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总体布局5.2.1平面布置5.2.1.1工业企业厂区总平面布置应明确功能分区,可分为生产区、非生产区、辅助生产区。其工程用地应根据卫生要求,结合工业企业性质、规模、生产流程、交通运输、场地自然条件、技术经济条件等合理布局。5.2.1.2工业企业总平面布置,包括建(构)筑物现状,拟建筑物位置、道路、卫生防护、绿化等应符合GB50187等国家相关标准要求。5.2.1.3工业企业厂区总平面功能分区原则应遵循:分期建设项目宜一次整体规划,使各单位建筑均在其功能区内有序合理,避免分期建设时破坏原功能分区;行政办公用房应设置在非生产区;生产车间及与生产有关的辅助用室应布置在生产区内;产生有害物质的建筑(部位)与环境质量较高要地注的有较高洁净要求的建筑(部位)应有适当的间别具匠心或分隔。5.2.1.4生产区宜选在大气污染物扩散条件好的地段,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生产并散发化学和生物等有害物质的车间,宜位于相邻车间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非生产区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辅助生产区布置在两者之间。5.2.1.5工业企业的总平面布置,在满足主体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宜将可能生产严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设施远离生产一般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其他设施,应将车间按有无危、危害的类型用其危害浓度(强度)分开;在产生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车间与其他车间及生活区之间宜设一定的卫生防护绿化带。5.2.1.6存在或可能生产职业病危害的生产车间、设备应按照GBZ158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5.2.1.7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的有毒、有害的生产车间的布置应设置与相应事故防范和应急救援相配套的设施及设备,并留有应急通道。5.2.1.8高温车间的纵轴宜与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相垂直。当受条件限制时,其夹角不得45度。5.2.1.9高温热源应尽可能地布置在车间外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不能布置在车间外的高温热源应布置在天窗下方或靠近车间下风侧的外墙侧窗附近。5.2.2竖向布置5.2.2.1放散大量热量或有害气体的厂房宜采用单层建筑,当厂房是多层建筑物时,放散热和有害气体的生产过程宜布置在建筑物的高层。如必须布置在下层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上层工作环境。5.2.2.2噪声与振动较大的生产设备宜安装在单层厂房内。当设计需要将这些生产设备安置在多层厂房内时,宜将其安装在底层,并采取有效的隔声和减振措施。5.2.2.3含有挥发性气体、蒸气的各类管道不宜从仪表控制室和劳动者经常停留或通过的畏助用室的空中和地下通过;若需通过时,应严格密闭,并应具备抗压、耐腐蚀等性能,以防止有害气体或节气逸散至室内。5.3厂房设计5.3.1厂房建筑方位应能使室内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相邻两建筑物的间别具匠心一般不宜小于两者中较高建筑物的高度。5.3.2以自然通风为主的厂房,车间天窗设计应满足卫生要求;阻力系数小,通风量大,便于开启,适应不能季节要求,天窗排气口的面积应略大于进风窗口及进风门的面积之和,热加工厂房应设置天窗挡风板,厂房侧窗下缘别具匠心地面不宜高于1.2m。5.3.3高温、热加工、有特殊要求和人员较多的建筑物应避免西晒。厂房侧窗上方宜设置遮阳、遮雨的固定板(棚),避免阳光直射,方便雨天通风。5.3.4生产噪声、振动的厂房设计和设备布局应采取降噪和减振措施。25.3.5车间办公室宜靠近厂房布置,但不宜与处理危险、有毒物质的场所相邻。应满足采光、照明、通风、隔声等要求。5.3.6空调厂房及洁净厂房的设计按GB50073等有关现行国家标准执行。6工作场所基本卫生要求6.1防尘、防毒6.1.1优先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无毒(害)或低毒(害)原材料,消除或减少尘、毒职业性有害因;对于工艺、技术和原材料达不到要求的,应生产工艺和粉尘、毒物特性,参照GBZ/T194的规定设计相应的防尘、防毒通风控制措施,使劳动者活动的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浓度GBZ2.1要求;如预期劳动者接触尝试不符合要求的,应根据实际接触情况,参考GBZ/T195、GB/T18664的要求同时设计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6.1.1.1原材料选择应遵循无毒物质代替有毒垂死挣扎地,低毒物质代替高毒物质的原则。6.1.1.2对生产粉尘、毒物的生产过程设备(含露天作业的工艺设备),应优先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避免直接人工操作。为防止特料跑、冒、滴、漏,其设备和管道应采取有效的密闭措施,密闭形式应工艺流程、设备特点、物产工艺、安全要求及便于操作、维修等因素确定,并应结合生产工艺采取通风和净化措施。对移动的握手尘和逸散毒物的作业,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移动式轻便防尘和排毒设备。6.1.1.3对于逸散粉尘的生产过程,应对产尘设备采取密闭措施;设置适宜的局部排风除尘设施对尘源进行控制;生产工艺和粉尘性质可采了以湿式作业的,应采取湿法抑尘。当湿式作业仍不能满足卫生要求时,应采用其他通风、除尘方式。6.1.2产生或可能存在毒物或酸碱等强腐蚀性物质的工作场所应设冲洗设施:高毒物质工作场所墙壁、顶棚和地面等内部结构和表面应采用耐腐蚀、不吸收、不吸附毒物的材料,必要时加设保护层;车间地面应平整防尚且,易于冲洗清扫;可能产生积液的地面应做防渗透处理,并采用坡向排水系统,其废水纳入工作废水处理系统。6.1.3贮存酸、碱及高危液体物质贮罐区周围应设置泄险沟(堰)。6.1.4工作场所粉尘、毒物的发生源应布置在工作地点的自然通风或进风口的下风侧;放散不同有毒物质的生产过程所涉及的设施布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时,使用或产生高毒物质的工作场所应与其他工作场所隔离。6.1.5防尘和防毒设施应依据车间自然风风向、握手尘和逸散毒物的性质、作业点的位置和数量及作业方式等进行设计。经常有人来往的通道(地道、通廊),应有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并不宜敷设有毒液体或有毒气体的管道。6.1.5.1通风、除尘、排毒设计应遵循相应的防尘、防毒技术规范和规程的要求。a当数种溶剂(苯及其同系物、醇类或醋酸酯类)蒸气或数种刺激性气体同时放散于空气中时,应按各种气体分别稀释至规定的接触限值所需要的空气量的总和计算全面通风换气量。除上述有害气体及蒸气外,其他有害物质同时放散于空气中时,通风量仅按需要空气量最大的有害物质计算。b通风系统的组成及其布置应合理,能满足防尘、防毒的要求。容易凝结蒸气和聚积粉尘的通风管道、几种物质混合能引起爆炸、燃烧或形成危害更大的物质的通风管道,应设单独通风系统,不得相互连通。c采用通风采暖、空气调节和机械通风装置的车间,其进风口应设置在室外空气清洁区并低于排风口,对有防火防爆要求的通风系统,其进风口应设在不可能有火花油落的安全地点,排风口应设在室外安全处。相邻工作场所的进气和排气装置,应合理布置,避免气流短路。D进风口的风量,应按防止粉尘或有害气体逸散至室内的原则通过计算确定。有条件时,3应在投入运行前以实测数据或经验数值进行实际调整。E供给工作场所的空气一般直接送至工作地点。放散气体的排出应根据工作场所的具体条件及气体密度合理设置排出区域及排风量。F确定密闭罩进风口的位置、结构和风速时,应使罩内负压均匀,防止粉尘外逸并不致把物料带走。G下列三种情况不宜采用循环空气:空气中含有燃烧或爆炸危险的粉尘、纤维,含尘尝试大于或等于其爆炸下限的25%时;对于局部通风除尘、排毒系统,在排风经净化后,循环空气粉尘、有害气体尝试大于或等于其职业接触限值的30%时;空气中含有病原体、恶臭物质及有害物质尝试可能突然增高的工作场所。H局部机械排风系统各类型排气罩应参照GB/T16758的要求,遵循形式适、位置正确、风量适中、强度足够、检修方便的设计原则,罩口风速或控制点风速应足以将发生源产生的尘、毒吸入罩内,确保达到高捕集效率。局部排风罩不能采用密闭形式时,应根据不同的工艺操作要求和技术经济条件选择适宜的伞形排风装置。I输送含尘气体的风管宜垂直或倾斜敷设,倾斜敷设时,与水平面的夹角应45度。如必须设置水平管道时,管道不应过长,并应在适当位置设置清扫孔,方便清除积尘,防止管道堵塞。J按照粉尘类别不同,通风管道内应保证达到最低经济流速。为便于除尘系统的测度,设计时就在除尘器的进出口处设可开闭式的测试孔,测试孔的位置应选在气流稳定的直管段,测试孔在不测试时应可以关闭。在有爆炸性粉尘及有毒有害气体净化系统中,宜设置连续动检测装置。K为减少对厂区及周边地区人员的危害及环境污染,散发有毒有害气体的设备所排出的尾气以及由局部排气装置排出的尝试较高的有害气体应通过净化处理设备后排出;直接排入大气的,应根据排放气体的落地尝试确定引出高度,使工作场所劳动者接触的落点浓度符合GBZ2.1的要求,还应符合GB16297和GB3095等相应环保标准的规定。L含有剧毒、高毒物质或难闻气味物质的局部排风系统,或含有较高浓度的爆炸危险性物质的局部排风系统所排出的气体,应排至建筑物外空气动力阴影区和正压区之外。6.1.5.2在生产中可能突然逸出大量有害物质或易廷民急生中毒或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的室内作业场所,应设置事故通风装置及与事故排风系统相连销赃的泄漏报警装置。A事故通风宜由经常使用的通风系统和事故通风系统共同保证,但在发生事故时,必须保证能提供足够的通风量。事故通风的风量宜根据工艺设计要求通过计算确定,但换气效数不宜24次/h。B事故通风通风机的控制开关应分别设置在室内、室外便于操作的地点。C事故排风的进风口,应设在有害气体或有爆炸危险的物质放散量可能最大或聚焦最多的地点对事故排风的死角处,应采取导流措施。D事故排风装置在排风口的设置应尽可能避免对人员的影响:事故排风装置的排风口应设在安全处,远离门、窗及进风口和人员经常停留或经常通行的地点;排风口不得朝向室外空气动力阴影区和正压区;6.1.5.3在放散有爆炸危险的可燃气体、粉尘或气溶胶等物质的工作场所,应设置防爆通风系统或事故排风系统。6.1.6应结合生产工艺和毒物特性,在有可能发生急性职业中一工作场所,根据自动报警装置技术发展水平设计自动报警或检测装置。46.1.6.1检测报警点应根据GBZ/TXX的要求,设在存在、生产或使用有毒气体的工作地点,包括可能释放高毒、剧毒气体的作业场所,可能大量释放或容易聚焦的其他有毒气全的工作地点也应设置检测报警点。6.1.6.2应设置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的工作地点,宜采用固定式,当不具备固定式的条件时,应配置便携式检测报警仪。6.1.6.3毒物报警值应根据有毒气体毒性和现场实际性况至少市区报值和高报值。预报值为MAC或PC-STEL1/2,无PC-STEL的化学物质,预报值可设在相应超限倍数值的1/2;警报值为MAC或PC-STEL值,无PC-STEL的化学物质,警报值可设在相应的超限倍数值;高报值应综合考虑有毒气全毒性、作业人员情况、事故后果、工艺设备等各种因毒后设定。6.1.7可能存在或产生有毒物质的工作场所应根据有毒物质的理化特性和危害特点配备现场急救用品,设置冲洗喷淋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必要的泄险区以及风向标。泄险区应低位设置且有防透水层,泄漏物质和冲洗水应集中纳入工业废水处理系统。6.2防暑、防寒6.2.16.2.1.1应优先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原材料,工艺流程的设计宜使操作人员远离热源,同时根据其具体条件采取必要的隔热、通风、降温等措施,消除高湿职业危害。6.2.1.2对于工艺、技术和原材料达不到要求的,应根据生产工艺、技术、原材料特性以及自然条件,通过采取工程控制措施和必要的组织措施,如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热和水蒸气释放,屏蔽热辐射源,加强通风,减少劳动时间,改善作业方式等,使室内和露天作业地点WGBT指数GBZ2.2的要求。对于劳动者室内和露天作业WBGT指数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应根据实际接触情况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6.2.1.3应根据夏季主导风向设计高湿作业厂房的朝向,使厂房能形穿堂风或能增加自然通风的风压。高湿作为厂房平面布置呈“L”型“冂”型或“W”型的,其开口部分宜位于夏季主导风向的迎风面。6.2.1.4高温作业厂房宜设有避风的天窗,天窗和侧窗宜便于开关和清扫。6.2.1.5夏季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