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复习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声复习课件梳理认知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重点认知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但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在发声。物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重点认知介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在月球表面的宇航员在舱外时,即使面对面也必须借助通信工具才能交流)。3、声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得快,在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得快。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声速除了与介质种类有关外还与温度有关。在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4、声波的接收——耳梳理认知二、声音的特征1、音调: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重点认知我们听到的较刺耳的声音音调较高,较低沉的声音音调较低。一般的,小孩的声音音调比大人的声音音调高,女人的声音音调比男人的声音音调高。2、响度: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重点认知响度还与人耳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这是因为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能量会减弱,振幅变小,导致响度变小。)梳理认知3、音色:声音的品质叫做音色,音色又叫音品。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重点认知我们能分辨出不同的人及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其依据就是音色。4、超声波与次声波: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一般为20~20000Hz。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梳理认知三、声的利用1、回声: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的现象。重点认知人耳能够分辨出原声和回声的条件是: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所以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达到17m,人耳才能分辨出原声和回声。另外,在利用回声测距离时,要注意声音经过的路程是所测距离的两倍。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重点认知如:声呐探测器、B超检查身体等。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重点认知如:超声碎石、超声洁牙等。梳理认知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物理学中把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做噪声。2、乐音:物理学中把发声体做有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做乐音。重点认知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造成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所以有时乐音也可能成为噪声,如半夜的歌声。3、声音的强弱用分贝来划分。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4、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噪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途径,防止噪声进入人耳。重点认知防止噪声产生,如在汽车上加装消声器、在市区设置禁鸣标志等。阻断噪声的传播,如在公路两旁种植树木或加装隔音墙等。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如佩戴耳塞、耳罩等。典例探究考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例1】如图2-1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产生的原因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典例探究【解析】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因此,本探究实验是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点拨】将不容易直接观察到的细微现象,通过某种方式把它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的方法,叫转换放大法,此方法是我们探究问题时经常用到的可行方法。类似的现象有:在桌面上撒些细沙,敲击桌面发声时,可以看到细沙在桌面上跳动;音叉振动发出声音时,可以看到泡沫塑料小球在摆动等。【答案】B典例探究【变式训练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B典例探究考点2声音的三要素【例2】日常生活中声音的“高”与“低”,其物理意义是不同的,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例如:一名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里的“低”指的是,“高”指的是。成语“震耳欲聋”从声音的特性分析,描述的是的大小。【解析】低音是指声带振动频率慢,发出的音调低;放声高歌是指声带振动幅度大,即发出声音的响度大。成语“震耳欲聋”从声音的特性分析,描述的是响度。【点拨】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及结构等因素有关。【答案】音调响度响度典例探究【变式训练2】温度一定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如图2-2,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来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后两空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音色响度典例探究考点3声的利用【例3】下列现象说明声能够传递能量的是()。A、利用声呐探测鱼群B、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C、医生通过“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D、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解析】在初中阶段常考查的声音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传递能量,另一个是传递信息。A、C、D三个选项中的例子均是利用声音来探测物体继而感知某些信息,所以主要描述的是声音能够传递信息;B选项中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结石,主要描述的是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所以B选项正确。【点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答案】B典例探究【变式训练3】如图2-3,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听诊器运用了声音(选填“具有能量”或“可以传递信息”)的道理;来自患者的声音可以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选填“音调”或“响度”)。可以传递信息响度典例探究考点4减弱噪声的途径【例4】为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噪声的干扰,下列哪种方法是最合理的()。A、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B、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C、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D、在教室周围植树【解析】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并不能降低噪声对学生上课的干扰,A不符合题意;学生戴防噪声耳罩虽然可以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但老师讲课的声音也听不到了,B不符合题意;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只能监测噪声的强弱,不能减弱噪声,C不符合题意;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有效地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符合题意。【点拨】控制噪声的途径主要有:防止噪声产生(消声)、阻断噪声的传播途径(隔声)、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吸声)。【答案】D典例探究【变式训练4】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公害之一,为了减少城市噪声污染,很多城市禁止机动车鸣笛,这是从处减弱噪声的。在考试过程中,假如考场旁边有歌厅正传出摇滚乐队演奏的声音,这(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噪声。声源属于真题演练1、(2017·广东)如图2-4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85~1100HzB、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是15~50000HzC、蝙蝠能听到次声波D、大象能听到超声波B真题演练2、(2017·广州)如图2-5,手机与音叉的位置保持不变。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30dB变为50dB,说明音叉振动的()。A、振幅变大B、振幅变小C、频率变大D、频率变小3、(2014·梅州)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大B、不振动的物体也能发出声音C、在街头设置噪声检测仪,可有效阻断噪声的传播D、用超声波去除人体结石,是应用了声波能传递能量AD真题演练4、(2015·茂名)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才能让老师和同学听清楚。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5、(2015·广东)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的强弱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40m/sC、人耳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HzD、深夜跳广场舞时将音量调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D真题演练6、(2015·广州)如图2-6所示,相同的水下录音装置A、B录下在海里同一位置的鲸发出的同一段声音。A录到的有高、低音,B录到的只有低音。由此可以推测:在海洋中传播较远距离的声音是()。A、频率较低的B、音调较高的C、能量较小的D、响度较小的A真题演练7、(2015·梅州)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如图2-7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A、振动B、静止不动C、一直向右运动D、一直向左运动A真题演练8、(2014·广州)甲声音波形如图2-8所示,把音调比甲高的乙声音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乙声音的波形是选项中的哪一幅()。9、(2016·广东)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B、调节小提琴琴弦的松紧程度主要目的是改变音色C、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10、(2016·广州)琴弦H比琴弦L每秒内振动次数多,推断此时H比L发出的声音()。A、音调高B、音调低C、响度大D、响度小ABD谢谢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