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一、什么是全球治理定义: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就够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和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或不同俄利益得以调和并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这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以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而治理在世界层面上一直被主要视为政府间的关系,如今则必须看到它与非政府组织、各种公民运动、跨国公司和世界资本市场有关。凡此种种均与具有广泛影响的全球大众传媒相互作用。全球治理的主体:主权国家、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正式全球公民社会组织。二、从西方治理到全球治理西方治理包括:政治安全治理:联合国经济治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西方治理体系——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到七国集团布莱顿森林体系:依赖于二战后在世界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的美国,黄金和美元挂钩,对国际经济提供了有一定约束力的引导,将美欧等发达国家置于中心,发展中国家处于边缘,20世纪70年代,遇到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和美国霸权地位的相对衰落双重冲击。七国集团:由美国主导,经济强国之间协调与合作,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更多的是“清谈”而不是治理的行动,以接受西方经济制度为条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援助,冷战结束,世界格局发生了结构性变化,“西方治理”失去了维系其合理性的基础。国际格局的变化:经济全球化:各国之间的依赖加深、国内外问题的边界模糊。国际力量格局:新兴大国崛起、理念诉求不同。新型全球化问题:出现大量跨国和跨地区的大问题,需要各国各地区共同应对。西方治理转变为全球治理:全球治理:改革传统的全球治理机制,稀释西方发达国家长期主导的权利;调整重要地区或特定领域治理机制;创建全新的全球治理机制,主要发生在对合作有更多需求的发展中国家,新兴国家;补充具有传统性,代表性的非官方治理机制。三、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发展历程角色变化:随着国家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对于参与全球治理的认知、态度和角色定位也发生改变,从消极被动转变为积极主动,从融入者演变为建设者。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方式:(三种方式)全球安全治理:联合国维和行动中派出官兵最多的国家之一,截至2015年累计派出维和官兵3万多人次。全球经济治理:在金融危机中,更加积极推动国际金融机制的改革和监督,力求塑造稳定、健康的国际经济环境。全球发展治理:主动地承担责任,一方面量化为国内政策去落实,另一方面推动国际社会共同落实。中国特色全球治理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国更加注重参与全球治理,并逐渐形成一套中国特色的全球治理理念1.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将自身的对外政策与国际社会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2.维护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坚持奉行正确而有效的全球治理机制和理念。3.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变革:变革不公正不合理的安排,推进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法治化,使其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4.应对全球性挑战:面对日益复杂凸显的全球性问题,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应对挑战,降低对全球发展构成的威胁和风险。四、全球治理与中国方案全球经济治理、全球发展治理、全球安全治理。1.全球经济治理:(1)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各方加强规划和战略对接,成为中国为世界提供最大的公共产品,也是中国为全球经济治理创造最具影响力的中国方案。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基本原则,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4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合作协议。携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自愿、平等、互利原则基础上,包容互鉴、共谋发展,以实现重振全球经济的目标。接纳各国政府、企业、社会机构和民间团体,同时与沿线各国发展战略规划对接,以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纽带,以互联互通、产能合作、人文交流为支柱,以金融互利合作为重要保障,创造了多主体、多领域的互利合作新模式。一带一路具体包括:建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2016年支持了7个项目,贷款金额达15亿美元。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有57个创始成员国,已经批准4个项目,共计贷款额5.09亿美元。设立丝绸之路基金:中国出资400亿美元,已经投资3个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和各国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互联互通网络逐步成形,欧亚大通道建设步伐加快、匈塞铁路、雅万高铁陆续开工,中老、中泰等泛亚铁路网开始启动,一批高速公路建设积极推进,海上互联互通蓄势待发。全面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已经与20个国家签署相关协议,开展机制化的产能合作,设立的各类多双边产能合作基金超过1000亿美元。除此之外还有:建立大数据交流平台,共同打造“一带一路”智库合作网络,每年资助1万名沿线国家新生来华学习或研修,与沿线国家互办文化年、艺术节,实施“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和“丝绸书香工程”,将于2017年5月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G20峰会:2016年9月4日至5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杭州举行。本次峰会的主题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举办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充分巩固和发挥了二十国集团作为全球经济治理平台的作用,推动二十国集团在后危机时代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影响力:为世界经济指明方向,为全球增长注入动力,为国际合作筑牢根基。提高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为二十国集团合作和全球发展治理的伙伴关系构筑广泛的社会基础。(3)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完成份额和治理机制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达国家份额整体降至57.7%,发展中国家升至42.3%,发达国家向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整体转移份额2.8个百分点中国份额占比升至第3位。特别提款权: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成为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第一个真正新增的篮子货币,也是第一个来自发展中国家的SDR货币。世界银行:中国的投票权从2.77%提高至4.42%,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3.13%的投票权,发展中国家投票比重占到47.19%。(4)整合地区自由贸易谈判架构,完成自贸区建设:坚持开放自由贸易的基本方向,整合地区自由贸易谈判架构,完成自贸区建设,推动经济一体化。在建自贸区19个,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已签署自贸协定14个,涉及22个国家和地区,正在谈判的7个,涉及22个国家。(5)推动区域和次区域治理机制的创建和完善:金砖国家:金砖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贸易总额比重、对外投资比重均有所上升,综合实力大增,参与全球治理的愿望与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升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成为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补充性机制。博鳌亚洲论坛:为亚洲经济和未来发展提供了政治、经济等跨领域思想交流的平台,促进亚洲国家之间的沟通。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亚洲次区域合作的新标杆。2、全球发展治理(1)全力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2015年联合国发展峰会通过《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G20杭州峰会推动各方承诺积极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并制定了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计划。2016年4月,中国发布《落实2030年可持续议程中方立场文件》,7月参加了联合国首轮国别自愿陈述,9月率先发布了《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成为诸多国家的参考。(2)支持和帮助发展中国家累计向166个国家和国际、区域组织提供4000多亿元人民币的援款为发展中国家培训各类人员1200多万人次。到2020年中国对联合国有关发展机构的年度捐款总额,将在2015年的基础上增加1亿美元成立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宣布给予同中国建交的39个最不发达国家部分商品零关税待遇,免除49个最不发达国家和重债国的债务。(3)助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取得重大进展中美合作带动全球186个国家主动提出了气候行动,并最终促成具有历史意义的气候变化全球协议《巴黎协定》2016年的中美两国元首会晤更是明确签署协定,鼓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其他缔约方共同采取行动,使协定尽早生效。中国是第一批向联合国交存《巴黎协定》批准文书的国家。中国承诺在2030年实现减排65%的目标,并将绿色发展理念纳入“十三五”规划。(4)推动国际人权合作解决了13亿多人口的温饱问题,减少7亿多贫困人口,为7.7亿人提供就业,实现9年义务教育全覆盖,人权成就举世瞩目在人权理事会成立的10年时间里,3度担任理事会成员,倡导国际社会重视发展中国家关心的问题。推动国际人权合作聚焦发展中国家最关切的生存权和发展权。3、全球安全治理(1)支持联合国维和行动:加大对联合国的经费和人员支持,确保联合国机制下的维和行动取得预期效果。不仅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而且还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维和培训体系。(2)支持政治解决热点问题:坚决支持政治解决热点问题的大方向,反对诉诸武力解决,在叙利亚问题、南海问题、半岛无核化问题上均支持谈判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3)重视核安全问题:习近平主席提出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并提出促进核安全国际合作的五项倡议,积极参与核安全峰会,中美联合发表《中美核安全合作联合声明》。(4)推动完善亚洲地区安全框架:上海合作组织建立起高效完善的安全合作机制和法制化体系,在反恐、经济、民生合作方面树立起国际合作的新风尚,接任亚洲相互协作与互信措施会议主席国,推进各领域对话合作,加强地区安全机制协调,探讨构建符合亚洲的地区安全合作新架构。4、中国参与全球治理面临的挑战(1)中国威胁论:尽管中国在参与全球治理的各种场合中不断重申和阐释和平发展战略,但国际上对中国的参与仍存在各种不同的解读,“中国威胁论”一直不绝于耳。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迅速上升,“中国强硬”“中国试图改变国际秩序”等说法更是司空见惯。(2)中国面临的挑战能力挑战:中国真正成为全治理体系重要参与者、建设者的角色时间并不长,对于国际机制仍然有较大的学习和适应空间,软实力没有跟上硬实力提升的速度。阻力挑战:当前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具有优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的主导力量,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既要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多权利,又要承受来自发达国家对变革的阻力。价值共识挑战: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引发民众对现状的不满,民粹主义兴起,“三反”思潮正在全世界范围内扩散,民意不可捉摸,共识难以达成。国际环境挑战:冷战结束以来,全球范围内大国直接矛盾冲突缓和,但是大国在地缘政治敏感地带博弈引起间歇性紧张。总结随着全球性挑战增多,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已是大势所趋。这不仅事关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而且事关给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定规则、定方向。不仅事关对发展制高点的争夺,而且事关各国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长远制度性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全球治理的挑战面前,中国理应迎难而上,真正成为引领全球治理的希望之光、动力之源。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