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科创职业学院学前教育系:唐家业第七章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第一节蔡元培的儿童教育思想•第1节蔡元培的学前教育思想•第1节蔡元培的学前教育思想一、生平和主要教育活动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蔡元培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任职期间,废除了封建旧学制,制定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教育宗旨和学制。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对学校进行全面整顿和改革,使北大成为五四运动的发祥地、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享誉海外内的著名高等学府。•第1节蔡元培的学前教育思想一、生平和主要教育活动1927年先后任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务。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涉及面广,从教育方针、学制到教学方法,从高等教育到学前教育,从家庭教育到社会教育,他都有过许多论述,他的儿童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新教育与旧教育的歧点》、《贫儿院与贫儿教育》、《美育的实施方法》、《美育》等著名篇章中。二、”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论1912年,他发表了《对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在批判封建主义教育的基础上,根据资产阶级的需要,为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人格”,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1912年,蔡元培发表了《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的重要文章。二、”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论在批判封建主义教育宗旨的基础上,根据资产阶级的需要,为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力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二、”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论军国民教育即军事体育。实力主义教育即智育。公民道德教育即德育。美感教育即美育。世界观教育。二、”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论蔡元培认为军国民教育、实力主义、公民道德教育是“隶属于政治之教育”,而“世界观则统三者而一之”。世界观教育则是“超轶政治之教育”,其主要任务是培养人们超轶现世之观念,而达于实体世界之最高精神境界,使人生变得更有价值,人格更趋完善。这是蔡元培教育理论的最高目标。以上五育,蔡元培认为尽管它们各自的作用不同,然而均是培养“健全人格”所必须的,是统一整体所缺一不可的。二、”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论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思想,是以公民道德教育为中心的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思想。它体现了辛亥革命以后资产阶级改革封建教育的需要,反映了发展资本主义而对人才提出的要求,顺应了当时社会变革的潮流,为中国资产阶级创新教育体制提供了思想武器,也是改革学前教育的指导方针。1.军国民教育(体育)——筋骨“健全的精神,必宿在健全的身体”2.实利主义教育(智育)——胃肠“公之世界恃以竞争者,不仅在武力,而尤在财力。”3.公民道德教育(德育)——呼吸“何为公民道德?曰法兰西之革命也。所揭示者,自由、平等、关爱。道德之要旨,尽于是矣。”4.世界观教育——心理“培养人超轶乎现实之观念,而达于实体世界之最高精神境界。”5.美育——神经“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三、“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主张1918年,蔡元培发表《新教育与旧教育之歧点》,他认为新旧教育的不同在于:昔之教育,使儿童受教育于成人;今之教育,乃使成人受教于儿童。他对违反自然,束约个人的个性自由发展的教育深恶痛绝。他主张新教育应反其道行之。蔡元培这种崇尚自然、尊重儿童,让儿童自由发展的主张,也是学前教育领域内批判封建儿童观的思想武器。“教育者,与其守成法,勿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勿宁展个性。”四、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1919年,蔡元培在《贫儿院与贫儿教育的关系》这篇演讲中,提出了他的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首先,他揭露了封建家庭的黑暗及对儿童产生的不良影响。其次,他强调“教育是专门的事业,不是人人能担任的”。针对上述情况他提出了他的学前儿童公育理想的。他主张:不论哪个人家,要是妇女有了身孕,就送到胎教院接受胎教,生下子女之后,进入乳儿院,一年后进入蒙养院受教育,不用他的母亲照管。他对学前儿童公育的设想是先从贫儿院下手,再推广到不贫的儿童,逐步以学前公共教育代替家庭教育。五、倡导学前儿童美育•蔡元培是我国现代美育的首偿者。•其中有关儿童美育的实施,他提出以下几点意见:首先,他主张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实施美育。其次,他通过胎教院,育婴院、幼稚园三级机构实施学前儿童美育。他把胎教作为美育的起点。蔡元培关于学前儿童美育方面的主张虽有脱离实际的地方,但是他重视学前儿童美育的基本思想和他所提出的一些合理要求,至今仍可作为我们向学前儿童进行美育的借鉴。•蔡元培关于学前儿童美育方面的主张虽有脱离实际的地方,但是他重视学前儿童美育的基本思想和他所提出的一些合理要求,至今仍可作为我们向学前儿童进行美育的借鉴。•第二节恽代英的儿童公育思想•一、生平与革命教育活动•二、论儿童公育的重要性•三、论儿童公育的优越性•四、论家庭教育•一、生平与革命教育活动•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杰出•的革命教育家、青年运动的著名领导人。他的教育思想是与当时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务紧密相连。在学前教育方面,他发表了《理想之儿童俱乐部》;《家庭教育论》;《儿童公育在教育上的价值》;《驳杨效春君非儿童公育》等文章,儿童公育思想是其主要的学前儿童教育思想。•二、论儿童公育的重要性•(一)儿童公育关系到世界的改造和国家的前途•1.“教育是改造世界的唯一有力工具……儿童共育对于世界的改造,有很重大的效力”•2.“儿童乃国家、社会将来托命之人物,苟彼等尽为恶势力所吞啖,则将来之国家必尽为恶势力所占据,即将来之国家社会绝对无可托命之人。如此,吾国之前途将有较今日更悲惨无望之一日。”•(二)儿童公育关系到人的全面发展•儿童公育是使儿童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三、论儿童公育的优越性•(一)旧家庭不能使劳动人民子女受到教育,实行儿童公育才能使教育得到普及•(二)旧家庭中父母难以担负科学地教育儿童的重任,儿童公育机构的教师才能胜任这种工作•(三)旧家庭不是儿童合宜的教育场所,儿童公育机关则是理想的儿童教育园地•(四)幼稚园虽是专门的教育机构,但也不能完全承担教育的儿童的任务•四、论家庭教育•(一)论家庭教育的任务和内容•“所谓家庭教育也,教育者之各种方法使儿童身(体育)、心(智育)、性(德育)各方面均完全发达。”•1.体育:•“活动为教育上最要之条件,而身体之活动尤要”,对婴幼儿应从襁褓开始,让其在床上、地上‘自爬自动’,体育应以体操和户外活动为主,同时反对父母经常抽烟、喝酒、打牌。•2.智育:•胎教——感官教育——科学常识启蒙教育;智育应结合日常生活进行,教育方法为诗歌、谜语和歌谣等形式;幼儿识字可采用游戏形式。•3.德育:•强调父母以身作则,对父母的道德行为有四点要求。•对父母的道德行为有四点要求:•(1)须自备有秩序的习惯;•(2)须自备有勤俭的习惯;•(3)须自备有好善的习惯;•(4)须自备有清洁的习惯•(二)论家庭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主张在家庭中多通过游戏对儿童进行教育,提出“游戏乃小儿天然生机,不可遏除”,儿童“如无游戏,即无教育”其关于儿童游戏的思想主要在其译著《儿童游戏时间之教育》之中。•家庭教育方式方法:•1.潜移默化,循循善诱•2.晓之以理,动之以情•3.严而有格,扬长避短•4.任其自由,合宜指导•5.适当暗示,积极防范•6.经常反省,善于总结•第二节•张雪门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一、生平和主要教育活动1.1918年,创立宁波第一所中国人自办的幼稚园——星荫幼稚园2.1924年,在北大教育系学习,细心研究了福禄倍尔、蒙台梭利以及世界各国的幼儿教育。3.1930年,应熊希龄之聘,任北平幼稚师范学校校长4.九.一八事变之后,开始了系统的幼稚园行为课程的研究,抗战爆发后,幼师迁重庆,在他的领导下,进行了儿童福利制度的实验。5.1946年,前往台湾办理儿童保育院(台北育幼院),后因工作繁重,患上眼疾,并于1952年离开育幼院。6.1960年,他突患脑病,半身不遂,在眼睛失明、手脚失灵、耳朵失聪的情况下陆续写下了《幼稚教育》、《幼稚园行为课程》等专著。7.1973年脑病复发,抢救无效病逝于台湾,享年83岁。•第二节•张雪门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一、生平和主要教育活动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20世纪30、40年代我国幼教界的“南陈北张中的北张,他对北方和台湾的幼教影响很大。1924年译著《福禄倍尔游戏辑要》、《蒙台梭利及其教育》。1930年秋,任北平幼稚师范学校校长。期间,编辑了幼稚师范丛书,进行了教育见习、实习的改革试验。1934年,开始了幼稚园行为课程的研究,并讲授《幼稚教育》于各大学。1947年,任台北育幼院院长。之后,陆续写下《幼稚教育》、《幼稚园课程活动中心》、《幼稚园行为课程》等十几本专著,为幼儿教育理论的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二、论幼稚教育的目的张雪门根据教育目标的不同,把中国幼稚教育分为4类:(一)培养士大夫为目标的幼稚教育——清末仿效日本办理的蒙养院(二)培养宗教信徒为目标的幼稚教育——教会办的幼稚园都是以宗教为本位的。(三)以发展儿童个性的幼稚教育——儿童本位教育思想指导的幼稚园他认识到儿童本位思想完全不适应我国当时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认为教育如果不考虑社会需要,那就没有多大效果。(四)以改造中华民族为目标的幼稚教育——理想的幼稚教育。他强调目前的儿童,便是下一代的民族,凡现时代中华民族应负的使命,儿童虽小,也决不例外。三、论幼稚教育的行为课程•张雪门于1966年出版了《增订幼稚园》一书,初步形成了他的“行为课程”的阿理论和实践体系。在70年代出版了《中国幼稚教育课程研究》,对幼稚课程做了进一步探讨。•(一)行为课程的含义张雪门认为:“课程是经验,是人类的经验。用最经济的手段,按有组织的配置,用各种方法,以引起孩子的反应和动作。”什么是行为课程?他说:“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可见,生活和实际行为是行为课程的两大因素。在他看来,行为课程应自然地融合在儿童地生活中。并把生活和行动看作相互联系的整体。•(二)论幼稚教育的行为课程组织•幼稚园行为课程的组织•第一,“幼稚生对于自然和人事界没有明显的界限,他看宇宙一切的一切,都是整个儿的”所以编制课程时如果分得太清楚、太有系统了,反不能引起儿童的反应。•第二,“当幼稚生的时期中,满足个体的需要,实甚于社会的希求”。所以,编制课程时要考虑社会的需要,但更应强调满足儿童个体的需要。•第三,“幼稚园的课程,须根据于儿童自己的经验。”他非常注重幼稚园课程的整体性、个体性和直接性。(三)行为课程的教学法⒈要旨:以行为为中心,以设计为过程⒉基本思想:“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⒊目标:兼顾个体和社会的需要,其内容来自周围环境,其方法采用单元设计教学法,其实施以行动为中心四、论幼稚师范教育的见习和实习(一)关于见习、实习的场所四种单位:1、中心幼稚园2、平民幼稚园3、婴儿保育院4、小学(二)关于见习、实习的时间安排第一学年:9学时分三次进行第二学年:学生自由支配第三学年:第一学期一半时间在婴儿园,一半时间在小学,第二学期全班下乡。(三)关于实习的组织条件:有步骤、有范围、有相当时间、有适合的导师与方法特点:空间上时间上内容上一是空间上,它把幼师生的实习场所从幼稚园扩大到婴儿园和小学,从校内扩到到校外,从城市扩大到农村;二是在时间上,它从只集中在三年中的最后一个学期,增加到三年中均有实习;三是内容上,它从仅仅实习幼稚教育扩展到婴儿保育、小学教育,从只实习教育和教学扩展到实习行政管理以及缝纫炊事等。•第四节陶行知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一、生平和主要教育活动陶行知(1891—1946),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1.1914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同年赴美伊利诺大学留学,一年后获政治学硕士学位,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1917年获“都市学务总监”资格文凭,同年回国在南京高师任教。2.1922年任中华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后与朱其慧、晏阳初等人发起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还担任《新教育》《新教育评论》等杂志的主编。3.1927年,与赵叔愚一起创办了晓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