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古典艺术的发源地——希腊美术教学目标1、了解希腊雕塑、建筑的突出成就、重要地位及对西方美术的影响。2、初步掌握欣赏西方雕塑、古建筑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3、初步了解西方古典美术的艺术风格和艺术传统。教学重点掌握古希腊人物雕塑的写实与理想化的结合,追求和谐的理想美。难点:古希腊的历史背景和审美取向。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2004希腊雅典奥运视频材料引出课题。二、讲授新课:教学1、学生讨论:①、希腊的地理环境。②、希腊的气候。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寻找并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分组展开讨论。教师肯定学生的观点,并讲授希腊的地理环境。知识要点:①、三面环海,一面临山。温和的气候条件。为希腊人们进行体育锻炼提供了条件。②、大理石的盛产,为希腊雕塑提供了材料的保证。课件:播放舒缓的背景音乐。学生展开讨论。历史背景1、了解古希腊的历史史实、神话传说。2、阐述自己的观点。1、引导学生了解有关希腊的历史实。2、知识点:古希腊人: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艺术是生活的一部分;他们从善体育运动。播放课件:展示有关的图片。◆播放背景音乐。三、感知作品1、学生观察分析代表作品:2、学生讨论作品的特点和造型特色。并发表自己的看法。3、理解雕塑的造型美、原始意义。理想与现实结合。1、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雕塑作品:《拳击者像》、《掷铁饼者》、《胜利女神》、《维纳斯》。2、形成对作品的感知。◆知识要点:建筑与雕塑的融合;理想与写实的结合;美学观念:“和谐的理想美”。◆展示图片:《三女神》、《掷铁饼者》、《胜利女神》、《维纳斯》。四、分析作品雕塑作品分析1、学生观察分析作品。《拳击者像》、《掷铁饼者》、《维纳斯》。2、学生分析讨论作品,比较雕塑作品间有何艺术特色。3、学生发表交流自己的观点。分析古希腊人的审美取向。4、掌握雕塑人神合一、现实与理想的结合。感悟作品的健美、庄重、和谐。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古典时期的雕塑作品:《拳击者像》、《掷铁饼者》等。《拳击者像》:造型生动,赋予了内在人体的生命。《掷铁饼者》:体育运动在艺术上的体现。迅速变化的运动感。《维纳斯》:感受自然与理想的优美与崇高。2、引导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对作品间进行比较。知识点:①、古典时期是造型艺术全盛时期。②、美术成就主要是:建筑、雕塑。③、艺术风格特点:现实与理想化的结合。纯真而高尚的人体美。建筑与雕塑的融合。展示图片:《拳击者像》《掷铁饼者》《维纳斯》建筑作品分析学生分析作品,感受古希腊人对建筑的严格比例,追求庄重和谐统一的效果。1、引导学生分析《帕特农神庙》知识点:多立克柱式,比例匀称,饱满挺拔。展示作品:《帕特农神庙》五、体验作品1、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体验活动。2、学生谈感受。教师引导学生以各种形式体验作品。体验要求:形式不限,重在感受雕塑作品的艺术美,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展示作品,播放背景音乐。六、知识延伸学生认识身边的艺术,发现身边的美。让学生感受身边的雕塑作品。理解身边雕塑的艺术美。引导学生多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展示学生身边的雕塑作品。3、播放课件了解古罗马建筑的伟大成就。三、课堂小结:学生小结:1、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本课的小结。2、谈自己对古希腊雕塑作品的整体感受。教师总结:四、课外延伸:进一步搜寻希腊雕塑的资料,了解希腊雕塑的发展过程。理解雕塑兴盛的原因。第三课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教学目标预设1、知识和技能对宗教的性质有一些感性的认识2、过程和方法进一步学习欣赏建筑艺术的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并感受宗教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正确对待宗教艺术。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重点:1、进一步学习欣赏建筑艺术的方法,着重了解建筑是如何体现一定的思想观念,以及三大宗教建筑的主要特征。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对待宗教艺术的态度和价值观。难点:解决对宗教的认识,以及与宗教建筑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教法选择:举例法讲解法学法选择: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㈠导入:回顾中国的宫殿建筑——故宫建筑群和天坛,它的形式是为王权服务的。这一讲,我们来赏析为宗教服务的建筑——宗教建筑。(板书课题: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其影响深远。宗教对于一时还找不到正确出路的广大人民群众,是一种重要的精神支柱,它寄托着人们的理想和幻想。在世界三大宗教盛行的年代里,世界各国建造了一大批宗教建筑。㈡结合课件讲授新课;1、佛教建筑概述:佛教的概况。结合教材中的讲述,介绍印度《桑奇大塔》和《婆罗浮屠》。引导学生与中国佛塔进行比较,归纳、总结特色:对称;多种造型手法的综合运用等。并了解建筑是如何体现一定的思想观念。2、基督教建筑概述:基督教的概况;基督教的教堂集欧洲中世纪美术制大成。它先后创造了拜占庭式、罗马式和哥特式三种建筑风格。其中哥特式教堂建筑式西方建筑史上的一个高峰。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夏特尔主教堂》、《兰斯主教堂》和《科隆主教堂》。学生围绕这几个代表作欣赏,分组讨论: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什么?讨论指出:哥特式建筑的总体风格特点是:空灵、纤瘦、高耸、尖峭。它们直接反映了中世纪新的结构技术和浓厚的宗教意识。尖峭的形式,是尖券、尖拱技术的结晶;高耸的墙体,则包含着斜撑技术、扶壁技术的功绩。而那空灵的意境和垂直向上的形态,则是基督教精神内涵的最确切的表述。高而直、空灵、虚幻的形象,似乎直指上苍,启示人们脱离这个苦难、充满罪恶的世界,而奔赴“天国乐土”。(课件展示)这种风格所表述的这些宗教意识以及所显示的技术成就,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具体地感受到。首先是外部造型。哥特式建筑特别是教堂,外观的基本特征是高而直,其典型构图是一对高耸的尖塔,中间夹着中厅的山墙,在山墙檐头的栏杆、大门洞上设置了一列布有雕像的凹龛,把整个立面横联系起来,在中央的栏杆和凹龛之间是象征天堂的圆形玫瑰窗。西立面作为教堂的入口,有三座门洞,门洞内都有几层线脚,线脚上刻着成串的圣像。所有墙体上均由垂直线条统贯,一切造型部位和装饰细部都以尖拱、尖券、尖顶为合成要素,所有的拱券都是尖尖的,所有门洞上的山花、凹龛上的华盖、扶壁上的脊边都是尖耸的,所有的塔、扶壁和墙垣上端都冠以直刺苍穹的小尖顶。与此同时,建筑的立面越往上划分越为细巧,形体和装饰越见玲珑。这一切,都使整个教堂充满了一种超俗脱凡,腾跃迁升的动感与气势。这种气势将基督教的“天国理想”表现得生动、具体,也显示出中世纪高超的建筑技术。其次,从内部空间的特点,我们也可窥见其宗教情怀与技术手段。在哥特式教堂中,尖券与小拱的大量使用,赋予了空间与结构以极大的灵活性,同时也为教堂的艺术风格带来了新奇的格局。哥特式教堂建筑中,享有崇高声誉的教堂比比皆是。其中法国的巴黎圣母院,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德国的科隆大教堂都是代表。它们的外部造型,细部装饰及内部空间的结构,都既充分地反映了哥特式建筑的一般风格特点,又个性鲜明。所以,人们谈起哥特式建筑,往往都要以它们为例。3、伊斯兰建筑概述:伊斯兰教的概况;它的最有代表性的建筑类型是清真寺。结合《伊斯法罕皇家清真寺》和《泰姬·玛哈尔陵》,从造型上分析伊斯兰教建筑的主要特点。㈢巩固与小结㈣相关链接㈤总结提问:看了哥特式教堂的尖塔和清真寺,你有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提示:你是否有一种向上升腾的肃穆感?如果不把它作为教堂,你认为它可以做什么用?总结:如果把它作为住宅、办公场所,总觉得它缺少一些人的气息,它给人的感觉太理性、太冷漠了。而这种感觉正是宗教建筑所要传达的,所以说,不同的建筑形式是为不同的功能服务的。第四课“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教学目标:1、能认识和研究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美术的突出成就。2、了解和研究意大利“三杰”、尼德兰画家扬·凡·埃克、德国画家阿尔布莱希特·丢勒的艺术风格。3、认识和了解本课所列举外国美术作品的画种、题材、作品内涵、造型技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的特点、感受,体验并评述外国美术作品的基本形式美感。教学重点和难点:研究和挖掘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美术作品的艺术风格,从作品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去欣赏意大利“三杰”、尼德兰画家扬·凡·埃克、德国画家阿尔布莱希特·丢勒的美术作品。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交流感受1、学生回答外国美术作品的多种形式。师:同学们,你平时看过外国哪些美术作品?研究过哪些外国美术作品?学生回答,出示课前准备的各种形式的外国美术作品。2、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并板书:“外国美术作品可分为:壁画、雕刻、板上油画等多种形式,你最喜欢看哪种形式的美术作品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外国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一些名人名作。恩格斯在评价欧洲文艺复兴这个伟大的历史时代说过这样一段著名的话:‘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板书]第四课:“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二、学生欣赏外国美术作品,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个人的看法。1、达·芬奇(1452年-1519年)是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艺术家,发明家和科学家,他的两幅最著名的壁画《最后的晚餐》和肖像画《蒙娜丽莎》奠定了他在世界美术上的重要地位。(1)《最后的晚餐》(壁画,484×880cm,1495年-1497年米兰圣马利亚·格拉契修道院)(参见P177页样画)这是一幅取材于基督教圣经中关于耶酥被他的十二门徒之一犹大出卖的宗教故事,是欧洲中世纪流行的绘画题材。这幅画以怎样的表现形式?人物的姿态和心理反应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构图?采用一种什么透视法?你对这幅壁画总体感受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并板书:“人物姿态各自不同”、“心理反应当然也不同,善与恶、美与丑、崇高与卑鄙、爱憎鲜明,犹大与众不同”、“体现多样统一构图原则方法”、“表现文艺复兴时期发明的平行透视法”。(2)《蒙娜丽莎》(板上油画,53×77cm,1503年-1506年巴黎卢浮宫藏)这幅被称为“神秘的蒙娜丽莎”的世界名画,画中人物画的是谁,说法不一,永远是后人讨论的重要话题,我们无法说清,而蒙娜丽莎身后的背景,出色运用的透视法则以及表现人文精神绘画手法是我们永远讨论的重要话题。(让学生自由组合,交换自己赏画的感受)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并板书:“梦幻般的风景”、“成角与平行透视相结合的方法”、“蒙娜丽莎的微笑和她耐人寻味的形象体现了时代特色的人文精神”。教师小结:达·芬奇的作品深沉、含蓄、富于理性,犹如深不可测的大海。2、米开朗基罗·波那罗帝(1475年-1564年)是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雕刻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巨人。他的雕刻名作《大卫》和《摩西》,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创世纪》,以及罗马圣彼得大教堂设计的拱顶,体现了他在美术领域中的突出成就。(1)《大卫》无论是青铜像还是大理石像都是世上一绝,你们喜欢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再作简单介绍)米开朗基罗雕刻大卫是基督教圣经中的少年英雄。他以全新的艺术形象,体现了高度的人体造型技巧,它一直被列为人体造型的范本。它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青铜像是先制模再铸造,大理石先选石材,造型,再雕刻成型,工艺非常精巧。(2)《摩西》(大理石,高225cm,1545年,罗马圣彼得大教堂藏)摩西是基督教圣经中的英雄人物,是带领犹太人摆脱埃及人奴役的解放者,是犹太人崇敬的最伟大的先知。作者创作的摩西雕像是教皇朱利安二世陵墓中最重要的部分。“欣赏雕像作品,一是要看雕像的整体造型;二是要看雕像的工艺;三是要看所雕人物的气势。”(要求学生根据图像大胆发表自己欣赏作品的感受和艺术品味)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并板书:“整个雕像有一种气势磅礴的力量和威严”、“凝视的目光和垂胸的美髯进一步衬托出他大义凛然的气概”“右手紧紧地保护着象征‘摩西十诫’的石板,意味着他对保卫人民的忠诚的信心”、“极其复杂的衣纹和质感的处理,摩西的双臂肌肉和静脉的刻画,使人忘记了这是冰冷的大理石,分明是活生生的血肉之躯,显示了高超的雕刻技巧。”(3)《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创世纪》(壁画,13×36m,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