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操作系统复习总结-汤子瀛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操作系统的定义:操作系统是以一组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对各类作业进行调度,以及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的集合。1.1.1操作系统的目标:1.方便性2.有效性3.可扩充性4.开放性2.1.2操作系统的作用:1.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2.o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3.os用作扩充机器1.1.3推动操作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1.不断提高计算机资源利用率2.方便用户3.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4.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1.2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1.2.1无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系统:1.人工操作方式2.脱机输入输出(Off-LineI/O)方式1.2.2单道批处理系统(特征:自动性;顺序性;单道性)1.2.3多道批处理系统:1.多道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1)提高CPU的利用率)(2)可提高内存和I/O设备利用率(3)增加系统吞吐量2.多道批处理系统的特征:(1)多道性(2)无序性(3)调度性3.多道批处理系统的优缺点:(1)资源利用率高(2)系统吞吐量大(3)平均周转时间长(4)无交互能力4.多道批处理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1)处理机管理问题(2)内存管理问题(3)I/O设备管理问题(4)文件管理问题(5)作业管理问题1.2.4分时系统:分时系统是指,在一台主机上连接了多个带有显示器和键盘的终端,同时允许多个用户通过自己的终端,以交互方式使用计算机,共享主机中的资源。1.分时系统的产生:推动分时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用户的需求(需要的具体表现:人-机交互、共享主机、便于用户上机)2.分时系统实现中的关键问题:(1)及时接收(2)及时处理3.分时系统的特征:(1)多路性(2)独立性(3)及时性(4)交互性1.2.5实时系统:实时系统是指系统能及时(或即时)响应外部事件的请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该事件的处理,并控制所有实时任务协调一致地运行。1.应用需求:(1)实时控制(2)实时信息处理2.实时任务:1)按任务执行时是够呈现周期性来划分:(1)周期性实时任务(2)非周期性实时任务2)根据对截至时间的要求来划分:(1)硬实时任务(2)软实时任务3.实时系统与分时系统特征的比较:(1)多路性(2)独立性(3)及时性(4)交互性:仅限于访问系统中某些特定的专用服务程序,它不像分时系统那样能向终端用户提供数据处理、资源共享等服务(5)可靠性:实时系统要求更高P111.3操作系统的基本特性:1.3.1并发:并行性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而并发性是指两个或多个时间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进程是指在系统中能独立运行并作为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它是由一组机器指令、数据和堆栈等组成的,是一个活动实体。1.3.2共享:所谓共享是指系统中的资源可供内存中多个并发执行的进程(线程)共同使用。1.互斥共享方式2.同时访问方式1.3.3虚拟:所谓“虚拟”,是指通过某种技术把一个物理实体变为若干个逻辑上的对应物。1.3.4异步性:进程是以人们不可预知的速度向前推进,此即进程的异步性。1.4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1.4.1处理机管理功能:1.进程控制2.进程同步①进程互斥方式②进程同步方式啊(P14)3.进程通信:进程通信的任务就是用来实现在互相合作的进程之间的信息交换。4调度1.4.2.存储器管理功能:(目的:提高利用率,方便用户使用,提供足够的空间方便进程的开发运行)1.内存分配2.内存保护(内存保护的主要任务,是确保每道用户程序都只是在自己的内存空间内运行,彼此互不干扰。越界检查都由硬件实现)3.地址映射4.内存扩充1.4.3设备管理功能:1.缓冲管理2.设备分配:设备分配的基本任务就是根据用户进程的I/O请求、系统的现有资源情况以及按照某种设备分配策略,为之分配其所需的设备。3.设备处理:设备处理程序又称为设备驱动程序。其基本任务是用于实现CPU和设备控制器之间的通信,即由CPU向设备控制器发出I/O命令,要求它完成指定的I/O操作;反之由CPU接收从控制器发来的中断请求,并给予迅速的响应和相应的处理。1.4.4文件管理功能:1.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其主要任务是为每个文件分配必要的外存空间,提高外存的利用率,并能有助于提高文件系统的运行速度。2.目录管理:目录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为每个文件建立其目录项,并对众多的目录项加以有效的织,以实现方便的按名存取。即用户只须提供文件名,即可对该文件进行存取。其次,目录管理还应能实现文件共享。3.文件的读/写管理和保护:(1)文件的读/写管理,该功能是根据用户的请求,从外存中读取数据;或将数据写入外存。(2)文件保护:①防止未经核准的用户存取文件;②防止冒名顶替存取文件;③防止以不正确的方式使用文件。1.4.5用户接口1.命令接口:(1)联机用户接口(2)脱机用户接口2.程序接口:该接口是为用户程序在执行中访问系统资源而设置的,是用户程序取得操作系统服务的唯一途径。3.图形接口1.5.3微内核os结构1.客户/服务器模式(Client-ServerModel)1)基本概念:为了提高OS的灵活性和可扩充性而将OS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用于提供各种服务的一组服务器(进程),如用于提供进程管理的进程服务器、提供存储器管理的存储器服务器、提供文件管理的文件服务器等,所有这些服务器(进程)都运行在用户态。当有一用户进程(现在成为客户进程)要求读文件的一个盘块时,该进程便向文件服务器(进程)发出一个请求;当服务器完成了该客户的请求后,便给该客户回送一个响应。操作系统的另一部分是内核,用来处理客户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即由内核来接收客户的请求,再将该请求送至相应的服务器;同时它也接收服务器的应答,并将此应答回送给请求客户。2)客户/服务器模式的优点:(1)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充性(2)提高了OS的可靠性(3)可运行于分布式系统中2.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技术(Object-OrientatedProgramming)1)面对对象技术的基本概念:该技术是基于“抽象”和“隐蔽”原则来控制大型软件的复杂度的。所谓对象,是指在现实世界中具有相同属性、服从相同规则的一系列事物的抽象,而把其中的具体事物成为对象的实例。在面对对象的技术中,是利用被封装的数据结构和一组对它进行操作的过程,来表示系统中的某个对象的。2)面向对象技术的优点:(1)可修改性和可扩充性(2)继承性(3)正确性和可靠性3.微内核技术:1)微内核技术的引入:所谓微内核技术,是指精心设计的,能实现现代OS核心功能的小型内核,它与一般的OS(程序)不同,它更小更精炼,它不仅运行在核心态,而且开机后常驻内存,它不会因内存紧张而被换出内存。微内核并非是一个完整的OS,而只是为构建通用OS提供一个重要基础。由于在微内核OS结构中,通常是采用了客户/服务器模式,因此OS的大部分功能和服务,都是由若干服务器来提供的,如文件服务器、作业服务器和网络服务器等。2)微内核的基本功能:(1)进程管理(2)存储器管理(3)进程通信管理(4)I/O设备管理第二章进程管理2.1.1程序顺序执行时的特征:(1)顺序性(2)封闭性(3)可再现性2.1.2前趋图P27注意:前趋图中必须不存在循环2.1.3程序的并发执行及其特征:P28程序并发执行时的特征:(1)间断性(异步性)(2)失去封闭性(3)不可再现性2.1.4进程的特征和状态:P301.进程的特征和定义:1)结构特征:通常的程序是不能并发执行的。为使程序(含数据)能独立运行,应为之配置一进程控制块,即PCB;而由程序段、相关的数据段和PCB三部分便构成了进程实体。2)动态性:动态性是进程的最基本的特征,动态性还表现在:“它由创建而产生,由调度而执行,由撤销而消亡”。进程有一定的生命期,而程序是静态的。3)并发性:并发性是进程的重要特征,同时也成为OS的重要特征。而程序(没有建立PCB)是不能并发执行的。4)独立性5)异步性进程的定义:进程是进程实体的运行过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2.进程的三种基本状态:1)就绪状态:当进程已分配到除CPU以外的所有必要资源后,只要再获得CPU,即可立即执行,进程这时的状态称为就绪状态。2)执行状态:进程已获得CPU,其程序正在执行。3)阻塞状态:正在执行的进程由于发生某事件而暂时无法继续执行时,便放弃处理机而处于暂停状态,亦即撑劲的执行受到阻塞,称为阻塞状态,也称为等待状态。3.挂起状态:1)引起挂起状态的原因:(1)终端用户的请求(2)父进程请求(3)负荷调节的需要(4)操作系统的需求2)进程状态的转换:(1)活动就绪→静止就绪(2)活动阻塞→静止阻塞(3)静止就绪→活动就绪(4)静止阻塞→活动阻塞2.1.5进程和控制块1.进程控制块的作用:进程控制块是进程实体的一部分,是操作系统中最重要的记录型数据结构。进程控制块的作用是使一个在多道程序环境下不能独立运行的程序(含数据),成为一个能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一个能与其它进程并发执行的进程。(或者说,OS是根据PCB来对并发执行的进程进行控制和管理的)PCB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PCB常驻内存。2.进程控制块中的信息:1)进程标识符:(1)内部标识符(2)外部标识符2)处理机状态3)进程调度信息4)进程控制信息3.进程控制块的组织方式:1)链接方式:这是把具有同一状态的PCB,用其中的链接字链接成一个队列。2)索引方式:系统根据所有进程的状态建立几张索引表。2.2进程控制:进程控制是进程管理中最基本的功能。它用于创建一个新进程,终止一个已完成的进程,或去中止一个因出现事件而使其无法运行下去的进程,还可以负责进程运行中的状态转换。2.2.1进程的创建1.进程图P34子进程可以继承父进程所拥有的资源2.引起创建进程的事件:(1)用户登录(2)作业调度(3)提供服务(4)应用请求3.进程的创建:一旦操作系统发现了要求创建新进程的事件后,便调用进程创建原语Creat()按下述步骤创建一个新进程。(1)申请空白PCB(2)为新进程分配资源(3)初始化进程控制块(4)将新进程插入就绪队列2.2.2进程的终止1.引起进程终止的事件1)正常结束:P35批处理系统中,通常在程序的最后安排一条Holt指令来终止系统的调用;在分时系统中,用户可利用Logsoff去表示进程运行完毕。2)异常结束3)外界干预:①操作员或操作系统干预②父进程请求③父进程终止2.进程的终止过程:(1)根据被终止进程的标识符,从PCB集合中检索出该进程的PCB。从中读出该进程的状态。(2)若被终止进程正处于执行状态,应立即终止该进程的执行,并置调度标志为真,用于指示该进程被终止后应重新进行调度。(3)若该进程还有子孙进程,应将起所有子孙进程予以终止,以防他们成为不可控的进程。(4)将被终止进程所拥有的全部资源,或者归还其父进程,或者归还给系统。(5)将被终止进程(它的PCB)从所在队列(或链表)中移出,等待其他程序来搜集信息。2.2.3进程的阻塞与唤醒1.引起进程阻塞和唤醒的事件:1)请求系统服务2)启动某种操作3)新数据尚未到达4)无新工作可做2.进程阻塞过程:P37阻塞原语block进程的阻塞是进程自身的一种主动行为。3.进程唤醒过程:首先把被阻塞的进程从等待事件的阻塞队列中移出,将其PCB中的现行状态由阻塞改为就绪,然后再将该PCB插入到就绪队列中。注:5种原语:P原语、V原语、block原语、wakeup原语、进程调度原语2.2.4进程的挂起与激活1.进程的挂起:挂起原语(suspend())的执行过程是:首先检查被挂起进程的状态,若处于活动就绪状态,便将其改为静止就绪;对于活动阻塞状态的进程,则将之改为静止阻塞。2.进程的激活过程:激活原语(active())先将进程从外存调入内存,检查该进程的现行状态,若是静止就绪,将之改为活动就绪;若为静止阻塞,便改为活动阻塞。2.3进程同步进程同步的主要任务,是使并发执行的诸进程之间能有效地共享资源和互相合作,从而使程序的执行具有可再现性。2.3.1进程同步的基本概念1.两种形式的制约关系:(1)间接相互制约关系(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