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天主教堂考察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建筑史论文1古莲花池保定天主教堂考察提要:整理概述古城保定市中心的一座天主教堂,圣伯多禄,圣保禄教堂的建筑沿革,对建筑现状进行仔细观察分析。了解近代建筑在保定——直隶总督府的所在地,近代中国动荡的一个小中心的发展和影响。关键词:保定、天主教堂、近代建筑一、古城保定保定市位于华北平原中部、河北省中部,与北京、天津构成黄金三角,是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之一,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之称。今保定市区在战国时期始建城池。传说保定是尧帝的故乡,春秋、战国时期燕、中山就在境内建都,有三千多年历史。保定在殷商时期为北燕之地,西周至战国为燕赵之地。秦始皇统一天下,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改河北中北部为上谷郡,保定位于其中。后来保定成为河北都会,则称保定为上谷。从此保定就作为区域内的中心城市一直发展,直到明代。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保定路为保定府。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决定将国都迁北平(迁都后改称北京),并将北平行都司更名为大宁都司,迁驻保定,负责京畿附近的护卫与安全。清沿旧制,仍设保定府。清康熙八年(1669年),直隶巡抚移驻保定,保定为直隶省省会。保定直隶总督署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初为保定府署,永乐年间为大宁都司衙署。保定之名,寓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之意,大都即北京。保定自古为京畿重地,元朝设郡明朝建府清朝为直隶总督署,自清雍正八年(1730)至清朝灭亡(1911)直隶总督驻此,一直为河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中心。清朝灭亡到新中国建立,华北地区局势一直非常动荡,保定这座古城也在激荡中经历了很多变迁:中华民国建立后,1912年曹锟受袁世凯指使发动兵变,保定兵匪乘机抢掠府库,焚烧街市,连续烧抢两昼夜,火光冲天,官民财物被劫掠一空,后由驻军入城镇压始息。1937年9月24日,日军侵占保定。1939年伪河北省公署由天津迁保定,日军不断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出动“扫荡”,残酷屠杀抗日军民。日伪还于1944年以保定城关及附近村庄成立保定市,并建立伪保定市公署。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6月中华民国河北省政府由北平迁保定。1947年10月,中华民国河北省政府开始由保定迁往北平。最终1948年11月5日,解放军围攻保定。11月22日凌晨,驻保国民党军政人员逃往北平。解放军随入城行政人员也陆续进城,建立保定市人民政府,为冀中区直辖市。解放大慈阁大慈阁钟楼总督府衙署保定陆军学校中国近代建筑史论文2以后,保定又经历了从直辖市到省会城市,又从省会城市变为地级城市等诸多转变。近代的保定,似乎从来没有成为任何事件的主角,但是却承担、经历和参与了几乎所有的变迁。漫步在古城,可以看到慈禧出逃时暂住的行宫,可以看到曹锟高墙大院的别墅,有青年军官们意气风发过的陆军学院,有莘莘学子们徘徊过的畿辅大学堂,育德中学……二、历史沿革教堂的建造与天主教的传播有密切关系。天主教传入保定地区的时间始于明末。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北京法籍孟主教在保定北关桥洞购地16亩,建房40间,称保定北关天主堂,这便是现在保定天主教堂的前身。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北关天主教法籍神甫杜保禄借口被董福祥部士兵殴打,逼迫直隶总督荣禄立契,将保定城内宾馆(原清河道署旧址)与北关天主教堂互换。1900年义和团运动的时候教堂还没有修建完成,教堂内的神职人员曾分别逃至清苑东闾中华圣母堂和徐水安家庄教堂,筑围墙、碉堡自守,抵抗义和团。1905年教堂修建完成,命名为“圣伯多禄,圣保禄教堂”,亦即今天裕华路上的天主教堂。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法籍传教士富成功任主教后,在教堂加建房屋数百间,设立医院、学校等机构,并同年于城内建筑教府、大修道院和保定城内分堂等,扩大教会影响力。后来虽然历经变迁,但是天主教堂与裕华路上其它“显赫“的建筑一样,形制基本保持完整。直到文革时期,教堂的神职人员被驱散、逮捕,宗教活动停止。教堂变成了河北梆子剧团的剧场和排练场。同时大量开挖防空洞也使教堂的地基被严重破坏,教堂地板墙面产生多处裂缝。1980年,政府落实宗教政策,教堂归还教会,经过重新修缮后,于1981年正式开放使用。1993年,该处被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自1980年以来,教堂已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修缮,最近的一次是2010年。现存建筑总占地面积10000多平方米,该堂现在天主教保定教区主教府所在地。省级文物保护碑三、建筑现状与特征中国近代建筑史论文31、建筑平面平面位置教堂主体建筑坐北向南,正门朝南开,圣坛位于教堂的北侧。这与天主教的宗教教义并不相符合(教会规定:教堂的圣坛必须在东端,大门朝西开),这应该是受所处位置与裕华路关系影响,另外这样可以与这条道路上的其他重要建筑,如莲池、总督府、大慈阁等一样以主入口面向街道。教堂平面主体采用T型平面,长54.3米,宽17.6米,能同时容纳千余人举行活动。主体内并列两排共计14根方柱,三跨三廊,没有间隔和隔层,长方形的中厅较宽而两侧较窄。教堂的两条长边的墙上开有大面积的长窗,教堂内光线明亮柔和,舒适典雅。教堂的北侧,正对入口中央的尽端为圣坛,其后为半圆形祭台,祭台后又设5个圆形壁龛。圣坛一侧有布道台。圣坛在平时弥撒时用栏杆与教徒席分开,有时教区活动时也作为表演的舞台。教堂南部主入口的位置有一对钟塔,两塔在大门的上部有平台连接,平台可以俯瞰整个教堂同时又正对圣坛,这个平台就是平时唱诗班演唱的地方。可以想象教堂内举行活动时,从这里传出的声音大约让教徒们仿佛感受到来自天国的声音。现在西侧的钟塔下是忏悔室,东侧的钟塔内有非常陡峭的木质楼梯通到塔顶。2、建筑技术钟楼内陡峭的木质楼梯中国近代建筑史论文4从唱诗班平台看教堂内部教堂整体用青砖砌筑,外观像是法国罗曼式风格,但主体结构按哥特教堂的结构体系建造。由于与欧洲古老经典的哥特式大教堂相比,这座教堂的体量、跨度各方面都小的多,因此结构也相对简化。从内部看,教堂结构体系条理清晰,各个构件的荷载传递关系明确:中厅及侧廊均使用骨架券作为十字拱顶的承重构件。骨架券、独立柱,以及侧廊外侧的墙垛是的整个教堂的结构近似于框架结构。墙面采用一顺一丁的法国式砌法,窗户大开,风格纯正,技艺高超。据教堂主教安神父介绍,当时监督施工的法国神父要求非常严格,一天只允许砌筑一层。可见虽然早就已经不是神秘的中世纪,但是信教人员还是把教堂当做他们最崇敬的地方,在建造的过程中充满虔诚。教堂建造采用的虽是中国常见的建筑材料,青砖。但是砖的模数非常奇怪,与周围其他建筑,总督府、大慈阁等都不相同,采用500mm×240mm×100mm的巨大尺度。据说,这也是按照当时法国神父的要求特意烧制的。建筑的整体结构非常坚实,但是经过100多年的侵蚀、破坏,教堂的损毁情况比较严重,甚至墙面已有较大倾斜,几乎变成了一座危房。因此在2010年的时候,通过多方努力,对教堂进行了一次大修。在结构方面主要通过在在不破坏教堂立面整体形象的前提下,在教堂墙面内侧靠墙加设几根钢筋混凝土立柱,在教堂中部加设一道圈梁。这样教堂的整体结构可以更稳定。3、教堂的内部空间及装修教堂主体内部不同高度的中厅和侧廊,创造了多样的室内空间层次。中间的十四跟瘦长的立柱更使得整个空间可以既相互串通,形成整体又有所分隔,层次丰富。从形象上看,独立柱、骨架券、十字拱构成的结构仿佛是一棵大树——独立柱是主干,骨架券和十字拱是枝可以看到高窗上新加的圈梁圈梁与南部立面小圆窗的矛盾中国近代建筑史论文5干。整个结构从地上生长出,挺拔向上,交汇,最终在空间的顶部交织出优美华丽的韵律。在最初建设时,教堂内部没有太多装饰,基本都是各种材料的本色,风格简朴明朗,体现的是教会的禁欲思想。经过100多年的变迁,天主教一直在尝试着与本土文化交融,这点在教堂的内部装修上体现的非常明显。现在教堂内部全部抹灰,并使用了更加鲜艳丰富的色彩。骨架券、尖券等结构构件涂成了模仿木质的深棕色;窗框追求窗外天的颜色涂成了蓝色;墙裙涂成了绿色,以象征给人希望;最有特色的是14根瘦长的方形立柱,涂成了中国传统的朱红色,非常有意思的是立柱的组合柱头——下部的科林斯部分涂成了和尖券一样的深棕色,上部的艾奥尼的卷涡则涂成柱子主体的朱红色。梁柱交接处还有一些花饰,被涂成了深草绿。在这五种颜色以外,大面积的墙面还是以白色为主。但总体来说,加入了本土理解的房子内部还是显得色彩鲜明,轻快了很多,也本土了很多。教堂建设之初,采用青砖铺地,经过很多遭的破坏修复再破坏再修复,最终已经到了面目全非的程度,2010年大修的时候,从教堂使用和清洁的方便考虑,全部更换为普通浅色瓷砖铺地。不得不说,这一做法,让教堂显得极其不庄重。与教徒区相比,圣坛的装饰就典雅的多,自走上圣坛的三阶石阶开始,几乎全部用汉白玉制作装饰,前面部分有12根用汉白玉精雕细琢的石柱,这12根柱子象征这着耶稣基督的12位门徒;两侧的墙壁上悬挂着14幅美丽的圣经图画,描述的是耶稣基督受苦受难最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事迹。虽然没有具体年代,但从石阶磨损的程度来看,铺砌的年代应该已经比较久远。整体来看,教堂内部空间简洁、明快甚至轻松,与敦实严肃的青砖外立面形成一定的对比。墙面上虽然开着瘦长的高窗,但是采用透明的白玻璃,所以室内采光很好。没有彩色玻璃创造出的教堂的神秘感效果。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采用哥特式的结构,却没有哥特式教堂那么糟糕的声学效果,由于没有那么巨大的超出理性的高度,不管是神父在圣坛上布道,还是唱诗班在平台唱诗,在教徒席够可以感受到不错的效果。4、建筑外观裕华路整体都是这样仿古式建筑中国近代建筑史论文6教堂的外观简洁,但是走在裕华路上,这座“洋气”的建筑物仍然显得非常抢眼。教堂立面竖向由扶壁分为三段,入口居中,上部山墙为三角形。山墙上竖立有十字架,并题写着天主堂三个字。中部在玫瑰花窗的位置也开有一圆窗,但窗格分割粗糙,全无玫瑰花形制。入口东西两侧的的塔楼均是三段式划分,顶部穹窿作为瞭望塔楼,为整个建筑的制高点,非常显眼。外墙上又半圆叠涩拱窗,入口门洞使用逐层向内凹进的带状浮雕花饰,墙面上有水平砖砌条纹与环绕建筑一周的墙身勒脚和砖砌栏杆将建筑在横向联系起来,是典型的罗曼式风格。整个建筑外观处理手法统一,墙垛的竖向线条占主导地位,窗户也分割成狭窄的竖条形状,构成了轻灵的外观。建筑单一颜色的青砖立面,及其细部(勒脚,栏杆,穹顶,雕像,尖券,柱头等)显示出明显的欧式建筑风格,在遍布大屋顶的老街上显得特殊,朴素,挺拔,然而这个建筑还是融合了一定的中国建筑风格。教堂北侧的圣坛,内堂上部是穹窿顶,内拱道交叉处也是穹窿,然而在外部却没有使用罗曼式建筑惯常的圆拱球形屋顶,而是使用了中国古代攒尖顶的做法。剧教堂的安神父介绍,这可能也是义和团运动后,天主教尝试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的一个方面因而在建筑时有意借鉴中国给上天的建筑——天坛。其余教堂主体和两组附属二层楼房均为坡顶红瓦建筑,1997年,教会将瓦顶盖为瓦棱铁,但主体建筑没有改动,仍保持原有风貌。攒尖顶的圣坛外部另外,在建筑群的北部的四合院内,意外的发现两只雕刻精美的石狮子,与不远处总督府的石狮子几乎完全相同。据说这两只狮子原本放在教堂的主入口处,后来由于路面扩建,才被移了进来。这也是建筑时对中国元素的尊重和应用吧。在教堂的西侧,是新修的办公楼,为了和礼拜堂建筑等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办公楼通过不同颜色,材质的区分,加强竖向构图,平且在平屋顶上加砌筑墙垛,造成向上的动势。中国近代建筑史论文7北部四合院和两只石狮子新修的办公室立面的竖向勾踢四、评价和总结没有什么比突然发现自己一直毕恭毕敬的对待的建筑实际上非常普通更让人失落的了。这座教堂背后没有望海楼教堂的血雨腥风,没有亨利墨菲这样的著名人物,建造时没有像同仁医院那样磨砖对缝的精细,也没有大胆的用中国的牌楼代替有钟塔的三段式的外墙,对周围的建筑也没有什么影响。这只是一座最普通的教堂,一个法国传教士利用当时的便利条件,将西方的技术简化移植过来建造的进行传教活动的场所。完全没有必要去分析它,研究它。中国近代建筑史论文8尤其是在文化价值方面。它属于这段历史,但是似乎不属于这个学科。但是似乎是它,打开了神秘的西洋建筑的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