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献学第一次小测验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医文献学——版本、校勘部分小测验答案一、名词解释1.字不成——字不成是避讳的一种方法,又叫做缺笔,即将应避讳之字有意省去最末一笔,如“玄”字不书末笔一点,“胤”字不书末笔“”之类。2.上框抬头——是版框型制的一种。有些古籍中,常将与本朝或帝王有关的名词中途另起一行,突出栏线以外,高出正文,呈状。3.巾箱本——是根据版本大小予装订不同,对在南北朝时,有些写本高广不过3-4寸,字极小,可折叠放置在随身携带的巾箱中随时翻阅的一类书本。医书中也有巾箱本,便于携带翻阅,类似现代的袖珍本。宋代将有些书雕造得很小,大都供考生夹带入试场作弊用。宋宁宗时曾下令焚毁小版。4.书耳——版框外左上角的空格,里面刻有简单的篇名,因为形状象耳朵,所以称书耳。书耳中的题名叫耳题、耳记。5.聚珍本——清代乾隆38年,在筹备印刷辑自《永乐大典》中散见的秘本时,主管武英殿刻书事宜的金简(朝鲜族)奏请木活字刊印,弘历准奏,但以活字版的名称不雅,改称“聚珍版”。这套书世称“武英殿聚珍本”或“聚珍本”。【简答题】金氏著有《聚珍版程式》一书,在印刷史上颇有价值。当时雕刻25万个木活字,收字6千余,共印书138种,每书首页第1行下有“武英殿聚珍版”6字,白口,每页18行,每行21字。医书有《苏沈良方》及《小儿药证直诀》。6.麻沙本——是闽本、或称建本,指福建刻本的一种。建阳县所属的麻沙镇、崇安镇一带,书坊林立,所印刻之书世称“麻沙本”。【简答题】福建盛产竹木,多榕树,木质柔软,便于刊刻。叶梦得《石林燕语》称“福建多以柔木刻之,取其易成而速售,故不能工”。朱熹在《嘉禾县学藏书志》中称:“建阳麻沙版本书籍,行四方者,无远不至。”但由于牟利求速,校印粗劣,质量不佳。7.牌记——又称“书牌”。是刻书者往往于一书的卷目之后或书尾卷末,刻上刊印者的姓名、堂号、书坊名称与年月等,这些字样用框格围起来,即为“牌记”,亦称“木记”。【简答题】《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有元、明多种刊本,元刊本中有:①首页木格内题“庐陵古林书堂”6字牌记者;②卷末有“大德甲辰余志安刊于勤有堂”木记者;③目录后有“建安丙午年高氏日新堂刊行”12字木记者;④有卷末题“建安宗文书堂郑天泽新刊”11字木记者等等。明刊本有:①首页木格内题“清江书堂”4字,首卷末有“正统甲子良月吉日三峰川氏广勤堂刊”术记;②目录末有“成化二年丙戌孟秋鳌峰熊氏种德堂刊”术记等等。因此,牌记可作为鉴定版本的一种依据。有些书贾因此作伪,把牌记挖改以冒充旧本。8.朱丝栏——指红色的界格。书页中,行与行间的界线,称为“界格”,亦称“行格”、“解行”。这种界格,乃是简策装之遗风,即表示简与简之间的界限。早期,这种界格用红色的,称“朱丝栏”,黑色的称“乌丝栏”。9.两节本、三节本——是一种版式。指书页横分成二三栏的印本,亦称“两层楼”、“三层楼”。有的上下都是文字,有的一层是图画,一层是文字。【简答题】有的上下都是文字,有的一层是图画,一层是文字。如连环画,多数是民间读物。医书中也有,如清代光绪年间三味堂重刊《本草医方合编》,上层为《增订本草备要》,下层为《医方集解》,均为汪昂作品。前述日本影刊康治本《伤寒论》亦分两层,下层为《伤寒论》写本原文,上层为户上重较氏的标注。10.白字——有些书中,将某些字刻印成阴文,因字的笔画挖空,印刷出来字形白色不着墨,故又称“白字”。【简答题】作用1.与墨围略同,以引起读者注意。如元刻《济生拔萃》中,有些方名、药名、穴位名、证名等,均刻成阴文。2.《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的正文中有一部分文字刻成阴文,是表示这些文字源自《神农本草经》经文,与后人所出的文字相区别。3.如沿用写本体例,以朱墨二色来区别,势必增加雕印的困难,而以阴文代之,只要雕造一版即能解决,反映了古人的智慧。11.墨钉——书页文字中,偶而出现正方形或长方形的黑块,占据一个字(或数字)的位置,用来表示缺文,称为“墨钉(丁)”、“墨等”。一个墨钉,即表示缺一个字。12.藩刻本——是官刻本的一种,指明代分封至各地的皇室藩王府邸所刻之书籍。如朱元璋第5子朱橚封于开封,称周定王,曾编辑刊印《普济方》168卷及《救荒本草》2卷,都是颇有影响的著作。13.百衲本——衲是僧人所穿以布块缝缀而成的袈裟,“百衲本”即借用此意,指以不同书版拼合而印成的一部完整书籍。14.局本——又称官书局本,指清代同治、光绪年间一些省份设立书局所刊印的书,既有木刻的,也有石印的,数量颇多,较著名的有金陵官书局、浙江官书局、湖北崇文书局、广东广雅书局、粤东书局,以及山东、福建、江苏、湖南、淮南等地的书局。15.监本——指各个朝代国子监所刻的书。宋代中央政府刻书由国子监负责,凡一书初刊毕,送复勘官,复勘毕,再送主判馆阁官复审。明代在南京、北京均设国子监,其所刊印之书称“南监本”、“北监本”。【简答题】据有关文献记载,北宋在仁宗嘉祐2年(1057)校正医书局建立以前,曾刊印《开宝本草》、《太平圣惠方》、《素问》、《难经集注》、《诸病源候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简要济众方》等;校正医书局成立后,由掌禹锡、林亿、苏颂、高保衡、孙奇、张洞、秦宗古、朱有章等儒臣和太医院医官校勘编印了《嘉祐本草》、《图经本草》、《伤寒论》、《金匮玉函经》、《金匮要略方论》、《备急千金要方》、《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脉经》、《黄帝针灸甲乙经》、《外台秘要》和《千金翼方》等11种。每一书校勘完毕,皆附有一篇进呈皇帝的表文,叙述校书经过。这些原刻监本的医籍,对于保存唐以前的重要医著并使之定型化,一直流传至今,起了重大的作用。明代在南京、北京均设国子监,其所刊印之书称“南监本”、“北监本”。前者曾刻有《脉诀刊误》等书,后者刻有《珍珠囊》等书。二、问答题1.何谓“改字避讳”?请举两个医书实例,并作分析(说明朝代及帝讳)。“避讳”,是指古人在遇到与尊长、本朝帝王名字相同之文字时,不得直用其字,而要设法规避,以表示尊敬。“改字”是指古籍文献中,指用一个同义或近义词来代替需要避讳之字。举例:《太素·真藏脉形》,杨上善注:古本有作“正藏”,当是秦王名正(政),故改为“真”字耳。真、正,同义也。《西方子明堂灸经》中有“大训”穴,即“大敦”。可作为此书成书年代之一种佐证。宋光宗名惇,亦避嫌名“敦”字,有以“训”字代之。2.何谓“缺笔避讳”?请试举两个古医书“缺笔避讳”的例子,并作分析(说明朝代及帝讳)。“避讳”,是指古人在遇到与尊长、本朝帝王名字相同之文字时,不得直用其字,而要设法规避,以表示尊敬。“缺笔”。即将应避讳之字有意省去最末一笔,如“玄”字不书末笔一点,“胤”字不书末笔“”之类。这种方法又称作“字不成”。举例:宋版《史载之方》中有“”为避讳宋太宗(宋太宗赵匡义,改名光义,即位第二年又改为赵炅。)宋刻《千金要方》一种,其中玄、匡、贞、殷、癥、恒等字俱缺笔,认定是宋英宗时刊本;有一部分书页版心举字数及栏界狭隘,文字紧小,玄、癥等字不缺笔而只有慎字缺笔,则认定为南宋孝宗乾道、淳熙年间所补刊。3.何谓影刻本?影刻本与翻刻本有何区别?影刻本又称影刊本。完全按照原刻本摹刻仿刊。甚至连文字的笔画缺损,纸张、墨色等方面,均摹仿原刻,几可乱真。它对保存古籍原貌起了作用,始于明代。根据所依底本的不同,又有影宋本、影元本、影xx本等称谓。翻刻本,又称重刻本。即依照原刻本或其他早期刊本重新刊刻翻印者。两者区别:翻刻本其内容与原刻一致,但版框、行款、字体等可作变动;不必墨守。如文字内容有增删改动的,则称为重订、修订本,应在序跋或凡例中说明。4.何谓“善本”?校勘古医籍为何要精选善本作底本?善本。善本一词,始自宋代。早期是指经过精细校勘之书籍。在后人心目中凡宋、元刊本等已具有历史文物价值的书本,亦称为善本。清末,张之洞在《輶轩语》中综合二说,以为“善本之义有三:一、足本,无阙卷,未删削;二、精本,一精校,一精注;三、旧本,一旧刻,一旧抄。”丁丙在《善本书室藏书志》中,则把善本归纳为旧刻、精本、旧抄、精校四者,其中旧刻是指宋、元本,精本是指明代洪武至嘉靖时刻本,也包括少数“雕刻既工,世鲜传本”的万历以后刻本。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一般认为:善本当为内容完备,校勘精密,基本上没有错误的精校精刊本;并以为明以前刻本保存至今已颇不易,主张凡是明以前(含明代)刻本均可视为善本。1978年春,在南京召开会议讨论编辑《全国古籍善本书目》时,一致认为“善本”应具备“三性”,即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凡校勘精审、错误较少、刻印精工、时代较早、具有一定学术资料价值的足本,均可视为善本。故校勘古医籍要精选善本作底本。5、何谓“对校”?如何运用对校?对校是指用同一种古书的祖本(即现存最早的本子)或别本(其他版本),逐字逐句,一一对照勘比的校勘方法。其旨在校文字异间,不判定是非。长处在于不参己见,避免主观臆测。不足在于不负责任,不论有无错讹,一一机械地照式记录,令人取舍难定。对校是四校的基础。其作用有二:一是“有非对校决不知其误者,以其文义表面,上无误可疑也”。二是“有知其误,非对校无以知其为何误者”。先广搜所校书的不同版本,确定其中最好的一种作底本(或称“工作本”);再以其他版本作为校本(其中又有“主校”、“参校”之分);然后逐字与底本对照,有异处一一记录注明。虽有讹误,亦照式录之。6.何谓“理校”?如何运用理校?理校是指在没有古本、别本及与本书相同文字之材料可校之时,或虽有别本,而文字互异,无所适从之时,依据文理、医理及其他事理进行分析判断,予以校勘订正的方法。该法旨在衡之以理,校定是非。其长处在于不依赖别本、他本,据理校勘。善用者可释千古之疑,正历代之误。不足之处在于稍有粗忽不慎,即会以不误为误,使纠纷愈甚。故非通识者不宜轻用。在如下情况可以使用该法:(1)在底本有疑、误,而没有其他本子或与本书相同之文字可校时(即无法使用其他三校),可用理校。(2)虽有其他本子,而文字互异,无所适从之时,可运用理校,定其是非。具体方法:运用文理(包括文字、音韵、训话、古代文化知识、语法知识等)与医理(包括中医基础理论、方药、针灸等知识)分析推断是非,决定取舍。在对校、本校、他校的过程中,确定是非,订正讹舛之时,无不寓理校法于其中,故理校洵可谓四校之“灵魂”。7.森立之《本草经考注》:“茺蔚子,一名益母”,立之案:“白字绝无治产妇之功,只云明目益精。……此物专走血分,故黑字云疗血逆。”何谓“白字”、“黑字”?其与敦煌卷子《本草经集注》中的“朱墨间书”有何渊源关系?有些书中,将某些字刻印成阴文,因字的笔画挖空,印刷出来字形白色不着墨,故又称“白字”。白字可能指以阴文刻印的内容,即“茺蔚子”,与其相对应的黑字可能就是正常字形黑色刻印内容,即“益母”。其作用在于1.以引起读者注意;2.是表示这些文字源自祖本经文,与后人所出的文字相区别。据北宋掌禹锡等《补注神农本草》(即《嘉祐本草》)序文中称:早先的本草写本中“文字有朱墨二色”,“所谓《神农本经》者,以朱字;《名医》因《神农》旧条而有增补者,以墨宇间于朱字;余有增者,皆别立条,并以墨字”。到雕版刊印时,“凡《神农》所说,以白字别之;《名医》所传,即以墨字”,这种以阴文表示《神农本草经》文字的方法,始于北宋初的《开宝本草》。如沿用写本体例,以朱墨二色来区别,势必增加雕印的困难,而以阴文代之,只要雕造一版即能解决,反映了古人的智慧。8.日本仿宋刻本《经效产宝》,小黑口版,左右双边(文武边),黑鱼尾,口题处刻有书名、卷数,下鱼尾下刻有叶数。每半叶十一行,行十八字。要求:①根据上述文字,在下图中描绘具体版式。并标记书名、卷数、叶数。②在下图中标示版心、版框、界行、象鼻、耳子、天头、地脚的位置。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