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一生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仁爱一生(节选)屈雅君刘铁英特蕾莎修女,(MotherTeresaofCalcutta),1910年8月27日—1997年9月5日,又称作德兰修女、特里莎修女、泰瑞莎修女),是世界著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主要替印度加尔各答的穷人服务。因其一生致力于解除贫困,而于1979年得到诺贝尔和平奖。被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在2003年10月列入了天主教宣福名单Beatification。目前特蕾莎修女的名称也变为真福特雷莎修女(BlessedTeresa)。她把一切都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垂死临终者;她从12岁起,直到87岁去世,从来不为自己、而只为受苦受难的人活。德蕾莎修女一生中曾18次被提名为年度最受尊敬人物中的十大最受尊敬女性之一,并在20世纪80-90年代间数次当选。1999年,德蕾莎修女被美国人民投票选为二十世纪最受尊敬人物榜单之首。排在她后面的是马丁路德金与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她以压倒性的优势成为全美人民心目中的伟人。2、《仁爱一生》是特里萨修女的传记,两位编者以无限感佩之情叙写了特里萨修女崇高而美好的人生,本书主要有五大部分:理想篇、事业篇、花絮篇、回响篇和金石篇,本文节选了该书的第二部分——事业篇,并作了适当的浓缩与改编。1、语音褴褛(lánlǚ)嶙峋(línxún)骷髅(kūlóu)黏满(nián)2、语义褴褛:形容衣服破烂。亦作“蓝缕”。嶙峋:形容山峰、岩石、建筑物等突兀耸立。也形容人消瘦露骨。骷髅:干枯无肉的死人的全副骨骼。黏满:同“粘满”。不可思议:原指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比喻无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问津,询问渡口。义正词严:道理正当公允,严肃的措词。义,道理;词,言辞。饶有兴趣:十分有兴趣,很风趣;富有幽默诙谐的趣味。饶有,富有、具有。趣味,兴趣、风趣。1、分析特里萨从罗瑞托修道院来到印度加尔各答的原因。2、结合文本概括特里萨在印度加尔各答所做的事。该书第一部分讲述特里萨在罗瑞托修道院传教的情况,在那里她讲授地理和历史,后来当上了校长。但特里萨认为天主对她有更大的期待,而罗瑞托修道院“只是为富人设置而已”,自己更应该去救助贫民窟的穷人。受一颗“不安良心”的驱使,特里萨离开了罗瑞托修道院来到加尔各答。加尔各答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上个世纪的加尔各答是一个噩梦般的城市,是被“胀破了创口”的地狱:到处是被死亡诅咒、骨瘦如柴的人。为了实现自己“服务最苦穷人”的夙愿,特里萨来到了人间地狱——加尔各答。结构提纲:第一部分(第1-7段),叙述了特里萨在贫民窟建立贫民区学校。第二部分(第8-9段),叙述了特里萨收养弃婴、建立“儿童之家”的过程。第三部分(第10-22段),叙述了特里萨建立临终关怀院的情况。运用多种方法刻画人物⑴、语言、动作、心理等人物描写手法语言描写。如第1自然段中“我是个穷修女,我只能替你包扎伤口”,真诚的话语包含了特里萨内内心的愧疚,为人之坦率。再如第12自然段,“老奶奶是否有救的责任不在医院,但作为医院想办法给予治疗缺少必须的!”这段慷慨陈词,足见特里萨修女的义愤填膺和态度的决绝,凛然正义跃然纸上。1、本节选中,作者是如何来刻画特里萨修女的及她的仁爱体现在哪里?动作描写。如第16自然段,面对垂死的老人,特里萨修女“将她搬进大堂”、“喂他进食”、“清洁便溺”、“清除蛆虫”。这些动作是连环反应,毫无做作,表现了特里萨对垂死者护理的精心与细心,凸显出她的爱心。心理刻画。如第2自然段,她内心受到了很大的震动:为什么穷人会有那么善良之心?自己患着病,还关心着别人!此处的内心描写,既反应出仁爱思想的普适性与广泛性,又折射出大爱无疆的崇高性和伟大性。⑵、对比本文有多处对比描写。比如,第11、12自然段,面临垂死者,特里萨和当地医院作出截然相反的反应,灵魂高下,云泥立判。再如,第13自然段,作者将特里萨与当地居民进行对比,在“清心之家”拆与建的争执中,特里萨一心为他人的崇高形象让人触手可及。⑶、环境烘托本文最典型的环境是加尔各答贫民窟,通过环境描写烘托特里萨的美德。上世纪的加尔各答贫民窟是“地狱”的代名词:满目疮痍、脏乱不堪,到处是弃婴、垂死者、死尸,还有麻风病患者等。而特里萨却主动申请到这样的地方,只是为了践行心中的信念:穷苦人更需要尊重和救助。如此博爱的思想,冲破了阶层、阶级和宗教的束缚,体现她大爱圣心的崇高境界。⑷、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直接描写。如第16自然段,作者用夸张的语言,凭借恐怖甚至恶心的物象“鬼”“骷髅”“蛆虫”等,描写出老人垂死的痛苦惨状,面对如此惨烈到恶心的创痛,作者通过一连串救护动作的描写,将特里萨救护他人的用心和细心全部呈现出来。侧面描写。如第21自然段,作者没有直接写特里萨修女救护“还有一位老人”的经过,但最后借用老人一句话:“我一生活得像条狗,而我现在死得像个人。谢谢了。”一句感动的话语,一颗感恩的心,不难让读者感觉到特里萨修女在救护过程中的付出。2、作者在选材、剪材上是如何做的?选材具有真实性和典型性。作为传记文学,本文的第一个显著特征是真实性。本文所叙述的有关特里萨修女的有关事件,如救助贫民窟人民、建立儿童之家、与当地医院的交涉都有史料依据。典型性事件中可以看出人物的伟大之处。就选文而言,特里萨修女的典型之处在于:她的救助当地人民着眼于长远利益,比如帮助人民建立露天学校,通过学习知识增强生存技能,从根本上解决眼前困境,可见其视界高远;另外,她还做出“令人不可思议”的举动,兴办临终关怀医院,对任何苦命的人无条件的尊重,这一惊世骇俗的举动,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特殊性。剪材详略得当,粗细自如。如在第一部分内部,第2自然段详细地描写了特里萨修女的热心帮助巴布一家的经过,着重体现了特里萨修女的大爱无疆的内核本质,这为后来她热心建立露天学校奠定基础,让读者觉得她的举动顺其自然。而第3段同样写特里萨修女救助类似家庭,则显得比较简略。在三大部分之间,第二部分惜墨如金,而第三部分用墨如泼,最为详细。原因很明显,在印度这样一个人口爆炸的国度,建立临终关怀医院实属惊世骇俗,最能体现特里萨修女的本质思想,当然需要重磅出击,泼墨如洒,浓墨重彩。3、赏析本传记的语言风格语言朴实,描写生动,感染力强本文语言平实朴素,对特里萨修女的热忱助人的事迹,作者只是娓娓道来,将自己的情感蕴藏在冷静、客观的叙述中。文本中即便要表达对特里萨修女的赞美,作者也是借助被救助人之口,表达对特里萨修女的褒奖与感恩。文本语言感染力强,例如,作者在第12自然段和第16自然段中,两处运用了细节描写,借助一些不寻常甚至有点恐怖的物象,如“老鼠”“苍蝇”“蛆虫”等,细致入微地刻画出垂死者创伤的惨状,使之更为直观可感,很容易让读者产生毛骨悚然之感,同时让读者切身体会到特里萨救助过程中的艰辛。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