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干预理论任何区域的经济都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在一个国家的区域系统中,每个区域都是国民经济功能网络中的一个环节。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级政府或公共机构会为实现一定的社会目标而对区域经济运行进行有目的的干预。在政府对区域经济干预的领域、对象与手段等方面,存在不同的理论观点。本章先从一般意义上分析政府作用与区域经济的关系,然后重点介绍有关政府干预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观点,最后介绍有关政府干预区域经济关系的理论模型。§1区域经济与政府作用如何理解经济发展?一般意义角度:经济发展=产业机构优化+经济增长最终目的角度:经济发展是持续改善人们生活条件或防止生活条件恶化。结果角度:经济发展是社会成员自发的、动机明确的个体或集体努力的结果。1.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一般干预思想为人们的经济活动提供环境保证(法制环境、安全保障等)提供公共产品,为社会大众利用的不具有排他性的产品(如城镇道路)或排他性不能为社会所接受的产品(如基础教育)负责处理社会认为是必要的但由于必要的投资规模原因(如铁路网)或对私人投资而言缺乏短期获利能力(如环境保护)私人部门不可能介入的领域;解决或避免由私人活动所引起的问题,如失业、资源过度利用与环境污染等政府的主要任务上述四个方面只是一般的说明了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实际上,在经济学领域,有关政府干预的思想存在着理论上的争论。例如,新古典与新凯恩斯主义的干预思想是对立的,不同学派的争论主要集中于政府是否应该干预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干预、通过何种方式干预。新古典与新凯恩斯主义的争论新古典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以三个关键性理论假设为基础:经济人假说、理性预期、市场连续出清结论: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可能会妨碍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做成价格扭曲,从而导致社会福利损失。新凯恩斯主义强调政府干预,西方20世纪的滞涨使传统凯恩斯主义收到挑战+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理论上脱节是传统凯恩斯主义的理论缺陷。新凯恩斯主义基本假设:非市场出清、经济人理性、理性预期、工资和价格黏性政府干预原则:公共福利最大化作用领域:维护竞争、限制垄断、提供纯公共产品、利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控宏观经济稳定运行、调节收入分配,消除贫困和不平等、界定和维护产权,促使外部性内部化述评新古典与新凯恩斯对立的根本原因在于市场出清与非市场出清的假设。(新凯恩斯主义的假设更贴近现实。新古典的市场出清有赖于完善的市场机制,包括完全信息、市场完全竞争、规模收益不变或递减、不产生外部性、交易成本为零或很小、行为人具有完全理性等。这些在现实中很难达到,因此,市场失灵在所难免。市场失灵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政府失败的事例也并不少见。虽然政府不能无限制的干预经济,但它在任何成功的发展的努力中几乎都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市场与政府的选择并非是一种单纯的取舍,而是一种二者组合程度的选择。市场的运作不总是稳定的、有效率的,政府干预本身也有代价和不完美。当纳入区域等空间因素后,新古典学派的基本假设难以成立,新凯恩斯主义的思想更为现实,它是区域经济学产生的经济学基础。2.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中央政府:全局角度(1)领导和促进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参与区域经济发展(2)支持自下而上的区域合作(3)通过区域能力建设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4)利用或创造区域发展机会(5)协调发展和政府相应的利益责任(6)合理运用地区资源(7)设计自下而上的方法提高社会政策价值地方政府:辖区角度(1)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制定良好的地方教育政策和人力资源开发政策(2)在企业发展方面:为私人部门创造就业机会提供资金支持和财政承诺;建立竞争优势、促进区域市场的发育;促进关键产业增长(3)在经济环境方面:营造财政稳定的经济环境(4)在社区改造方面:投资于地区经济(5)在基础设施方面:区域基础设施投资是地方政府为经济增长作出持久贡献的主要机会。波特认为政府在经济中的合理作用波特钻石模型中政府的作用:建立一个稳定的、可预见的宏观与政治环境改善一般投入物、基础设施与制度的可获得性、质量与效率制定一般规则与奖励措施以引导促进生产力增长的竞争促进企业集群的发展与调整为促进经济机构调整而建立与实施一种积极的长期机制,调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社会团体与公民的积极性。政府对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影响在企业战略与经济对手方面消除地方竞争障碍、吸引外部投资、围绕企业集群提升输出水平、为企业集群提供支持和服务在要素投入条件方面制定职业教育与培训计划、建立地方大学、研究与企业集群有关的技术、改善交通、通信和其他基础设施条件在需求条件方面建立现代化的创新前规范、为企业集群的产品或劳务提供独立测试、产品证书和评级服务、充当企业集群产品的高级客户在相关产业与支撑产业方面建立论坛以团结集群参与者、从其他区域吸引为集群提供原料与服务的企业、建立面向集群的自由贸易区、工业园区或原料供应商园区。3.政府干预区域经济的两种基本范式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基本假设发展是由外部需求和少数有活力的部门或企业集群区位的创新推动力引起的,企业集群区位会对其他区域产生“涓滴效应”(trickling–downeffect)。3.1自上而下区域发展理论基本要点在特定部门或区域进行集中的大规模投资,则利益可以扩散到其他区域或对其他区域有利。涓滴效应又译作渗漏效应、滴漏效应、滴入论、垂滴说,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并不给与贫困阶层、弱势群体或贫困地区特别的优待,而是由优先发展起来的群体或地区通过消费、就业等方面惠及贫困阶层或地区,带动其发展和富裕,或认为政府财政津贴可经过大企业再陆续流入小企业和消费者之手,从而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自上而下区域发展理论要点强调中心——边缘极化。资本从中心区流向边缘区,资源反向流动。假定发展(自发的活诱致的)起始于少数有活力的部门与地区,并向其他部门与地区扩散重点放在城市资本密集型工业发展上,城市的技术水平高,可充分利用外部经济与规模经济发展通常包括大规模投资项目,其目的是提高地区一体化程度产生问题:回流效应(backwardeffect)资本与资源从边缘流向中心区域瑞典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缪尔达尔的这一理论是揭示区域外部因素引起的不利于区域经济发展和扩张变化的一种理论。回流效应指地区外部因素引起的不利于该地区经济发展和扩张的变化,扩散效应是指经济扩张和发展中心对周围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缪尔达尔认为,强大的回流效应和弱小的扩散效应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3.2自下而上区域发展理论基本假设区域差距主要是由于缺乏大规模的经济一体化不同区域的发展与生活存在不同的概念、价值与方式政府干预服务于社区与基本需要目标各区域有权自决目标提高区域所有生产要素的总体效率充分利用与动员地区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足以满足地区需要区域范围内可用资源和社会制度一体化基本需要是首要的目标结论区域经济结构在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所有部门都会发生区位转移)一个区域成功或失败主要取决于地方条件,如政治制度、区域政策援助、基础设施、技术劳动力的供给、社会能力、要素价格和人口密度。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方法的特点和优缺点方法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特点针对国家目标以专业知识为基础针对大众目标以大众知识为基础优点统一的标准与条件考虑资源与市场限制,公平分配机会考虑外部知识、新机会避免个体利益与社会目标的矛盾考虑大范围区域、国家社会经济或生态系统内的相互联系通过专业化提高效率考虑标准需要有地区特点的标准与条件地方资源与市场知识考虑地方知识与机会以大众的需要与目标为起点考虑地方或家庭层次的生产与再生产体系的相互联系改善大众的所哟全和法律赋予的权力考虑大众的迫切需要缺点有时规划太严格,不可能实现不可能考虑所有利益需要多层次的实施与监管,耗费大量资源缺乏参与者的承诺和理解地方的短视措施不力或地方领导变更而耗费资源侧重点以外部资源为主以外部能力为主大众关心的问题:分配,关注程度较低以地方资源为主以地区能力为主大众关心的问题关注程度较高§2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中的政府干预思想2.1区域经济理论中的政府干预思想概述背景区域发展理论核心假设发展概念干预领域干预目标干预手段现代化与增长理论(现代与传统部门间的二元思想)中心地理论富裕中心的布局=f[服务机构必须的最小能力(集中),用户的交通成本(分散)]可行的中心地规划公共服务机构;私人服务机构的布局使公共机构的供给与成本最优;区域服务供给平衡政府预算;补贴;提供基础设施新古典区域经济理论/一体化战略区域差距=f(缺乏市场一体化])=f(基础结构缺陷)通过基础结构建设实现区间一体化建筑物基础结构;制度基础结构;人员基础结构消除区域收入水平差距政府支出;法制环境;教育与培训、信息增长极理论/增长中心概念产业布局=f(关键产业)周围地区发展=f(产业中心)促进边缘区域的产业增长中心发展产业布局消除区域增长率差异补贴;工业区;政府直接投资输出基础理论区域经济增长=f(外部需求)振兴区域输出部门部门促进战略一个区域的经济增长信贷;补贴;投资背景区域发展理论核心假设发展概念干预领域干预目标干预手段依存理论/边缘资本主义理论极化理论中心外围联系加剧了区域差距——“涓滴效应”地区经济一体化循环有选择的空间封闭部门促进战略;技术选择直接放置贫困面扩大;降低生产风险;提高自立能力与灵活性使用技术的开发与传播,信贷,补贴,连接区内的交通基础结构,地区信息系统自我中心发展理论/有选择型的封闭战略“乡镇发展”、“地区一体化经济循环“、”有选择的空间封闭“、”自下而上的发展“、”空间方法“增长战略导致边缘化、依赖性与分化;自我中心的发展导致大规模一体化、自力更生与创造性的动员2.2中心地理论的政府干预思想核心假设:私人服务机构的区位选择由两因素决定最小范围:即由一个行业盈利所必须的临界生产能力利用系数所决定的最小范围,顾客分布的密度越大,行业盈利能力越强。(集中化因素)最大范围:即由顾客愿意光顾一个服务机构的最大距离所决定的范围。(分散化因素)根据中心地理论,每一个行业的理想布局样式是由最大与最小范围综合决定的。由于顾客愿意在一个地方找到几个服务机构,具有相同范围的企业就会集中于一个中心。由于不同类型的机构的最小能力与最大可接受距离不同,会出现中心地等级。政府干预主张:在政府干预时,上述原则可用于公共服务机构布局决策如:小学布局决策依旧必须的最少学生人数和学生上学最大的可接收距离。优点:在成本最小化的要求和在合理范围内向尽可能多的人提供服务缺点:过高的技术标准导致临界能力过高,导致没有必要的集中。2.3新古典区域经济理论及其一体化战略的政府干预思想核心假设:补偿性市场机构不能发挥作用是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持续存在的原因.or.区域差距之所以存在是由于边缘经济区的市场没有与增长区域充分的一体化(存在区域“二元结构”)。政府干预思想:若市场发挥作用,则劳动力会由边缘的低收入区域(p)迁移至高收入中心区域(c);通过劳动力外迁,p的L变得稀缺,导致w上涨,而c的L会出现供给过剩,导致w下降。结果是收入趋同。(K有同样的效果)政府干预的关键是克服妨碍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因素。述评在工业化国家遭到批判,在发展中国家几乎未受到质疑常常忽视(1)即使在边缘区域工资较低且基础设施良好,但中心区的生产更有效率(存在大规模生产的优势、聚集与接近市场)。(2)有关劳动力市场的假设只有在充分就业时才成立,这在发展中国家不现实。2.4增长极理论与增长中心战略的政府干预思想核心假设:向关键产业提供产品的企业往往布局于接近这些杆件产业的区位在边缘区域的中心布局的产业会对区域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政府干预思想:政府应集中力量在便于区域寻找一个合适的区位,将其作为潜在的增长中心,并对在这一区位布局的工业企业给予特殊的刺激(补贴、信贷)。希望的结果:这些产业产生自我增强的增长过程。述评:缺乏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