水口防护应符合下列规定:4.1.1.1防护地带应为上游1000m至下游100m段(有潮汐的河道可适当扩大),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4.2.1.2的规定。4.1.1.2汛期应组织专业人员了解上游汛情,检查取水口构筑物的完好情况,防止洪水危害和污染。4.1.1.3冬季结冰的取水口,应有防结冰措施及解冻时防冰凌冲撞措施。4.1.2固定式取水口的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4.1.2.1藻类、杂草较多的地区应保证格棚前后的水位差不超过0.3m。4.1.2.2应2~4h巡视一次,对预沉池和水库等的巡视宜每8h至少一次。4.1.2.3消除格棚污物时,应有充分的安全防护措施,操作人员不得少于2人。4.1.2.4藻类、杂草生殖旺盛的地区或季节,设有回转式格棚的进水口应昼夜连续运行,并应设专人专职定时停机清扫检查,有杂物时,应立即进行清除处理。4.1.2.5上游至下游适当地段应装设明显的标志牌,在有船只来往的河道,距离航道小于50m时,还应在标志牌上装设信号灯。4.1.3移动式取水口的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4.1.3.1取水头部应符合本规程4.1.2.1的规定。4.1.3.2为防冲击,应加设防护桩并应装设信号灯或其他形式的明显标志。4.1.3.3在杂草旺盛季节,应设专人清理取水口,宜4~8h清扫一次。4.2原水输水管线4.2.1压力式、自流式的输入管道,每次通水时均应将气排净后方可投入运行。4.2.2压力式输入管线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4.2.2.1压力式输水管线应在规定的压力范围内运行,沿途管线宜装设压力表,进行观测。4.2.2.2应设专人并佩戴证章定期进行全线巡视,严禁在管线上圈、压、埋、占。及时制止严重危及城市供水安全的行为并上报有关主管部门。4.2.3自流式输入管线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4.2.3.1应设专人并佩戴证章进行巡视,不应有跑、冒、外溢和地下水的渗漏污染现象。4.2.3.2对低处装有排泥阀的管线,应定期排入积泥,其排放频率应依据当地原水的含泥量而定,宜为每年一至二次。4.3预沉4.3.1自然预沉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4.3.1.1正常水位控制应保证经济运行。4.3.1.2高寒地区在冰冻期间应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水位控制标准和防凌措施。4.3.1.3根据预沉池的容积及沉淀情况,挖泥频率宜为每一至三年挖泥一次。4.3.2沉砂池应设挖泥、排砂设施。根据地区和季节的不同,可调整排砂、挖泥的频率,运行中的排砂宜为8~24h一次,挖泥宜为每年一至二次。4.4投药混凝4.4.1投药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4.4.1.1药剂配制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固体药剂时,把固体破碎、过筛(筛孔选用10~20mm)呈均匀粒径后装入投矾机,并按所需投加量调好投矾机的间歇

1 / 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