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跨国公司国际融资及其战略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输出大大发展起来,这时出现少数跨国公司。如今全球经济一体化,跨国公司遍布全球。跨国公司财务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分支,融资战略是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跨国公司国际融资的基本理论做了简介,并针对跨国公司国际融资的特点和目标深入分析跨国公司国际融资战略。关键词:跨国公司;国际融资;融资战略;财务管理一、跨国公司基本定义跨国公司是现代企业发展到国际化生产的产物。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解释,跨国公司是“在两个或更多国家建立子公司或分公司,由母公司进行有效控制和统筹决策,从事跨越国界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实体”。目前,世界上跨国公司至1999年底已有6.3万家,现在已达7亿多家,其分支机构遍布全球。跨国公司是世界商品的重要生产供应者和购买者,是国际资本的重要拥有者和借贷者,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被称为经济全球化的突击队。二、跨国公司国际融资(一)跨国公司国际融资的目标跨国公司进行国际融资,目的在于在充分防范各种筹资风险的基础上,从多种筹资渠道,采取不同的筹资方式,及时、足额、合理和低成本地获得企业生产经营、投资和资本结构调整所需的资金,并合理使用以实现其财务目标。归纳起来就是:融资成本最小化、避免和降低融资风险、建立最佳财务结构。2(二)跨国公司国际融资的主要渠道与方式跨国公司进行国际融资有着不同的渠道和方式。融资渠道:来自跨国公司内部的资金融通、来自跨国公司母国的资金融通、来自跨国公司东道国的资金融通和来自国际间的资金融通(包括向第三国或国际金融机构借款,在国际资本市场筹资)等几类。筹集方式:目前主要有国际股权筹资、国际债券筹资、国际信贷筹资、国际租赁筹资、国际贸易筹资和国际项目筹资等。跨国公司的筹资渠道与筹资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定的筹资方式可能只适用于某一特定的筹资渠道,但同一渠道的资金往往可以采取不同的筹资方式。因此,跨国公司筹集资金时,必须实现两者的合理配合。(三)跨国公司国际融资的特点1.国际融资活动广泛而复杂跨国公司国际融资活动牵涉到不同国家的经济制度和法律制度,牵涉到不同经济主体的经济利益,比国内融资活动难度更大,涉及面更广。特别的是,国际融资的媒介是各种国际货币,由此带来的汇率浮动造成的汇率风险是跨国公司国际融资过程中的主要财务风险。2.国际融资的管制性非常强各跨国公司所在的国家政府,从本国政治、经济利益出发,为了平衡本国的国际收支,贯彻执行本国的货币政策,以及审慎管理本国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金融机构,无不对本国的跨国公司的国际融资活动加以管制。主权国家对国际融资的管制体现在,对国际融资的主体、客体和融资信贷条件实行法律的、行政性的各种限制性措施。各国金融当局不仅根据国际融资主体的不同,实施宽严不同的管制措施,还根据货币种类不同实施宽严不同的管制措施。其他管制还有国际融资业务的授权或审批制度、融资金额管制、贷款利率管制、融资期限管制等。3.国际融资风险较大国际融资和国内融资一样,面临着通常信贷交易中的商业风险,即债务人到期无力偿付贷款或延期偿还,即偿债能力风险。此外,与国内融资相比,国际融资还面临国家风险和汇率风险。其中国家风险指某一主权国家或某一特定国家有主权的借款人,如财政部、中央银行及其他政府机构,或其他借款人不能或不愿3对外国贷款人履行其债务责任的可能性。这种风险对贷款人来说往往是一种难以防范的风险;汇率风险则指在国际经济、贸易和金融活动中,以外汇计价的收付款项、资产与负债业务,因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或获得收益的可能性。国际融资经常以外国货币计值,如果融资货币发生贬值或升值,汇价波动,即可能影响借款人的按期收回贷款和债权收益。三、跨国公司国际融资战略融资战略是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融资成本的高低会直接影响跨国公司的经营成本,从而影响公司的竞争力。而融资结构的合理与否还将直接影响到跨国公司的后续融资能力,甚至给公司的生存带来危险。跨国公司国际融资的目标有三:融资成本最小化、避免和降低融资风险、建立最佳财务结构。根据这三个目标我们制定相应的战略。(一)实现总体融资成本最低化实现总体融资成本的最低化主要采用以下三种策略:1.减少纳税各国的税制、税率有很大差别,即使在一国之内,不同的纳税对象所承受的税负也各不相同,因此,跨国公司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融资方式、融资地点和融资货币以减少纳税负担。2.利用补贴贷款尽可能利用优惠补贴贷款:各国政府为了鼓励本国产品出口、优化产品结构、扩大劳动力就业等目的,往往提供一些优惠补贴贷款。例如,大多数国家的政府为了扩大本国出口和改善国际收支,都设置了专门的金融机构(如进出口银行)向本国境内的出口企业提供低息的长期贷款,这种优惠信贷也可给予购买本国商品的外国企业。跨国公司可以利用其全球经营网络,作出适当的投资与购销安排,以充分利用这些优惠信贷。绕过信贷管制,争取当地信贷配额:当前,各国政府都在一定程度上对本国的金融市场实施干预。干预的原因或是为了诱导投资方向作某种战略性的转移,或是为了使利率或汇率稳定在某一水平,也可能是为了刺激或抑制信贷资金的增长,不一而足。43.争取当地信贷配额当一国处于外资流入过度的状况时,该国政府就可能规定新借外资的一部分必须存入政府指定的某一机构或采取类似措施,使筹借外资的实际成本上升;当一国发现资金流出过度时,其政府便可能对外资企业在当地金融市场筹措资金实施信贷配额管理。因此,如何绕过这些信贷管制措施,并争取尽可能多的配额,是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人员的一大职责。(二)避免和降低融资风险有远见的财务经理必须意识到,任何一笔重大的融资安排,不论是母公司所作的融资还是子公司融资,都会对公司总体的风险地位及其它融资渠道产生影响。因此,跨国公司的融资布署不仅需要考虑融资成本最低化这一目标,还须考虑如何降低公司的风险地位,保持和扩大现有融资渠道。为此,跨国公司可采取三种策略措施:1.降低外汇风险外汇风险是指由于意外的汇率波动而导致公司资产或收益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主要有三类外汇风险:交易风险、换算风险和经营风险。其中,交易风险和换算风险主要导因于公司经营中出现的、未加抵补的外币净资产(或净负债)头寸,这种未抵补的头寸通常称为外汇暴露跨国公司可通过配套的融资安排来消除或减少存在于某种货币上未抵补的净头寸。2.避免或降低政治风险政治风险是指东道国或其他国家政府的政治、经济政策的变化所导致的企业经营风险。政治风险类型很多,从暂时性冻结资产到征用甚至没收,都可能给跨国公司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跨国公司在制定国外融资战略时,就不可不考虑政治风险因素。一般而言,降低政治风险的策略方针有:第一,尽可能选择在政治稳定的国家进行投资。在政治风险较高的国家投资时,应尽可能利用公司外部资金,如果东道国政府或其他方面特别要求母公司必须提供内部资金,则应尽量以贷款的形式予以提供;第二,应坚持以子公司或外国投资项目的盈利作为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这样做的目的是:促使债权人出于自身利益来关心该子公司或投资项目的进展情况,关注东道国对项目合同的履行情况,从而将子公司或投资项目的利益与国际性金融机构、客户甚至其他国家的政府的利益紧密地联系在5一起。一旦东道国采取任何外汇管制或征用没收等行为,利益网上的各方便会协力反对,从而使东道国政府有所顾忌,不敢对该子公司或投资项目采取过激的行为。3.保持和扩大现有融资渠道跨国公司的融资战略需要具备两个特点:一是全球性,二是长远性。在追求低成本低风险融资来源的同时,跨国公司还应放眼长远利益,保持和扩展全球范围的融资渠道,以确保稳定的资金来源和融资灵活性。具体策略有:努力使资金来源多样化以及以超量借款保持现有资金来源等。跨国公司应努力拓宽融资的选择范围,不可过于依赖单一或少数几个金融市场。这样,既能减少公司融资总体的风险,又能通过融资活动,与全球各地金融机构建立联系,增加金融和经济信息来源。(三)建立最佳的财务结构一个公司的财务结构包含比较多的内容:负债可分为长、中、短期,而股票又有普通股和优先股之分。若再细分下去,还可分出可转股债券、累计或非累计优先股等等。不过一般说来,对一个公司的财务结构的风险程度作大体的判断,最重要也最常用的标准是公司的债务/股本比率。财务杠杆理论表明:当一个公司的债务/股本率比较高(亦即财务杠杆程度较高)时,其每股利润率受息税前利润波动的影响就较大,呈现为杠杆效应。例如,当一个公司的财务杠杆系数等于2时,其息税前利润上升1%;每股利润就上升2%;其息税前利润下降1%,每股利润便下降2%。因此负债比重高的公司,其每股利润可能较高,但它的财务风险也较大。此外,从另一个角度看,由于利息是一种固定支出,不管公司的盈利如何,都必须支付定额的利息。因此,债务/股本率较高的公司总是倾向于选择资金报酬率较高因而风险也较大的投资项目,其破产或违约的风险也就较高。投资者(不论是潜在的股东还是债权人)在权衡风险因素之后,就可能不愿对该公司投资。所以,建立一个最佳的财务结构,保证使跨国公司融资成本最低化及融资能力最大化就显得十分重要。四、结束语通过对跨国公司国际融资的分析,我们熟悉了跨国公司国际融资的三个目标6是融资成本最小化、避免和降低融资风险、建立最佳财务结构。并且根据这三个目标来制定相关的融资战略。通过减少纳税;利用补贴贷款;争取当地信贷配额来实现融资成本最小化;通过降低外汇风险、政治风险以及保持和扩大现有融资渠道来降低融资风险;通过公司的债务/股本比率这一标准判断公司的财务结构风险来建立最佳的财务结构。7参考文献[1]刘淑莲:《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3版。[2]史艳平:《国际融资学教程》,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2年6月第2版。[3]邵学言:“我国跨国公司融资结构与影响因素的时政分析”,《海南金融》,2006年第3期。[4]魏允哲:“中国跨国公司发展战略”,《长春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