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高考复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为政以德》2、《克己复礼》3、《知其不可而为之》4、《仁者爱人》5、《君子之风》6、《周而不比》7、《诲人不倦》8、《高山仰止》9、《沂水春风》10、《中庸之道》《〈论语〉选读》高考范围(三)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2009.浙江)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子曰:“子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24.(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1分)(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3分)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答“自主学习原则”亦可),注重身教原则(答“无言之教”或“教是为了不教”亦可)。评析:略。举一反三[指导意见]第十一课诲人不倦【学习要求】基本要求1.背诵7.8、11.22章。2.掌握“习、趋、愤、与、素、诸”在文中的含义。3.理解并积累成语:有教无类、诲人不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切磋琢磨、述而不作。4.理解“其斯之谓与”“绘事后素”的句式特点。5.领会孔子“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等教育原则和方法。发展要求6.简要分析、评价孔子“述而不作”的主张。以《教学指导意见》为复习依据复习思路及安排第一阶段:熟悉课文内容①利用早读读熟课文以及译文第二阶段:梳理课文内容①制作内容简练的课件②每一节课完成两篇课文的复习任务第三阶段:做、讲模拟试题。复习目标:①背诵2.1、2.3、16.1(丘也闻…)、13.6②理解“为政以德”的思想③为政者的基本素质④“均无贫”的含义背诵2.1、2.3、13.6、16.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丘也闻有国有家者,,。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子曰:“其身正,;其身不正,。”不令而行虽令不从2.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为政以德”思想:正己、举贤、富民、教民理解“为政以德”的思想政、刑:用法令禁止人们做什么,并以惩罚为手段加以实施。德、礼:鼓励人们做什么,并以教育熏陶为手段加以实施。用对比的手法强调为政以德的重要性。孔子反对武力征服,追求建立道德至上的理想社会。13.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己(自身要正)12.19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2.20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百姓被感化、被折服以身作则正人先正己举贤2.20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选用优秀的人)富民、教民13.9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12.9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11.7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主张藏富于民反对横征暴敛教之以礼、信、孝悌为政者的基本素质厚德载物、12.7、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取信于民(诚信)1.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奉公正己、厉行节约、爱民如子(仁爱)、以民为本取信于民、奉公正己、厉行节约、爱民如子(仁爱)、以民为本“均无贫”的含义孔子主张上下各得其分:根据自己的名分、地位,该得多少是多少。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浙江省温岭中学田继松2010年1月19日昨天,我们复习了《论语》选读的第一课。这一课要掌握的内容有。这些复习内容是不是都掌握了?找几个同学试试。复习目标:①背诵2.1、2.3、16.1(丘也闻…)、13.6②理解“为政以德”的思想③为政者的基本素质④“均无贫”的含义2.1、为政以德……2.3、道之以政,齐之以刑……16.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则安之。13.6、其身正……正己、举贤、富民、教民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百姓被感化、被折服教之以礼、信、孝悌教民(有若)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藏富于民厚德载物、取信于民、奉公正己、厉行节约、爱民如子(仁爱)、以民为本上下各得其分:根据自己的名分、地位,该得多少是多少。第二课克己复礼一、标题含义二、时代背景6.25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3.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礼崩乐坏、名不符实克己复礼: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符合周礼。复习目标:①背诵12.1、3.1、16.2、13.3章②理解并能够默写短语③理解“礼”和“仁”的含义及其关系④明确每一章的基本观点背诵12.1、3.1、16.2、13.3章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天下有道天下无道;;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理解下列短语并能够默写①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②是可忍,孰不可忍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③天下有道④名正言顺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克己复礼郁郁乎文哉是可忍孰不可忍天下有道名正言顺犯上作乱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文饰、掩饰绝不能容忍政治清明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理解“礼”和“仁”的含义及其关系礼:以钟鼓玉帛等为外在形式,以仁为内核。17.11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3.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仁:即仁爱。12.11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礼与仁的关系:礼是以仁为基础,并指导仁。2.2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仁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明确每一章的基本观点12.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克己3.14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崇古3.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秩序13.3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正名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孝悌浙江省温岭中学田继松2010年1月21复习目标:①背诵12.1、3.1、16.2、13.3章②理解并能够默写短语③理解“礼”和“仁”的含义及其关系④明确每一章的基本观点克己复礼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天下有道天下无道;;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复习目标:①背诵12.1、3.1、16.2、13.3章②理解并能够默写短语③理解“礼”和“仁”的含义及其关系④明确每一章的基本观点克己复礼郁郁乎文哉是可忍,孰不可忍天下有道名正言顺犯上作乱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礼:以钟鼓玉帛等为外在形式,以仁为内核。仁:即仁爱。仁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第四课知其不可而为之复习目标:①背诵18.5和18.7中的“子路曰”至该章结束部分。②理解并默写下列文言词语:③了解“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④了解隐者对社会现状和孔子作为的看法空两行空三行空五行空五行背诵18.5和18.7中的“子路曰”至该章结束部分①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②子路曰:“不仕无义。,不可废也;★,如之何其废之?,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长幼之节君臣之义欲洁其身行其义也理解并默写下列文言词语①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②四体不勤,五谷不分③知其不可而为之以往的事情不可挽回了,未来的事情还来得及改正。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挽回补救劳动了解“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1、当时的社会现实14.21陈成子弑简公。16.8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9.9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14.38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礼崩乐坏、天下无道。政治主张:克己复礼、为政以德迂夫子2、内涵“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一种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情怀,也是一种建功立业、名垂青史的人生追求,还是一种从政的强烈自信,体现了儒家思想积极的一面。②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①子路曰:“不仕无义。……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③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④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说明孔子一方面仍用大夫的责任要求自己,表现他对周礼的虔诚;另一方面也说明孔子对实现自己的要求原本就没有抱多大的希望。对“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要具体分析。首先,要分析行为的目的是什么,是逆潮流而动,还是为了正义事业和崇高理想。其次,从斗争策略上说,要重视保存和积蓄力量,不应做无谓牺牲。了解隐者对社会现状和孔子作为的看法18.5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①接舆讽刺孔子身处乱世却周游求仕,规劝孔子知难而退,以免给自己带来危险。18.6(桀溺)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②桀溺认为乱世之中,不能靠一己之力来改变社会,必须正视现实,不能自欺欺人。14.39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③荷蒉者以根据水的深浅决定过河方式为喻,告诫孔子做事情要懂得通达权变。正确认识隐士:这些隐士都是那个时代出类拔萃的知识精英,都忧国忧民,但他们知道时代不可挽回,因此不做所谓的“中流砥柱”,于是归隐山林

1 / 10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