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审计》—第五章重要性与审计风险1重要性与审计风险来自《审计》—第五章重要性与审计风险2本章主要内容•重要性的确定•重要性在审计过程中的运用•审计风险的含义及构成•审计风险的评估和控制来自《审计》—第五章重要性与审计风险3第一节重要性•重要性的含义•重要性的确定•重要性在审计过程中的运用来自《审计》—第五章重要性与审计风险4一、重要性的含义--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来自《审计》—第五章重要性与审计风险5二、重要性的确定(1)•金额和性质的考虑1、涉及舞弊与违法行为的错报或漏报2、可能引起履行合同义务的错报或漏报3、影响收益趋势的错报或漏报4、不期望出现的错报或漏报来自《审计》—第五章重要性与审计风险6二、重要性的确定(2)重要性水平的确定1、两个层次重要性水平的考虑--会计报表层次、账户或交易层次2、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1)判断基础和计算方法~判断基础通常包括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计算方法有固定比率法和变动比率法(2)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选取--审计人员应选取最低者作为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3)会计报表尚未编制完成时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根据期中会计报表推算或根据上年度会计报表修正3、账户或交易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注)来自《审计》—第五章重要性与审计风险7三、重要性在审计过程中的运用•对重要性作出初步判断•将重要性的初步判断数分配于各账户•估计错误并作比较•报告阶段的重要性考虑来自《审计》—第五章重要性与审计风险81、对重要性作出初步判断•重要性的初步判断,是指审计人员认为会计报表中可以出现而又不至于影响有理性的人员作决策的最大的错报数额。•目的:为检查数量上重要的错报确定一个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在随后的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往往需要对重要性的初步判断数进行修正。来自《审计》—第五章重要性与审计风险92、将重要性的初步判断分配于各账户•分配的原因:证据是针对账户收集的,而不是针对整个报表。•分配的方式:一般将初步判断数分配于资产负债表。因为在复式记账法下,利润表中的错误大都对资产负债表有相同的影响。•可容忍错误:每个账户所分配的重要性初步判断数。•考虑因素:(1)特定账户发生错报的可能性;(2)验证账户可能需要花费的成本。(举例)来自《审计》—第五章重要性与审计风险103、估计错误并作比较(1)从账户中抽取样本审查,记录发现的错误,估计总体错误。(2)将各账户的估计总体错误数加总,得出联合错误的估计总数。(3)将联合错误的估计数与初步判断数进行比较,如高于初步判断数,则报表不能接受,应进一步确认,或提出保留或否定意见。(举例)来自《审计》—第五章重要性与审计风险114、报告阶段重要性的考虑审计人员在完成外勤审计工作后,应汇总所有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审计差异得出尚未更正错误的累计数,并将其与初步判断数进行比较。(1)如果尚未更正错误的累计数大于重要性水平初步判断数措施:考虑追加审计程序或提请管理当局调整会计报表。如无效,则提保留或否定意见。(2)如果尚未更正错误的累计数接近重要性水平初步判断数措施:考虑执行追加审计程序或要求管理当局就已确定的错报调整会计报表,以降低审计风险。来自《审计》—第五章重要性与审计风险12第二节审计风险•审计风险的含义及其构成•审计风险的评估与控制•重要性、审计风险及审计证据三者之间的关系来自《审计》—第五章重要性与审计风险13一、审计风险的含义及其构成(一)审计风险的含义审计风险是指当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时审计人员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二)审计风险的构成审计风险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构成,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作定性和定量分析)来自《审计》—第五章重要性与审计风险14二、审计风险的评估与控制(1)(一)评估固有风险应考虑的因素1、评估与会计报表层次有关的固有风险时应着重考虑的因素(1)管理人员的品行和能力(2)管理人员,特别是财务人员的变动情况(3)管理人员遭受的异常压力(4)业务性质(5)影响被审计单位所在行业的环境因素来自《审计》—第五章重要性与审计风险15二、审计风险的评估与控制(2)(一)评估固有风险应考虑的因素2、评估与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别有关的固有风险时应着重考虑的因素(1)容易产生错报的会计报表项目(2)需要利用专家工作结果予以佐证的重要交易或事项的复杂程度(3)确定账户金额时,需要运用估计和判断的程度(4)容易遭受损失或别挪用的资产(5)会计期间,尤其是临近会计期末发生的异常或复杂交易(6)在正常的会计处理程序中容易被漏记的交易或事项来自《审计》—第五章重要性与审计风险16二、审计风险的评估与控制(3)(二)控制风险的初步评估1、评估原则:稳健性原则2、将控制风险评估为高水平的条件:(1)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失效(2)审计人员难以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做出评估(3)审计人员不拟进行符合性测试3、将控制风险评估为中、低水平的条件:(1)相关内部控制可能防止、发现或纠正重大错报或漏报(2)审计人员拟进行符合性测试来自《审计》—第五章重要性与审计风险17二、审计风险的评估与控制(4)(三)符合性测试与控制风险的进一步评估审计人员如拟信赖内部控制,应当实施符合性测试程序,以评估控制风险。1、符合性测试程序(1)检查交易或事项的凭证(2)询问并实地观察未留下审计轨迹的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3)重新实施相关内部控制程序来自《审计》—第五章重要性与审计风险18二、审计风险的评估与控制(5)(三)符合性测试与控制风险的进一步评估2、不必进行符合性测试的情形(1)相关内部控制不存在(2)相关内部控制虽然存在,但审计人员通过了解发现其并未有效运行(3)符合性测试的工作量可能大于进行符合性测试所减少的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3、符合性测试结果的应用将根据符合性测试结果与控制风险的初步评估结论进行比较,如果存在偏差,应当修正对控制风险的评估,并据以修改实质性测试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来自《审计》—第五章重要性与审计风险19二、审计风险的评估与控制(6)(四)实质性测试与控制风险的最终评估审计人员在终结审计之前,应当根据实质性测试的结果和其他审计证据,对控制风险进行最终评估,并检查其是否与控制风险的初步评估结论相一致。(五)检查风险的评估基础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的综合水平,决定审计人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六)检查风险对实质性测试性质、时间和范围的影响见教材第页(表5-5)(七)检查风险与审计意见的类型来自《审计》—第五章重要性与审计风险20三、重要性、审计风险及审计证据数量三者之间的关系•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反向关系,即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反之亦然。•重要性与审计证据数量:反向关系,即重要性水平越高,要求的审计证据越少;反之亦然。•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数量:反向关系,即审计风险越高,要求的审计证据就越少;反之亦然•注意:在讨论三者之间的关系时,是讨论其中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假定另一因素保持不变,只有这样,两者之间才存在反向关系。来自《审计》—第五章重要性与审计风险21本章复习思考题—1•1.什么是重要性?为什么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要考虑重要性概念?•2.重要性水平应如何确定?•3.在审计过程中应如何运用重要性?•4.试述审计风险的含义及组成要素。来自《审计》—第五章重要性与审计风险22本章复习思考题—2•5.审计风险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6.如何评估固有风险?•7.如何评估控制风险?•8.检查风险如何影响实质性测试?•重要性、审计风险、审计证据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